重游独秀峰

深海

<b>  到桂林,看山不能不看独秀峰,这座漓江之畔的奇峰,有桂林第一峰之美誉。很久以前我就游过独秀峰,它的美至今还留在我的脑海里。今年初夏的一天,我又一次登上了独秀峰。<br>  独秀峰是桂林的核心景点之一,南朝大文豪颜延之在桂林做太守时留下一句“未若独秀者,峨峨郭邑间”的题刻,一千多年来引得古今中外无数游人慕名而来一睹它的秀姿芳容。欲观独秀胜景,须进靖江王城。跨过靖江王城的大门,我沿着后花园走去,很快便来到独秀峰脚下。我先是在山峰脚下转了一圈,从不同的角度观赏这座奇峰之美。站在王城中轴线上往北看,峰体陡直如擎天柱般耸立,孤峰傲立,有如帝王之尊。峰体深灰色的岩石间生长着密密麻麻的灌木、藤蔓和不知名的小花,宛如一面石制的山水屏风端立在王府的后院之中,非常雅致秀美。从东西两侧看,它峭拔秀挺,尖耸孤直,形如刀削斧砍。难怪唐朝诗人张固诗赞:“孤峰不与众山俦,直入青云势未休;会得乾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西麓有太平岩,东麓有月牙池,月牙池畔有中山纪念塔。唐朝的学宫,宋朝的铁牛寺,元朝的大圆寺(后改万寿殿)等名胜古迹点缀其间,洋溢着厚重的历史文化。</b><br> <b>  这座奇峰虽然只有66米高,却巍巍壮观,集奇、秀、险于一身,远望秀丽多姿,近看气势雄伟。登山只有西麓一条石道直达峰顶,而且上山下山都是共一条山道。因山体极其陡峭,三百零六级石阶中每登一步都异常很难。我顺着登山步道拾级而上,缓缓摩登,穿过允升门时,已是汗流浃背。看到四面悬崖陡壁,犹如刀削斧劈的峰体,与前方的靖江王城相映衬,感觉到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之美。我走近“南天一柱”的摩崖石刻,再看看眼前的山峰,我似乎领悟到了独秀峰的神韵。独秀峰如擎天柱般竖直耸立,登山犹如上天梯。而穿过南天门后,石道猛然一折,平缓狭长,象一道走廊,走起来轻松了许多。休息片刻,我继续沿着石道辗转蜿蜒前往峰顶。一路上,古色古香的玄武阁,观音堂,三客庙、三神祠等古建筑点缀其间,红柱六角,重檐瓦顶的独秀亭似乎被托着一般,威严而又壮观。我慢慢向观景台移动,因刚下过一场小雨,薄雾锁住青黛,起伏的山峦环抱着城市,此时的独秀峰像一首朦胧诗,正聆听着悦耳悠扬的漓水山歌。据说,一些独具慧眼的前人在晨昏游览独秀峰时,又发现了独秀峰的另一份神奇的美:当清晨朝阳初升,独秀峰紫岚薄罩,如披紫袍;当夕阳斜照,晚霞如火,透过参天古木辉映着峰腰,若系金带。</b> <p class="ql-block"><b>  登顶眺望,桂林奇山秀水尽收眼底。漓江像一条青罗带,自北向南蜿蜒而来,穿过桂林市区,又缓缓向阳朔流去。当年大文豪韩愈所作“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不但脍炙人口,而且桂林山水写得非常确切。漓江、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和木龙湖所构成的环城水系把桂林打扮成妖娆的秀女。我被这山水之城秀丽所吸引,深切体会到“赏心悦目”这个词的妙处,不停地按动手中相机的快门,随着“咔嚓、咔嚓”的响声,留下一幅幅美丽的城市风光,定格美丽瞬间的同时又增添了情趣和韵味,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b></p><p class="ql-block"><b> 我靠着在峰顶的平台的护栏,情不自禁地展开双臂,任风涤荡去疲惫,让舒畅的心情在蓝天白云间翱翔。拍完照片,接下来是慢慢欣赏桂林山水风光。从峰顶俯瞰,不仅能纵观长方形的王城的总体布局,而且整个市区都能尽收眼底。群山环抱,漓水穿行的桂林城,高楼大厦鱗次栉比,道路纵横树木葱郁。东边的母亲河漓江静静向南流去,如珠琏般串起叠彩山、伏波山、象鼻山等众多名山。远处的七星山、塔山、穿山等无数山峦此起彼伏。南边的南溪山与西边的西山隔城相望,北面的老人山栩栩如生。</b></p> <p class="ql-block"><b>  独秀峰是桂林山水的代表,不仅自然风光秀美,摩崖石刻亦星罗棋布。自唐代以来,独秀峰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把俊美的文字刻于石壁上面。历代石刻136块,其中价值最大的当属“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的石刻真迹。800年前南宋“提点刑狱”官王正功游历过祖国大江南北,认为桂林山水“诚当为天下第一”,于是便留下了这千古名句。清乾隆皇帝诗和慈禧太后书写的大“寿”字等也刻于此。这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每天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一睹它的芳容。</b></p><p class="ql-block"><b>  自汉代设始安县治所桂林有城开始,唐为桂州治所,明清时均为省、府治所,独秀峰默默地矗立在桂林城中腹地两千多年,历史文化与风景名胜交相辉映,“岭南名邑”实至名归。独秀峰是桂林历史发展的见证者,也是这段桂林历史的书写者。这次我故地重游,面对熟悉的独秀峰,我努力搜寻脑海中的记忆。山还是那座山,她依然那么的秀美,但山下的桂林城日新月异,游人如织。桂林山水甲天下,我情独钟独秀峰,如有机会,我一定还会来看你。</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