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地坛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祀之坛。</p> <h3>牌楼也称牌坊,是地坛主门一西门的第一建筑物。明清两代皇帝到地坛祭地首先经过牌楼,再进坛门,地坛牌楼与颐和园东门外牌楼一样高大雄伟。</h3> <h3>牌楼于1990年重建,绿色的琉璃瓦面,彩画以本“天龙地凤"之说,绘以单凤图和牡丹图案,正面中心有“地坛"二字",背面核心有“广厚街"字样。</h3> <h3>方泽坛,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地祇神”之场所,因坛台周围有方形泽渠,故称方泽坛。</h3> <h3>始建于明嘉靖九年,清乾隆十五年遵乾隆皇帝之旨意进行改建,将黄琉璃砖坛面改为艾青石坛面。</h3> <h3>现建筑为1981年按清乾隆时形制恢复。坛平面呈方形,以象征“天圆地方"之传说。</h3> <h3>中心坛分上下两层,周围有泽渠,外有坛墙两层,四面各有棂星门。下层坛台南半部东西侧各有一座山形纹石雕座,其上共设山形纹石神座十五尊,供祭祀时奉安五岳、五镇、五陵山之神位。</h3> <h3>北半部东西侧各有一座水形纹石雕座,其上共设山形纹石神座八座,供祭祀四海、四渎之神位。</h3> <h3>钟楼始建于明嘉靖九年,为三开间歇山式绿琉璃瓦顶的重檐正方形建筑,1965年拆除,2020年按原样重建。</h3> <h3>大钟铭文铸“大明嘉靖年月日制"八个字。</h3> <h3>神马殿,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建筑为五开间悬山式绿琉璃瓦顶,外有围墙。1999年进行挑顶大修。</h3> <h3>神库建于明嘉靖九年,是由四座五开间的悬山式大殿和两座井亭组成。正殿叫神库,是存放迎送神位的凤亭、龙亭和遇皇祇室修缮时,临时供奉各神位的地方。</h3> <h3>东配殿叫“祭器库",是存放祭祀所用的器皿用具的库房。西配殿叫“神厨",是制作祭祀供品食物的地方。</h3> <h3>南殿叫“乐器库",是存放祭祀所用乐器和乐舞生服的地方。东西井亭专为方泽坛内渠泽注水和为神厨供水。</h3> <h3>皇祇室是地坛的主要建筑之一。明清两代供奉皇地祇神,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五陵山神位之所。1986年秋定为“地坛文物陈列室。</h3> <h3>斋宫为皇帝祭地时斋宿之所。</h3> <p class="ql-block">地坛公园有一条闻名的银杏大道,不同时间有着不同的风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地坛公园中医药养生文化园,是中国第一家以中医药养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园区。</p> <p class="ql-block">2010年建成,园区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为主要分区,配以五行、五色、五方的内涵,以水栖和陆路为经脉经络,将全园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形体。</p> <h3>中医药养生园,借助地坛皇家园林的古老神韵,集中展示了中医养生保健精华。</h3> <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敬请提出宝贵意见!</p><p class="ql-block">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