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武侯祠有一对联,语出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五》:<br><br>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br><br> 解释:才华超绝,与伊尹、姜子牙难分高下;指挥千军万马,非萧何曹参能比。<br><br> 【大伊山】,伊尹隐居处。</h3> <h3> 大伊山<br>大伊山上有高亭<br>风起松青共白云<br>彩石遥闻悬瀑响<br>五弦不断好寻君</h3> <h3><br>亭耸伊山上,松青共白云<br>快哉风正好,默默觅泉源<br>尼山书一卷,莘野雨三春<br>筹谋孕相背,治国烹小鲜<br>今尤思元圣,高林起腾喧<br><br><br></h3> <h3>大伊山<br>其一,伊尹当年隐居于此,故称大伊山;商朝名师贤相、开国元勋、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br><br>其二,孔子当年此地讲学,故称大言山,口口相传演变为大伊山;<br><br>其三,远古时为东夷人部落,故称呼为为大夷山,后演变为大伊山。<br><br>大伊山是国家4A级景区,素有淮北平川第一神山之称。属于太古界、中元古界地层,非常古老变质岩丘陵地貌结构。由12座山峰组成,最高峰226.7米。大伊山位于灌云县城,</h3> <h3>他对中国军事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br>第一,将人心向背的政治因素用于指导战争。第二,“上智为间”的谋略。<br>间谍情报战,在现代战争中已不新鲜,但在中国古代早期战争或者说在伊尹之前则是未曾有过的。<br>第三,根据敌我力量变化选择有利战机。<br> 商汤经“十一征”后,不仅剪灭了亲夏的方国,而且扩大了统治区域,实力大增,灭夏的战争准备工作业已完成。当时夏王朝内部矛盾更加尖锐,呈现出分崩离析之势,在此形势下,向夏发起最后总攻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但伊尹为确保战争的胜利,考虑到夏虽然已近末日,然而它为中原之主已历时 400 余年,其声威余绪,不可忽视;再者商为夏之方国,商伐夏有以下犯上之嫌,没有十分的把握不可轻动,因此认为一定要等大多数方国都不支持夏桀时方可进攻。于是为试探各方国诸侯的人心向背,伊尹建议汤停止向夏进贡,以观反应,桀怒而“起九夷之师”,准备大举伐商。伊尹见九夷等方国仍心向夏桀并听从桀的调遣,因此认为决战时机没有完全成熟,遂与汤复朝贡谢罪,假意忠诚以伺时机。第二年伊尹建议再次绝贡,桀又召诸侯在有仍(山东济宁南)会盟,准备伐商,此次不仅九夷之师不奉夏命(《说苑·权谋》),而且有缗氏(山东金乡南)首先叛反(《左传·昭公四年》)。伊尹看到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夏桀已完全陷入孤立,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立即向夏发起总攻,结果大获全胜,一举灭夏。<br><br> 在天命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伊尹不是通过占卜、观象来决定是否发动和何时发动战争,而是根据对客观形势的分析,充分认识人在战争中的主导地位,由人〈即他自己〉来把握和选择战机,实属难能可贵。<br><br>他厨艺,医术。。。。</h3> <h3>河南嵩县城南沙沟龙头村,明代曾重修过的“元圣祠”。祠堂有副对联说:“志耕莘野三春雨,乐读尼山一卷书”。上联说的是伊尹事耕桑于莘野,下联是说孔丘著书于尼山。可见古人是把伊尹和孔丘等量齐观的,一个是元圣,一个是至圣。</h3> <h3>石佛寺。大伊山曾有“云台和尚伊山庙,僧道寺观胜苏州”之誉,旧时山上遍布寺庙20余座,历来是寻仙求道的洞天福地,曾被誉为“淮北第一神山”,是苏北乃至鲁南地区宗教较为发达的地区,有很多的宗教和文化活动的遗址。古刹石佛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兴建于元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后数度兴毁。今天的石佛寺是参照镇江金山寺的式制规模于2002年开始兴建的,其大雄宝殿高27.6米,为歇山重檐式建筑。</h3> <h3>1986年,在卧龙岗南坡的一块巨大石板上,还发现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圆窝,排列成不同的图案,被称为“神秘的无字天书”,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前来探秘,它给大伊山景区带来更多的几许神秘感。</h3> <h3>风洞密布</h3> <h3>伊山<br>一、石棺。在大伊山东麓,海拔约20米的青风岭上,有全国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石棺墓葬群,现存遗址东西长70、南北宽45米,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这是我国发现最早、保存最为完好、距今6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遗址。石棺墓64座、 人骨架6具、出土文物150余种。1997年该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五彩石</h3> <h3>鱼鳞石,蓄水留植,创意呀</h3> <h3>徐福祠狂想<br>1.<br>徐福当归归何去?祠堂不言言谁听?<br>人人争说不老药,浪里乾坤有异声!<br>2.<br>云其采药去,海深不知处。<br>谁说始皇心,不为朝天浦?</h3> <h3>***韩国济州岛的最北端海隅,叫做金塘浦,是徐福一行登岛的第一站,因了徐福石刻缘故,后来改成朝天浦。<br>***“为治天下,未雨绸缪。”嬴政皇帝倏忽淡淡地一笑,又复归肃然,“唯其南海偏远,若有危局,朕无法亲临决断。为国家计,为华夏计,朕今授你危局之方略:中原但有不测风云,南海军切勿北上靖乱,当断然封闭扬粤新道,不使中原乱局波及南天。”虽然这段文字仅仅出自孙皓晖先生编写的小说《大秦帝国》,但我愿意多看到这样的文字。</h3> <h3>孤守开山岛32年的王继才夫妇</h3> <h3> <br> 三十二年“三无”岛,岛如破船海淼淼。海淼淼,天开瓢,记否风狂雨怒漫漫夜,妻临盆,无舟楫?<br> 二人一心乐“水牢”,红旗漫卷开山岛。开山岛,海蚀貌,难忘盐土潮滩处处渍,汗雨浇,绿映旗。<br><br>****1939年侵华日军以开山岛为跳板,侵占灌河南岸。1985年,驻守开山岛的部队撤编后,开山岛被列为一类民兵哨所,但有谁愿来此驻防?开山岛“路途遥远,坐船要一个多小时,去了那里就等于在坐‘水牢’”,没淡水,没电,没居民,是“三无”岛屿,有的只是蛇虫横行。该岛基岩裸露,海蚀地貌,潮滩盐土,连像样的植物都没有。1986年7月15日,连云港市灌云县芦河村民兵营长,27岁的王继才踏上开山岛,其妻王仕花不久也来了。王继才年薪5千元,坚持守岛32年,多次拒绝诱惑,2018年死于岛上。</h3> <h3>开山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