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暑期是校外违法违规培训行为的高发频发期,为切实维护家长和孩子的合法权益,避免校外培训机构的违法失范行为给家长带来损失。现梳理五个方面注意事项,帮助家长提高防范意识:</p> 树立正确的育子观 <p class="ql-block"> 请家长朋友遵循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特点,理性看待校外培训的作用,不盲从、不攀比、不跟风。</p> 不参加学科类培训 <p class="ql-block"> 根据国家“双减”政策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暑假期间,社会上任何形式文化课培训都是违规的、都处于随时被关停的状况。所以为了确保您的利益不受损失,切实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请不要参与任何形式的文化课培训。</p> 抵制隐形变异培训 <p class="ql-block"> 请家长让孩子远离“无证无照”培训机构,不参加以托管、家教咨询及“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开展的非法(隐形变异)培训,保护好自身合法权益,防止侵权行为发生。</p> 规避校外培训陷阱 <p class="ql-block"> 家长要提高维权意识,确认合同中的培训内容、培训期限、时间安排、收费金额、退费办法、违约责任,以及双方争议解决途径等事项,并妥善保管合同。切勿听信虚假广告宣传和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提防合同中出现“概不退费”等霸王条款。</p> 谨慎支付培训费用 <p class="ql-block"> 参加非学科类培训一次性缴纳费用不能超过3个月(或60课时)。请家长增加辨别能力,不要贪图打折等优惠,积极索要合法合规票据,切实维护好自己的权益 。</p> <p class="ql-block"> 欢迎家长朋友对校外培训治理工作进行监督,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