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7月7日,是老爸去世的周年祭。</p><p class="ql-block"> 时光飞逝,仿佛只是转眼之间,老爸离开我们就一年了!</p> <p class="ql-block"> 一年了,家里还有好多让人想起老爸的东西。睹物思人,时光交错。老爸生前的点点滴滴,时时处处都在眼前涌现。客厅里,两个轮椅无声的停驻,生前,它们是老爸几年来不能随意走动的希望和依赖!如今,却再也等不来老爸的乘坐。 </p> <p class="ql-block"> 几年前,老爸从床上摔下来,股骨断了。手术之后,渐渐地走不了几步路了。轮椅,就成了他的行动工具。九十多岁的老爸,渐渐地听不到了,走不动了,只能坐在轮椅上,那时候,他总是嫉妒着能走能听的老妈!</p><p class="ql-block"> 老爸喜欢大山大水到处走走逛逛,一心想看遍这个世界的美景,只要说出去玩,什么病都没有了!但却偏偏腿脚不便,只能靠轮椅出行;老爸喜欢热热闹闹,喜欢音乐,却听力越来越差,终掉入无声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人生就是如此!往往事与愿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83年6月,父亲在各景点的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想当年,老爸退休后的第一个心愿,就是出去旅游。</p><p class="ql-block"> 1983年6月,我还在云南省群众艺术馆工作,刚生了儿子,老妈到昆明照顾我,老爸则一个人挑着行李,从重庆出发,开始了他想看遍大好河山的旅游。杭州西湖、苏州北寺塔、桂林山水、山东泰山、济南、山西大同石窟、北京天安门、长城………一路走来,一路留影,老爸收获满满。当他挑着一担行李,出现在昆明我家门口的时候,真是让我惊讶和佩服不已!</p><p class="ql-block"> 老爸得意的告诉我:每当参观景点,他就成了义务讲解员。把自己了解的历史文化,介绍给身边素不相识的游客们。经常受到游客们的称赞。这也成了老爸骄傲的资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老爸在云南旅游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父亲年轻时的戏装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爸年轻的时候,也是多才多艺。二胡、小提琴、笛子、口琴、敲锣打鼓,样样都会。 据说,舞台上大幕未开时,只听台上传来几种乐器的演奏,拉开帷幕,却只见台上一人在演奏,那就是老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父亲当年与单位文工团团员们在鹅岭公园的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童年的记忆里,有一次很深的印象。那是我看着老爸上台表演,不懂事的我,竟也跟着跑到了台上,一旁的人赶紧把我抱了下去。也正因如此,老爸一直很重视我们子女音乐和学习的培养。从小,就让我学拉小提琴,大弟吹笛子,老师,当然就是我爸了!遗憾的是,贪玩的姐弟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根本不专心学习,最后,老爸只能失望的放弃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2年春节全家团聚在一起演奏《新年快乐》</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然而,我们虽不成器,心里却播下了喜欢音乐的种子。当年我还在云南支边时,每次探亲回家,总是会邀约一帮吹拉弹唱的朋友相聚,热闹的气氛,在那文娱活动稀少的年代,吸引了左邻右舍。直到现在,家里喜欢音乐的人又增加了。逢年过节,钢琴、小提琴、吉他、笛子、二胡、电吹管、萨克斯………一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演奏一番,乐此不疲。每当这个时候,老爸自是欢喜不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而每当我拉二胡的时候,老爸也总会兴致勃勃的要求拉一下。拿起二胡,左声左气吱吱嘎嘎的拉响一会儿,又失望的满脸不好意思的望着我说:我一点都听不到,肯定拉不准音了!那个无可奈和的表情,让人想起来总是有些心酸!</p><p class="ql-block"> 岁月真是一把无情的尖厉的刀!毫不留情的戳伤着一个人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当老爸不能走不能听了,却喜欢看报。纸媒日落千丈,报纸早就没人看了。报社给我们退休职工发的报纸,一直是老爸每天最大的期盼。早餐后,老爸最惦记的就是去收发室拿报纸。最安静的也是看报纸的时候。一报在手,仿佛所有的病痛都没有了!每次住院,只要送上报纸,脸上就绽出笑容,马上就有精神了,一张一张的看得非常认真!去年的7月6日,我送报纸到医院,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老爸,却再没精神看报。如今,老爸走了,家里,再也没有老爸坐在轮椅上,聚精会神看报的身影了!</p> <p class="ql-block">父亲生前保存的一些证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出生于1928年的农历三月十四日,他常戏称自己是双龙出洞。虽出身草根,却不甘平庸!始终想写巨著,当作家,成大器!</p><p class="ql-block"> 老爸从小就爱学习,在老家从小读书得行也是很有名气。解放后又到文化宫参加工人补习班,学写作。我曾经看过他写的一些快板诗等文章,也许,从年轻时开始,老爸就已经有了写作的兴趣了,内心里也有了写小说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 从退休开始,老爸就开始伏案写小说。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一写就写了二十几年,竟写了120万字!</p> <p class="ql-block">弟弟田太权为父亲小说设计的封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几经修改后,最终成书有50余万字。这部小说,描写出一幅木船航运的历史画卷,一腔爱恨情仇的热血悲歌,一曲荡气回肠的川江号子,一群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长江船工。他们历经险滩恶水,自称为——死了没埋的人。</p><p class="ql-block"> 《死了没埋的人》,就是父亲出版的这本书的书名。这是一位八旬老人的倾力之作。</p> <p class="ql-block">老爸的书在新华书店架上销售。</p><p class="ql-block"> 老爸的这部长篇小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塑造了一百多个人物。有他们</span>在长江上航行的艰难搏斗场面,也有他们同当时的权贵、袍哥、帮派、日本侵略者抗争的精彩故事。书中收集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川江号子、四川方言和民间流传歇后语,以及一些逐渐消失了的乡村小镇的奇特风俗民情,都是现在难得一见难得一闻的珍贵历史资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个长期关注长江的文化人无意中读到后,发出感慨:“如今,川江上有了雄伟的三峡大坝,但再也没有了桡夫,没有了急流险滩,更听不到那曾经悲凉、激昂、打动人心的川江号子了。因此,有关长江往事的记忆变得越来越珍贵……这本书的价值在于真实地再现了长江的‘前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08年3月,在父亲和母亲双双举办80大寿之际,《死了没埋的人》出版发行。祝寿的同时,父亲还在重庆新华书店举行了签名售书活动。</p> <p class="ql-block"> 重庆日报、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商报、重庆华龙网、公民导刊等市内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网、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等也曾专门前来采访父亲,一时间,默默无闻的老爸成了一个新闻人物!</p> <p class="ql-block">父亲生病住院,都要带上他的笔记本电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爸曾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等我们这辈人死了,还有哪个来讲川江的故事呢?”</p><p class="ql-block"> 老爸终于把他所知道的川江号子和故事,写成了书,这一心愿,终于达成,他的心里,自然是满足和骄傲自得!让我们没想到的是,老爸并未就此停笔,而是又开始了他的第二本书的写作。</p> <p class="ql-block"> 老爸这辈子最后几年,为了自己的第二本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直到油枯灯尽也未如愿完成。也正是这本书,让他郁郁寡欢,对我们忿忿不平!</p><p class="ql-block"> 当老爸的记忆慢慢被岁月吞噬遗忘,在电脑上再也艰难的敲不出一个字的时候,脸上那种沮丧和失望的表情,让人实在难忘;然而,我们却爱莫能助,帮不了忙!因为,那是属于他的精神世界和生活记录,我们不能得知也不能理解。老爸的文化水平有限,人老了,思绪更是混乱,一团乱麻的表述,完全让人无法理清头绪,看着头疼不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父亲逝世前手抖着写下了最后几个我们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书未完成,心愿未了,老爸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是不甘心离开这个世界的!他还希望我们几个儿女救他,却不知道我们无法和上苍抗争!每每想起老爸这最后的希望,我都难受不已,老爸真的是不想走啊!</p> <p class="ql-block"> 在殡仪馆送老爸最后一程的时候,我总是无法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心里充满了遗憾和自责!我难过的哭着,呼喊着即将被推进火化炉的老爸:爸,对不起!对不起!不是我们不想帮你,不是我们不救你,而是我们无能为力!</p><p class="ql-block"> 我常常想:老爸要是不写后面的这本书,可能会过得快乐一些吧!但,这就是老爸的与人不同之处,自信和倔强,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把他最后的精力和心血,孤注一掷的投入到第二部小说之中。然而,年龄不饶人,这本书终未完成,老爸也终是带着遗憾而去了!</p> <p class="ql-block">医院,是九十多岁的父亲常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爸不是完人。生活中,年老体弱的他,常常被病痛折磨,夜晚,总是在呻呤中难以入睡。常常是半夜三更的折腾,搞得大家都睡不着觉。白日,要么是睡觉,要么就是要坐轮椅上街。而为了他的第二部未完成的小说,更是常常固执到让人觉得不可理喻。把文件拷贝到U盘里,让我找出版社,找作协出书。无论怎么解释,他就是不听,不管不顾,甚至让老妈和保姆一起打车到作协,找工作人员交稿,搞得大家都疲惫不堪,怨气冲天。</p><p class="ql-block"> 然而,直到老爸去世后,我才真正理解并体会到老爸那急迫的心情!他想在最后的日子里,再一次看到第二部小说的出版。他是自信的,从不觉得自己小学毕业的文化水平很低,从不觉得自己的写作能力有限,那种强大的心态,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大作家,却少了自知之明。</p><p class="ql-block"> 但,现在的我,却非常敬佩老爸那坚强的意志和自信的心态!正是这意志和自信,让他坚持了几十年的伏案写作,也让他看到了自己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 老爸去世后,高温酷暑中,朋友们纷纷为老爸致哀祭奠,对老爸的高度赞誉,让我大为感动!特记录几条在此:</p><p class="ql-block"> 一生可谓怀才不遇,幸留下史诗般川江史話一部,有云“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论至德者不合于俗”,假以时日,当为后世珍宝。</p><p class="ql-block"> 老人家不简单,是你我的榜样,令我辈敬佩。他生命不息,奋力不止的精神,将永存后辈心间!</p><p class="ql-block"> 惊闻鹤已飞,悲歌悼田叔。天堂无苦痛,峡江存千古!</p><p class="ql-block"> 田伯伯高龄仍执着自己的理想,难能可贵,值得我辈铭记学习,愿田伯伯在天堂继续写作,完成梦想!</p><p class="ql-block"> 人间留大作,天堂有读者。生命有传承,桩桩交代完。德高志远寿长。老太爷花开彼岸生前无憾事,往生之路一步一莲花!阿弥陀佛佛号起,无量寿福伴父行。</p><p class="ql-block">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精神不朽!风范永存!</p><p class="ql-block"> 一生奋斗且多彩!是我们的榜样,愿老人家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 驾鹤西去一路顺风!留下的故事隽永!</p><p class="ql-block"> 老先生一生阳光,一生奉献,慧择家人和社会。田老先生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 虽一介草民,却是奋斗的一生,光彩的一生,让人敬佩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这些赞扬,父亲是受之无愧!老爸若在天堂有知,应该是更加得意更加满足了吧!</p> <p class="ql-block"> 老爸:愿您在天堂健康快乐的继续写作,完成您的梦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