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后,低配生活,活出精气神

海阔天空(刘佳)

<p class="ql-block">  杨绛先生说:“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低配你的生活,高配你的灵魂,年龄只是符号,把生活调到你喜欢的频道,每一段时光都藏着不可复制的美好。”人在退休以后,生活节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紧张、有序变得清闲、松散,社交圈开始慢慢缩小。突然闲下来,有些人可能会不适应,出现心理落差,觉得自己好像被社会抛弃了,以后找不到个人存在的价值。其实,越是聪明人,越懂得在退休以后好好修炼内心,过着“低配”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生活,无疑是许多人憧憬的美好时光。人们可以摆脱工作的束缚,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享受生活的美好。然而,在退休后的生活中,学会低配生活,活出自己的精气神,以确保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健康、平和、愉悦。走过半生,历经事事,洗净铅华,慢慢才明白:低配生活,高配人格,才能将繁冗的人生,活出最好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  <b>低配生活,是指需求不多的简单质朴生活。</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低配生活并不是让人要压缩自己的生存空间、降低生活质量,而是要在这个充满选择和欲望不断扩张的世界里,学会辨别与放弃,做到适可而止。低配的生活无须太奢华,应多些低配意识。</span>低配意识,意味着知度而行、量入而出、适可而止,倡导的是生活俭朴、工作简约、办事简明。过低配生活可以让我们减少对物质的依赖,让我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在和精神层面。过多地追求物质财富会让我们变得贪婪和疯狂,而且会让我们的内心充满不安和焦虑。相反,过低配生活可以让我们减少这些负面情绪,让我们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寻找自己真正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退休生活,意味着人生的下半程生活的开始,从年轻走向垂暮。如何在退休之后有更强的幸福感?人到中老年,该是做减法的时刻,一味累加,真的很累,及时删减,才能丢掉包袱,轻松上阵。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要有意识断舍离,而不是一味向外追求,任由自己被欲望主宰,妄想攀附不属于自己的人生,到头来会发现不过是梦一场。人到中老年,该是醒悟的时刻,你的余生怎么样,全靠你自己的经营。</p><p class="ql-block"> 杨绛先生曾说:“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过低配生活可以让我们更加自由和轻松。当我们不再追求物质财富时,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简单和轻松。我们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中。我们可以通过适度减少物质消费、注重内心修养、更加关注人际关系和社交等方式来实现过低配生活,从而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和满意。生活简单化,内心很自在。人老了,放慢脚步,给自己减负,活在当下,低配的是生活,充实的是精神,更接近高质量的生活。 </p> <p class="ql-block">  <b>一、退休之后,生活低配,精神高配。</b>罗曼罗兰说过:“创造,或者酝酿未来的创造,这是一种必要性:幸福只能存在于这种必要性得到满足的时候。”从你退休的那一刻开始,就真正进入了老年时期,如果你不懂得如何花钱,如何调整生活状态,那么你的财富会迅速减少,生活质量也会降低。一个人的幸福,如果可以花钱可以买到,那么终有一天,也会因为没钱而卖掉。当你学会低配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福气就像春风一样,慢慢吹过来,令人惬意。</p><p class="ql-block"> 作家威尔•鲍温曾说:“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秘诀,其实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退休,意味着人生的下半程生活的开始,从年轻走向垂暮。退休,意味着人生走过了拼搏的青年时期,进入了平和的老年生活。有的人在退休前或许是职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有的人或许是职场精英,亦或有的人在职场上默默无闻。但无论以前的风光如何,退休后的生活基本都是一致的:圈子变窄、曾经的人脉在渐渐离你远去,越来越不被需要,变得越来越需要别人。如何在退休之后有更强的幸福感?退休后,放平心态,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温馨,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半生已过,我们也渐渐明白了何为最高级的活法。减少内耗,让生活低配,才能用心体会生活的乐趣;减少攀比,让欲望低配,才能学会珍惜拥有的当下;减少期待,让圈子低配,才能空出时间陪伴值得的人。往后余生,愿你过得了高配日子,享受得了低配生活。</p> <p class="ql-block">  <b>第一,退休之后,圈子简配,享受独处。</b>作家马德说过:“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赢得所有人的喜欢。”年轻时,喜欢和朋友混在一起。当然,不是纯粹的喜欢,而是因为工作需要,事业发展的必须。昨天,我们在某个饭局,和在座的人说:“大家就是我最好的哥们。”说完,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今天,我们在另一个社交场合,对某个人说:“前路漫漫,你就是我的好朋友。”任何时候,我们都在想办法套近乎,从来不会把别人往外推。就算是有一点点讨厌的人,也不会表现出来。毕竟,下一次,要遇到谁,需要谁帮忙,这是一个未知数,总要给自己留后路。</p><p class="ql-block"> 退休生活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发现,自己对社交的要求在不断减低,甚至是很廉价的。当我们到了即将退休的那一刻,社交变得特别廉价,或者说我们开始被人排斥——人走茶凉。弘一大师年轻的时候,在教育领域颇有威望,晚年的时候,他执念清淡的日子。但是他的才华,仍旧被人敬仰。文学界的鲁迅,得到他的一幅字画,“戒定慧”,然后在日记中说“从内山君处乞得弘一上人书一纸”,表达自己的欣喜。</p><p class="ql-block"> 日常里,弘一大师尽量减少社交,出门游学,也要约法三章,不迎来送往,不参与宴席,不到处宣扬。在他感觉自己不久于人世的时候,写信给夏丐尊等几位好友。“君子之交,其淡如水”,他临终前留下的感悟,正是社交的真实状态。不管什么场合,都会拉拢别人,都会给别人叫好,这是虚伪的,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只是为了生活,不得不逢场作戏。退休了,把不合适的人,请出去,你会活得孤独,但也会有更多的时间,享受孤独。因为朋友少了,真诚的交流才多了。如果一个朋友都没有,那就形影相吊地走向远方。这不是可怜,而是盛装出行。</p> <p class="ql-block">  <b>第二,退休之后,生活低配,简素怡然。</b>有人说:“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不知有多少人,追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事实上,如果你习惯了极简生活,那么你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隐居,把桃花源的境界,请到生命中来。</p><p class="ql-block">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看起来很优雅的描述,归根结底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并且坚持做自己,不被外界的纷纷扰扰的热闹而干扰。很多老人说:“不怕,我有退休金。”是啊,每个月都有钱入账,这是幸运的事情。但是人要有后顾之忧,要考虑到生老病死的问题,要想一想为后人留下什么?当老人过世之后,留下一些“手尾钱”,不仅是一笔钱,而是一种传统教育,告诉大家,要过节俭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黄帝内经》里写道:“生病起于过用。”过分担心生老病死,过分保养自己的身体,过分运动,都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好引发的“病灶”。过分注重营养餐,容易引发偏食,还会强制自己去吃点什么,这是花钱不讨好的事情。《断舍离》里写道:“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走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不管买什么,吃什么,先问一问自己,真的需要吗?堵住“随便买”,依靠退休金,也能过上富有的生活。有了钱,生活就真正从容了。</p> <p class="ql-block">  <b>第三,退休之后,精神高配,向善向上。</b>杨绛先生曾说:“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即使世界偶尔凉薄,内心也要繁花似锦,浅浅喜,静静爱,深深懂得,淡淡释怀,望远处的是风景,看近处的才是人生。”退休之后,应该做点什么呢?大部分的人,会告诉你,好好读书,去老年大学,发展爱好等。事实上,很多老人,不喜欢读书,也不愿意和一大群老人在一起。因此,我们还要学会“发挥余热”,让自己一直对社会贡献力量。只要人心有温暖,总是想办法帮助别人,那么你就会变得高贵。也许你一辈子都没有读几本书,但是你坚持善良,用心呵护着这个社会,活成了别人眼里的“教科书”。</p><p class="ql-block"> 退休生活中,不管多大年纪,一定要记住,人往高处走。你要是精神上垮了,就会迅速变老,活着也没意义了。夕阳无限好,我们有这样的感悟,可是好在哪里呢?告诉你吧,夕阳的风景,这样形容:一抹余晖,映红了半边天。也就是说,老人仍旧是“半边天”,并不是社会的负担。对社会善良,帮助别人,就成就了“眉清目秀、慈祥和蔼”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b>第四,退休之后,心态放低,生活踏实。</b>苏格拉底曾说:“知足是天然的财富,欲望是人为的贫穷,被欲望蒙蔽双眼,只会被生活打败。”有一种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即便他很有钱了,房子也特别大了,也会认为,自己很苦。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当你手里握着一百万的时候,你会发现,有的人手里,握着一千万,也有一些人,动不动就可以拿出一个亿。</p><p class="ql-block"> 我的表叔,从当地的木材厂退休,每个月有一千六的退休金。刚开始,他很高兴,在亲戚朋友面前显摆了一番。有一天,表叔在麻将馆打牌,坐在对面的老人说:“你啊,一个月就一千多退休金,算啥?我的退休金,起码是你的两倍。再说了,原单位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也会发礼品,这一点,你肯定没有吧。”</p><p class="ql-block"> 从那一天以后,表叔的心情特别不好,常常唉声叹气,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了三十多年,白干了。还有,邻居家的女儿,在一线城市一家企业当管理人员,年薪四十多万。表叔的儿子,在本地一家电器厂打工,年薪八万多。对比之下,表叔很受伤。每个人都知道“知足常乐”的道理,但是很难做到。都是退休老人,但是收入分三六九等,都是同龄人,但是人生的层次,天壤之别。有福气的老人,不管收入多少,儿女混得如何,都会很享受。毕竟,相对过去来说,生活好多了。</p> <p class="ql-block">  <b>二、退休之后,生活越低配,越有福气。</b>有句话说:“人到中年,走过世事沧桑,发现到头来做一个生活低配的普通人,倒是最大的幸福。”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命如四季,年轻时如春花般美好,肆意在枝头嬉闹;中年如秋收般繁盛,退休后逐渐走入冬季的萧条。贾平凹在《画人记》中写道:为什么活着,怎样去活,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也不去理会,但日子就是这样有秩或无秩地过着,如草一样,逢春生绿,冬来变黄。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就是心境的折射,我们退休后,选择过一种慢生活,将日子调慢,让我们品尝余生的美好。退休后的余生,请过一种低配生活,让生活简单,物质简单,欲望简单,不要对自己有过多的要求,你会发现,越简单,越能感受生活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退休生活,生活低配,精神丰盈。苏轼说道: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如今的日子过得丰富,餐桌上的美食应有尽有,很多人还是喜欢“无肉不欢”的日子。退休后的我们,不仅是退出了工作舞台,身体机能也在逐渐下降,我们的肠胃也承受不了这样的美味了。所以,不论你多有钱,也请多吃些五谷杂粮,多做些清淡时令蔬菜,既营养,又适合我们的身体,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保养。</p><p class="ql-block"> 退休生活,积极锻炼,身心健康。白落梅曾经这样说:“人生应该删繁留简,任世事摇曳,心始终如莲,安静绽放。”我们退休后,不要再去操心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安静地过好自己的余生。首要的任务,就是积极锻炼身体,让自己“舞动”起来。有些人整天拿着手机刷短视频,就连走路都一边走,一边看,嘴里还时不时发出笑声。这样不好,且不说会出现什么意外,对于我们的眼睛和身体都不好。我们要学会让自己的身体动起来,积极培养自己一项喜欢的运动,不论是舞蹈,还是太极,或者健步走,只要是锻炼身体,就是最好的运动。</p> <p class="ql-block">  <b>第一,退休生活,不过分追求,精制饮食。</b>有句话说:“广厦万千,夜眠仅需三尺。家财万贯,一日仅需三餐”。退休后,只要有一处适合居住的房子就安心生活,不要过分的追求豪宅,或者替儿女操心房子的问题。不管房子的大小,只要把房间收拾的整齐而卫生,让阳光照进房间;学活断舍离,把过得多杂物清除出去,空间有了心里就舒坦。儿女买房子的事就交给孩子们自己去操心,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立的,即使亲如父母子女,也不能替代她走生路、决定人生事。</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人的各项器官也在“走下坡路”,对于大鱼大肉的需求肠胃已经不堪其中,这时候的粗茶淡饭更适合我们的晚年生活。粗茶淡饭不代表不精致,每天合理搭配饮食,追求原生态食物的鲜美,在烹饪之间寻求生活的简单乐趣,在新鲜的食材中满足味蕾和营养的需求。既降低了生活的成本又提升了食物的质量,保证了身体健康。</p> <p class="ql-block">  <b>第二,退休生活,物欲放低,合理储蓄。</b>叔本华曾说:“一个人对外在的物质要求越低,他对内在的要求就越高。”很多老人,闲来无事,就会去逛街,看到什么东西,都想买回来。过年的时候,家里人多,需要很多床铺、棉絮、碗筷等;平时想喝一杯豆浆,就会想起买一个豆浆机;偶尔要去登山,就要买冲锋衣,登山杖;看到别人有几万块钱的照相机,自己也希望一台.....有个词语叫“物尽其用”。</p><p class="ql-block"> 日常中,如果一件东西,用处不是特别大,使用频率不是特别高,那么就是浪费了,根本就不要买。比方说,某个老人有两个孙子,他们都喜欢骑木马。过年的时候,老人为了取悦孙子,买了两个木马。过完年,孙子就和儿女去外地了,木马一下子就变成了垃圾。买东西,要分清“轻重缓急”,要搞清楚“必要性”。如果没有弄明白,那就缓一缓,或者直接放弃。要有这样的思维逻辑:一样东西使用的次数,创造的价值或者节约的成本,是不是比直接购买成品更划算。捂住钱袋子,表面上是小气,其实是让自己存款多一些,可以应对不时之需。当你老得走不动了,仅仅靠退休金,是难以为继的,还要有些“老底”才行。</p> <p class="ql-block">  <b>第三,退休生活,愿望放低,身体更健康。</b>看过这样一句话:“不怕退休工资少,只要多活几年,就赚回来了。”每个老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活一百年还不够,要活两百年才好。小说《活着》里,有这样一句话:“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每个人都会老去,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你拼命让自己活久一些,就是适得其反,你是在消耗自己。</p><p class="ql-block"> 比方说,一个老人想要锻炼身体,就每天奔跑几千米,早晚都去健身房。因为过分折腾自己,反而会让膝盖骨等器官,磨损更快。还有一些人,常常服用大量的药物,钱花了不少,身体也变得更差了。古人说:“是药三分毒。”哪能长期用药来滋养身体呢?不杞人忧天,不计较烂人烂事,不过分折腾身体,顺其自然变老,生活会阳光灿烂。</p> <p class="ql-block">  <b>第四,退休生活,地位放低,生活的乐趣多。</b>《低配的人生也可以高贵地活》里写道:“你能走多远的路,取决于你能看到多远的风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有远见,要积极应对未来发生的事情。对于退休老人来说,就是主动适应当下的生活,不再沉迷于职场,不要把自己当成“官老爷”,而是当好“姥爷”的角色。会享福的人,都懂得“与民同乐”,感受所有人的喜气,为别人带来喜气。</p><p class="ql-block"> 退休之后,融入到普通人的圈子里去,和农民一起劳动,和市民一起跳舞,和学生一起读书,和孩子一起嬉闹......你就会发现,放弃了地位的人,就是真正的隐者。正如《陋室铭》里所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个喜欢摆架子的人,走到任何地方,都不会被人喜欢,反而会被孤立,滋味很难受,何苦呢?要懂得,如果你总是低人一等,那么周围的人的福气,就会像流水一样涌过来。</p> <p class="ql-block">  <b>第五,退休生活,幸福是一种感悟。</b>对于口渴的人来说,一碗清水就是幸福;对于汗流浃背的人来说,一阵清风就是幸福;对于烦闷的人来说,几句关心的话,就是幸福。如果你曾经叱咤风云几十年,后来退休了,生活一下子就空洞迷茫了,就应该想一想,努力奋斗的初衷是什么?做任何一件事,本是为了幸福,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根本不要去做。</p><p class="ql-block"> 退休生活,学会低配生活,你就会发现,所有的努力,都更有价值;返璞归真是人生最真实的福气。学会低配生活,钱更有价值了,心更加安宁了,眼神更加温柔了,精神更加饱满了,周围的人都变好了。</p> <p class="ql-block">  <b>三、退休以后,讲究低配生活,是精神的高配。</b>退休之后,我们的生活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在剩下的每一天时间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生命活出自己的精彩。有一个好的健康生活,有一个好的心情,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了。人过六十,需要内心强大,面对生活好心情;学会忘记年龄,忘记烦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过好余生真正幸福的生活。以下四种生活方式,是退休人员内心强大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b>第一,退休生活,生活低配,勤俭节约。</b>曾仕强先生说过:“人生这场修行,要尽量保持精神愉悦,身体勤勉。”我认为确实如此,人生的下半场,最好的状态莫过于生活节俭,家庭和睦,精神独立。在低配的物欲中,拥有顶配的灵魂。在微博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是没有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是多余的;一栋豪华别墅70%的房间都是空闲的……。你是否也会恍然大悟,哦,是这么回事。环视一下自己,你那高配置的生活里,有多少资源待在角落里,被闲置着,浪费着?也许是时候,我们把身段放低一点儿;要求降低一点儿,空间宿少一点儿了。</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家里很穷,只有几间土木结构的房子;虽然小了一些,但也没有影响到我们成长,也没有影响到我们学习。因为有一张方桌子,一条长橙子和一盏电灯就够我们学习用了。现在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有大房子,有桌子几张,有日光灯;但是在心里总是感觉有一些空虚,因为我们有很多资源待在空间里,被闲置着,浪费着了。我们真正需要的其实并不多,房子再大,也只需要一张床。菜肴再丰富,也只能吃那一点。有时候我们拥有的物质越多,给理想的空间就越少。适当低配的生活,不仅会让我们克制欲望;也能更从容地提高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低配的生活,勤俭节约的作风,会让我们远离诱惑,更专注于自己的梦想与目标。在知足中寻得快乐和真谛。</p> <p class="ql-block">  <b>第二,退休生活,心态平和,宽容大度。</b>要改变自己的生活,首先要改变你自己的心态;心态决定一切,好的心态如暖洋洋的太阳;不好的心态如狂风暴雨。即使命运对你不公,良好的心态也会使你的生活充满阳光;如果你的心态失衡会导致人生走向偏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舒适工作,事业成功的强大后盾。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常有友人问及他高寿的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p><p class="ql-block"> 宰相肚里能撑船。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个人对您如些怠慢,太不象活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这说明蒋碗是个宽容大度的人。</p> <p class="ql-block">  <b>第三,退休生活,精神富足,自带贵气。</b>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的人也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精神上的富足才是人生真正的富足。”一个人之所以会迷茫无助,是因为能力有限,是极度不自信;一个人迷茫无助的时候,往往是当下的工作陷入了瓶颈,遭遇了最严重的创伤,人生又到了必须选择的十字路口。</p><p class="ql-block"> 读书虽然费时费力,但也是最有保障,最有成效的一条路。真正的精神富足是在学习中提升自我,新的起点就是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自己前行。因此说:从退休的那一天起,就是“断、舍、离”的开始。学习是每一个人一生的事业,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提升自我。年龄大了,老眼昏花了;这就是思考人生的开始。人生最美好的,不是“完美无瑕,”而是留下一点瑕疵,让人爱不释手。</p> <p class="ql-block">  <b>第四,退休生活,内心充盈,意志坚定。</b>杨绛说:“即使世界对你偶尔薄凉,内心也要繁华似锦。”杨绛一生风雨浇灌,历尽坎坷,在磨难中是读书让她醒悟;是读书让苦难中看到曙光,让她坚定信心;是读书陪伴心灵成长的。内心充盈的人,他并不需要外界给他信心和动力;因为这些东西他都能自给自足。</p><p class="ql-block"> 在读《道德经》中说过:“知足者富。”知道满足,物有所度,欲有所止的人,才是最高尚的。举个例子:从前有一大户人家的员外去世时,将家中的田地分给了两个儿子。大儿子生活简朴且为人宽厚,只收取田户很少的租金。而二儿子生活奢靡,换了大院子,雇了新的仆人,整日饮酒作乐,呼朋唤友。即使这样,他依旧不懂知足,常常压榨租户。后来农户们不堪其苦,纷纷弃耕离去。而大儿子却因为懂得知足感恩,受到别人敬重,生活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 退休生活中,当你的内心变得丰盈富足时,就不再需要这些物质来满足于自己;而是超越物质,去体会更高纬度的种种悦感。这时你的思想境界,就会达到另一种美好的状态。内心充盈,意志坚定的人,处处皆是风景,行走在任何地方,心中皆是祥和,皆能泰然自若。</p> <p class="ql-block">  <b>四、在变老的路上,学会过“低配”的生活。</b>广厦三千,夜眠不过六尺;良田万顷,日食不过三餐。在变老的路上,学会过“低配”的生活,像一棵植物,扎根大地,不论环境如何,都要傲然地走过春秋,走过四季。生活简单化,内心很自在。人老了,放慢脚步,给自己减负,活在当下,低配的是生活,充实的是精神,更接近高质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定位低配。对于退休老人来说,若仍按照职场人定位自己,或看待自己的生活,难免存在落差,不如主动适应当下的生活,与同龄老人跳舞、活动,与家人、孩子一起嬉闹,就会发现生活的乐趣更多了,周围人的福气会像流水一样涌过来。一个喜欢摆架子的老人不被人们喜欢,受到孤立,滋味难受,返璞归真才是真实的福气。</p><p class="ql-block"> 愿望低配。每个老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但老去是不争的事实。《活着》有这样一句话:“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如果“拼命”想活久一些,可能适得其反。顺其自然变老,生活更加阳光灿烂。</p> <p class="ql-block">  <b>第一,退休后,过低配生活,不为难自己,就是幸福。</b>乔兆军在《不踩失意人,不捧得意人》中写道: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真正能安安稳稳的,是那个位子,而不是位子上的人。以平和的心态处事待人,才是智慧的、不令人生厌的人生。深以为然。每个人在年少时,莫不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来激励自己,挤破脑袋想要出人头地,声名远播。诚然,在欲望的驱使下,一个人才会成长,才能有所作为。但人性的弱点,往往会将人拖入贪婪的泥沼,不懂得“见好就收”,不舍得“急流勇退”,以至于到老了,还被“虚名”所累,就难免颜面尽失。</p><p class="ql-block"> 前不久,网络上爆出了一则某知名大学资深教授,为着与其培养的弟子争夺一个学术机构的职位,而与之水火不相容的“绝交声明”。声明一出,众网友哗然,人终归不能免俗,哪怕是高知高薪之人。一声叹息之后,不免叩问自己,能不能在变老的路上,视名利为粪土,不再为之摧眉折腰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对于一个经历过大苦大难的人来说,好好活着,就是幸福。那些光鲜亮丽的名头,如同一个无形的枷锁,让人的言行举止都必须符合某种规范,甚至衣着打扮、人情世故都必须恒定在某个很高的层次,一旦露出窘境,便会成为笑柄,苦苦维系的形象也全然崩塌。何苦要自己为难自己呢?</p> <p class="ql-block">  <b>第二,退休生活,做最真实的自己,才能轻松自在。</b>看过另一个故事:一位博学且优雅的女教授,退休之后,每年都要邀请两位最优秀的学生来家里做客,每次都以一种昂贵的三明治作为待客的点心。每次,这位老太太都会让学生尽情品尝,直言自己早就吃腻了。于是,每次拜访过老太太的人,都会向旁人讲述这次带着美好回忆的经历,女教授愈发美名远扬。</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个美好的“人设”因一次意外彻底崩塌了。因为,一个前去拜访她的女学生,为了取回落在老太太家的围巾,匆匆跑回去,见到了最不可思议的一幕:老太太正在和她的宠物猫争抢着剩下的三明治碎。老太太和女学生四目相对的一刻,她们都惊呆了。老太太最尴尬的一面,才是她最真实的一面:人前的优雅,无非是是一个孤苦无依的老女人,面对人生最后的倔强和自我安慰罢了。</p><p class="ql-block"> 细细想来,何苦呢?一辈子都活在一张面具下,不管自己到了何种地步,还要“打肿脸充胖子”,看笑话的是别人,活受罪的是自己。所以,撑不起的面子就不要撑了,用讨好别人的时间和金钱来取悦自己,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和惬意。</p> <p class="ql-block">  <b>第三,退休生活,学会独处,尽享美好。</b>人们常说,到什么地方,唱什么歌。意思就是要有合群的能力,不管走到哪里,都能迅速融入某个圈子。但凡刻意经营人际关系的人,手机里,总是有不断添加的联系人;业余时间,也总有忙不过来的应酬。一次次推杯换盏之间,和一个个陌生人称兄道弟,当时只觉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到后来,觉得自己真傻。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之交淡如水。越是年纪增大,越是发现,所谓朋友,只是某个阶段内,有着共同利益诉求的同路人。</p><p class="ql-block"> 当大家必须要奔向不同的方向,去谋生,去谋爱,走着走着,就散了。即便三观一致,爱好相同,彼此引为知己,但各自忙于生活,交集越来越少,联系越来越少,到最后,也就定格成心底里的回忆,只能一笑而过。就算一直可以随时谈天说地,但肩负着工作和家庭的重任,能够挤出时间,去浇灌友情,都变得极其奢侈。</p><p class="ql-block"> 退休生活中,越是变老,越是发觉,朋友啊,我们不得不说再见,还很有可能是再也不见。终于,慢慢学会了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回家,一个人看书,一个人无聊,纵然很想倾诉,却再也不会主动发出邀约。学会独处,人生才归于宁静和淡然。</p> <p class="ql-block">  <b>第四,退休之后,生活低配,丰俭随人。</b>有人每天都大鱼大肉,有人总是粗茶淡饭,还有人到处混饭局;有人在城里住,有人回乡下去了……到底哪一种生活模式最好呢?生活模式是没有定论的,只要你喜欢,经济上能承受,任何一种模式都行。</p><p class="ql-block"> 退休生活中,自己亦是风景,不要仰望别人。根据自己的经济水平,规划好一日三餐,还能适当有结余,就行了。退休金两千,每天花五十元;退休金三千,每天花八十元,都是行得通的。很多餐厅里,贴着“丰俭由人”的提示。吃盒饭的人,和吃海鲜的人混在一个大厅里,没有什么不好,大小都是生意,客人的快乐也是一样多的。最难受的人,是那些“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人。吃海鲜的时候,也闷闷不乐。退休了,做一个爱下厨的美食家,青菜萝卜,能生香;羊肉牛肉,添欣喜。</p> <p class="ql-block">  <b>结语:</b>退休,意味着人生的下半程生活的开始,从年轻走向垂暮。退休,意味着人生走过了拼搏的青年时期,进入了平和的老年生活。就像一棵树,少年如繁盛的夏季,中年如硕果的秋季,而老年如萧条的冬天。青年时期,人生就像是上了发条,在不断加速前行。可是,到了晚年,由于身体的零件开始衰退,不得不放慢脚步前行。</p><p class="ql-block"> 慢生活,是一种“低配生活”,更容易让人品到生活的甘甜。人到晚年,请学会“低配生活”。让生活更简单一点,给自己“减负”。生活中,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寥寥无几,守住内心的清明豁达,握住简单的生活节奏,哪怕是一粥一饭也变得饶有意义。生活中,本来就没有那么复杂,放下无关的东西,就会邂逅属于你的云淡风轻。</p><p class="ql-block"> 人到晚年,学会“低配生活”,人生路会更顺遂。人到晚年,过低配生活,活在当下,吃好睡好,一身轻松。低配的是生活,但是内心的境界会越来越高,精神会更充实,灵魂也会得到净化。吃粗茶淡饭,适量的运动,攒点钱,老去的时光里,能气定神闲地度过每一天。简单会带来很纯粹的快乐,一草一木,一花一鸟,皆是美景。一杯茶,一本书,一首歌,都能带给自己美好的享受。退休之后,学会低配生活,活出自己的精气神。</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 <p class="ql-block">摄影:海阔天空摄影工作室</p><p class="ql-block">撰文:海阔天空(刘佳)</p><p class="ql-block">音乐:王爱华《变老的路上更知珍重》</p><p class="ql-block">出镜:摄影师林文英、致青春、林林等</p><p class="ql-block">拍摄地:邹城市泉山沟村、兖州区市府花园、牛楼小镇、曲阜市小雪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