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i>➤南庄兜枢纽航拍图▽</i></b></p> 关于组建余杭庄兜文化研究会的 倡议书 <p class="ql-block"> 地处杭州城北的南庄兜村现属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1999年因杭州绕城公路北线、南庄兜互通枢纽及南庄兜收费站等工程的建设,加上2018年“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的建设,部分区块已被征用拆迁,现作为城郊结合部已是名副其实的“杭城北大门”。</p><p class="ql-block"> 南庄兜地处京杭古运河延岸西则,自古属江南水乡的水网地带,习惯称江南吴地,是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初步稽考庄兜地名的由来:很久以前吴氏先祖因战乱,避难逃至这里,这里有一条河呈南北向,最北端是一个滨兜,滨兜的西岸有一座佛教圣地 ——庵,称庄庵。这里除了有一个庵之外,荒无人烟,不过可以在此开荒种地。既然是逃难来此无可奈何,也别无他法。于是吴氏先祖便在此定居了下来,因旁边有一个庄庵,又是河的滨兜,故将此地命名为“庄兜”。因吴太公有二个儿子,为了便于让二个儿子各自繁衍发展后代,一个儿子往南迁移了近2里,后来便有了南、北两个庄兜之分,不知经过了多少代的繁衍生息,吴氏家族发展至今已有40多户,200余人口。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到了1999年因杭州绕城公路及互通枢纽的建设,北庄兜因已拆迁掉,这个地名就弃用了,留下的就是南庄兜。后来这个互通枢纽和收费站以南庄兜来命名,紧接着因行政村区域调整,将原来的中星桥村、星桥港村、庄家桥村三村合并成一个村,合并后的村取名南庄兜村,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庄兜是我的家乡,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也是我童年记忆里魂牵梦萦的故土。每个地方都有他的历史,每个地名都有他的故事,浓缩着我们对生活环境和时代变迁的认识与思考。庄兜这个名字的身后,倒映着慢长历史的影子,寄托着我们的乡愁。庄兜他虽然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在了一起,一直陪伴在我们的生命里,其实庄兜的名字背后同样也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我们一直对他背后的故事知知甚少。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庄兜认识庄兜,也为了挖掘、收集、整理庄兜名字背后的历史文化、人文故事。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南庄兜的渊源历史和文化底蕴更为浓厚。拟组建“庄兜文化研究会”,致力于对南庄兜村范围内的历史文化进行收集、整理、研究与保护,并结合现代科技合理开发利用。</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研究会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i></b></p><p class="ql-block">一、为了更好地做好宣传工作,创建一个微信公众号作为宣传平台,公众号名称“庄兜文化研究”。</p><p class="ql-block">二、招募有志于宣传弘扬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加入我们的团队。无论年龄,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我们的行列!当然,有80后90后的青年才俊加入的话将更是如虎添翼。</p><p class="ql-block">三、对于境内维一的古刹,庄庵的历史背景进行稽考。通过走访老人调查分析,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庄庵拆除时间是上世纪五十年末至六十年代初这段时间内。进一步考证相关历史资料,原址已属绕城公路枢纽内了,力争异地重建庄庵。</p><p class="ql-block">四、收集传统节日端午龙舟文化,据目前掌握资料,境内原有龙船队3个。本人曾于2020年撰写过一文《话说家乡的民间划龙舟》,对于境内的龙舟文化历史还要进一步考证。力争重建龙舟队若干,恢复端午节划龙舟活动。</p><p class="ql-block">五、收集整理境内原有古桥历史资料,由于绕城公路及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原有古桥基本都已拆除。要在原址上恢复原有古桥那是不可能了,暂时只能凭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在图片或资料上记录这一场景了。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这段曾有的历史记忆,也不失为一种无奈之计。</p><p class="ql-block">六、对于境内几个比较大的家族撰修编纂家谱。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是丰富地域文化的重要补充。它不仅对开发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当前的某些工作也有很大作用。常言道:盛世修谱。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兴邦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首先就是文化自信。无论政府还是民间,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全国各地家谱修纂工作不断兴起,而我们这儿一直没有修家谱的理念,家谱编纂这一块还是空白。因此,首修家谱这个责任要落在我们这代人身上了。我们责无旁贷,应该毅然担起这个责任来。</p><p class="ql-block">七、挖掘收集境内流传的民谣、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等,收集民间手工艺品制作技术,比如说庄兜非遗传承人吴长法的木刻雕版印刷艺术,民间纺纱织布、种桑养蚕等历史记忆,民间风俗习惯的传承。撰写各种体载的作品反映家乡的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p><p class="ql-block">八、结合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发展时期,撰写一些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作品。反映家乡旧貌变新颜为题材的作品。</p><p class="ql-block">九、以研究会创建的微信公众号为平台,宣传内容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将庄兜文化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尤其是南庄兜境内,有志于弘扬和研究家乡传统文化的朋友们加入我们的团队!</p><p class="ql-block"> 余杭庄兜文化研究会(筹)</p><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7日</p> 热烈欢迎您的加入!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 对于弘扬和研究传统文化有兴趣的朋友,有意向加入我们团队的朋友,请扫描此二维码加本人微信,如已经有本人微信朋友直接联系我即可。投石问路,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恭候您!欢迎您的加入!</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i>➤城郊结合部南庄兜东、西苑鸟瞰图▽</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i>➤参观新建成的南庄兜村党群服务中心▽</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南庄兜西苑整齐的农居点安置房▽</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异地保护起来的原上星桥▽</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2022年3月疫情下的南庄兜,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志愿者▽</i></b></p> <p class="ql-block">关于要求迁建“庄兜禅寺”立项的申请 </p><p class="ql-block"> 报告</p><p class="ql-block">余杭区发展计划局:</p><p class="ql-block">余杭区民族宗教事务局:</p><p class="ql-block">余杭区佛教协会:</p><p class="ql-block"> 兹余杭区良渚街道南庄兜村拟重新迁建的“庄兜禅寺”,其前身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被拆毁的“庄庵”(万善庵)。庄庵始建于何年代,需要进一步稽考。据目前掌握的有关“庄庵”的历史背景资料有限,有待进一步考证。我们走访几位老人,根据他们的回忆得知,庄庵旧址座落在原北庄兜滨兜的西岸(现今属杭州绕城公路南庄兜枢纽内)。据不少的老人回忆描述,庄庵其规模还不小,有房屋达数十间,还有一个佛塔。解放初期庄庵的香火十分旺盛。据说庄庵拆毁前的最后一任师太,称莲善师太,不过虽叫师太,却是男的。当时住在庄庵的比丘目前知晓的有“乃昌和尚”,其还俗后家住拱北义桥,前几年刚过世。</p><p class="ql-block"> 据不少的老人回忆,庄庵拆除时间大约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这个时间“文革”虽然还没有开始,但当时由于“破旧立新”思想观念已逐渐形成。据说参与庄庵拆除工作的领导由徐某某等,拆除庄庵后的木材、门板等物品用来建造畜牲场等。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家乡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把当时的河滨兜填平了,就是利用原来庄庵遗址上的土来填平的。那时我们靠肩挑手扛,在扒土过程中从庄庵的原址上,挖掘出了一口古井,古井是用砖块砌成的。据当时年长者回忆,此井为庄庵院内的一口井,当时还挖掘出了银元若干枚,可惜由于当时的思想观念问题,故对这些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作为家乡南庄兜村境内唯一古刹被拆毁非常可惜!</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得素有“东南佛国”之称、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基础的杭州佛教,得到了较好的发展。</p><p class="ql-block">风雨迷濛千古垂,欣逢盛世春又回。</p><p class="ql-block">绀宇琳宫喜重光,气象万千尽生辉。</p><p class="ql-block"> 就目前的宗教方面状况:南庄兜村以及相邻的仁和花园村、双陈村等附近村均无宗教固定活动场所。最近,根据广大善男信女群众的迫切要求,为弘扬佛教文化,给广大善男信女群众提供合适的佛教活动场所。同时,对于南庄兜村辖区内唯一可考的古刹,能在吾辈的共同努力下,使其得以重建天日,也是一项弘扬传统文化、挖掘村内文化遗存、使得村级文化底蕴更为深厚的重要举措。拟重新在异地修建“庄庵”,同时,为适应当代佛教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重建后的庄庵更名为“庄兜禅寺”。此报名当否,望贵局及时批复为感!</p><p class="ql-block">特此报告</p><p class="ql-block"> 余杭庄兜文化研究会(筹)</p><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