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绿色到警察蓝

非哥记忆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作者:韩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感恩之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86年11月我带着青春的梦想投身火热的军营,1999年9月我怀着一份热爱戎归西楚。奋斗成就梦想,努力实现价值。军绿色变成藏蓝色,不变的是党员本色;从沂蒙山区转战到西楚大地,不变的是奉献情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自2022年宿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宿迁日报社联合开展“追梦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征文活动以来,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积极主动参与,结合亲身经历和工作实际,向主办方投稿。经专家评审,我的征文“从军绿色到警察蓝”获得本次征文比赛一等奖,这是专家对我的褒奖,感谢专家的抬爱!这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对我的关心和厚爱,感谢各位领导!我将以次活动为契机,坚决按照领导的讲话精神,发扬部队的好传统、好作风,不忘初心使命,勤勉尽责,为军旗添色,为党旗争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时刻牢记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今后的日子里,自觉发扬自立自强、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的精神品格,不忘初心,让军魂永驻内心。始终不忘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持续发扬不畏艰难、敢打硬仗的精神品格,继续在战斗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勇当表率,以实际行动为新时代新征程贡献更多退役军人的力量。再接再厉,善作善成。在今后工作生活中,以新的姿态把无限热情和干劲投入到新时代的伟大事业中来,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新的更大成绩。积极发挥双重角色的榜样标杆作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努力当好社情民意的“收集员”、法律法规的“宣传员”、看病救人的“医务员”,服务家乡建设,当好宿迁经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排头兵”。</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以下为征文部分内容:</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91年7月军校毕业,我被分配到某炮兵团当军医,在那里服役近8年。虽不曾上过战场,但军营里那段青春绽放、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些刻苦练兵、时刻准备战斗的情景,成为我生命中永远无法磨灭的画卷,让我的内心流淌着自豪,守护着我心中那份追逐梦想的激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就是肉体生命的衰弱和灵魂生活的强化、扩大。我相信,自然的力量无法阻挡,追求有价值的生活才能让灵魂升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99年9月,我转业至公安机关,在原宿豫县看守所做医生。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工作,一度让我心怀惶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但军营岁月的力量在我的内心涌动,无畏牺牲、无惧艰辛、敢于直视前方的军人情怀激励着我,让我在奋进中探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经过努力,我慢慢理顺了工作关系,同时工作能力也得到上级认可,被提拔为看守所副所长,主要负责管理教育工作。那时我的内心十分清楚,自己对监管工作没有任何经验,短暂的兴奋后我忧心忡忡。但组织交付的担子自己一定要挑起来,也必须挑起来。这一挑,就是22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常用五味“方剂”来品味和激励我在警营的工作,告慰自己,要永远保持一直在路上的心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行进在警营,我有一味消除奔波怨气之方。</b><span style="font-size: 20px;">看守所属监管场所,一般都设置在城乡接合部,上班路途遥远。但我学会了在路上欣赏春花烂漫、夏物茂盛、秋果累累和冬雪皑皑,让我明白好心态就是最好的“调节剂”。</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自律在警营,我有一味去除外来侵袭之方。</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只是监所一名管教民警,谈不上有什么权力,可同样有各种关系找到我,希望开一些“方便之门”,所以在监所工作的每一天,我都时刻警示着自己,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不越“红线”其实没有良方,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线才是抵御外来侵袭的“镇静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奋进在警营,我有一味解除繁杂压力之方。</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安全是管教民警的生命线,一刻也不能放松。但再平凡的生命都值得珍惜和把握,我深深体会到,高墙之内特殊的环境里,管理教育工作需要民警用心用情、倾注其中,无论工作多繁重、多烦心,作为监管民警都要保持敬业的意识和奉献精神。因为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就是一味最好的“消化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前进在警营,我有一味挽救迷失人群之方。</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教育转化在押人员是重任,要挽救迷失的人群,“因人而异,因人施教”是必备策略,还要始终贯穿着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内容。“认真学习,服从管理,弃恶扬善,重塑自我。”这是我在2007年,根据监管场所的管理教育要求,制定的在押人员学习训练口号,一直沿用至今。我鼓励在押人员相互交流改造体会,办《新岸报》传达他们的心声,并每期选取文章通过电教系统在监区内轮流播放。后来这种教育方式得到上级肯定,成为固定的教学形式。挽救迷失的人群,给他们人生的梦想和希望,需要管教民警像老师一样,教会他们正确看待社会,正确对待他人,这是帮助迷失人群走出高墙、重塑人生的一味“催化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奉献在警营之外,我有一味永葆初心本色之方。</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是一名医生,是一名警察,更是一名党员。我市开展“把支部建进小区”活动后,我第一时间向社区报道,主动亮明党员身份,积极参与社区党支部组织的服务活动,为小区居民架起一座“党群连心桥”。我在社区党支部创办家庭医生服务处,自备常用药品,免费为居民诊疗,有时前来就诊的居民多达几十人,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一名医者的自豪。在与居民接触中,我感觉到一些父母法律意识淡薄、教育方法欠缺,于是我建议在党员微家开设小区“普法课堂”,建立公安法治宣传阵地,为大家普及法律知识。党员如同一盏灯,在前行的路上照亮他人,这是党群关系最好的“黏合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常常告诫自己,只要有淡定的心态、悲悯的情怀、睿智的眼光,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能体现人生的价值。军绿色变成藏蓝色,不变的是党员本色;从沂蒙山区转战到西楚大地,不变的是奉献情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唐莉副局长与两名一等奖获得者合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韩非,退役军人,执业医师,宿迁市公安局警务保障处四级高级警长,宿迁市作家协会会员,宿迁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特聘讲师。1986年11月入伍,历任战士、文书、军医,1999年9月从部队转业。</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