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碧冬茄:别名矮牵牛、灵芝牡丹、撞羽牵牛,茄科矮牵牛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烟草的亲戚。</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会叫碧冬茄呢?</p><p class="ql-block">其实,这是个音译,碧冬茄属的拉丁文名是Petunia,取自法语的“烟草”意思。碧冬茄并不是一个自然物种,而是两种碧冬茄属植物P. integrifolia和P. violacea的杂交种。原来的植物志将碧冬茄的拉丁文写作Petunia hybrida,现在的标准写法是Petunia ×hybrida,这是杂交种的规范写法,中间的乘号表示杂交,后面是这个种的种加词。</p> <p class="ql-block">碧冬茄还有个别名,叫作“杂交撞羽朝颜”。撞羽朝颜,这名字一听就是从日本来的。“朝颜”在日语指的是牵牛的意思,早上开花,谓之朝颜。“撞羽”是指日本流行的“三毛球”,在我国也叫板羽球,球就跟毽子一样。或许如此取名是因为碧冬茄花瓣边缘不如牵牛那般完整,而是有尖有裂,在闭花的时候有点像三毛球。</p> <p class="ql-block">碧冬茄属原产于南美洲,最早的碧冬茄是在1835年由英国的园艺大佬威廉·赫伯特牧师培育而成的,在此之后再一次“升级换代”。1849年后又出现重瓣矮牵牛品种。1875年,通过自然突变育成了四倍体大花牵牛系列。1879年很快推出了矮生小花品种。1930年育成了杂交1代的矮牵牛品种。后来为了商用和全球推广,又推出了抗热、抗雨和抗病等品种。可见,这花的准确来源已经很难说清了。</p><p class="ql-block">有学者研究认为它是由P. integrifolia和P. violacea杂交的,也有学者认为是腋花矮牵牛P. axillaria和撞羽矮牵牛P. wilavea杂交的,还有说是P. axillaris和P. integrifolia杂交的。甚至这几种亲本的鉴定和“纯洁性”也颇为可疑。所以,碧冬茄的种加词用了“杂交”也是实至名归。确实是乱。</p> <p class="ql-block">我国是从20世纪初开始从国外引进碧冬茄,在当时反响不大。碧冬茄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颜色:比起牵牛花大多数是纯色花,碧冬茄可以在人工培育下得到多变的色型组合,并且是色块拼接型的多彩组合,不同颜色的边缘、中心、文脉都给予了碧冬茄丰富的排列组合。</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碧冬茄已经超过七百个园艺品种,主要由德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的园艺学家进行开发。改革开放以后,园艺需求大量增加,城市化进程加速,我国开始从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大批进口碧冬茄。同时,我国的园艺专家也培育出不少新品种。现在的碧冬茄,外貌差距很大,有大花、小花、波状、锯齿状、重瓣、单瓣;按照花色来分,有紫红、鲜红、桃红、纯白、肉色以及多种带条纹品种,还有像洒金宣纸那样的斑点品种。</p> <p class="ql-block">在环境适宜时,碧冬茄一年四季都能开花,特别是干燥温暖和阳光充足的条件下会开得更加繁茂,所以南方栽种的更多一些,花期也更长。在美国,碧冬茄的种植和消费高居草本花卉之首,多个品种曾多次获得全美选种组织(AAS)设立的花坛植物奖。</p> <p class="ql-block">碧冬茄种子有行气,杀虫的功效。</p><p class="ql-block">药用部位: 以种子入药。</p><p class="ql-block">主治用法: 用于腹水,腹胀便秘,蛔虫病。用量6-9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该种花朵硕大,色彩丰富,花型变化颇多,花色有白、粉、红、紫、蓝甚至黑色,以及各种彩斑镶边等色;花冠单瓣、半重瓣、瓣边褶皱状或呈不规则锯齿状。因其花色丰富,视觉效果好,群体表现出众,有着“花坛皇后”之美誉,已成为城市绿化花坛摆放的主要用花。</p> <p class="ql-block">碧冬茄的花语寓意:与你同心,安全感,有你在就会很温馨。</p><p class="ql-block">它的花语寓意是非常美好的,不仅可代表友情,还可代表爱情。可将它送给朋友,情人,也可送给爱人,对方能清楚你的用意。它的花色是比较多的,花色不同花语寓意也不同。白色的花语为存在,紫色的为断情等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