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娃娃家”深受托班小朋友的喜爱,它能让小朋友的情绪在“家”的环境氛围中得到缓解和放松,还能在游戏过程中“还原”和再现生活情景,进而激发小朋友思考,促进其情感、个性的健康地发展,同时提高生活技能。让我们跟随镜头看看托一班“娃娃家”里的故事。</p> 镜头一:自主探索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戏开始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宝:“我要当妈妈,我要去抱着宝宝哄宝宝睡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和:“我是爸爸,我要去那里做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笑笑:“我也是妈妈,我要准备给宝宝喂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戏开始后,七宝等几个小朋友按自己先前的计划,哄宝宝的哄宝宝,做饭的做饭,但都只顾玩自己的,互相间没有交流。</p> <p class="ql-block"><b>分析与跟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能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迁移运用到游戏里,但因为年龄特点没有合作意识。虽然名为“一家人”,实际行动却是各干各的。因此还需不断提升幼儿的社会性经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p> 镜头二:角色分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次游戏前我提醒他们:既然是一家人,爸爸妈妈和宝宝之间都是会有交流的,千万不能只顾自己,不和家人说话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次游戏,抱着宝宝的笑笑和七宝有了同上一次游戏的改变,互相询问着宝宝情况,做饭的家和与娴娴听见了也抱起娃娃闻声赶来…</p> <p class="ql-block"><b>分析与跟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角色游戏离不开想象和模仿,幼儿模仿和想象的素材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并运用到角色游戏中去,能够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情节和内容;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积累的经验也能对其适应生活、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作用。</p> 镜头三:带宝宝出去玩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笑笑:“宝宝吃饱了,我带他出去玩摇摇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宝:“我的宝宝没地方玩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卓卓开始带领小伙伴们为宝宝搭游乐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坐在里面搭,我的游乐场就会很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搭了迷你游乐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游乐场可以闯关。”</p> <p class="ql-block"><b>分析与跟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意愿进行的活动,是他们对周围生活经验的反映。但在游戏活动中,幼儿选择的建构材料单一,后期我们会引导幼儿自主、自由、自在地巧用废旧材料,创意建构,使他们感受到建构的快乐,体验创作的乐趣。</p> 镜头四:宝宝生病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和:“老师,我们的宝宝生病了,我们要给它看病,可是没有治疗用的玩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我们可以用画笔记录下给宝宝治病需要的玩具材料,然后在班级里找一找哪些材料可以替代这些玩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话音刚落,他们就拿出纸、笔开始记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之他们来到美工架前寻找可以替代温度计、针、听诊器等材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戏中,小朋友们模仿家庭生活中自己的爸爸和妈妈是如何照顾自己的,有模有样的照顾宝宝,还知道宝宝生病了要买点好吃的给宝宝。</p> <p class="ql-block"><b>分析与跟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自主游戏中,教师应追随和支持幼儿的兴趣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扩展幼儿的游戏经验,帮助幼儿实现他们的想法、支持游戏活动的发展。</p> 感悟与反思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岁半—3岁的托班幼儿正处于独立游戏、重复操作、摆弄玩具,幼儿之间交往少,主要与玩具发生作用的阶段。而在《宝宝家里》的游戏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孩子们从无交往到“带宝宝”尝试与同伴交流,能与同伴友好相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游戏水平方面,幼儿不再只是平行游戏,而是开始产生了一定的合作意识,能够两三个人一起游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并未过多的介入,而是更多地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给以幼儿充分自主权,在一旁观察、引导,推进游戏更深发展,培养幼儿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充分的在游戏中探索、发现、想象和创造,幼儿更好的通过游戏认识了世界、感受了生活、享受了快乐。</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