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建平风光系列介绍之“塞外黄山”喇嘛山(十几年前作品)<br><br>水无痕<br><br> 刘禹锡《陋室铭》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br>在建平县,有一处纯净自然、不染尘埃的原始画廊。这里以“石怪、松奇、树秀、寺古”为特点,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宗教文化为一体,可谓是人间仙境。这里怪石嶙峋,泉水甘甜,花木奇异,四季锦绣。这就是素有“塞外黄山”之美誉的喇嘛山。<br> 喇嘛山虽没有五岳之雄峻,却有塞外少见的江南小家碧玉之玲珑俊秀,而且独具仙气和灵气,这在辽西极为少见。在荒芜的群山万壑中,它犹如一颗碧海明珠,熠熠生辉。<br> 喇嘛山位于建平县烧锅营子乡西部,距离乡政府约两公里,山高近千米,方圆面积三平方公里。这是一个在三面环山这一特殊地形下形成的一个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瑰宝。<br> 关于喇嘛山的得名,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据说唐朝的时候,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大多信奉佛教,因此也吸引了众多的异域僧人来到中国,这其中就包括西域的喇嘛。当时有两个喇嘛云游至喇嘛山,发现这里山清水秀,幽雅无尘,可谓世外桃源,就决定留在这里修行,直到他们圆寂。他们除了在此修行,还经常为当地百姓治病、祈福,深得百姓尊敬和爱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便将此山叫作喇嘛山。<br> 从山下攀上山顶,有三条路可走,即东西山脊和中路。登山路线不同,险峻难易的程度不同,古道蜿蜒,曲径通幽,步移景换。中路看杂树和泉水,东西路看奇松和怪石,仁者智者各得其乐。<br> 喇嘛山的石怪,怪在它形状怪异,鬼斧神工,浑然天成,毫无雕饰。拟人的栩栩如生,有的象马克思、列宁头像;有的象顽皮的娃娃;有的象慈悲的佛祖。状物的如禽如兽,有鸽子石、燕子石、灵猴出世等。拟人状物,皆惟妙惟肖。<br> 从山的南面向上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骆驼石,只见它昂起高高的头颅,蜷曲着腿股,高耸的驼峰极为鲜明,好象驮了很重的物件,头上似乎还戴着一根缰绳。往上走会看到山怀中有一个老龟厚重的龟甲下庇护一只小龟,小龟伸长脖子,惊奇地观察这个世界,老龟缩头,闭目深思,一副阅历沧桑的样子。还有的石头象小狗,样子非常可爱,好象是因为力气小,爬到半山腰就停下来歇息,左耳朝后,右耳朝前,喘着气,朝山尖望。在半山腰往脚下的山谷看去,就会发现一只石龟向下爬去。还有石猴望月、羊羔跪乳、鹰回首、石猪、飞来石、一线天等奇石景观,也颇为神似。<br> 东山脊顶,群石叠嶂,似石河、石海,望之浩然,有翻滚奔腾之势,令人眼花缭乱。山的西脊半腰处,有一块巨石,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象电视剧《红楼梦》片头中的飞来石,那或许也是女娲补天时所剩下的多情顽石吧。<br> 大凡优美怡人的风景区,都伴随着或雄奇、或壮美、或瑰丽、或凄婉的传说,喇嘛山也不例外。登上山顶附近,就会看到一座山峰,这座山峰呈现一排人形,人称“将士峰”。传说是战国时期燕太子丹带兵在此抵御秦国的进攻,秦将王翦父子率兵攻至此处,当时燕军已无力抵挡,为了掩护燕王喜和太子丹安全撤离,一群将士在这里借着山体的掩护,拼命抵抗秦军,最终全部阵亡。他们的肉身虽然死去,可他们的精魂却不朽,形成了这座“将士峰”虽然这只是传说,但是如果站在将士峰下,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人马的嘶杀声。<br> 喇嘛山的松奇,奇在它千姿百态。在山脚下向上看,会看到一棵古老苍劲的松树,枝干有插天之势,直冲云霄,枝如臂膀舒展地伸过来。也不知它生长了几百年,它就象泰山的迎客松,一直立在那里,迎候着四面八方的旅游者和朝拜者。<br> 喇嘛山的松树多为原生松树,有的树龄在几百年以上。它们根入石壁,树干虬劲,华盖如伞。每一棵树都在以自己独有的姿态,展示着数百年的风采。山顶上有三棵松树联手而立,人称“桃园三结义”。附会这三棵树的美丽传说,是褒扬三棵松树历尽几百年的沧桑,依然在并肩担风雨抗霜寒,那份情意感人肺腑。东山脊上有七棵连片的松树被人称为“七仙女松”,传说是七仙女奉王母娘娘之命下界来采摘仙果,被这里的风光迷住,再也不想飞回天上,于是化作这七棵相连的松树。此外还有“夫妻树”等都是根据树的组合形状而得名,并且每一个组合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br> 喇嘛山的树秀,秀在它生机盎然。这里树木繁茂,常绿树与落叶树并存,乔木与灌木掺杂,鲜花与绿草相间,行走在山中,美不胜收,如梦如幻。秋日的山中,枫树橙紫或金黄;桑树及椴木杏黄;橡树及暴马丁香深绿,其它乔木或灌木都以自己特有的色彩展示着迷人的风采。<br> 在喇嘛山上还有一种神秘的红果,叫作“文成果”。这种果树形似灌木,树身并不高大,据说这种树是当年文成公主叫人种植的,为了纪念文成公主,人们就把树上结的果实叫作“文成果”。每到秋季,形似山楂的文成果挂满枝头,颜色鲜红,恰似一盏盏小红灯笼闪闪发光。虽然文成果因酸涩质硬而不能食用,但却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吸引着观光的游客。关于文成果,还有一段传说。据说当初这果树高大繁茂,果实更是大而鲜嫩,是难得的果中佳品。就连天上举办仙果会,也少不了文成果。但是有一年,前来采摘果实的七仙女却因留恋人间,而误了采果之期,王母娘娘大怒之下,不但惩罚了七仙女,还迁怒于文成果,便施法术将果树变得又矮又小,把文成果变成了如今的样子。<br> 喇嘛山上还有杨树、柞树、柳树、榆树,还有一些不知道名字的珍稀树种和名贵花卉,堪称天然原始植物园。春季杏花与山花烂漫,夏季草木翠绿如屏,秋季漫山红叶与红果相映成辉,冬季青松苍翠挺拔,可谓是四季风光如画。<br> 喇嘛山的寺古,古在它历史久远,天然独特。喇嘛山上有三处寺庙,即下寺、中寺、上寺,但都已遭到破坏,现在只能看到重修的中寺和下寺,而上寺据说早已不存在了。<br> 依南麓而上,会看到一处寺庙建在阳坡山腰平坦处,倚靠十几丈高的巨崖,面朝南向。这座庙规模不大,进庙门有十几级的青石台阶,还比较整齐,庙门左右有锲刻了质朴花纹的旗杆坐石,保存较好,庙内供有如来佛祖。只可惜其它的一些建筑和物件在文革时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庙后巨崖的下面有一石洞,最初一定是天然形成。石洞里面有放香烛台的石桌,有放神灯的石台,有放供品的公章,有坐椅,有蒲团,据说这就是当时最初那两个喇嘛在此的修行之所。庙左边有一山泉,蓄着一池极清极净的水,泉边用青石条砌了一方行水池,流出去的水又细又亮,淌过崖石、树林和草丛,流向山下。<br> 这座寺庙就是灵泉寺。1931年篡修的《建平县志》中记:“桥头庙山(即喇嘛山),峰高千仞,岩石嵯峨,乔木葱茏,为县境名胜……南峭壁下有古寺曰灵泉寺,佛殿两楹高约数丈,崇宏壮丽,下历石砌可十数级壁间。有诗两首,其一云:‘菩提树老石花开,身披袈裟上法台。万丈红尘飞不到,松声鸟语入门来’。其二云:‘我爱此山山爱我,木石花草尽勾留。一年三百六十日,不是身游即神游’。”寺因泉名,那么泉又因何而名呢?据说这灵泉还是清乾隆皇帝御封的。当初风流倜傥的乾隆皇帝来喇嘛山观光,正值口渴难耐之际,忽然发现了寺旁的清泉,那泉水连续喷涌,清澈透明。许是乾隆太渴了吧,他喝了一口,顿觉一股清凉甘甜直沁肺腑,比之皇宫里的水不知好过多少倍。高兴之际,便封此泉为灵泉,这寺也就成了灵泉寺了。<br> 下寺桥头庙又称宝禅寺,因为多年前被毁坏,现已经过修缮。据《建平县志》中记:“山麓有寺曰宝禅寺,宏壮与灵泉寺相若,禅房尤清静,佛殿前有石幢……”然而现在已然不复当时香火鼎盛之况了。<br> 喇嘛山一年四季香火不断,特别是节日和庙会,都会有川流不息的善男信女来灵泉寺上香还愿,据说还很灵验呢。<br> 站在喇嘛山上向山的后脊望去,就会看到战国时期的燕长城,蜿蜒起伏,曲曲折折,向远处飞腾而去。<br> 喇嘛山风景区以其独具的特色,被评为3A级风景区。目前,喇嘛山因为地域重要条件等限制,还没有得到更好的开发,它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证实和有效利用。然而,这个令人神往的人间仙境,必将继续以它鬼斧神工、瑰丽奇幻的自然景观;丰富奇特、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观;博大精深、庄严神圣的宗教文化;以及精彩奇异、美丽动人的优美传说,吸引各地的探寻者和朝拜者。让所有未来过的人为之心动,让所有来过的人叹为观止。<br>(注:图片来自建平在线;此文有借鉴之处,但出处无从查知,望原作者海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