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启功(1912年——2005年)先生出生在北京一个书香门第,从小接触诗文书画,早年拜在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门下,勤奋好学,最终学有所成,在书法、绘画、书法教育、诗词、鉴定、红学研究等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个人形象给人温文尔雅的印象,被学界誉为“学者型”书法大家。</h3></br><h3>他对“帖学”钻研颇深,在书法创作上以帖学为根基,熔古铸今,最终形成劲健、纤细、爽利的书法风貌,其书法线条如同钢铁绕指柔,具有很强的视觉张力,对帖学书法的贡献很大。</h3></br><h3>由于本身的书法水平很高,再加上他在1984年——1990年担任第二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2002年——2005年担任西泠印社社长,借助这两个重量级职位的衬托,让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由此,国内许多单位和机构的牌匾出自他手。</h3></br><h3> <h3>启功题写的具有代表性的牌匾有:中国书店、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博文书社、山西省艺术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同仁堂、王羲之故居、蔡锷故居、文山公园、望寿阁等上百个牌匾。</h3></br><h3>上世纪90年代初,位于四川省内江市的“张大千纪念馆”建造完成,随即,当地领导邀请来几位书法大家给馆内题字,其中就有启功先生。</h3></br><h3>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启功题写的“张大千纪念馆”六个字里,竟然有两个墨疙瘩,“念”和“馆”两个字题写时都写错了,他又把它们涂改后在旁边添加上去,看起来很杂乱。</h3></br><h3> <h3>毕竟,题写牌匾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即使当下写错了,拿张纸重新来写就是了,没有必要涂涂改改。启功作为影响力很大的书法大家,不应该出现这种低级失误,但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h3></br><h3>事后,启功一直没有亲口澄清过其中的缘由,人们只能通过猜测来给他写错字找各种各样的理由。</h3></br><h3> <h3><strong>其一,启功当时题写这块牌匾的过程中,在章法布局上出现了失误,才造成他涂写。</strong></h3></br><h3>从书法底稿可以看出,启功在题写“张大千纪念馆”六个字时,前边四个字写得有些紧凑,导致后边留有较大空间,如果把最后两个字按照原来的布局写,整幅题字再加上落款就无法位居纸张的正中,破坏了整体的美感。所以,启功写完发现最后两个字跟前边四个字不够搭配后,就把最后两字涂改掉,拉大字与字之间的间距,重新在旁边写出来,让整体看起来比较搭配。</h3></br><h3>书法创作中有一个定势,写字时即便遇到字与字之间的间距不合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后面的题字把整幅字的章法布局调整回来,没有必要涂涂改改,这样做很不合适,会在章法上留下硬伤。</h3></br><h3>按理说,启功是书法大家,这个常识他肯定知道,不会犯下这样的低级错误。因此,可以肯定,这个观点站不住脚。</h3></br><h3> <h3><strong>其二,启功先生一生比较节约,对宣纸十分爱惜,即使写错了,也不愿换一张新纸来写,就将就着写完了。</strong></h3></br><h3>有题字经验的人都明白,题字时通常拿一小片宣纸来写,然后把字体扫描、放大,再由匠人镌刻到木板或石碑上。再怎么节约宣纸的人,题字时也不会为了一小片宣纸而斤斤计较,浪费宣纸是小事,不尊重人是大事。给别人一张“墨猪”一样的题字,肯定会给别人留下极差的印象,有损自己的口碑和形象。</h3></br><h3>也有人说,这六个字写下来就是给匾额所用,装裱时可以挖去涂鸦再裱好,跟重新写没有多少区别,最后用于制作牌匾时就不用多做处理。</h3></br><h3>这样说虽然没有错,但没有哪个书法家会不顾个人形象,把涂鸦的题字送给别人。题字代表了一个人的脸面,启功即使非常节约,也不会如此对待张大千这样的大人物,所以说,这个观点也不可信。</h3></br><h3> <h3>张大千虽然是享誉世界的大画家,但他的一些做法一直让圈内外人士颇有微词。</h3></br><h3>一是在1941年到1943年,张大千带领三太太杨宛君,儿子张心智,及工作人员共计20多人,来到敦煌石窟打着考察和临摹的名义,破坏了大量壁画。</h3></br><h3>张大千在20号洞窟临摹壁画时,首先临摹的是一幅五代壁画,无意中发现壁画右下角剥落的地方,似乎藏有模糊的线条与色彩。他由此推断:<strong>壁画下面应该还有壁画。</strong></h3></br><h3>就这样,张大千把外层的壁画抠掉,里层果然是一幅富丽堂皇的盛唐壁画。张大千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接下来,跟他的学生们发现一幅壁画临摹完,就抠掉后再临摹里层的壁画,两年时间,仅是被张大千破坏的有记录在案的五代、宋、元、明、清时期的壁画,就多达30多幅。</h3></br><h3> <h3>张大千这样做的目的是他本人比较喜欢色彩艳丽的盛唐壁画,他将来想给自己举办一个敦煌壁画临摹画展,增加自己在画坛的影响力。</h3></br><h3>张大千作为大画家,自然明白敦煌壁画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但他为了自己的私欲,损坏了大量壁画,实在是有辱斯文。</h3></br><h3>张大千一生娶了四房太太,1920年娶了大太太曾庆蓉,1922年娶了二太太黄凝素,1935年娶了三太太杨宛君,1947年,48岁的张大千娶了18岁的四太太徐雯波。</h3></br><h3>徐雯波是张大千的学生,从13岁起就跟随张大千学画,没想到,张大千教她画画6年,却把她变成了自己的四太太。</h3></br><h3> <h3>徐雯波是张大千女儿张心瑞的同学,当时,张大千迎娶徐雯波时,他的女儿,三个太太以及亲朋好友都极力反对,女儿甚至以断绝父女关系来威胁,张大千却不以为然,硬是把徐雯波娶过门。</h3></br><h3>当自己的同学变成了自己父亲的夫人,从此,张心瑞被同学经常嘲讽,父女之间的关系也降到了冰点。到张大千去世前,父女二人很少再来往。</h3></br><h3>文人多风流,文化圈“老夫配少妻”并不罕见,然而,张大千在这方面做得尤为突出,导致许多同行对他没有好感,在文化圈里,批评他变成了一种常态。</h3></br><h3>启功先生个性耿直,自然看不惯张大千的所作所为,不好当面批评,就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讽刺。</h3></br><h3> <h3>相传启功之前给“逸夫楼”题字时,故意写成了“涂夫楼”,因为当时捐资方只给了一半的建楼费用却要冠名,启功先生看不下去,就在题字时将“逸”字写了一半,成为“涂”字,以此来讽刺捐资方的这种不厚道的做法。</h3></br><h3>“张大千纪念馆”正门上的题字是张学良所写,张学良是张大千的好朋友,又是著名人物,虽然并非书法家但其书法功底很扎实,他给题字完全说得过去。</h3></br><h3>如果这幅涂涂改改的落款为启功的“张大千纪念馆”真是启功所题,那么,综合来看,第三个观点的可信度更大一些。</h3></br>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o.mbd.baidu.com/r/12j82sm3kmk?f=cp&rs=1959539879&ruk=uGgP47PuchCu8dGAKrHdeA&u=869241c2657bbc19&urlext=%7B%22cuid%22%3A%22gO258lOQ2alriHf6ga2bi_uE28gQivunYiSca0akv8KZ0qqSB%22%7D" target="_blank">查看原文</a> </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h7grh3" target="_blank">毛主席称她为先生,她的书法有一种顽强精神,彰显超然气度!</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cap11l" target="_blank">中国雷池文化报的创始人雷池文化品牌提升传播者——安徽卫视记者王剑飞采访法治中国TV执行总编江改银</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cagg0m" target="_blank">世界公认的七大文学泰斗</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c9nx4b" target="_blank">大爱 大美——言恭达文化艺术与慈善活动掠影</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9vu4xm" target="_blank">国学大师不赞成毛主席一决策,三十年后却感叹:毛泽东实在了不起</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caq2xt" target="_blank">江改银:时代名家总策划,雷池文化报社社长,法治中国TV执行总编,中国长剑将军书画院宣传部长</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