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巍巍,蒸水流长,同窗相聚在邵阳。

天下白(知达樵夫)

<p class="ql-block">佘国荣先生是我的学弟,中学期间他比我低一年级。1968年我应征入伍,当了名光荣的铁道兵战士。1970年底38军到邵东征兵,邵东十二中的许多同班同学丶低年级同学从高中部应征入伍。1969年我从铁八师36团调北京铁道兵司令部。十二中的老同学们到部队后许多都成为部队的宣传报道的骨干。他们经常往《解放军报》,《战友报》为宣传部队送稿,因为我是老同学,常来铁道兵司令部找我。铁道兵司令部也成了他们进京的驿站。他们的到来给我带来了乡情,同窗情,增添了友谊。从此以后我与38军的同学建立起一种纯朴的,诚挚的特殊感情,也是通过他们认识另一位家乡兵尹智辉先生,更成佳话。</p><p class="ql-block">佘国荣先生在38军曾任宣传股长,后调入解放军总政治部西安政治学院任教。后任学员队政委。著书立说,卓有成就。他著作的《军队干部的选拨培养与考查》一书,成为当时全军乃至全国干部组织部门的教科书,影响深远。转业时进陕西省委组织部。后因不适应地方工作中的迎送,请吃请喝,唱歌跳舞的工作程式。主动要求调离组织部门被安排到省农业银行工作。任陕西省农业银行机关党委书记,行纪检书记。国荣先生是学者型干部,务实,重学问,廉洁自律,著书立说数百万。2015年,我曾特意去陕西拜访老同学,目的是欣赏他的著作,以开阔视野,励志前行。更为十二中有这样的老同学而骄傲。离别之时,老同学饯行时的茅台酒一直飘香在我的身前。</p><p class="ql-block">同从长安古城西安来的老同学、胜似兄弟的老朋友佘国荣先生夫妇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邵东十二中是我的母校,初中三年在这里度过。蒸水河畔,面对绵延百里的大雲山,在一个称刘家边的小山岭下,新中国建立后的一九五九年在这里选址建立一所乡村中学,她就是邵东十二中。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工作的学姐曾青云和在邵阳地委党史办工作的申国望及夫人曾斌芳的学兄学姐也是邵东十二中第一班的。</p><p class="ql-block">按每年招收两个班,第一、二班应该是1959年的秋季招生的,也就是说邵东十二中创办于1959年。十二班是第六届,64年秋入中学。当时建校还是师生们一大任务。挖山打土方建操场;踩泥巴扮红砖修教室;到蒸水河里挑卵石砌保坎修围墙;上大山里扛杉树、到石灰窑挑石灰建校舍。感谢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穷苦人翻身得解放,穷人的孩子才有读书的机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勤劳的双手建设校园,劳动强度大,从农村穷苦人家走出来的孩子,一身泥一身汗,磨破了衣服,压肿了肩,没有谁叫苦。挑断了扁担,用坏了竹箕,家长义无反顾为儿女提供。五十多年过去了,回忆在中学的学习和生活,至今大家的感受都是最有意义的人生砺炼。学知识,炼体魄,炼意志,树理想,立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共产党毛主席,爱家乡,爱人民,爱学习,爱劳动的情怀。从艰苦的环境中走出来一批从不叫苦怕难的人,他们一旦走上社会,都成了新时代的主人,成了社会的中流砥柱。我的同学们中就有一大批如此优秀的人。我为他们自豪,为母校十二中骄傲,为自已有胜似兄弟的老同学而庆幸。我常说:人生中得益最多的是因同学的优秀而获取。是因同学的真情厚谊而荣耀。不知还有谁会同我一样发出如此的感慨,我想不会有多的。</p><p class="ql-block">真情厚谊,几十年不变,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我想:七十多的年龄了,还有什么值得最高兴,最荣耀,最快乐,最骄傲,最大的名誉?最亲密无间的友情,最无拘无束,尽情敞开心扉,还能高高举起酒杯,酣畅豪饮,也只有在三勤堂欢迎佘国荣老同学及夫人申爱军女士荣归故里,老同学们欢聚一堂的家宴上,这所说的我都拥有了。</p><p class="ql-block">欢迎佘国荣老同学回故里探亲到三勤堂做客,这是我多年的心愿。今年老同学终于给了我一个接待的机会,荣幸之至。当然也成了我人生中接待贵客的一个重要任务。</p><p class="ql-block">三勤堂接待过无数的珍贵客人,留下过无数美好真情热烈的记忆。我想这应该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老同学聚会。</p><p class="ql-block">将招待佘国荣老同学和夫人莅临三勤堂的良机,演绎成一次较大的同学好友聚会是我的大胆谋划。</p><p class="ql-block">同学很多,该请的也很多。但还是要根据客观条件和具体情况来确定这次邀请的人员。基本核心就是同时具有:同学,战友,挚友三种成分的人参加,这样范围缩小了。人逢知已千杯少,挚友相聚才是好。</p><p class="ql-block">被邀请的客人有:株洲市原体育局局长申甲春夫妇;株洲市科协申伟光主席;邵东市原政府办公室主任罗秋生夫妇;邵东市国税局局长申英夫妇;原省娄底监狱政治部左建宙主任;原邵阳市社保处处长申生桃夫妇;长期任职居委会的申玉华主任及随行司机。客主共十七人。</p><p class="ql-block">厨师及厨房由主人担纲,多天的准备,紊而不乱,有序进行,二十道菜,中午、晚餐的菜肴都足够采储。酒用最高礼仪茅台酒和二十六年佳酿赖茅酒。</p><p class="ql-block">三勤堂主人待客之道菜肴一定要丰盛,酒则中高档。气氛热烈,感情真挚,宾至如归,无拘无束,敬酒不劝,渴酒随兴。喝好不醉,气氛唯第一。</p> <p class="ql-block">三勤堂迎客最高礼仪是来宾向三勤堂所供神灵敬香祈祷:求神灵保佑所有来客吉祥安康,兴旺发达。</p><p class="ql-block">滿堂嘉宾共祈祷,吉祥安康事事好。</p><p class="ql-block">庄严肃穆三柱香,瑞气盈庭迎客到。</p> <p class="ql-block">湖山巍巍,蒸水流长,同学相聚邵阳城。</p><p class="ql-block">三勤堂迎接嘉宾另一个礼仪是合影留念。沿袭毛泽东时代周恩来总理招待外国元首时,在人民大会堂迎宾厅中的迎客松下同外宾合影留念的礼仪。三勤堂设置有迎宾墙。墙上有由著名画家黄光辉老先生莅临三勤堂所作《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的国画,熠熠生辉,吉祥盈庭</p><p class="ql-block">后排中是佘国荣先生,其前面为夫人中爱军女士。</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申英先生,罗秋生先生,申甲春先生。右一:左建宙先生,申生桃先生,王许华先生,申光伟先生。三勤堂主人对客人最大的尊重和谦卑是在合影时,不站中间主人位置,礼让给尊贵的客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排女士由左向右是:申玉华、曾爱武申向群、申桂芳、申爱军、佘伟英、彭邵梅。</p> <p class="ql-block">济济一堂合个影,个个年轻挂笑容。</p><p class="ql-block">不忘七十早已过,顿觉都是当年人。</p> <p class="ql-block">三勤堂主人王许华先生致祝酒辞</p> <p class="ql-block">佘国荣老同学向全体嘉宾及主人致敬酒辞</p> <p class="ql-block">主人向尊敬的客人敬酒。</p><p class="ql-block">乡情友情聚三勤,举杯相敬又童年。</p><p class="ql-block">乡愁何须念无穷,此情才是百般生。</p> <p class="ql-block">茅台佳酿酒香浓,唯有陋室最宜情。</p><p class="ql-block">国荣学弟不忘情,一句衷言泪眶涌。</p><p class="ql-block">当年北京常相聚,军营相会情谊真。</p><p class="ql-block">电炉炒菜偷偷干,红星老酒兴不停。</p> <p class="ql-block">主人举杯仰脖喝,客人难得有不跟上的,高兴真情尽在一声中。</p> <p class="ql-block">满桌菜肴主不清,全是当年同窗情。</p> <p class="ql-block">老同学的到来,带来了友谊,带来了快乐,带来了无尚的名誉。多少心里话要对大家说。连续多天的劳动和操作,我并没有任何疲惫的感觉。刚从医院出来不久的人,医生强调的是休息调养,而我早已在一片忙碌之中。满桌的菜肴,一个人在厨房里忙上忙下,两个炒菜锅全凭一人操控,大家都在讲太辛苦,受不了厨房的热。真的是奇迹了,不但没有累的感觉,连平时该出的汗也收敛了。接着是酒桌上的率先垂范,敬酒,接酒。一杯杯酣畅淋漓应接不暇,那情趣雅兴,自然而生,气氛一浪高过一浪。</p> <p class="ql-block">谈笑风生皆是情,一生荣耀此时生。</p><p class="ql-block">滿座鸿儒舍有辉,白丁主人胜神仙。</p> <p class="ql-block">满座鸿儒同窗友,欢乐更添战友情。</p><p class="ql-block">乡音是歌真情致,人生是诗理想成。</p> <p class="ql-block">回望雲山白云生,仰观锦霞耀天庭。</p><p class="ql-block">梦里蒸水碧如旧,两鬓斑白乃风流。</p> <p class="ql-block">觥筹交错情谊真,杯杯淡酒唤笑容。</p><p class="ql-block">古城二干五百岁,家宴当记迎国荣。</p> <p class="ql-block">相聚赏阵容,陋室载光荣。</p><p class="ql-block">远客回故里,古城乐有声。</p> <p class="ql-block">同学聚会三勤堂,似回蒸水十二中。</p><p class="ql-block">莘莘学子逞英豪,归来功名思无穷。</p> <p class="ql-block">茅台赖茅一脉承,同登三勤迎故人。</p><p class="ql-block">满坐嘉宾皆豪杰,还是当年称英雄。</p><p class="ql-block">杯杯相敬不知数,畅饮才知情义真。</p><p class="ql-block">李白斗酒诗千篇,蒸水流长抒乡情。</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勤堂主人欢迎贵客时特有的佳肴,最好保健和下酒菜。制做颇费周折,须半小时的刀工才有这用盆装的什锦萝卜丝。</p> <p class="ql-block">同学合影大楼前,句句不离话当年。</p><p class="ql-block">左起:左建宙先生;申甲春先生夫妇;佘国荣先生夫妇;王许华先生夫妇。</p> <p class="ql-block">在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大门前合个影。王许华同彭邵梅在市人大工作三十五年、四十年。这种对单位的深情与老同学们尽情分享。</p> <p class="ql-block">邵东十二中的学兄弟合个影,情重千金。申甲春先生同王许华先生同年级不同班。佘国荣先生同左建宙先生同年纪同班,与申甲春先生三人是三十八军战友。</p> <p class="ql-block">请三位夫人同老同学老战友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同客人申甲春先生和夫人及内弟合个影。</p><p class="ql-block">甲春先生内弟申光伟先生是株洲市科协主席,是这次聚会的特邀嘉宾。</p> <p class="ql-block">同左建宙老同学合个影,此次聚会因老左夫人腰痛没能参加,少许遗憾。</p> <p class="ql-block">同甲春先生及夫人桂芳老师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衷心感谢二0二三年农历五月初六日从株洲市,娄底市,邵东市前来邵阳市参加三勤堂主人王许华和夫人彭邵梅为欢迎佘国荣老同学及夫人申爱军女士蓓临陋室的同学聚会的初中部老同学们。因条件有限,还有许多该邀请而未邀请的初中同学们,在此表示深深歉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