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风光系列之老哈河(十几年前的作品)

水无痕

<h3>建平风光系列介绍之老哈河<br><br>水无痕<br><br> 老哈河,即西辽河南源,古称乌候秦水,是我国第七条大河——辽河的源头流段之一。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西北山区柳西川,于内蒙古宁城县小城子汇入建平县三家乡,主要流经朝阳市建平县的三家子、太平庄、八家、向阳、黑水、老官地、哈拉道口等七个乡镇,于哈拉道口镇出境。是辽宁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界河。流经建平县边界111公里,主要支流有沙海河、三家河、海棠河、黑山河、蹦河等。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与奈曼旗交界处,与西拉木伦河合流以下称西辽河。<br>  老哈河是建平县西北部的主要河流,沿岸有建平县修筑的护岸大堤、树木等水利工程,开发有稻田地、生态园等,成为建平一大景观。与牦牛河是建平县的两大水系,夹努鲁儿虎山脉东去。 <br> 在丘陵山地中流出这样一条河来,特别是这“漠北”地区,自然另有一番景象。老哈河不仅美丽,而且也有着古老的传说。老哈河古称土河,又叫土护真水,隋朝称做托纥臣水,辽代又叫陶隈思没里,这些名字都是土护真的音转。土河在历史上和契丹族有密切关系,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神人,骑白马浮土河北去,又有一个天女,驾青牛泛潢河(今西拉木伦河)而下,两人在二水合流处相遇,结为配偶,生有八个儿子,子孙繁衍,后来分为八个部落。这八部形成契丹族,在公元十世纪时建立了辽朝。<br> 老哈河发源于河北与内蒙古交界的七老图山脉的东缘,北上和东去的西拉木伦河相汇合,构成辽河西源,即西辽河。据《平泉县志》记载,老哈河属辽河水系,古称“土河”,蒙古名“奇扎尔台河”。老哈河源于马盂山深处曲折百转山间谷地之中的涓涓清泉,经群山叠嶂、峰回路转,仅河北境内百里流途中的河床便呈百弯千曲。<br>  在人们的记忆中,老哈河是那样的美丽而宁静。这条清澈透亮的河水,一年四季不停地流淌,所流之处美景如画,风光旖旎,给予两岸的人民以无尽的乐趣。<br>  每当习习春风吹拂之际,半冰半水的老哈河消融的冰块洁白如玉,阳光下,闪烁着道道银光,被少儿敲碎的冰块在他们的欢笑声中,似大小不等的“冰船”顺流而下。天气渐暖,老哈河两岸,沿河树木蒙上了一层新绿,河边碧草如茵,显得生机无限。<br>  到了夏日,老哈河就成了偌大的天然浴场,人们尽情地享受着热水浴、阳光浴的乐趣。日落时,金色的光洒播在水面上熠熠生辉。最高兴的当属那些顽皮的孩子们,三伏天里,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他们撒着欢儿地打水仗、扎猛子、抓鱼,从中午一直玩到夕阳西下,直到大人们喊他们回家时,他们还余兴未尽,恋恋不舍。<br> 金风送爽之时,河两岸风景绚丽多彩,果香诱人,稻谷金黄,野花烂漫,羊壮牛肥。杨、柳树和沙棘树挺立自守、一尘不染。河畔茂密的沙棘枝杈上,一簇簇的沙棘果,红里透黄、玲珑剔透、犹如粒粒珍珠。暮秋时分,看南飞的大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从河面上空缓缓飞过,美妙音乐般的叫声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河水之中,遗留下无限的情趣。<br> 塞北的隆冬,气温骤降,北风呼啸,弯曲的老哈河冰面好似一条灵动的银龙,在这片土地上蜿蜒奔走。此时的老哈河则又变成了天然冰场,成了孩子们玩耍的天堂,真是欢声阵阵,笑语连连。在这样的季节里,老哈河两岸银装素裹,玉树冰花,有如人间仙境。<br>  这就是记忆中美丽的老哈河。她是一条母亲河,是一位胸怀宽广的慈母,养育了契丹,又把甘甜的乳汁赐给了红山儿女。<br>  然而,近年来,由于天然和人为的因素,老哈河水已经几近断流了,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排放污物、采矿挖沙、填埋河道,昔日的老哈河已经面目全非了。这条母亲河,已经失去了她美丽的容颜,她已是千疮百孔了。人们必须认识到保护老哈河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措施,来修整和保护我们的母亲河。<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