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20日晚18时整,“yu你有约”第六十三期交流活动在5幢105教室如期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一是2022级同学围绕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展开读书分享与交流;二是进行学期总结。</p> <p class="ql-block"> 一、22级同学读书分享与交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韩丽丹</p> <p class="ql-block"> 第一位分享的是韩丽丹同学。丽丹重点介绍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整本书的写作背景、书籍内容梳理以及书中所谈到评价的相关理念。其中,她针对评价的介绍,又分别关注到了泰勒在书中所谈及的对评价的认识、评价的程序步骤和评价结果的分析使用等。最后,她结合相关文献阅读基于泰勒原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本次读书分享进行了拓展延伸,将思考由理论的学习引向实践的应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伊敏</p> <p class="ql-block"> 高伊敏紧扣《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这本书中泰勒所提出的四个步骤展开:(1)确定目标;(2)选择经验;(3)组织经验;(4)评价结果。在对泰勒选择学习经验的相关理念中,她谈到,泰勒在对学习经验阐述的过程中强调学习者与其所处环境的动态交互的观点使她一改之前“静态”经验观,受到较大启发。同时,她围绕着书中其他的启发点,对自己的阅读收获加以总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董子路</p> <p class="ql-block"> 董子路的读书分享从四个方面展开,分别是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整本书的内容梳理、目标的确定、目标的陈述以及目标与评估之间的关系。她关注到泰勒原理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的突出贡献以及在不同角度上的发展与改进。最后,她联系泰勒原理在我国课程编制、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反映,通过核心素养导向对评价范式变革的推动作用这一具体表现论述了泰勒原理的强大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蝶</p> <p class="ql-block"> 王蝶通过书目分享、全书框架、书中的两个问题和当今应用这四个部分分享了自己读书后的收获。其中,她重点围绕着“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来达成教学目标?”“如何评价学习经验有效性?”这两个问题论述了她对书中有关学习经验的选择与组织问题的认识,基于这样的认识,她联系当下教育改革的热点,围绕着“双减”政策背景下的课后服务课程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蔡锦平</p> <p class="ql-block"> 蔡锦平同学本次的分享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即:一、书籍概述;二、感悟思考。其中,在第一部分中,她同样对本书的背景和书籍框架结构进行了介绍,并围绕书中的四个主要问题对书籍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她的思考与感悟重点聚焦于教学目标的陈述以及对学生学习经验的本质性认识——学习依赖于学生的主动行为,同时提出了在实际教学中学习情境创设的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林思艺</p> <p class="ql-block"> 林思艺同学选取《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泰勒对于目标陈述的相关理念,以“基于行为目标的课程设置模式”为主题进行了读书分享。她分别从行为目标的涵义、需要和兴趣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于行为目标的课程设置模式的辩证取向展开分享,并在最后指出,行为目标虽然便于做出准确的评价,但也存在着过于注重目标达成度的评价,而对目标的合理性有所忽视的局限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孟李芹</p> <p class="ql-block"> 孟李芹围绕着《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的理论背景与实践背景、泰勒原理的内容以及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进行了分享。在理论背景中,她梳理了泰勒相关理念的奠基——如博比特、查斯特以及拉格等人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泰勒原理的继承性与发展性。同时,她联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方案(2022年版)》中的相关信息,提出“特定时代的产物,不同时代的相同命题”,强调了泰勒原理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郭贞</p> <p class="ql-block"> 郭贞同学从书籍信息的介绍、经典的解构和课程与教学的角度进行了自己的阅读分享。她关注到了在泰勒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指出其价值与缺陷。同时,她由此引申出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联系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思考获得“课程视域”的概念与相关特征,并通过“课程视域”与“教学视域”的对比进一步加深认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莹莹</p> <p class="ql-block"> 周莹莹同学将本次阅读思考的重点聚焦在了泰勒对于健康教育的关注和教育评估两大方面,进而对“生命化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她基于泰勒在书中对于教育评估的概念、程序的介绍,结合当下我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于情境的强调以及国内外评价框架的发展与使用,重点对泰勒在书中所强调的情境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关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梅沁心</p> <p class="ql-block"> 梅沁心在对书籍内容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着本书的第一部分,即如何确定目标进行思考并分享。她由泰勒在书中所谈到的目标的三个来源,分别关注到了“以生为本”“情境创设”以及“专家建议”这三方面内容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并联系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多元议题选择等文献阅读,论述了泰勒原理的实用性与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二、俞老师总结指导</p> <p class="ql-block">(一)总结读书汇报</p><p class="ql-block"> 俞老师肯定了同学们在本次读书中的思考,比之前的2次主题阅读分享有所进步。泰勒的课程原理在目前课程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仍旧存在着息息相关的密切联系,比如在我国的课程标准编制过程中、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等都能够看到泰勒原理的应用,俞老师鼓励同学们围绕着泰勒原理继续展开思考与探讨,并提出以下思考建议:</p><p class="ql-block">1.沿着泰勒所提出的学习经验、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这一思路,同学们可以结合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课堂、进教材的热点问题,进一步思考:什么样的内容可以进入课堂?谁的知识可以进入教材?如何有效组织课堂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p><p class="ql-block">2.针对行为目标的表述与其局限性,同学们可以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表现性评价”进一步思考: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表现性目标又应当怎样具体表述?在行为目标的统领下,学生学习过程的可见性如何加强?建议同学们从类似的角度深入思考,也可进一步为毕业论文选题提供帮助。</p> <p class="ql-block">(二)学期总结</p> <p class="ql-block"> 俞老师以“不负过去,无惧未来”为主题进行学期总结。</p><p class="ql-block"> 首先,俞老师就同学们主动性仍需加强这一现状,强调了“导师制”的相关注意事项,指出我们是一个“yu你同行”,相向而行的共同体。同学们在思想上应当正确认识研究生在读期间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和相处模式,鼓励同学们从行动上真正落实与导师沟通交流的积极主动性,相互成就,共同成长。同时,俞老师结合自身学习经历指出,同学们要先学会做人做事,再学会学习研究,最后还要学会合作。她强调,同学们应当牢记自己辛苦考研的初心,而不负当下的研究生学习。</p><p class="ql-block"> 其次,俞老师针对同学们下一步的学期总结、暑期计划以及毕业论文工作开展做出整体部署,并对相应任务做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围绕毕业论文下一步的开展工作,她指出,同学们应当具有提前意识,工作尽可能前置,为自己和老师留出充分反馈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俞老师还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符合条件的学术交流活动,在此过程中促进自身成长。</p><p class="ql-block"> 最后,结合研一到研三的毕业论文整体进程表,俞老师对22级同学的毕业论文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指导与全程规划。她强调,研一同学应把握住每一次组会交流,学会充分运用讲座等学习资源,持续积极的阅读与思考。同时,俞老师还针对同学们现阶段的论文选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以下指导:</p><p class="ql-block">1.首先明确选题方向,这一过程中关注国家政策性文件;</p><p class="ql-block">2.注意毕业论文题目的表述,与研究内容达成一致,共同指向同一个研究问题;</p><p class="ql-block">3.选题方向尽量不要频繁更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可行性对选题进行纵深思考。</p><p class="ql-block">总之,同学们的选题应尽可能兼顾到两个问题:第一,是否具有现实意义;第二,选题是否是自己可做的和能做的,要综合考虑自身的兴趣与能力等多方面因素。</p> <p class="ql-block">三、同学心得体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编辑:董子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审核:俞向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