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探秘(37):崂山十二景之“巨峰旭照”

田喜兴

<p class="ql-block"> 巨峰旭照</p> <p class="ql-block">  巨峰是崂山的最高峰,海拔1132.7米。其峰顶称之“崂顶”,既崂山之顶。巨峰是我国漫长海岸线上,唯一个高度超过一千米的山峰,因而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p><p class="ql-block"> 巨峰景区于2003年建成,因崂顶及周围是军事要地,在设计时围绕驻军营区设计了“八卦”路径,对应八卦图建了八个门,每个门代表了一个方向。</p> <p class="ql-block">巨峰景区示意图,圈内是驻军营区。</p> <p class="ql-block">  巨峰的制高点在驻军部队管辖区內,曾经是一块仅能容纳五六个人的山石,称之“盖顶”或“磕掌”。1897年德寇强租青岛后,在这里设置了一圈铁围栏,以保证游客安全。</p> <p class="ql-block">德占时期的崂顶。</p> <p class="ql-block">  1933年沈鸿烈在整修景区时,将磕掌用混凝土覆盖,建成一处十余平方米的观景平台,并修了二十余级石阶通向平台。解放后崂顶被军管,驻军又在平台上建了一座哨所,并在哨所旁边一块岩石顶部,仰天刻了“崂顶,海拔1132.7米”。</p> <p class="ql-block">崂顶驻军在盖顶建的哨所。</p> <p class="ql-block">  崂顶是部队的雷达站,以前的雷达是敞开式的铁架子,随着科技发展,现在的雷达是封闭的球形,崂顶上有多个球形雷达,“盖顶”的哨所如今也改建为球形雷达。</p> 盖顶上的球形雷达。 <p class="ql-block">红线部位是巨峰标高石刻的位置。</p> 崂顶驻军营区。 <p class="ql-block">  登上盖顶几乎是每个崂山登山爱好者的愿望,但军管区是不允许游客进入的。好在崂顶有条秘密小道通向营区无人看管的后门,知之者甚少,我有幸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游客登巨峰可到大河东崂山客服中心购票,乘大巴车经八公里长的十八盘盘山公路,欣赏着一周围的风光及公两侧修建的景观,到“天地醇和”山门进入景区。</p> <p class="ql-block">景区入口的石牌坊,上刻“天地醇和”。</p> <p class="ql-block">  除十八盘外,至少还有5条登山路径可到达崂顶,现谨介绍一条最经典的路径,这是一条1897年德寇强租青岛后开辟的山涧,里面有多处德文石刻和遗址。</p><p class="ql-block"> 从崂山客服中心对面的大河东村进入,穿过村子来到大河东水库前。这里有森林防火站,须留下火种,并进行身份证登记才能进山。</p> 大河东水库大坝, <p class="ql-block">  进山不远处,还有一座小水库,水质清澈甘冽,是专门为大河东村供水的。</p> 大河东村的小水库。 <p class="ql-block">  小水库前方是“凉水河”河道,从进村走到这里,大约用了40分钟。河水不深,但很凉,洗去汗水,沿着河道旁边的路上山。开始一段路是采石场运石头的路较宽敞,自从青岛市禁止崂山采石后,此路长年失修,河道一段路被山洪冲毁,过河时需相互照应。</p> 过凉水河。 <p class="ql-block">  过了河既进入“茶涧”,山涧很长,大约要走两个多小时。进入茶涧不久,看到对岸崖壁上有幅德文石刻。翻译成中文是“登上这条希望之路,这头骡子感到非常有趣,它很高兴”。</p> <p class="ql-block">进入茶涧看到的第一幅德文石刻。</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崖壁上又有一德文石刻,翻译成中文是“振作起来,我的朋友,当你走到山顶时,你将会畅饮,并赞叹这美景!”</p> <p class="ql-block">  由此前行五六百米,有一清澈见底的水潭,潭的上方大石上,又看到一德文石刻。</p> <p class="ql-block">  碑文是“1898-1912PRINZEABND”,翻译成中文是“1898-1912王子洗澡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1898年亨利王子来青岛与清政府签订划界条约时,在此洗过澡。1912年他到青岛视察时,再次来此洗澡,特刻此碑纪念。</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远远地听到狗吠声,走近了才看到那是一块面积较大的土地。山路从中间经过,路边放了两张长桌,上面摆了些果蔬和人参,一对东北夫妻在招呼游客,几个韩国人在生吃人参。</p><p class="ql-block"> 经交谈得知,夫妻二人是东北人,向村里租下这块地种植人参,顺便为路过的游客提供饭菜。他们说这里是德国人的旅店遗址。经察看,果然有部分残垣和石刻。</p> <p class="ql-block">伊伦娜旅馆,崂山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旅馆遗址。 <p class="ql-block">德文石刻。</p><p class="ql-block"> 德文石刻“LERCHE”,读“莱耳切”。资料显示,莱耳切是一位德国军医,在他的努力下,1899年建了这座“伊伦娜旅馆”。亨利王子当年来此洗澡时,就住在这个旅馆。</p> 伊伦娜旅馆照片。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1914年日本向德国宣战,德寇战败后该旅馆被遗弃,最终坍塌,成为遗迹。</p><p class="ql-block"> 下一个景点是茶涧庙遗址,距此三、四百米,庙前有片竹林,过了竹林就看到茶涧庙遗址了。</p> 茶涧庙遗址。 <p class="ql-block">  茶涧庙院子里有棵木兰树 ,白色的大花朵,直径如碗。</p> <p class="ql-block">  相传,崂山上清宫的道长看好这棵木兰,隆重地将它迎到上清宫,而木兰好像恋旧,萎靡不振,差点死掉,只好送还,木兰回来后日渐好转,如今枝繁叶茂。</p> <p class="ql-block">  在院子东侧的秋千崮下方有块牌子上书“三元宫”三字。这里是“三元宫”遗址,三元宫始建于明代,供奉三元圣帝,民国时期渐圮,文革期间被毁,当地人称之“茶涧庙”。2008年被公布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茶涧全长约4公里,其末端与崂顶驻军延伸过来的军用公路相交,这里叫“黑风口”。黑风口宽100余米,海拔高度871米,我们从山下几乎是零起点,走到海拔871米,总长10余里,用了约3小时。</p> <p class="ql-block">黑风口的北面是北九水。</p><p class="ql-block"> 军用公路全长十余公里,一头连接崂顶驻军,另一头与南九水公路相接,混凝土覆面,极其平整。由黑风口向东行约四里,就是驻军的大门。其间可看到“比高崮”,几个山峰一个比一个高,因而称之比高崮。比高崮最高峰海拔1083米,其下方有石刻。</p> 比高崮。 <p class="ql-block">  途中路南,有“虔女峰”,像美人般伫立在路边。</p> 虔女峰。 <p class="ql-block">  虔女峰原名“孝女石”,就在公路旁。邓颖超大姐1986年到崂顶慰问驻军时路过此峰,特地为它题字“虔女峰”,由此,孝女石改称虔女峰。</p> 邓颖超为虔女峰的题字。 <p class="ql-block">  虔女峰前方路左还有“天犬石”,像两只母子相拥的狗狗。</p> 天犬石。 <p class="ql-block">  欣赏着周围的美景,不觉间来到驻军的大门前,其右面是巨峰景区的景点之一“五峰仙馆”,先进去看看。</p> 五峰仙馆门外。 五峰仙馆内部。 <p class="ql-block">  五峰仙馆系仿古建筑,古香古色,很是气派。进入仙馆,中间是景区的游览路径,右面一排房屋都空着,这里海拔1027米。从五峰仙馆退出,到驻军大门的左侧。踏石阶前行,路边有条小道通向“原泉”,又称“太乙泉”,它是北九水的源头。</p> 源泉。 <p class="ql-block">  从“太乙泉”退回原路,拾级而上,到达“坎门”,坎卦代表水,方向正北。</p> 坎门。 <p class="ql-block">  坎门前方是漫长的下行栈道,在栈道入口和途中设置了多个观景平台,可观赏巨峰北面的无限风光,特别是远处“双福峰”崖壁上的两个巨大的“福”字。</p> <p class="ql-block">  这两个巨大的福字,是景区设计的一景,其用意是让游客驻足观景平台,极目远眺,一饱眼“福”。</p> 观景平台和漫长的栈道。 <p class="ql-block">  栈道全长数百米,其下部是“艮门”,艮卦代表云,方向东北。</p> <p class="ql-block">  艮门的旁边有条上山的路径,可去丹炉峰和仰天池。中途还能看到老子《道德经》的上半部分石刻。</p> 丹炉峰。 仰天池。 《道德经》上半部分石刻。 <p class="ql-block">  从艮门下行可看到一巨石,上面密密麻麻刻了一大片小字,是《道德经》的下半部分。</p> 道德经的下半部分。 <p class="ql-block">  在道德经于艮门之间的密林里,有条隐秘的小道,被矮树遮挡着,游客不易发现,这就是去崂顶的秘密小道。沿小道前行约50米,看到营区的铁丝网墙,上面有铁丝网门,虽然关着,但没上锁。轻轻地推开门,小心地往前走,看到对面石壁上刻着杨得志的题刻。</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首藏头诗“登望黄海,巨志成城。峰注云霄,顶灭来敌”,把每行开头的字连起来读“登巨峰顶”。</p> <p class="ql-block">  石刻的左面是一栋两层小楼,是部队的办公楼。楼与岩壁之间是两米多宽的通道,通道石壁上刻着“思危”二字。</p> <p class="ql-block">  思危石刻由时任民国青岛市公务局局长邢契莘书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碑文为“余掌青市公务五載有余,披荆斩棘,深惭无忆,值兹国家多故,每登此山谷,怀永润爱,镌其以念来兹”。</p> <p class="ql-block">  思危的前方就是登上“盖顶”的石阶,盖顶上是部队的哨所。</p> 盖顶上的哨所。 <p class="ql-block">  站在哨所上,青岛所有的山都在我们脚下,这里是青岛最早被阳光照亮的地方。因而在1936年评选崂山十二景时被誉为“巨峰旭照”景观。</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登山盖顶哨所时,一位姓蓝的队友,难掩激动的心情,掏出手机给他爱人打电话说“老婆,我现在站在崂顶了,真是太壮观了,崂山太大了……”。</p><p class="ql-block"> 中央电视台2023年1月1日新闻联播节目中,主持人说“节目最后让我们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把“巨峰旭照”景观展现给全国观众。</p> <p class="ql-block">中央电视台向全国观众展示“巨峰旭照”。</p> <p class="ql-block">  从营房原路返回,越过道德经石刻,前面是“杜鹃坡”,清明节前后,这里杜鹃花盛开,又是一番美丽景象。</p> 杜鹃坡海拔977米。 <p class="ql-block">  由杜鹃坡拾级而上是“震门”。震卦为雷,方向指东方。</p> 震门。 <p class="ql-block">  震门和巽门之间的最凹处的石壁上有一眼泉,距离地面约2米高,泉下修了个六角形水池,池水满满且清澈见底。大家决定在这里吃午饭,从早上到中午已经走了4个多小时还没有休息过。</p> <p class="ql-block">  经过充分的休息,精神抖擞地奔向“巽门”,巽卦代表风,方向东南。</p> 巽门。 <p class="ql-block">  巽门外有石阶通向“灵旗峰”,灵旗峰海拔1033米,像多面迎风招展的大旗。</p> 通向灵旗峰的石梯。 灵旗峰。 <p class="ql-block">  灵旗峰南面山顶较平坦,上面有“先天桥”和“摘星亭”。</p> <p class="ql-block">先天桥,将两座山体连接起来,其下方是“一线天”</p> <p class="ql-block">先天桥下的上山石梯。</p> <p class="ql-block">摘星亭,亭前是悬崖,峡谷中林木繁茂。</p> <p class="ql-block">  从灵旗峰下来,下行200余米,看到一块巨大的天然石碑矗立在路旁,巨石高十余米,这是巨峰有名的景观“自然碑”。</p> 自然碑。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就是巨峰八卦门的第一个门“离门”,离卦代表火,方向正南。</p> <p class="ql-block">离门,巨峰八卦门的第一个门。</p> <p class="ql-block">  至此我们已经走过八卦门中的五个门,另外三个门在巨峰的西面,以前走过几次,下面简单介绍一下。</p><p class="ql-block"> 从离门向西走,第一个门是“坤门”,坤卦代表土,家庭中指母亲,方向西南。</p> 坤门,建在两块巨石之间。 <p class="ql-block">  过了坤门看到一座较长的铁索桥,高约50米,桥的下方是以前上山的曲折小路。走过铁索桥还要穿过一人造隧洞“风桥险波”。</p> 铁索桥与隧洞。 <p class="ql-block">  隧洞的前方是“兑门”,兑卦代表泽,方向西。</p> 兑门。 <p class="ql-block">  乾门与兑门之间相距600余米,之间没有景观。“乾门”在五峰仙馆附近的“五指峰”下。乾卦代天,家庭中指父亲,国家中指帝王,方向西北。</p> <p class="ql-block">乾门,刻在五指峰下石壁上,远离主道。</p> 五指峰。 <p class="ql-block">  由离门下山,路边有一平台,平台对面的悬崖峭壁上刻着“海上名山第一”,系著名书法家武中奇95岁时书写。</p><p class="ql-block"> 明朝时期山东巡抚赵贤在华楼山上立一石碑,上书“海上名山第一”,不知何时被毁。清朝即墨知县尤淑孝,在旁边大石上刻“名山第一”。现在“海上名山第一”刻在巨峰,实至名归。</p> <p class="ql-block">“海上名山第一”石碑曾经在华楼山上。</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下山,沿途还能看到多处遗址。</p> <p class="ql-block">铁瓦殿遗址。</p><p class="ql-block"> 铁瓦殿始建于明嘉靖年初,万历十二年(1584年),道士高来德又进行扩建,庙宇用南方募化来的铁瓦覆顶,故称“铁瓦殿”。清康熙二年被一把大火烧毁,仅剩下现在看到的许多石柱等。</p> 圣水庵遗址。 <p class="ql-block">  圣水庵遗址现仅剩下一口古井,水井在两块相互支撑形成的洞里,水质极好。</p><p class="ql-block"> 至此,巨峰的景点和景观基本游完了,然后继续下山去“天地醇和”石牌坊前的大巴车站,乘大巴车到大河东崂山客服中心,走完这条登山路径约需6小时。</p> <p class="ql-block">  万里海疆云缭绕,谁与崂山敢比高。</p><p class="ql-block"> 层峦叠嶂拥巨峰,脚下黄海浪滔滔。</p><p class="ql-block"> 绕山环游八卦门,结伴再登盖顶哨。</p><p class="ql-block"> 怀揣红日望苍穹,崂山之巅看旭照。</p> <p class="ql-block">点击我的头像可观看更多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