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学

山人

<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 医者:救死扶伤,祛病除疴,生命的延续与挽回者,功德之大焉。</p><p class="ql-block"> 事业有成者,必是刻苦学习钻研,勤于实践,善于学习和总结,处处留心,曰积月累,不骄不躁;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医者学无止境,必是谨小慎微,处变有方。</p><p class="ql-block"> 医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有记载的可上溯至公元前的黄帝内经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医祖——扁鹊。中国的医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一、 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十大名医</p><p class="ql-block"> 1.扁鹊 春秋战国时期医学家,姓名秦越人,今河北任丘人。开創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流传至今,是中国医学的鼻祖,被称为医祖。</p><p class="ql-block"> 2.张仲景 东汉时期医学家,今河南南阳人。自幼爱好医学,倾力学习。后来在任长沙太守时,常坐大堂上,让百姓进入,坐堂问诊,这也成了“坐堂大夫”的由来。东汉未年,连年战乱,瘟疫爆发,百姓死伤遍野,巫医、庸医盛行,趁机骗钱。张仲景弃官,专事医术,潜心研究。著述世界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全的经典巨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列药方三百多方。经后人整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世称医圣。</p><p class="ql-block"> 3.华佗 东汉末年医学家,今安徽亳州人。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第一次把麻醉与外科手术应用于临床。剐骨疗毒、开腹、开脑等医术精湛,至今人们仍称赞医术高超者为“华佗在世”。</p><p class="ql-block"> 4.孙思邈 唐代道士,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今陕西铜川市耀州人。中国医德规范和“大医精诚”的制定人,编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世称药王。</p><p class="ql-block"> 5.李时珍 明朝时期医学家,今湖北黄冈市人。历经三十年自身从医经验及研究,参考历代医药、医著,编撰了历史巨著《本草纲目》。</p><p class="ql-block"> 6.葛洪 东晋时期道学家、医学家,今江苏句容县人。经长年从医,代表作有《金匮药方》百卷巨著。</p><p class="ql-block"> 7.皇甫谧 魏晋时期医学家,今宁夏彭阳县人。精通针灸,在总结前人针灸学的基础上,著述了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世称皇甫谧为针灸之鼻祖。</p><p class="ql-block"> 8.钱乙 北宋时期医学家,今山东郓城县人。终生从医,精通儿科。去世后,其学生对其临床经验,进行收集总结,汇编成《小儿药证直诀》,包含23个病例,114个药方。把儿科学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钱乙被后世称为儿科之圣。</p><p class="ql-block"> 9.叶天士 清代医学家,今江苏苏州市人。著述《温热论》,是温病学派的創始人。</p><p class="ql-block"> 10.朱震亨 元代医学家,滋阴学派創始人,今浙江义乌人。医术高超,临证治疗,多有服药即愈,不需复诊,被誉为“朱一贴”。医著具多,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著作。</p><p class="ql-block"> 当然古代名医,不限上述十位,可以说千千万万。如东汉末年的董丰,是“杏林春暖”故事的主人翁。另外,“悬壶济世”是仁医者的代称。</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著名,是有其突出贡献,有重大发明;有教书育人,代代传教;有著书立说,流传并有益于后代。这些都不是一般医者所能及的。</p><p class="ql-block"> 二、西医在中国的界入</p><p class="ql-block"> 近代时期,西方国家在摒弃了古希腊医学后,发展形成了一门以解剖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医疗体系。即现今人们所说的西医。</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西医是由西方传教士传入的。明末清初,来华的传教士不仅传入基督教,也把近代西方国家的医药学传入中国。</p><p class="ql-block"> 19世纪初,天花疫情在中国漫延,西医牛痘接种法传入中国,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加之西医的外科和眼科的治疗技术的传入,这为西医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清朝末期,政府腐败。1840~1842年的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并赔款割地而告终。中英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而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鸦片战争后,西医在中国以教会医院形式兴起,首先在广州、上海、香港、宁波、厦门、福州等东部沿海地区趁机渗透,几十年间教会医院在中国各地比比皆是。以至形成燎源之势,不可阻挡,和教堂一样成为引人注目的教会标志。</p><p class="ql-block"> 而后的中国经历着改新,外国侵略,军阀割据混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此时,西医在中国则以新生力量,显著的疗效,逐步占据了医界的主导地位,中医则一度被边缘化。</p><p class="ql-block"> 三、中西医结合</p><p class="ql-block"> 中医以整体论、辩证论观点研究人体的生理现象与病理现象。现代中医进一步深入研究古方,结合现代科技和实际,开发新方、新药、新的诊治技术。</p><p class="ql-block"> 西医以还原论、机械唯物论观点研究人体生理现象与病理现象。现代西医利用现代科技,开发新的诊治手段、仪器和设施,诊治技术日益精进。</p><p class="ql-block"> 中医药对于病情追根求源,彻底治愈,不至复发。西医药对于病情靶向施治,立杆见影。中、西医各有所长,也各有其短,不可互相抵毁。取长补短,方可有益长足发展。</p><p class="ql-block"> 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共同守护人民健康,是中、西医从业者的共同责任。</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推行中、西医并重的政策,中、西医结合是中央政府长期实行的方针,也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一项工作方针。</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