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a林琳a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p><p class="ql-block"> ——-《记承天寺夜游》</p><p class="ql-block"> 寥寥数语,却流传千古,被世人称颂。苏轼无论何时,都是被后人艳羡的对象,因他的才情,因他的豁达。</p><p class="ql-block"> 1079年,苏轼因为一篇《湖州谢上表》被有心之人算计,加之宋神宗的昏庸,“乌台诗案”就这样发生了。苏轼因此被贬去了黄州。苏轼的每次被贬,于他自己是不幸,而对于期待他作品的人来说,却是一种福音。尽管我们也对这些官场上的腌臜事无比愤慨,对苏轼的境遇感到愤愤不平,但这往往意味着:苏轼要出佳作了。</p><p class="ql-block"> 自古伤怀出好文。</p><p class="ql-block"> 虽然被贬黄州,却依然没有影响到月色动人;虽然时运不济,却也没能让苏轼那双懂得发现美的眼睛黯然失色。月色入户,月色更入心。此时的月光像是解药一般,可以让这辗转反侧的夜晚变得“欣然”。</p><p class="ql-block"> 黄州的月色下,又何止一个辗转难眠的人呢?当苏东坡觉察到略显孤寂时,想起此时此地,竟有一知己可相伴,相信他心中的欢喜是无以言表的。</p><p class="ql-block"> 他乡有月色,他乡有故知。</p><p class="ql-block"> 怀民亦未寝,相信苏轼看到张怀民房间那盏亮着的灯时肯定特别欣喜吧,怀民可能正在床榻上思念家人难以入睡,又或者在伏案写家书?两个惺惺相惜、志同道合的故人,就这样相与为伴,在这朦胧月色中一起散步、欣赏美景,不知他们会说些什么,真是让人浮想联翩。</p><p class="ql-block">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沁人心脾,这样的景色普普通通,可在他们眼中,却有别样的风韵。</p><p class="ql-block">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p><p class="ql-block"> 景色普通,心境却难得。苏轼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里的“闲”听着简单,细思却深厚。同处昏君统治之下,一同被贬黄州,仕途上的不如意或许让他们心灵深处郁郁寡欢,但文人的自愈能力却是让我们钦佩的。或许他们是在《逍遥游》里解救的自己,又或许是在李白的《将进酒》中悟到了真谛,再或者,他们是在自己的创作中将悲愤全部揉碎,最终都化作了解脱。</p><p class="ql-block"> 苏轼,一个才华横溢、一腔热血,却一路坎坷的君子,他一生最大的骄傲,除了他的作品,就是后世对他的无限景仰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