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二)

小嘴樱桃

<p class="ql-block"> 木渎古镇</p><p class="ql-block"> 木渎古镇又称渎川,雅称香溪,已有2500多年历史,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古城西部,地处太湖之滨,依山傍水,素有“吴中第一镇”、“秀绝冠江南”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乾隆曾六次下江南,木渎都是游山入湖的水路必经之地,每次乾隆都会直达木渎休息。除因地缘方便之外,这里风景秀丽也是被乾隆选作行宫的重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  木渎古镇有着“园林之镇”的美誉,严家花园、榜眼府第、虹饮山房等私家园林就有30多处,不同风格的苏州园林让古镇每个角落如在画中一般,游览其中,真山真水,荷花池塘,到处都显示着精美细致。</p> <p class="ql-block">  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美人计”,献西施与吴王。吴王夫差十分喜欢,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  木渎是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乡,历史上有泥塑名家袁遇昌、琢玉名家陆子冈、绣圣沈寿等名家高手,他们的作品都是国家级收藏珍品。</p> <p class="ql-block">  这条河叫香溪,相传西施在馆娃宫里每天化妆时,胭脂水顺着山泉而下就流到这条河里,所以起名“香溪”。</p><p class="ql-block"> 香溪的水流到胥河。胥河开凿于公元前506年(春秋时),是我国及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胥河横贯木渎古镇,水源于太湖。</p> <p class="ql-block">  康熙三次南巡,乾隆六下江南,每次都幸临木渎,可见木渎曾经的繁荣。</p><p class="ql-block"> 他们身后横跨香溪的这座石桥,桥面和栏杆都是由整块条石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 七里山塘</p><p class="ql-block"> 人常说,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p><p class="ql-block"> 唐宝历二年(825年),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看到这里河道淤塞,为了便利苏州的水陆交通,便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将挖河的泥土在河北岸堆成长堤,并将堤扩宽成路,水陆相邻,河堤并行,取名“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全长3600米(约七里),因此得名“七里山塘”。</p><p class="ql-block"> 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的修建,大大便利了这里的灌溉和交通,随之店肆林立,会馆集聚,自然就发展成繁华的市井。明清时期,这里成为中国商贸、文化最发达的街区之一。</p><p class="ql-block"> 当地人为纪念白居易,在此修建了“白公祠”,老人还称山塘街为白公堤,山塘河称为“白公塘”。</p> <p class="ql-block">  自古山塘街有“姑苏第一街”之称。民歌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p> <p class="ql-block">  山塘老街是来木渎必去的地方,这里有一条著名的古御道,道宽约1米,青砖铺就,两旁有石条砌成的护基,集中了众多的私家园林,是古镇的精华所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片活色生香的人间烟火让这个江南水乡充满了灵气和韵味。</p><p class="ql-block"> 2010年,七里山塘获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街”。</p><p class="ql-block"> 先到山塘街走走——</p> <p class="ql-block">  山塘历来是帝王国君、文人墨客的钟爱之地,乾隆帝于清壬午年(1762)游江南,到七里山塘曾御笔书写“山塘寻胜”;《红楼梦》称七里山塘“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p> <p class="ql-block">  河道纵横,各式石桥横跨小河之上,两岸都是白墙灰瓦的古宅,展现着水乡古镇原汁原味的景色,沧桑、古朴、清幽,徘徊在整条山塘河的两旁。</p><p class="ql-block"> 摇橹船从桥下悠悠荡荡划过,清澈的河面泛起排排涟漪,伴着身后艄公的划水声,特别清脆好听。</p> <p class="ql-block">  街道与河流并行,临水的老屋傍水而列,粉墙黛瓦、飞檐翘角,这些多是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山塘民风淳厚,橹声悠扬,咫尺往来都需靠舟楫,到处洋溢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文积淀。</p> <p class="ql-block">  穿行于山塘河中,街衢依河而建,民居临水而筑,人们枕河而居。河边的宅院依次挂出红灯笼,粉墙黛瓦间散发出江南温婉动人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  粉墙黛瓦的黑白世界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黑与白是在绘画艺术中的两极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阴阳两界,象征天与地的色彩。 </p><p class="ql-block"> 有了粉墙黛瓦的缀饰,江南的山水就更加如诗如画,这种黑白色彩在建筑外观上广泛整体的运用,在世界地域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粉墙黛瓦,如今已斑驳脱落,历史的痕迹在身边流淌。</p> <p class="ql-block">  乘坐乌篷船,感受着江南水乡,真是忘却了都市的喧嚣,无谓了人生的烦忧。</p> <p class="ql-block">  河水轻轻的荡漾着,一艘艘穿梭于河上的乌篷船,激起阵阵涟漪。</p><p class="ql-block"> 手摇船是吴越人家最主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它就这样摇摇晃晃的在水上荡了千百年,悠悠哉哉的沉寂着。</p> <p class="ql-block">  天幕湛蓝,阳光明媚,美景醉人,柔橹销魂。船夫荡着摇橹船,摇橹咿呀,划开片片水波,凉波微荡。</p> <p class="ql-block">  对岸是戏台,游人们围坐着看戏,台上台下,对岸河流都是风景,仿佛身在如画的梦中,声色花香之声还留流于眼前。</p> <p class="ql-block">  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一曲吴韵小调,宛如千年时光流转。</p> <p class="ql-block">  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曲调优美而不失挺拔,歌词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山塘的晚上,听着这委婉清丽的演唱,旋律在耳边旋来旋去,虽不强烈却余波荡漾。</p> <p class="ql-block">  漫步七里山塘这条具有百年历史的商业老街,一侧商贾云集,商铺一家挨着一家,商品琳琅满目,叫卖声不绝。“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一派繁华景象;一侧临水廓道,别样烟火气息融入浓浓的江南烟雨中。</p><p class="ql-block"> 所见虽非当年盛世,人说“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桑榆未晚”,尽管这番繁荣是现在政府再恢复和修葺后的,但信步于山水中,一步一景,轻松惬意,仍似跨越千年;与旧时光同游,仍可感于斯文。</p> <p class="ql-block"> 严家花园</p><p class="ql-block"> 苏州从宋代开始商业就特别发达,所以产生了很多富商富贾,他们有了钱之后就建宅子建园林。严家花园就是其中一座。</p><p class="ql-block"> 严家花园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是一座非常典型的苏州私家园林,是江南名园之一。“严家花园”四个字是“帝师”翁同龢的题匾,所以,严家花园之名更为世人熟知。</p> <p class="ql-block">  严家花园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占地颇广。门前香溪汩汩流淌,背后灵岩威严耸立;木础石质,典雅古朴;区划院宇,轩厅结构,楠木直柱,圆润柔和;廊庑配列,雕刻简洁疏朗,色调淡雅素净,以至门窗栏槛新意层出,不落常套。</p><p class="ql-block"> 该花园原来是清乾隆年间苏州大名士、著名学者沈德潜的寓所。沈德潜当年种下不少竹子,风吹竹响飒飒有声,园内盈满清幽之气,故取名“竹啸轩”。</p><p class="ql-block"> 道光八年(1828)沈氏后人将此院落让与木渎诗人钱端溪;光绪28年(1902)木渎首富严国馨(严家淦祖父)又从钱端溪手上买下,并重葺一新,更名“羡园”,因姓氏为严,当地人称“严家花园”。</p> <p class="ql-block">  严家花园经过前后三代主人的努力,历时200多年的建造,无论是岁月沧桑,还是人文蕴积,都赋予“严家花园”一种文化气息和名园风范。</p><p class="ql-block"> 1936年9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与现代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联袂共赴苏州,数次来到严家花园。</p><p class="ql-block"> 刘敦桢称其为“江南园林经典之作”;有第一代杰出建筑师之称、中国近代造园理论开拓者的童寯称其“虽处山林,而斯园结构之精,不让城市”。</p> <p class="ql-block">  随着岁月的流逝,大院几经易主,但其雍容华贵的气度一如当年。</p> <p class="ql-block">  严家花园的厅堂建筑宏敞精丽,建筑精巧活泼,丰富多彩,楼、阁、亭、轩、廊、榭错落有致,赋予生动,假石、溪水高低有序,无处不体现了建园主人的独特用心,不愧为江南名园。</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每一扇窗,每一扇门都精致典雅。房子里有四根粗壮的金丝楠木做梁柱,非常罕见。</p> <p class="ql-block">  花园绕水而建,景色秀丽,透窗外见一泓碧水,嶙峋的假山湖石依偎在水边。</p><p class="ql-block"> 园内亭台楼阁,假山鱼池,遍植树木、花草,每当有风吹来,树叶便稷稷有声。</p> <p class="ql-block">  在严家花园幽曲静美的环境中,高旷空畅,凭栏极目,园中景致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严家花园别具特色的是它的植物布局,春夏秋冬四季花园格局,各园栽植特色花木:“兰芬益文思”之春园;“别有洞天荷风凉”之夏园;“闻香思折桂”之秋园;“暗香疏影月黄昏”之冬园。</p><p class="ql-block"> 方寸之间仿若四季轮回,又如人生不同历程,可谓别有深意。</p> <p class="ql-block">  花园荷塘,“春中萌芽叶,夏花叶茂,深秋叶茎,冬季根茎休眠。”天道轮回,四季的一切凝聚在这一方的池塘里。</p> <p class="ql-block">  这是“别有洞天荷风凉”的夏园,只可惜荷花尚未绽放,花池还停留在去年的一片枯残中,根茎休眠,不过残枝败叶也是美!如果再过 2-3 个月,这里一定是荷叶遍布,荷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  幽静深宅的花墙,特别雅致,一般设于天井或院子的围墙墙体的上部,以利通风,既美观又实用。</p><p class="ql-block">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龚自珍曾赞严家花园:“妙构极自然,意非人意造”,“倚丽如美人”等溢美之句,因此,严家花园被认为是苏州园林之“翘楚”。</p> <p class="ql-block">  这座园林作为私家住宅确实很大,举步游览,池石玲珑,回廊通幽,翠竹生研,秀色醉人,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  古朴的顶灯,东方古典美学的气息非常耐人寻味。</p> <p class="ql-block"> 漏窗,从不经意间回首,惊艳在心头。</p> <p class="ql-block">   虹饮山房</p><p class="ql-block"> “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虹饮山房是清初木渎文人徐士元的私家园林,因“乾隆六顾”而扬名,被誉为乾隆的民间行宫。纪晓岚、和珅、刘墉等大臣也曾数次下榻此地。</p><p class="ql-block"> 徐士元是个落第秀才,一生不慕功名,惟喜居家读书。他为人豪爽,嗜酒好饮,人称“虹饮”,又因宅院毗邻虹桥,故得名“虹饮山房”。</p><p class="ql-block"> “虹饮山房”即刘墉手书,刘墉的书法用墨厚重,墨色浓墨丰润,骨架结构刚劲,结合柔与刚的两面,别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徐士元嗜饮却从不放浪形骸,一生循规蹈矩,尤其对父母至仁至孝,是一大孝子,为讨父母欢心,在园中特建造了这座戏台,常请戏班子演戏,取悦二老,以怡其心,安享晚年。</p><p class="ql-block"> 乾隆每到也必要在这里看戏、品茗、吟诗。</p><p class="ql-block"> 古戏台“春晖楼”位于园中央,气势宏伟。后台柱对联“你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他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精准地概括了戏曲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圣旨馆位于虹饮山房内秀野园,环境幽静。馆内陈列着清代十位皇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的二十道圣旨真迹及慈禧的懿旨真迹。体现了木渎镇深厚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随乾隆游木渎的大臣刘墉擅长书法,曾给徐世元和街坊邻居赠送过墨宝,留下段段脍炙人口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  作者 汪企慧</p><p class="ql-block">(旅游:2017年4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