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人镇中心学校师德先进典型风采展(二)

犇犇呀

<p class="ql-block"> 汪兆薇,女,198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白山市江源区大石人镇中心学校初中生物教师,教务处主任。</p><p class="ql-block"> 2016年9月、2021年10月,汪兆薇同志两次被白山市教育学院评为白山市生物学科“十佳教师”;2017年9月荣获白山市初中生物学科“教学新秀”称号;2018年、2021年两次荣获生物学科“教学能手”称号;2019年6月荣获江源区中小学“区级生物骨干教师”荣誉称号、2021年荣获江源区“教学新秀”称号。</p><p class="ql-block">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年以来,凭着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农村教育事业的使命感,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抱负倾注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爱岗敬业,忠于职守</b></p><p class="ql-block"> 汪老师的家乡在距离白山三百多公里的延边州敦化市。大学毕业以后,汪老师来到这个偏远的农村学校。从小生长在蜜罐里的她,现在却要独自住在学校的宿舍里,这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她要在这简陋的生活条件下,学会自己动手洗衣做饭,学会勇敢面对夜晚的黑暗。多少次偷偷藏在被窝里哭多,又有多少次想回到远方父母的身边。但是与这些小磨难相比,她更加舍不得离开热爱的的讲台,更舍不得围在他身边的孩子们。选择既是热爱。偏远农村的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她将自己的见识传递给孩子们,拓宽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p> <p class="ql-block"><b> 勇于担当,敢挑重担</b></p><p class="ql-block"> 汪兆薇秉承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思想,怀着一颗对农村教育事业赤诚的心,勤奋工作,默默奉献。只要是学校领导分配的工作,不管担子多么重,困难多么大,她都乐意接受,认真去做。2014年2月由于学校缺少化学教师,因此怀有身孕的她改科教化学,她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通过一周高强度的学习、培训后,她匆匆地站到了讲台前,从此以后的每一节课,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为了学生能学得好,她花去大量时间研究教材,阅读资料,听课学习。看见学生优异的成绩时,再苦的汗水都变成了激动地泪水。</p><p class="ql-block"> 2017年3月学校再次缺少初中数学教师,学校考虑到她的教学能力和钻研能力将重任再次交给她。不负所望,在江源区进修学校组织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质量检测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p> <p class="ql-block"><b> 关爱学生,立德树人</b></p><p class="ql-block"> 大石人镇中心学校位于江源区的一个农村中,这里留守儿童较多。很多学生的父母由于家里经济条件困难外出打工,孩子得不到家长的关爱。汪兆薇经常亲自去家中看望孩子们的生活,孩子在较冷的天气里还穿着单衣,汪老师为她添置了新的衣物。让学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得到家长的赞誉。班级里有一个智力残疾的孩子,每天总是小脸脏兮兮的来上学,汪老师总是能够像照顾弟弟一样的为他洗脸梳头。2020年,汪老师的母亲腰椎七处骨折,在医院住院很长时间,她每天在学校工作下班后,晚上还要去医院陪床照顾母亲。这样忙碌的生活经常受到女儿的责备,幼小的女儿同样渴望得到妈妈的关怀啊!此时,她心里想的却是: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也需要关怀和爱护。作为一名在乡村教学工作的人民教师。决定要做更多留守和不幸孩子的“好妈妈”。</p> <p class="ql-block"><b> 坚持热爱,潜心钻研</b></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对生物学科是热爱,那么教生物科学就是她一生的挚爱。面对进步,从不松懈,每节课力求上得生动、有趣,重、难点突出。课后对每节课进行认真反思,写下教学后记,不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同时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有不懂的问题就请教,探讨。在教学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思想引导,积极创新教学模式。除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快速地成长,更能在各类活动中让学生获得自我认同感,同时能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经过不懈努力,所教生物学科多次取得全区第一的好成绩。</p><p class="ql-block"> 积累经验收获属于自己的财富,分享经验才能共同进步。近几年来,汪兆薇在区级、校级多次为教师开展培训、分享经验,获得同仁们的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她在学科教学上的的努力也取得了应有的收获。汪兆薇始终坚守着一腔热忱一腔爱,眷恋山区这片黑土,更眷恋着山区的孩子。“教书育人”——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她将无怨无悔地耕耘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让娇嫩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这希望的田野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