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虚实篇 辰

文帝-----博庸天下

<p class="ql-block">2023-07-01</p><p class="ql-block">虚实篇 辰</p><p class="ql-block">【虚实之识】</p><p class="ql-block">·孙子曰:凡</p><p class="ql-block">●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p><p class="ql-block">●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p><p class="ql-block">●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p><p class="ql-block">●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p><p class="ql-block">●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p><p class="ql-block">故敌</p><p class="ql-block">●佚能劳之,</p><p class="ql-block">●饱能饥之,</p><p class="ql-block">●安能动之。</p><p class="ql-block">●出其所不趋,</p><p class="ql-block">●趋其所不意。</p><p class="ql-block">●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p><p class="ql-block">【虚实之司】</p><p class="ql-block">●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p><p class="ql-block">●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p><p class="ql-block">故</p><p class="ql-block">●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p><p class="ql-block">●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p><p class="ql-block">微乎微乎,至于无形。</p><p class="ql-block">神乎神乎,至于无声,</p><p class="ql-block">●故能为敌之司命。</p><p class="ql-block">【虚实之能】</p><p class="ql-block">●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p><p class="ql-block">●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p><p class="ql-block">故</p><p class="ql-block">●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p><p class="ql-block">●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p><p class="ql-block">【虚实之备】</p><p class="ql-block">故</p><p class="ql-block">●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p><p class="ql-block">●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p><p class="ql-block">●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p><p class="ql-block">●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p><p class="ql-block">●敌所备者多,则吾之所与战者,寡矣。</p><p class="ql-block">故备前则后寡,</p><p class="ql-block">备后则前寡,</p><p class="ql-block">备左则右寡,</p><p class="ql-block">备右则左寡,</p><p class="ql-block">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p><p class="ql-block">寡者,备人者也;</p><p class="ql-block">众者,使人备己者也。</p><p class="ql-block">【虚实之知】</p><p class="ql-block">故</p><p class="ql-block">●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p><p class="ql-block">●不知战地,不知战日,</p><p class="ql-block">则左不能救右,</p><p class="ql-block">右不能救左,</p><p class="ql-block">前不能救后,</p><p class="ql-block">后不能救前,</p><p class="ql-block">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p><p class="ql-block">●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p><p class="ql-block">●故曰:胜可为也。</p><p class="ql-block">敌虽众,可使无斗。</p><p class="ql-block">故</p><p class="ql-block">●策之而知得失之计,</p><p class="ql-block">●作之而知动静之理,</p><p class="ql-block">●形之而知死生之地,</p><p class="ql-block">●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p><p class="ql-block">●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p><p class="ql-block">无形,</p><p class="ql-block">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p><p class="ql-block">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p><p class="ql-block">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p><p class="ql-block">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p><p class="ql-block">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p><p class="ql-block">【虚实之制】</p><p class="ql-block">夫兵形象水,</p><p class="ql-block">●水之形,避高而趋下,</p><p class="ql-block">●兵之形,避实而击虚。</p><p class="ql-block">水因地而制流,</p><p class="ql-block">兵因敌而制胜。</p><p class="ql-block">故</p><p class="ql-block">兵无常势,</p><p class="ql-block">水无常形,</p><p class="ql-block">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p><p class="ql-block">故</p><p class="ql-block">●五行无常胜,</p><p class="ql-block">●四时无常位,</p><p class="ql-block">●日有短长,</p><p class="ql-block">●月有死生。</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们与大家一起学习孙子兵法的虚实篇。经过昨天的预习,我们知道了虚实篇属于孙子兵法系统中的辰。辰的意义是什么?寅是出生,辰是长大。在孙子兵法系统当中,虚实篇是出兵之前做的最后准备,也就是要明白什么是虚,什么是实。</p><p class="ql-block">我们来看第一小部分,虚实之实,就是要认识什么是虚实。我们看文章:</p> <p class="ql-block">【虚实之识】</p><p class="ql-block">·孙子曰:凡</p><p class="ql-block">●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p><p class="ql-block">●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p><p class="ql-block">●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p><p class="ql-block">●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p><p class="ql-block">●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p><p class="ql-block">很显然,这里结构就出来了,何谓虚和实呢?表现出来的就是我们常说的以逸待劳。因为行军需要粮草,需要资费,也需要资源,他用的是丘车大牛、老百姓的支出、百姓日用之费以及公费,所以行军者就是劳,就是以逸待劳。知道了这个问题,先处战地就是懂得交战之地,因为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以战,这里的先处战地就是以逸待劳,后来到达战地的就是备,他不是备战,而是疲于应战,疲于应战者就会劳。那么行军千里也是如此,所以战地和战机就在虚实篇里给大家讲清楚了。</p> <p class="ql-block">故敌</p><p class="ql-block">●佚能劳之,</p><p class="ql-block">●饱能饥之,</p><p class="ql-block">●安能动之。</p><p class="ql-block">●出其所不趋,</p><p class="ql-block">●趋其所不意。</p><p class="ql-block">●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p><p class="ql-block">我们常说的出其不意,其实是两句话,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加起来叫出其不意,我们说要避其锋芒,击其惰归。就是我们在行军当中要懂得要先处战地,要站在战地的制高点。对于现在的企业来讲,如何占领企业战地的最高点,也就是说在行业之中你要处在最高点,就可以以逸待劳,因为大部分人或者企业都属于跟随者,那么创造或占领这个制高地的,一定是以逸待劳的,这就叫布局。那么布局是在制势之后完成,在这里我就不再一一展开了。</p> <p class="ql-block">再看第二部分,虚实之司。司的意思是什么?我们之前在道德经里给大家分享过,叫司徒,司马和司空,也叫位列三公,这个司就是管理的意思,所以虚实之司也指的是管理。我们看它的内容:</p><p class="ql-block">【虚实之司】</p><p class="ql-block">●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p><p class="ql-block">●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p><p class="ql-block">故</p><p class="ql-block">●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p><p class="ql-block">●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p><p class="ql-block">微乎微乎,至于无形。</p><p class="ql-block">神乎神乎,至于无声,</p><p class="ql-block">●故能为敌之司命。</p><p class="ql-block">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很显然,这个管理指的是攻和守的方式。那么我们攻什么地方呢?攻是攻敌守得不多的地方,或者是攻其所不守,或者是说他守得不严,或守得不密的地方。我们可以攻击敌人或竞争对手的缺陷,我们攻只能攻他的缺陷。</p><p class="ql-block">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我们经常讨论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把自己的优势变成自己的强势,叫取长补强。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的取长补短在战略上的意义不大,在战略上,我们一定要取长补强,这个已经给大家分享过了,为什么要取长补强?因为我们的优势很明显,那么我们的强势也非常明显,所以当我们的强势越强的时候,别人就不可攻,不敢攻,也不能攻。所以守其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不攻不是说人家没法儿攻,是没有攻的时机和战机。</p><p class="ql-block">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也就是说,要攻就要攻敌人守不住的地方。守也就是守住敌人所不能攻的地方。所以要有自己优势的地方,一定要把它变成强势,这样敌人就无法就敌,不知其所攻。</p><p class="ql-block">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这是表示他的状态,这叫敌之司命。这就是虚实之司的这一小节。</p> <p class="ql-block">【虚实之能】</p><p class="ql-block">●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p><p class="ql-block">●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p><p class="ql-block">故</p><p class="ql-block">●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p><p class="ql-block">●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p><p class="ql-block">我们再看虚实之能。乖其所之也,这里边儿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字——乖。我给大家讲过乖和乘,何为乖?我们现在说孩子听话叫乖,这个乖的意思就是指动了念头,动念即乖,乖即如来,是感知动了,感觉动了,感知到了这个想法,所以乖。乖+人就是乘,所以乘的意思就是具备了更高维度的,就是人把自己的念头变成现实的方式,就叫乘。</p><p class="ql-block">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就是我要去进攻,但是敌人无可防御是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冲的是他的虚啊。道德经上讲过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冲和道德经里的冲其实是一个道理,这个冲指的是攻势让敌人无法抵抗。</p><p class="ql-block">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我们在兵势篇里讲过,要知进知退。我们知可以退而为之退,那个时候我们讲过什么叫乱军引胜。在这里翻过来,我们知进可以进,知退为之退,这叫上将军。所以退的时候敌不可追,为什么?因为退是急速的,速而不可及,退的时候最怕的是拖泥带水。比如说在企业当中,这个退就是适时的止损。进也一样道理,就是撕开一个行业或一个市场的缺口而进而不可御。</p><p class="ql-block">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这就是围点打援,也就说我欲战,那么实则围之,就说我把敌人可以围着但不吃掉,那么对方的盟军就过来救援,过来救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攻打他的救援。因为救援缝隙就多了,所以攻其所必救。我给大家讲过,仅攻打锦州而没有攻打沈阳,是因为锦州是虚的,所以冲其虚,但是围着锦州却不拿下锦州,这样沈阳的部队就过来救锦州,那么我们就攻其必救,这就是我欲战。</p><p class="ql-block">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无论他什么想法和念头,无论怎么叫怎么嚷,我就不出战。给大家讲过在三国时期的陆逊就是不出兵,无论怎么叫喊。当时刘备八百里连营被陆逊一把火给烧没,就是乖其所之。</p> <p class="ql-block">【虚实之备】</p><p class="ql-block">故</p><p class="ql-block">●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p><p class="ql-block">●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p><p class="ql-block">●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p><p class="ql-block">●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p><p class="ql-block">●敌所备者多,则吾之所与战者,寡矣。</p><p class="ql-block">那么在这里很清晰的就是我要出战,一定是我多而敌寡,至少是局部。我多而敌寡,在某一个方面,某一个局部或某一个时间段,一个战机里我出战一定要我大于敌,我大于敌才能够胜,先胜而后求战。如果不能与敌,怎么办?可以选择避,也可以选择退。所以要知道进退出入,升降出入这些。在周易里也给大家分享过,我要进就要知道怎么进,我要退就要知道怎么退。所以从战略意义上讲的话,就是先胜而后求战,而不是先战而后求胜。</p><p class="ql-block">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就是我要告诉别人。我们在军形篇里讲过,这个军形一定要表现出来我们的队形,我们的兵士如何,但是不让别人知道我的真实情况。就像我们现在的国家战略,我们表现出壮大,但是到底多壮大,多强大,别人是不可知的,所以则我专而敌分。敌军要对我军各方面探索信息了解情况,他就会分散,后边孙子兵法里也会讲,入则专,浅则散。</p><p class="ql-block">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可以约,我们叫约战。约战是因为我军已经备好了战,备好了所有东西,所以我们可以约战。可以用各种情绪,包括上将军的情绪来刺激打击敌人士气,鼓舞我军士气。</p><p class="ql-block">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之所与战者,寡矣。我们可以跟敌约战,但并不告诉他在何地方战,那么敌人他要备的地方就多。备的地方多,他就会分散精力,分散兵力,这样局部就变成寡。</p><p class="ql-block">故备前则后寡,</p><p class="ql-block">备后则前寡,</p><p class="ql-block">备左则右寡,</p><p class="ql-block">备右则左寡,</p><p class="ql-block">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p><p class="ql-block">寡者,备人者也;</p><p class="ql-block">众者,使人备己者也。</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一个补充。也就是说我们在与敌约战之时,然后敌不知我要做何种战略,比如说我们中国近代解放战争当中的辽沈之战、平津之战,还有淮海之战。尤其在淮海之战当中,我要无所不备,也无所不寡,所以我们声东击西,还配合了那些计谋。备战越多的那一方就叫寡者,备人者也,也就是相当于我们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一点。我们就不得不防备,那么会发现防备起来是难的,进攻起来是容易的。</p> <p class="ql-block">好了,我们再看下一部分虚实之知。识叫辨识,知叫认知,所以这个知在这里是虚实之认知。好看内容:</p><p class="ql-block">【虚实之知】</p><p class="ql-block">故</p><p class="ql-block">●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p><p class="ql-block">●不知战地,不知战日,</p><p class="ql-block">则左不能救右,</p><p class="ql-block">右不能救左,</p><p class="ql-block">前不能救后,</p><p class="ql-block">后不能救前,</p><p class="ql-block">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p><p class="ql-block">●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p><p class="ql-block">●故曰:胜可为也。</p><p class="ql-block">敌虽众,可使无斗。</p><p class="ql-block">故</p><p class="ql-block">●策之而知得失之计,</p><p class="ql-block">●作之而知动静之理,</p><p class="ql-block">●形之而知死生之地,</p><p class="ql-block">●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p><p class="ql-block">●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p><p class="ql-block">无形,</p><p class="ql-block">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p><p class="ql-block">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p><p class="ql-block">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p><p class="ql-block">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p><p class="ql-block">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p><p class="ql-block">这个虚实之知内容最多,一定要有认知,对虚实的认知。我们从头来看,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我们要了解什么时候叫可以战,可以战一定是我能战。而且战的意义是我能战,而且能胜战,我才战。所以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p><p class="ql-block">反之,不知战地,不知战日,那就是没法去打。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就是捉襟见肘。那么这是总攻,加起来是一个意思,就是不管敌人多还是不多,在局部战役当中,一定要变成我众而敌寡,这种方式好。</p><p class="ql-block">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敌人虽然多,但是让他在局部丧失战斗力,无斗指的是丧失战斗力。核心就是这个知。</p><p class="ql-block">​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策一定是策数,我们讲了很多,得失之计用策,我们讲36计,得失之计,这个计是计算得失。策叫数策。布局当中一定要有得有失,作之而知动静之理,这个作属于操作,操作的时候要知道何时为动,何时为静。形之而知死生之地,摆开军形,知道对方和我方何为生地,何为生地呢?就是能够胜,死地就是败。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角之就是矫正,就是我们的管理。在企业当中也依然如此,管理上一定不要留死角。</p><p class="ql-block">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的意思是别人不知道我的排兵布阵,或者是我兵士的表现,所以就会出现饵兵勿食。何谓饵兵勿食?就是人家局部是一个虚的方式,然后派出一个饵兵,这个饵兵经常被别人质疑,敌方以为他可以战胜,因此就吃掉饵兵,后来发现吃掉饵兵的时候被大兵包围,这在战略意义上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一定是我们在局部当中可以损失,那么在大的战略意义上一定会得到。在企业当中也很简单,我们可以用一些</p><p class="ql-block">市场投入作为饵兵让对方去实施,现在用这种方式的也很多。我们现在叫请客送礼,这种都是饵兵,他们背后的目的都是要实现局部的胜利,或者整个战略的胜利。</p><p class="ql-block">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制胜,这里又出现了这个制,一定要知道这个制势在于前,做局在于后,成事在于其次,最后讲的是为人。若谈为人,则已经离兵法很远了。</p><p class="ql-block">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所以这个兵法是个方法论,而不是战术,是一个方法,是一个思想,更重要的是他指出了战的原理和方法。途径就属于术,术的层面就是36计,我们以后要跟大家分享。</p> <p class="ql-block">【虚实之制】</p><p class="ql-block">夫兵形象水,</p><p class="ql-block">●水之形,避高而趋下,</p><p class="ql-block">●兵之形,避实而击虚。</p><p class="ql-block">水因地而制流,</p><p class="ql-block">兵因敌而制胜。</p><p class="ql-block">故</p><p class="ql-block">兵无常势,</p><p class="ql-block">水无常形,</p><p class="ql-block">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p><p class="ql-block">故</p><p class="ql-block">●五行无常胜,</p><p class="ql-block">●四时无常位,</p><p class="ql-block">●日有短长,</p><p class="ql-block">●月有死生。</p><p class="ql-block">好了,我们再看最后一小节,虚实之制。这里出现了兵形象水形,很显然这叫因敌而制胜,因势而制流,指的就是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我们说周而复始的无限不循环的客观运行变化规律是周易。那么在孙子兵法当中依然讲的是如此,要因地制宜,因敌制胜,不可为典要。这里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里重要的就是这个势字儿。一定要制势,那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里,我们要制造不同的势能,制势是做在前面的。</p><p class="ql-block">最后这一句五行无常胜。木生火,所以火就胜木;水生木,所以木就胜水;水克土,那么水就胜土,这叫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告诉大家四时的变化,四时的变化其实是五季的变化,我给大家讲过春夏秋冬前面的18天叫长夏,所以四时无常位,主要因为这个长夏的不是常位的。一年四季当中还有一个五季叫四时。我们讲过了一个领导者或者一个元帅,或者一个企业高级领导者,一定要谈论那八个字,非常重要,叫天地日月江海还有四时,这个四时是五季的意思。日有短长,月有死生,我们在阴符经里给大家具体讲解了,日有长短,指的是光照,昼夜的长短,也就是刚柔的变化,所以日有短长指的是刚柔。那么刚柔的变化在阴符经里讲的叫:日月有数,小大有定。日有短长,月有死生,在这里就不跟大家一一展开了,要展开的话,又是一大堆一系列的内容,那就是把周易的系统放在这里,把周易的策,符号数码和文放在这里边。这是整个虚实篇最重要的内容,但是你要想展开,今天的时间不允许,但是我们用了大量的时间把阴符经的日月有数,小大有定这八个字讲出来过。</p><p class="ql-block">最后要讲的这个神,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个神也就是说,人知我胜之形,而不知我所以胜之形,这就是神。那么神的意义就是在积和渐,这两个字就是日常的功夫,下的稳,下的准,这个时候才能神乎其神,所以说真正的神就是不神之神。在日常变化之中,寻找到他的战机,得到他的战略意义,这叫不神之神,所以天地不测谓之神,在周易里有答案。人知神之神,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真正的神乃不神之神。在这里也给大家做了一些补充。所以要想学习孙子兵法,一定要懂得阴符经、周易、道德经,这些都是一体的,他们之间相互借鉴,共同形成这个系统认知。</p><p class="ql-block">以上就是我给大家讲的这个虚实篇。好,今天的早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彭赫整理</p><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