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千个读者读《红楼梦》,心中有一千个林黛玉。这13首交响乐,是我心中的中国十大交响乐!文字写错了?没有,请看正文目录。</p> <p class="ql-block">中国十大交响乐作品目录</p><p class="ql-block">——我心目中的中国十大交响乐作品</p><p class="ql-block">1、 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钢琴协奏曲《黄河》</p><p class="ql-block">2、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p><p class="ql-block">3、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交响乐《长征》</p><p class="ql-block">4、 《第一交响序曲》</p><p class="ql-block">5、 《红旗颂》</p><p class="ql-block">6、 《春节组曲》</p><p class="ql-block">7、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p><p class="ql-block">8、 《敦煌•慈悲颂》</p><p class="ql-block">9、 《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p><p class="ql-block">10、《 b小调交响曲 》(英雄)</p> <p class="ql-block">1-1、《黄河大合唱》</p><p class="ql-block">《黄河大合唱》荣膺榜首,在于“精”!“气”!!“神”!!!</p><p class="ql-block">1939年春,历史巨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的一座土窑洞里横空出世。在风暴和烈火交织的年代里,“黄河”的怒吼吹响了抗战时期凝聚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抗敌救国的精神号角,亿万民众唱着“风在吼,马在叫”,奔赴抗日战场最前线。</p><p class="ql-block">《黄河大合唱》问世后的几十年来,都被视做一部高度概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纪念碑式的音乐史诗!直到今天,其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位置依然无可替代。</p><p class="ql-block"> 冼星海围绕抗战这个宏大现实主题,以叙事抒情有机结合的八个乐章、鲜明浓郁的民族风格、朗朗上口的旋律曲调、灵活多样的演唱组合、简明有效的复调技术、巧妙有效的朗诵手法等,创构了独一无二的音响结构,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展现出撼人心魄的感染力之同时,彰显出了巨大的照亮力。这正是这部作品能超越时空传唱不衰的根本所在。</p><p class="ql-block">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p><p class="ql-block">第一乐章 《黄河船夫曲》(齐唱、合唱) </p><p class="ql-block">第二乐章 《黄河颂》(男中音独唱) </p><p class="ql-block">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p><p class="ql-block">第四乐章 《黄水谣》(齐唱) </p><p class="ql-block">第五乐章 《问边对口曲》(男声对唱) </p><p class="ql-block">第六乐章 《黄河怨》(女声独唱) </p><p class="ql-block">第七乐章 《保卫黄河》(轮唱) </p><p class="ql-block">第八乐章 《怒吼吧,黄河》(合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钢琴协奏曲《黄河》</p><p class="ql-block">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和许斐星 作曲</p><p class="ql-block"> 1969年,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和许斐星六人改编为钢琴协奏曲;这部协奏曲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在曲式结构上又融入了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传统音乐元素,不仅在当时的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还因为其史诗的结构、华丽的技巧、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成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为著名的一首中国协奏曲。</p><p class="ql-block">I 黄河船夫曲</p><p class="ql-block">表现了船工们万众一心,战胜惊涛骇浪,在艰难的斗争中,仍充满必胜的信念。</p><p class="ql-block">II 黄河颂</p><p class="ql-block">热情地歌颂了我们的母亲河,追溯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它有如巍巍昆仑屹立在东方。</p><p class="ql-block">III 黄河愤</p><p class="ql-block">悠扬的笛声和欢快的古筝音调,描绘了人民祥和安静的美好生 活,可是一旦强敌入侵,将妻离子散,一片凄凉,人们愤懑填膺,奋起反抗。</p><p class="ql-block">IV 保卫黄河</p><p class="ql-block">在号角声的召唤下,钢琴与乐队沉着竞奏,恰似抗战健儿在青纱帐里机智顽强英勇战斗千军万马,硝烟弥漫,一曲气势磅礴的《东方红》和《国际歌》将乐曲推向了高潮,歌颂了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p><p class="ql-block"> 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和钢琴协奏曲《黄河》在我的心中具有同等分量,所以并列第一!</p> <p class="ql-block">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纪念邮票截图</p> <p class="ql-block">油画三联画作品《黄河大合唱一流亡·奋起·抗争》之一 詹建俊作</p> <p class="ql-block">油画三联画作品《黄河大合唱一流亡·奋起·抗争》之二。詹建俊作</p> <p class="ql-block">油画三联画作品《黄河大合唱一流亡·奋起·抗争》之三 詹建俊作</p> <p class="ql-block">巨型油画《黄河大合唱一流亡·奋起·抗争》展览场景</p> <p class="ql-block">《黄河大合唱》在延安抗战期间演出场景。</p> <p class="ql-block">《黄河大合唱》推陈出新剧照之一。</p> <p class="ql-block">《黄河大合唱》推陈出新剧照之二。</p> <p class="ql-block">《黄河大合唱》的演出场景。</p> <p class="ql-block">陈逸飞油画作品《黄河颂》。欣赏这幅画磅礴的气势很自然的联想到钢琴协奏曲《黄河一黄河颂》。</p> <p class="ql-block">陈逸飞油画作品《黄河颂》展出中。</p> <p class="ql-block">视频欣赏 钢琴协奏曲《黄河·保卫黄河》</p> <p class="ql-block">2、《梁山伯与祝英台》 陈钢 何占豪 作曲</p><p class="ql-block">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了小提琴交响音乐中国民族化的创世纪。</p><p class="ql-block">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p><p class="ql-block"> 浪漫唯美的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由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构成的曲式结构。</p> <p class="ql-block">越剧《梁祝》剧照</p> <p class="ql-block">《梁祝》素材</p> <p class="ql-block">《梁祝》音像制品赏析—1</p> <p class="ql-block">《梁祝》音像制品赏析—2</p> <p class="ql-block">《梁祝》音像制品赏析—3</p> <p class="ql-block">《梁祝》音像制品赏析—4</p> <p class="ql-block">《梁祝》音像制品赏析—5</p> <p class="ql-block">《梁祝》音像制品赏析—6</p> <p class="ql-block">《梁祝》音像制品赏析—7</p> <p class="ql-block">《梁祝》音像制品赏析—8</p> <p class="ql-block">《梁祝》音像制品赏析—9</p> <p class="ql-block">《梁祝》音像制品赏析—10</p> <p class="ql-block">《梁祝》音像制品赏析—11</p> <p class="ql-block">《梁祝》音像制品赏析—12</p> <p class="ql-block">《梁祝》音像制品赏析—13</p> <p class="ql-block">《梁祝》音像制品赏析—14</p> <p class="ql-block">人们形象地把演奏《梁祝》的小提琴家俞丽拿、西歧崇子尊称为“蝴蝶夫人”。</p><p class="ql-block">“蝴蝶夫人”俞丽拿—1</p> <p class="ql-block">“蝴蝶夫人”俞丽拿—2</p> <p class="ql-block">“蝴蝶夫人”俞丽拿—3</p> <p class="ql-block">“蝴蝶夫人”俞丽拿—4</p> <p class="ql-block">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课件截图。</p> <p class="ql-block">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p><p class="ql-block">千古传颂生生爱,山伯永恋祝英台。</p><p class="ql-block">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p><p class="ql-block">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p><p class="ql-block">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p><p class="ql-block">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间最苦是痴心相恋 ,千古绝唱双飞蝶。闫肃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主题填写的这阙词 ,为《梁祝》插上了流行的翅膀,将交响乐作品生动的普及通俗化。</p> <p class="ql-block">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总谱图片。</p> <p class="ql-block">3-1、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p><p class="ql-block">肖华作词 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p><p class="ql-block">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出自毛泽东的《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p><p class="ql-block"> 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p><p class="ql-block">1965年8月1日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在首都人民剧场成功地举行了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首场演出,唐江指挥。组歌共分为:</p><p class="ql-block">《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和指挥下,历尽艰险,不屈不挠,英勇作战,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颂扬了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传奇性的壮丽史诗,气势磅礴,感人肺腑。</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过去了,《长征组歌》已经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其中的许多唱段家喻户晓,传唱至今。在这熟悉的旋律中,闪动的是真正的激情和最美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演出场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演出场景之二。</p> <p class="ql-block">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演出场景之三。</p> <p class="ql-block">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演出场景之四。</p> <p class="ql-block">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演出场景之五。</p> <p class="ql-block">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演出场景之六。</p> <p class="ql-block">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演出场景之七。</p> <p class="ql-block">《长征组歌》音像制品赏析—红胶唱片</p> <p class="ql-block">3-2、《长征》</p><p class="ql-block">丁善德 作曲</p><p class="ql-block">交响曲《长征》是表现和歌颂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的五乐章交响曲,作曲家1959年开始创作,1961年完成前三乐章,并在当年5月的"上海之春"音乐会上会演,第二年完成全曲,并在同年第三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首演,为了写作这部交响曲,作者曾于1958年冬到1959年春,去江西、广西、贵州、四川等地深入生活,收集音乐素材,作品面世后,受到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第一乐章 · 踏上征途</p><p class="ql-block">第二乐章 · 红军 各族人民的亲人</p><p class="ql-block">第三乐章 · 飞夺泸定桥</p><p class="ql-block">第四乐章 · 翻雪山 过草地</p><p class="ql-block">第五乐章 · 胜利会师</p> <p class="ql-block">雕塑《踏上征程》</p> <p class="ql-block">油画《踏上征程》</p> <p class="ql-block">油画《彝海结盟》——红军 各族人民的亲人</p> <p class="ql-block">油画《娄山关大捷》</p> <p class="ql-block">油画《飞夺泸定桥》</p> <p class="ql-block">油画《翻雪山》</p> <p class="ql-block">油画《过草地》</p> <p class="ql-block">油画《瓦窑堡会议》</p> <p class="ql-block">版画《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p> <p class="ql-block">交响乐《长征》演出宣传海报</p> <p class="ql-block">交响乐《长征》音像制品赏析一1</p> <p class="ql-block">交响乐《长征》音像制品赏析一2</p> <p class="ql-block">交响乐《长征》音像制品赏析一3</p> <p class="ql-block">交响乐《长征》音像制品赏析一4</p> <p class="ql-block">交响乐《长征》音像制品赏析一5</p> <p class="ql-block">雕塑《胜利汇师》</p> <p class="ql-block">交响乐《长征》总谱封面鉴赏</p> <p class="ql-block">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和交响曲《长征》虽然是并列,但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在中国极高的传唱度,本次排名时在前,交响乐《长征》稍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p><p class="ql-block">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p><p class="ql-block">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p><p class="ql-block">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p><p class="ql-block">——摘抄自毛泽东《七律·长征》</p> <p class="ql-block">视频欣赏《长征组歌 · 飞越大渡河》</p> <p class="ql-block">4、《第一交响序曲》</p><p class="ql-block">关峡 作曲</p><p class="ql-block"> 《第一交响序曲》充分运用人性化的音乐表达方式,注重表现人的心灵及情感诉求,作曲家调动管弦乐手段营造出厚重的情感氛围,力求在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达到高度统一,满足当代听众听觉和心理上的审美需求。</p><p class="ql-block"> 乐曲满怀激情地颂扬了改写中国历史进程的、无怨无悔奉献人生的老一辈特殊群体,并结合当代民众心态升华出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 </p><p class="ql-block"> 2002年关峡将序曲音乐用到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的配乐中。他说:"这是由于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和歌剧《悲怆的黎明》这两部作品在挖掘那一代人心灵层面的崇高美,表现普通人身上所蕴含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情怀及其深层表达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p><p class="ql-block"> 由于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的传播度,使得《第一交响序曲》为更多的国人熟知。</p> <p class="ql-block">关峡近照</p> <p class="ql-block">电视刷《激情燃烧的岁月》片头曲就采用了《第一交响序曲》主题。</p> <p class="ql-block">《第一交响序曲》音像制品鉴赏之一。</p> <p class="ql-block">《第一交响序曲》音像制品鉴赏之二。</p> <p class="ql-block">《第一交响序曲》音像制品鉴赏之三。</p> <p class="ql-block">视频欣赏《启航一2017新年音乐会》之《第一交响序曲》</p> <p class="ql-block">5、《红旗颂》</p><p class="ql-block">吕其明 作曲</p><p class="ql-block"> 1965年2月,吕其明接受了音乐界前辈们交给他的一项创作任务,创作一部歌颂党、歌颂祖国和人民军队的音乐作品,指挥家黄贻钧建议曲名定为《红旗颂》。</p><p class="ql-block"> 《红旗颂》以交响序曲的体裁形式创作。作品分为三个部分,单主题贯穿发展的奏鸣曲式结构。作品开篇,在引子部分由小号吹出嘹亮的号角,那是战斗的号角、胜利的号角。引子的中间部分,作曲家有意识地从国歌的曲调因素中派生出一个主导动机。这个动机贯穿整部作品,树立起一个鲜活动人、催人奋进的红旗飘飘形象。呈示部的主题,宽阔而抒情,优美又宏大,这是贯穿整部作品的颂歌主题,热情讴歌了党带领人民群众突破一切艰难险阻,取得了辉煌瞩目的伟大成就。代表红旗的主导动机与颂歌的主题相辅相成,构成全曲的主体基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统一凝炼。连接部从主题中派生出一条温暖细腻的音乐线条,娓娓道来,仿佛诉说着峥嵘岁月那一段段动人往事,又好似把党比作母亲的深情讴歌,尽情表达着对党的无限感恩与崇敬之情。在展开部中,由作品开篇的四四拍子转入四二拍子,三连音节奏的密集运用,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息,把听者带入到炮火纷飞的革命岁月。红旗主题的出现,代表了党带领人民群众,在红旗的指引下浴血奋战的壮烈场景。再现部中,呈示部主题再次升华,配器浓墨重彩,旋律呈现出更加丰富厚重、波澜壮阔的音乐特色。尾声引入《东方红》和《国际歌》的音调因素,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继往开来、永创辉煌的恢弘气势。</p><p class="ql-block"> 作品和声语言纯朴亲切、简洁明朗,烘托着气势磅礴的旋律进行,一股难以遏制的澎湃激情油然而生,使得整部作品始终洋溢着崇高壮美的音乐气质,深刻体现了作品宏大的叙事结构,产生了英雄性、史诗性的艺术效果。</p> <p class="ql-block">《红旗颂》音像制品欣赏—1</p> <p class="ql-block">《红旗颂》音像制品欣赏—2</p> <p class="ql-block">《红旗颂》音像制品欣赏—3</p> <p class="ql-block">《红旗颂》简谱欣赏—1</p> <p class="ql-block">《红旗颂》主旋律填词合唱简谱欣赏</p> <p class="ql-block">6、《春节组曲》</p><p class="ql-block">李焕之 作曲</p><p class="ql-block">第一乐章 “序曲” </p><p class="ql-block">第二乐章 “情歌”</p><p class="ql-block">第三乐章 “盘歌”</p><p class="ql-block">第四乐章 “灯会”</p><p class="ql-block"> 1955年李焕之创作的这部交响乐,第一乐章“序曲”,常被称为“春节序曲”而单独演奏,这首中国管弦乐杰作的播出频率之高已达“通俗之境”。它是按“秧歌”结构精心谱写的复三部曲式快板,有闹秧歌的锣鼓声和歌声,秧歌队员的舞姿和灵巧的穿花场面,以及一唱百和的镜头。 “春节序曲”的引子相当于过街部分,第一部分是热烈的快板,描写大场的歌舞场面,主题源自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中间部分是抒情的中板,描写小场的舞蹈表演,一首亲切悠扬的陕北领唱秧歌调先由双簧管奏出主题,再由大提琴重复,最后由小号独奏把音乐推向第三部分,再现第一部分的秧歌大场,最后的尾声重复了引子的后半部分。</p><p class="ql-block"> 2007年,《春节序曲》搭乘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进入太空 。</p><p class="ql-block"> 全部组曲的构思都带有舞蹈形象的特色,它和传统节日的风俗情调保持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是新的节日景象的描绘。</p> <p class="ql-block">注:“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舞者通常扮成各种人物,手里拿着扇子、手帕、彩绸等道具起舞。表演形式分过街、大场和小场三部分。过街是秧歌队在街上行进时,按音乐节奏表演的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大场是热烈火红的大型集体舞,常常走出各种复杂的队形来。小场是两三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小型舞蹈或歌舞小戏。“秧歌”的开始和结束是大场,中间穿插着小场。</p> <p class="ql-block"> 第二乐章“情歌”,如歌的行板,像一首抒情诗,是春节中的一个插曲。乐曲开始由英国管奏出引子而带出陕北情歌的主题,像在月光如水的延河边,青年男女漫步谈心。情歌反复经过一段心潮起伏的倾诉后,又回到中国徵调式的主题,这是由小提琴与大提琴以对话的方式奏出,后经过连接句又回到开头的引子。</p> <p class="ql-block"> 第三乐章“盘歌”,回旋曲式的圆舞曲。作者把主部主题当作人民在节日中团结友爱的主题,另外还有两个副题,这三部分的音调都是从不同的陕北领唱秧歌调演变而来的。它们时而像朋友的谈心,时而又像老人同青年幽默逗趣。这里,作者根据当年延安周末舞会的实际情况,有意用民间风格的音乐与现代交谊舞曲相结合的写法,将这首具有民族风格的圆舞曲写得颇有新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四乐章“灯会”,快板,三部曲式。主部是陕北民间队列音乐唢呐曲《大摆队》的音调,健美壮阔,句法连贯,首尾一气呵成。反映了陕北唢呐连续呼吸的高度技巧,虽然管弦乐化了,但仍保留了连绵不断的特色。中间部是一个秧歌小场景,用了《摘南瓜》、《跑旱船》的旋律交错重叠。结束部再现了起始部,以热烈铿锵的秧歌锣鼓节奏作为结束。</p> <p class="ql-block">《春节序曲》是我国新年、春节音乐会的首选曲目,音乐会节目单欣赏—1</p> <p class="ql-block">音乐会节目单欣赏—2</p> <p class="ql-block">音乐课PPT课件欣赏</p> <p class="ql-block">音像制品封面欣赏</p> <p class="ql-block">音像制品LP纸封欣赏</p> <p class="ql-block">《春节组曲》总谱封面欣赏</p> <p class="ql-block">视频欣赏~《春节组曲 · 序曲》</p> <p class="ql-block">7、《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p><p class="ql-block">7-1 黄小秋作曲 张小安录音</p><p class="ql-block">7-2 史志有作曲 李小沛录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06年,为庆祝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我国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纷纷为2008年京奥做着各类贡献,音乐界在这一年同时献上了两部交响乐作品《清明上河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无独有偶,这两部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交响乐作品的听后巧合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均取材于宋朝张择端名画《清明上河图》;</p><p class="ql-block">均在2006年同年出版发行影像制品;</p><p class="ql-block">均采用模拟录音技术录音;</p><p class="ql-block">均命名为“交响音画”;</p><p class="ql-block">均由宋飞二胡领奏;</p><p class="ql-block">均为多乐章结构;</p><p class="ql-block">均采用多媒体配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两部同一题材的“交响音画”初听感是史志有作曲版好听。由李小沛录音的这一版,平衡感好到无可挑剔的地步!多听数遍后感受渐变,好比两人同时写一篇“命题作文”,史志有作曲的这一版非常中规中矩,那“上河图”的音乐主题贯穿在全曲18个乐章中,随音乐章节情绪的变化而变化,且首尾呼应。</p><p class="ql-block"> 史志有作曲版目录由《序曲》、《商队图》、《田园图》、《惊马图》、《汴河图》、《迎客图》、《纤夫图》、《乡情图》、《搏浪图》、《盛世图》、《思乡图》、《远航图》、《看命图》、《寺庙图》、《赏鱼图》、《城关图》、《抬轿图》与《尾声》等18首乐曲构成,时空回转,唤醒古都旧事,为遥远的景致平添了新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宋飞近照</p> <p class="ql-block">音乐会宣传海报—1</p> <p class="ql-block">音乐会宣传海报—2</p> <p class="ql-block">音乐会宣传海报—3</p> <p class="ql-block">音像制品封面赏析一1</p> <p class="ql-block">音像制品封面赏析一2</p> <p class="ql-block">音像制品封面赏析一3</p> <p class="ql-block">音像制品封面赏析一4</p> <p class="ql-block">音像制品封面赏析一5</p> <p class="ql-block">音像制品封面赏析一6</p> <p class="ql-block">音像制品封面赏析一7</p> <p class="ql-block">音像制品封面赏析一8</p> <p class="ql-block">音像制品封面赏析一9</p> <p class="ql-block">音像制品封面赏析一10</p> <p class="ql-block"> 黄小秋版“命题作文”听多次后,音乐魅力渐站上风。乐段中有箫与大乐队的协奏曲,还有抒情唯美的琵琶、二胡、爱尔兰竖笛三重奏。中国的鼓乐在音乐中也得到很好的运用,笛子与鼓乐、豫剧与鼓乐、离调的音型与鼓乐巧妙结合,交相辉映,形成鲜明的风格对比。分别展示了画卷中清明时节的汴京郊野、车水马龙的汴河虹桥、繁华似锦的北宋都城的场景,由单纯到辉煌,由空灵到温暖。</p><p class="ql-block"> 录音师张小安在录制时,平衡感较李小沛稍逊一筹,但音响爆棚效果超越了李小沛录制版,玩音响的就喜欢这个爆棚效果,声音既有形状,也有声音方向。别致的音响效果:当夜阑人静,打开音响,聆听黄小秋版第7段“鸟瞰汴河虹桥”时, 箫与乐队协奏,带给人一份安馨,宁静,更将一丝丝雨后潮湿的氤氲扬溢到我的房间,弥漫在我周围。这是张小安录音听这一段的深切听感:“湿漉漉的潮气”。</p><p class="ql-block">黄小秋作曲版曲目:</p><p class="ql-block">01 引子</p><p class="ql-block">一、清明时节的汴京郊野</p><p class="ql-block">02 赏春踏青郊野即景</p><p class="ql-block">03 戏合四周看客云集</p><p class="ql-block">04 行色匆匆赶路进城的人们</p><p class="ql-block">二、车水马龙的汴河虹桥</p><p class="ql-block">05 汴河上船只往来物品满载</p><p class="ql-block">06 虹桥上行人如潮摩肩接踵</p><p class="ql-block">07 鸟瞰汴河虹桥</p><p class="ql-block">三、繁华似锦的北宋都城</p><p class="ql-block">08 酒楼茶肆、宅第店铺的都城素描</p><p class="ql-block">09 商贾如云、行人如织的繁荣交响</p><p class="ql-block">10 九流三教、士农工商的生活写照</p><p class="ql-block">11 尾声</p> <p class="ql-block">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钟情黄小秋版,在于每一场景音乐的场面切换犹如蒙太奇,快节奏。从而使喜爱的天平有所倾斜。喜欢这两位录音师的录音杰作,同时,也让这篇文章的文风稍有变化。</p><p class="ql-block"> 两首《清明上河图》的盛世辉煌的赞美,犹如“命题作文”的紧扣主题,为两位作曲家异曲同工的创作点赞!</p> <p class="ql-block">8 、 《敦煌•慈悲颂 》</p><p class="ql-block">谭盾作曲</p> <p class="ql-block">第一乐章 菩提树下</p> <p class="ql-block">第二乐章 九色鹿</p> <p class="ql-block">第三乐章 千手千眼</p> <p class="ql-block">第四乐章 禅园</p> <p class="ql-block">第五乐章 心经</p> <p class="ql-block">第六乐章 彼岸</p> <p class="ql-block">谭盾正在指挥《敦煌•慈悲颂 》的演出照~1</p> <p class="ql-block">谭盾正在指挥《敦煌•慈悲颂 》的演出照~2</p> <p class="ql-block">谭盾指挥《敦煌•慈悲颂 》的演出海报欣赏</p> <p class="ql-block">《敦煌•慈悲颂 》反弹琵琶欣赏~陈奕宁演奏</p> <p class="ql-block">《敦煌•慈悲颂 》敦煌古乐器奚琴欣赏~哈斯巴根演奏</p> <p class="ql-block">《敦煌•慈悲颂 》的音像制品欣赏~1</p> <p class="ql-block">《敦煌•慈悲颂 》的音像制品欣赏~2</p> <p class="ql-block">《敦煌•慈悲颂 》的音像制品欣赏~3</p> <p class="ql-block">《敦煌•慈悲颂 》的音像制品欣赏~4</p> <p class="ql-block">《敦煌•慈悲颂 》的音像制品欣赏~5</p> <p class="ql-block">《敦煌•慈悲颂 》的音像制品欣赏~6</p> <p class="ql-block">《敦煌•慈悲颂 》的音像制品欣赏~7</p> <p class="ql-block"> 用九色鹿带给人内心的吉祥和感恩因果,写《敦煌·慈悲颂》的听后感!</p><p class="ql-block"> 很震撼!《敦煌·慈悲颂》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也很精彩!敦煌壁画中佛教大慈大悲普惠众生的故事,谱成六个乐章后,使我深深地被震憾!</p><p class="ql-block"> 从慈悲为怀的音乐禅园回到现实,普罗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仍是生活主旋律,而《敦煌·慈悲颂》的弹拨,则让生活主旋律多了合谐的韵律。</p> <p class="ql-block">9、《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 鲍元凯作曲</p> <p class="ql-block"> 这部由六个组曲组成的大型管弦乐作品,以脍炙人口的中国民歌旋律和绚丽多彩的西方管弦乐色彩,展示了一幅幅汉族人民的生活图景。</p><p class="ql-block"> 与乐曲配套二十四幅民歌主题重彩工笔画由李志强、李志国为《炎黄风情》CD专辑绘制。</p> <p class="ql-block">第一组曲《燕赵故事》:小白菜</p> <p class="ql-block">第一组曲《燕赵故事》:小放牛</p> <p class="ql-block">第一组曲《燕赵故事》:茉莉花</p> <p class="ql-block">第一组曲《燕赵故事》:对花</p> <p class="ql-block">第二组曲《云岭素描》:小河淌水,放马山歌,雨不洒花花不红,猜调</p> <p class="ql-block">第二组曲《云岭素描》:小河淌水</p> <p class="ql-block">第二组曲《云岭素描》:放马山歌</p> <p class="ql-block">第二组曲《云岭素描》:雨不洒花花不红</p> <p class="ql-block">第二组曲《云岭素描》:猜调</p> <p class="ql-block">第三组曲《黄土悲欢》:女娃担水,夫妻逗趣,走绛州,蓝花花</p> <p class="ql-block">第三组曲《黄土悲欢》:女娃担水</p> <p class="ql-block">第三组曲《黄土悲欢》:夫妻逗趣</p> <p class="ql-block">第三组曲《黄土悲欢》:走绛州</p> <p class="ql-block">第三组曲《黄土悲欢》:蓝花花</p> <p class="ql-block">第四组曲《巴蜀山歌》:槐花几时开,黄杨扁担,绣荷包,太阳出来喜洋洋</p> <p class="ql-block">第四组曲《巴蜀山歌》:槐花几时开</p> <p class="ql-block">第四组曲《巴蜀山歌》:黄杨扁担</p> <p class="ql-block">第四组曲《巴蜀山歌》:绣荷包</p> <p class="ql-block">第四组曲《巴蜀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p> <p class="ql-block">第五组曲《江南雨丝》:无锡景,杨柳青,拔根芦柴花,紫竹调</p> <p class="ql-block">第五组曲《江南雨丝》:无锡景</p> <p class="ql-block">第五组曲《江南雨丝》:杨柳青</p> <p class="ql-block">第五组曲《江南雨丝》:拔根芦柴花</p> <p class="ql-block">第五组曲《江南雨丝》:紫竹调</p> <p class="ql-block">第六组曲《太行春秋》:走西口,闹元宵,爬山调,看秧歌</p> <p class="ql-block">第六组曲《太行春秋》:走西口</p> <p class="ql-block">第六组曲《太行春秋》:闹元宵</p> <p class="ql-block">第六组曲《太行春秋》:爬山调</p> <p class="ql-block">第六组曲《太行春秋》:看秧歌</p> <p class="ql-block"> 二十四首乐曲,构成汉族人民过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听,犹如我的童年、青年和中年,都是记忆中的美好。与《敦煌·慈悲颂》相映成趣,只把最美好的事物留存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10、《 b小调交响曲 》(英雄)</p><p class="ql-block"> 郭文景作曲</p><p class="ql-block">第一乐章《烈火》激昂的快板</p><p class="ql-block">第二乐章《祖国》广板—庄严的行板—快板</p> <p class="ql-block"> 很遗憾的说,以下作品未入选我的十大:</p><p class="ql-block">1、《秦·兵马俑幻想曲》;</p><p class="ql-block">2、《火把节》;</p><p class="ql-block">3、《北方森林》;</p><p class="ql-block">4、《蜀道难》;</p><p class="ql-block">5、《人民的儿子》;</p><p class="ql-block">6、《黄鹤的故事》;</p><p class="ql-block">7、《第七交响乐·英雄》;</p><p class="ql-block">8、《云南回忆》……</p><p class="ql-block">不再一一列出。</p> <p class="ql-block"> 本文写至尾声,正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2周年,应时应景,愿充满激情与正能量的《黄河》、《长征》、《红旗颂》、《第一交响序曲》和《b小调交响曲·英雄》激励着我们,感召着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复兴奋斗。</p><p class="ql-block"> 文章背景音乐:《梁祝》片断</p><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图》片断</p><p class="ql-block"> 大漠飞鸿写于金城兰州</p><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