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小山村

阿曼

<p class="ql-block">  2023年似乎与古村落结下了缘分,这不刚过了半年,便已在皖南的桃岭村、宁波的城杨村、桐庐的石舍村停下过匆匆的脚步。久居城市的我们就想去古村落看炊烟袅袅,去田野间看作物欣欣向荣,去山林间与自然对话......(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春雨绵绵的四月在皖南大山深处的桃岭村(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春末夏初的五月在宁波东钱湖畔的城杨村(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骄阳似火的六月中在富春江深处的石舍村(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古村落一般都是依山而建,沿溪而居,安详、沧桑,几百年来甚至于上千年来淡然置身于繁华和喧嚣之外。我们踏着季节的脚步去探寻古村落,或远或近,就像在观看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看着别有韵味的原生态场景,恍惚中忘记了时间。</p> <p class="ql-block">  城杨村—东钱湖畔隐藏着的一座千年美丽古村,这里四面环山,环境清幽,唐末的乐安侯选择在这里建造自己的陵墓,还让陈氏家族在这里守着,所以这个村子就叫陈家岙村。后来杨姓人家迁入并成为第二大姓,于是村子便更名为陈杨村,后来写作城杨村。</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去宁波看望年近八旬的舅舅舅妈的,老人家们精神矍铄,健步如飞,他们带着我们去了城杨村。如今宁波东钱湖地区的交通四通八达,地铁加公交很轻松的就能到达。</p> <p class="ql-block">  穿过村庄的亭溪,溪上有上海巨富杜月笙,陈世昌,金廷荪等人捐建的永安桥,是至今保存最好的民国桥梁之一。村里还有一座新建成的廊桥,廊桥旁就是千年的裴君庙和千年银杏。</p> <p class="ql-block"> 村子里的小溪很清澈,村子里的亭溪岭古道居宁波十大古道之首。才刚刚五月末,气温就已攀上了三十多度,实在是不适合徒步古道啦。</p> <p class="ql-block">  咱们还是围着小溪转悠转悠吧,体会小村落里山清水秀的慢生活吧!</p> <p class="ql-block">  先在小溪边来个合家欢吧</p> <p class="ql-block">  大树底下乘个凉,舅舅舅妈、大姐与小弟。</p> <p class="ql-block">  舅妈大姐小妹弟媳,谁能看出这四位精神状态超好的资深美女们的年龄吗?</p> <p class="ql-block">  我家三姐妹</p> <p class="ql-block">  亭溪畔几乎看不到什么人,竟由着我们随心所欲的东走西逛。</p> <p class="ql-block">  苍茫远山与脚下的这片土地正被我们一页一页的翻开。</p> <p class="ql-block">  其实,城杨村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村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此,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有“诗画城杨”之美誉,下雨天更是城杨最美的时候,村里村外云雾缭绕,可惜我们没有机会看到,期待下次吧。</p> <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城杨村深藏于山坳边,原本没多少人知道,经过美丽乡村建设,现在已成为网红打卡地。为吸引更多游客,村里新建了不少景观标志性场景,如大草帽、八卦图、大航船等等等等,这些粗制滥造的所谓场景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实在是格格不入,好似两股道上跑的车,各走各的道。</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城杨村已是宁波一个潮人争相打卡的“网红村”,今年“五一”更是创下一天接待6000人次的记录。好在我们都是退休老人,不用在节假日里与大批游客凑热闹。平时的城杨村几乎没有什么人来我们尽可以放慢脚步看山看水看房子,体会缓慢流失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桃岭村位于安徽泾县东南58公里,东与宁国市交界,南与旌德县交界,四周被桃岭头、鸟雀岭、老虎坪等众多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环绕,真正是处在大山深处的避世村庄啊。</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去“皖南川藏线”才邂逅了深山里的桃岭村的,皖南川藏线上最为险峻的一段“六道湾”就在桃岭,一般的游客只是路过,而我们却在桃岭深山的民宿停留了两个晚上。</p> <p class="ql-block">  “桃岭苦呀桃岭难,两座大山把路拦。”不难想象,在道路开通之前,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的桃岭人,是过着怎样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的啊。</p> <p class="ql-block">  说起皖南川藏线上的“六道湾”,最要感谢是原泾县县委书记王乐平。桃岭这条网红公路,是上世纪70年代王乐平书记带领桃岭人民,用四年多时间修建起来的一条近18公里的山路。当年,勤劳的桃岭人民,凭借原始简陋的工具,靠一双手、一副肩,穿着草鞋,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修建了这条天路,结束了祖祖辈辈与世隔绝的状态。 </p> <p class="ql-block">  蜿蜒起伏的山岭,重重叠叠的山峰,群山环峙、层峦逶迤,如今桃岭人民在幸福路上打文旅牌,写农林篇,谋发展,奔小康。</p> <p class="ql-block">  在桃岭大山深处木竹坑组唐山坑村,我们寻到了一片最野的山谷,最远的村落——宅野山谷民宿,这里有最安静的森林和最与世隔绝的绝美风景。</p> <p class="ql-block">  晚餐前沿着水泥路在唐山坑村里闲逛,只见几位村民正忙在采摘茶叶,细细打听之下才知道这里主要以种植茶叶为生。有位妇女停下手中活,主动用上海话与我们聊了起来,原来她曾在上海打工十多年,现在回到家乡,今天是来打零工的。</p> <p class="ql-block">  民宿所在的唐山坑村,虽然没有几户人家,倒也拾掇得整洁有序,在得到主人的同意后我们进屋参观,只见桌子上已摆上了菜肴,原来这户人家是专门收茶叶的,今天雇了短工帮忙,这些饭菜就是为帮工们准备的。</p> <p class="ql-block">  看到老乡家里的新鲜小野笋,大家都稀罕得不得了,用十块钱换了一大把,请民宿烧饭阿姨用咸菜炒上一碗,那味道真是好得不得了啊!</p> <p class="ql-block">  位于泾县最偏远地区的桃岭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32年,中国共产党就在村里成立了皖南特区苏维埃政府,是泾县第一个建有党支部的村,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的游击队提供了隐蔽的屏障。</p> <p class="ql-block">  在桐庐县的富春江镇,有一座用石头垒起的村落—石舍村,这座村庄地处富春江流域的偏远处,是一个古老的小山村。它四面环山,村前有月牙形弯曲的芦茨溪环村而过,整个山村形如帆船,因为石头多且有特色,早年间村民都是依山伴水在石头垒砌成的屋内居住,故名石舍也(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小小的古村,走进村落的一刹那,脚步就不自觉得慢了下来;依山傍水,高树盈盈,大片青竹、冬青、香樟,明清徽派民居,来客仿佛跌入了一段旧时光(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石舍村虽然只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却有3000多平方米的明清保留建筑,至今仍基本保存完好,比较出名的有存仁堂、精义堂和厚载堂。这些明清建筑,都有天井、堂厅和厢房,布局完整,用材厚实,画栋雕梁,十分考究。之所以保存完好据说是因为早些年前,村子周边交通的不便利,因祸得福才有了今天这些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在烟雨朦胧的季节,从远处自上而下望去,古建筑群显得古朴而典雅,但又不失其气势。这么多年来,它早已与这里的山水、人文很好地融为一体了,伴随石舍一代又一代的人成长。</p> <p class="ql-block">  芦茨溪从村中缓缓流过,六月里的水还很浅,可以直接涉水过河。溪水两侧白墙黑瓦和高山竹林遥相呼应,像一副国风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  穿过圆洞,走下高高低低的石头台阶就能来到溪畔玩水,老人家们还是安全第一,看看就行啦。</p> <p class="ql-block">  我和姐姐是放弃了“瑶琳仙境”的游玩,在滴滴打了车直奔石舍村的,“风里雨里在石舍村等你”的招牌正在向我们招手呢。</p> <p class="ql-block">  要想对外开放的古村落,商业是它迈不过去的一道坎,石舍村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相比宁波的城杨村这里的商业布局相对就低调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  石舍村的商业主要集中在溪边的一条街上,咖啡店、民宿、小餐馆等大多租用村中的民房,只是做了些许改造,与整个村庄的格局还是比较融合的。</p> <p class="ql-block">  其实石舍村的山看起来也没有特别奇峻,石舍溪的水也没有让人觉得特别惊艳,但是一走进这个村,似乎会感觉到一种让你安静的力量,青山隐隐,溪水潺潺,你的内心会觉得特别的放松和踏实。</p> <p class="ql-block">  和人挤人的景区相比,石舍村显得安静多了,没有旅游团叨扰,只有三三两两的散客。村内有咖啡馆、手工艺店、民宿、瑜伽馆、各式餐饮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小众、古朴但又不失文艺。</p> <p class="ql-block">  古村落就像从历史中走过来的梦,青瓦白砖、鹅卵小路、蜿蜒巷弄,千百年沉淀的风雨历史刻印在民居飞翘的墙头,数代人流传的古老民俗被诉诸在日日的朝起夜落中。</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古村落的青山绿水间,总让人心生感慨,岁月变迁,不变的是历史带给我们的厚重感(网络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