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行之敦煌莫高窟和鸣沙山

盛夏光年

<p class="ql-block">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这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它既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15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 洞窟分南北两区:南区492个洞窟是莫高窟礼佛活动的场所,北区243个洞窟主要是僧人和工匠的居住地,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p><p class="ql-block">敦煌石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1961年国务院公布莫高窟、榆林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莫高窟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建筑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现存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的492个,有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p><p class="ql-block">彩塑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采,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壁画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属盛唐时期的壁画水平最高,学者将敦煌壁画称作是“墙壁上的图书馆”。这些壁画既有反映宗教题材的,也有反映当时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的,为研究4世纪到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p><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在千年历史长河中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动、风俗习惯的变化以及审美标准的不同,不同时代的壁画、彩塑是有着不同的题材、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风貌。第445窟北壁的《弥勒经变》里的婚嫁图,讲述的就是弥勒世界女子“年五百岁,尔乃行嫁”的情节,两排宾客分男女坐着,在奏乐声中新人身穿盛装在乐舞中礼拜,氛围和置景像极了现代的户外婚礼。莫高窟第156窟里还有有像现代婴儿车的“小儿车”、第395窟有像现代包包的“小鹿挂包”......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故事,把神秘的历史文化绘声绘色展现在众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名称的由来有四种说法:一是唐代鸣沙山叫“莫高山”,因此位于这里的石窟得名“莫高窟”;二是因为莫高窟开凿地海拔比敦煌市高300余米,人们就把开凿在沙漠高处的洞窟叫做“莫高窟”;三是开凿第一个洞窟的乐僔和尚,道行高于其他僧侣,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取名“莫高窟”;四是“莫高”是梵文的音译,有“解脱”的意思,寄托着人们想解脱尘世烦杂的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看完纪录片《千年莫高》和《梦幻佛宫》,跟随讲解员参观了几个有代表性的石窟。</p> <p class="ql-block">藏经洞是莫高窟17窟的俗称。此窟原为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时开造,为当时河西都僧统洪辩的影窟。</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莫高窟道士王圆箓,率人“以流水疏通三层洞沙”,密室始现于世,并谓之“藏经洞”。</p><p class="ql-block">藏经洞文物出土激发了中、外学者极大的研究热情,很快就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问——敦煌学。</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第96窟,建于初唐。</p><p class="ql-block">此窟外的红色木构窟檐高达45米,依靠山崖而建,气势恢宏。从远处观看,是一座雄伟壮观的九层楼阁,俗称九层楼,它是莫高窟最大的标志性建筑物。</p><p class="ql-block">第96窟内有一尊依山崖而塑的巨型弥勒佛像,高35.5米,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塑像,在唐代时已称为“北大像”。这尊塑像在古代造像中的高度仅次于四川的乐山大佛(坐高62米)和荣县大佛(36.67米),如果以室内泥塑大佛计算的话,北大像属全国之冠。</p> <p class="ql-block">敦煌鸣沙山地处敦煌市南郊七公里,在巴丹吉林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过渡地带,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敦煌鸣沙山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鸣沙山号称我国的四大鸣沙。</p><p class="ql-block">"传道神沙异,暄寒也自呜,势疑天鼓动,殷似地雷惊,风削棱还峻,人脐刃不平"。这首生动的咏景诗,是唐代诗人对敦煌鸣沙山奇观的描述。清代《敦煌县志》将"沙岭晴鸣"列为敦煌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敦煌鸣沙山全由细沙聚积而成,沙粒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晶莹透亮,一尘不染。沙山形态各异:有的像月芽儿,弯弯相连,组成沙链;有的像金字塔,高高耸起,有棱有角;有的像蟒蛇,长长而卧,延至天边;有的像鱼鳞,丘丘相接,排列整齐。</p><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由于不明鸣沙山鸣响的原因,产生过不少动人的传说。相传这里原是一块水草丰美的绿洲,汉代一位将军率领大军西征,夜间遭敌军的偷袭,正当两军厮杀之际,大风突起,漫天黄沙 将两军人马全部埋入沙中,于是这里就有了鸣沙山。据说,现敦煌鸣沙山的沙鸣,就来自他们拼杀之声。</p><p class="ql-block">敦煌鸣沙山沙峰起伏,金光灿灿,宛如一座金山,像绸缎一样柔软,少女一样娴静。在阳光下一道道沙脊呈波纹状,黄涛翻滚,明暗相间,层次分明狂风起时,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敦煌鸣沙山在汉代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难怪清代诗人苏履吉称:"雷送余音声袅袅,风生细响语喁喁"。据史书记载,敦煌鸣沙山在晴朗的天气,即使风停沙静,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成为著名的甘肃旅游景点敦煌八景之一:"沙岭晴鸣"。</p><p class="ql-block">据《沙州图经》记载:敦煌鸣沙山"流动无定,俄然深谷为陵,高岩为谷,峰危似削,孤烟如画,夕疑无地。"这段文字描述敦煌鸣沙山形状多变,其原因是流沙造成的。敦煌鸣沙山虽然不高,可山势陡峭,游客要登上敦煌鸣沙山山顶,可不容易。绵绵细沙,进一步,退半步,只好手脚并用往上爬。下山时,沙粒会随人流动,发出管弦鼓乐般的隆隆声响,近闻如兽吼雷鸣,远听如神声仙乐,自古人们将这一景观传为一奇。</p><p class="ql-block">这一自然奇观,有人将它誉为"天地间的奇响,自然中美妙的乐章"。</p><p class="ql-block">极目远眺,敦煌鸣沙山那一道道沙峰如大海中的金色波浪,气势磅礴,汹涌澎湃。</p><p class="ql-block">细看山坡上的沙浪,如轻波荡漾的涟漪,时而湍急,时而潺缓。站在沙海中,天地豁然开朗,心胸顿时开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骆驼是沙漠的主角。它们三五成群,载着游客,顺着主人的牵引,沉默而乖巧地行走在松软的沙土里,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向坚韧不拔的骆驼致敬,</p><p class="ql-block">向变幻无穷的沙漠致敬,</p><p class="ql-block">向战天斗地的生命致敬!</p> <p class="ql-block">大漠奇观,心之所向</p><p class="ql-block">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p><p class="ql-block">眸心今日早无泪</p><p class="ql-block">只是人间不许干</p><p class="ql-block">——月牙泉</p><p class="ql-block">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依靠河水的不断充盈,在四面黄沙的包围中,泉水清澈明丽,且千年不涸,令人称奇。可惜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河和月牙泉之间已经断流,只能用人工方法来保持泉水的现状。</p><p class="ql-block">历史上的月牙泉不仅"千古不涸",而且极广极深。月牙泉在有限的史料记载和诗词歌赋中,一直是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水草丰茂,与鸣沙山相映成趣,在当地老百姓中有铁背鱼、七星草和五色沙三件宝的说法。直到1960年前,泉水没有大的变化,最大水深9米,湖水面积22.5亩。</p><p class="ql-block">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从而使得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存水最少的时间是在1985年,那时月牙泉平均水深仅为0.7至0.8米。由于水少,当时泉中干涸见底竟可走人,而月牙泉也形成两个小泉不再成月牙形。这使得"月牙泉明日是否会消失"这一话题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为了补救这一景点,敦煌市采取了多种方式给月牙泉补水。据说为了确保如今这个面积不足0.9公顷的小池塘不干涸,甘肃政府曾拨巨款去维护。</p> <p class="ql-block">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p><p class="ql-block">有美丽的月牙泉.</p><p class="ql-block">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p><p class="ql-block">星星沐浴的的乐园</p><p class="ql-block">每当太阳落向,西边的山,</p><p class="ql-block">天边映出月牙泉.</p><p class="ql-block">每当驼铃声声,掠过耳边,</p><p class="ql-block">彷佛又回月牙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乘坐绿皮车,大漠荒滩渐行渐远。</p><p class="ql-block">戈壁风情,终将成为记忆里的一缕孤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