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扇子记忆 文/吴锦宇【河南•南阳】

天兴人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吴锦宇“家园真情美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扇子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 文/吴锦宇【河南•南阳】</p><p class="ql-block"> 盛夏来临,在空调或电扇下避暑乘凉时,隐隐感觉腰膝酸痛、肩周不爽,便想起了那伴我30多年的小小的扇子。</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我家最早用的扇子是一把芭蕉扇。它镶着好看的蓝色花边,把儿上坠着一个透明的玉坠。那是外婆在我母亲结婚后的第一个夏天,顶着烈日冒着酷暑,踮着小脚走了近百里路亲自送给新嫁女儿的礼物。</p><p class="ql-block"> 记不清夏天的多少时光里,我们躺在苇席上,享受着“清风徐来”的母爱。看着芭蕉扇在母亲手里灵巧地摇动,凉爽惬意中唱起扇子谣: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道理不通。亲戚来借,待到初冬。</p><p class="ql-block"> 唱归唱,可当真有人来接扇子时,母亲总会毫不犹豫地把扇子借给人家。</p> <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邻居三哥的媳妇来相亲,三哥来我家借扇子,嘴还未张脸就红到了耳根儿。母亲明白了他的来意,马上停下正在摇动扇子的手,满脸堆笑的把扇子递给了三哥。我立马喊热,急得大哭起来。母亲擦着我的汗笑着说,三哥用用咱的扇子,你就有花嫂嫂了,有喜糖吃了!我破涕为笑。觉得扇子能换来漂亮的嫂嫂和糖果,是值得的!</p><p class="ql-block"> 最早懂得用扇子表达情意,是11岁那年小学毕业之际。那个夏天流行纸扇。有竹子外壳的,塑料外壳的,还有一种铁外壳的圆形纸扇,合起来像个小钉书机。打开来圆圆的,像云层里喷薄而出的一轮月亮。我们老师就有一把这样的扇子。我特别喜欢,因为好看,好带,好放。</p> <p class="ql-block">  临近小学毕业,我最要好的朋友送我一个日记本和一支钢笔。我想回赠她一把这样的扇子。就从老师那儿打听到,这种扇子五角钱一把,广店镇后寨村的合作社里能买到。于是我便找出自己扒蝎子攒下来的一元钱,趁午休去后寨合作社买扇子。</p><p class="ql-block"> 那天特别热,路上碰到一个卖冰棍的,劝我买一只。我挥挥手连二分钱也没舍得花。手里握着被汗水浸湿的一元钱,继续朝前走。离村子越来越远,行人渐少。到西南冈时,突然从高粱地边走来一个中年人,手提一个包。“糟了,遇到劫匪了!"我想,“他肯定不是好人。是要抢钱吧?"我不敢多想。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顾不得太多我迈腿只管往前跑。耳畔呼呼生风,隐约听到后边有喊声:“小朋友,别跑啊!你站一站!"我跑得更快了,我得买扇子!绝不能让人把钱弄走。</p> <p class="ql-block">  上气不接下气进了后寨合作社,突然发现手中的钱不翼而飞了。看着货架上摆着的心爱的扇子,禁不住放声大哭起来。营业员问了情况后递给我一根冰棍:“孩子,先吃了吧,别热坏了身子。"正在这时,外边进来一个提包的中年男子。见到我开口就说:“小朋友,这钱是你掉的吧?我看从你手里落下来。喊你,你却跑得更快。我只能一路追赶过来。"</p><p class="ql-block"> “啊,真是好人!快谢谢叔叔吧!"营业员打着圆场。我用手擦去脸上的泪痕,高兴地接过失而复得的那一元钱,打心眼儿里感激这位“活雷锋”叔叔,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两把心爱的扇子。打开细瞧,上面还画有国花牡丹,好看极了!</p> <p class="ql-block">  回到学校后,我在一把扇子上歪歪扭扭题写了第一首小诗:扇子小小情意浓,朋友一生要珍重。不为梅花耐霜寒,也做牡丹百花敬。赠给我最好的朋友。朋友捧着礼物感动得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间,我先后用过芭蕉扇、纸折扇、芦苇扇、竹篾扇、塑料扇、羽毛扇等,可随着电扇空调进入了寻常百姓家,那小小的扇子渐渐“隐退江湖”,成为了我记忆深处的一串美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作者简介】吴锦宇,女,河南省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方城县特级教师。所发表的作品多以乡土题材为主,其散文被誉为“家园真情美章”。曾在省市级报刊、杂志、官方网络媒体发表小说、散文、诗歌200余篇(首)。</span></p> <p class="ql-block">总体策划:吴 伟</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 春 晓 张天兴 刘书成 王文静</p><p class="ql-block">作品提供:吴锦宇</p><p class="ql-block">审阅机构:河南省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