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随县,隶属湖北省随州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随县常住人口637548人。随县全县版图面积5543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随县下辖19个镇(场),2个风景名胜区和1个经济开发区,394个村(居)委会。</p><p class="ql-block">202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79.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99亿元,增长11.6%;第二产业增加值124.6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72.16亿元,增长7.6%。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30.5∶43.2∶26.4调整为29.7∶44.5∶25.8。分季度看,一季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7%,二季度增长26.9%,三季度增长16.1%,四季度增长11.3%。</p><p class="ql-block">2020年3月,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予以通报表扬。</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随县以西周封国随为名,春秋时分属随、厉、唐三国,战国时属楚。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实行分郡县制。在古随国的土地上,始建随县,属南阳郡管辖。西魏大统元年(535年),首置随州,但随县建制仍长期保留,隋、唐、宋、元、明仍有随县建制,清设随州,无所领。民国元年(1911年),恢复随县建制。属孝感专区。</p><p class="ql-block">1952年属襄阳专区。</p><p class="ql-block">1970年属襄阳地区。</p><p class="ql-block">1979年11月16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随州市。</p><p class="ql-block">1983年8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随县,将随县的行政区域并入县级随州市。</p><p class="ql-block">1994年,湖北省政府将随州市由襄樊市代管,改为省直辖。</p><p class="ql-block">2000年,撤销省直辖县级随州市,设立地级随州市,原县级随州市行政区域为曾都区行政区域。</p><p class="ql-block">2009年,随县获国务院批准重新设立,即在现随州市曾都区(市政府所在地)区划范围内,划出19个乡镇成立随县,县城驻厉山镇。</p><p class="ql-block">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省直辖县级随州市,设立地级随州市。随州市设立曾都区,以原县级随州市的行政区域为曾都区的行政区域。2009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随县,以随州市曾都区部分乡镇为随县行政区域;7月29日,随县正式成立。</p><p class="ql-block">2005年,撤销岩子河乡、天河口乡,并入殷店镇;撤销封江乡,并入厉山镇;撤销双河镇,并入洪山镇;撤销新城镇,并入万和镇管辖,镇政府驻万和(鄂民政发[2005]12号);同年,将殷店镇的新东、新中2村划归万店镇管辖(鄂民政发[2005]66号)。2007年,设立万福镇,以原万福店农场区域为万福镇行政区域,镇政府驻万福店(鄂民政发[2007]15号)。</p><p class="ql-block">2009年设立随县,将原曾都区的厉山、高城、殷店、草店、小林、淮河、万和、吴山、唐县、尚市、新街、安居、澴潭、洪山、长岗、三里岗、柳林、均川、万福19个镇划归随县管辖,随县人民政府驻厉山镇。</p> <p class="ql-block">地理环境</p><p class="ql-block">位置</p><p class="ql-block">随县位于鄂西北,地处桐柏山南麓、大别山西端、大洪山东北部。东与随州市曾都区、广水市、河南信阳市相接、西与枣阳、宜城市毗邻,南与安陆、京山、钟祥等县市相连,北与河南桐柏县接壤。跨北纬31°19′~32°26′,东经12°43′~113°46′。</p><p class="ql-block">地形</p><p class="ql-block">随县地貌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兼有山地和冲积平原,一般高度海拔70—1140米。境内北部最高点为桐柏山太白顶,海拔1140米;西南面最高点为大洪山宝珠峰,海拔1055米。中部为一片狭长的平原,称之为“随枣走廊。</p><p class="ql-block">河流</p><p class="ql-block">境内涢水流贯其间,厥水、漂水、溠水、均水形成涢水流域。</p><p class="ql-block">气候</p><p class="ql-block">随县处于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交汇地带,位于中纬度季风环流县域的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4℃左右,无霜期220—240天,年均降水量960毫米。</p><p class="ql-block">自然资源</p><p class="ql-block">林木</p><p class="ql-block">随县境内森林复盖率达54%,活立木蓄积量近千万立方米,约占全省的二十分之一。</p><p class="ql-block">矿产</p><p class="ql-block">截至2006年底,已发现的矿产共有50种,其中金属矿产27种,非金属矿产22种,水气矿产1种。占全省已发现矿产总数的34.93%;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2种,其中长石资源储量居湖北省之首,铝土矿、萤石、伴生金、银、冶金白云岩等矿产也居于湖北省前列。非金属矿产主要有重晶石、普通萤石、磷矿、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石料用灰岩、辉绿岩等。</p><p class="ql-block">土地资源</p><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28日,随县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随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随县统计局联合发布随县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耕地114117.26公顷(171.18万亩),含大洪山风景名胜区耕地2060.91公顷,其占随县耕地总面积的1.94%。园地12888.77公顷(19.33万亩),含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园地128.00公顷,其占随县园地总面积的0.99%。林地345795.68公顷(518.69万亩),含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林地18459.16公顷,其占随县林地总面积的5.34%。草地983.01公顷(1.47万亩)。全部为其他草地,占100%。湿地221.29公顷(0.33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0421.57公顷(45.63万亩),含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06.90公顷,其占随县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总面积的2.32%。交通用地7143.68公顷(10.72万亩),含大洪山风景名胜区交通用地318.37公顷,其占随县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的4.46%。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6393.76公顷(54.59万亩),含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92.23公顷,其占随县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的2.4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