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行之梵净山

浮生杂记

<p class="ql-block">梵净山,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那种孤峰直出青天上、孤峰独耸入云端的自傲,一直在激发着我的征服欲:今生一定要去爬一次梵净山!</p><p class="ql-block">今天终于来了,期待着!</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的缆车是我坐过的缆车中最长的,上山途中,大雾萦绕,缆车在空中行、雾中行,虽没有那种一览无余的开阔、清爽感觉,仍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海拔两千多,常年潮湿,这里的植被被这气候条件打造成原始状态,对我这个沿海的人来讲也是种风景。栈道两旁,树木茂密,品种繁多。据资料介绍,梵净山为多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汇集地,植物种类丰富,为中国西部中亚热带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区内有植物种数20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21种,是世界上罕见的生物资源基因库。</p> <p class="ql-block">我终于见到你了:蘑菇石。原来你并没有我图片上看到那般震撼,虽孤绝悬空厝置于崖边,毕竟它的体量不够大。</p> <p class="ql-block">万卷金书,那层层的页岩片,真的像众多书卷叠在一起形成似的。传说当年唐僧玄奘取经返回时,曾专程到梵净山拜谒弥勒大佛。由于白龙马偶失前蹄,撒下一叠经书,经书落地生根,成就了今天的梵净山一绝——万卷经书崖。</p> <p class="ql-block">离开蘑菇石后,我们纯粹是跟着人流而行,云雾笼罩之中只看到脚底下崎岖不平的石头路和前面游人的脚后跟……</p><p class="ql-block">前往红云金顶的栈道,天公不作美,还是看不到金顶那块巨石。</p> <p class="ql-block">普渡广场承恩寺,原名上茶殿,位于梵净山新老金顶之间,始建于明初,是梵净山弥勒道场的主寺庙。明清两朝皇家都敕封它为“古佛道场”的“镇山之印”。</p> <p class="ql-block">这块碑上是“慈氏道场”四个字。梵净山是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唯一的弥勒道场。</p><p class="ql-block">资料介绍,慈氏菩萨即弥勒菩萨。因弥勒菩萨对一切众生不起杀想,不食众生肉的广大慈心,即是“慈氏”之名的由来。释迦牟尼佛预言再过五十六亿年,弥勒当下生于阎浮提(地球),证得佛果成为未来佛。弥勒修炼成道,先于释迦离开人世间,上升到兜率天,享受种种妙乐而作“补处菩萨”。人们常见的多为天王殿供奉的俗成“大肚弥勒”形象,而弥勒菩萨并不拘泥于此形象。</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前,这块碑上刻有“性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性心来相印 佛慈遍地开”(慈氏某某和尚心语)。</p> <p class="ql-block">承恩寺前的红云金顶(新金顶)一直被云雾笼罩着,本以为今天是无法一睹金顶真容了,没想到一阵风来,吹开了雾气,金顶显现的一刹那,普济广场上所有等待的人都一片惊呼。然而一会儿又被云雾笼罩了,是我们的虔诚之心感动了弥勒佛吗?很多事情不是惊叹于它的结果如何美好,而是在于迎接结果到来那瞬间的感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处绝壁攀登,于云间超越</p> <p class="ql-block">传说这两座陡崖本是连在一起的,刚好弥勒佛和释迦牟尼佛都想将梵净山作为自己的修行之地,就在两佛争论时,而最受民众朝拜的燃灯古佛用一把金刀将山巅劈开,分为两座,两佛各占一半,从此留下一道峡谷,名为“金刀峡”。</p> <p class="ql-block">红云金顶的命名,也是有由来的。说是每当太阳升起时,这里总能看见红色的云彩,因此被称为“红云金顶”。遗憾,我们没赶上,加之梵净山天气瞬息万变,一会儿露出一块蓝天,一会儿又被灰蒙蒙的雾气笼罩,在我们到达顶部不一会儿,又是倾盆大雨,弄得我撑伞、拍照手脚忙乱。</p> <p class="ql-block">红云金顶最为称奇的是,最顶上有两座小小的寺庙(其实就几间房子),就是护国寺和天庆寺,分别建于两座陡崖之上,被人称为“空中的庙宇”。寺庙中间,仅连着一座天桥,而天桥之下,就是万丈深峡——金刀峡。</p> <p class="ql-block">在山顶没多久,因团队大部分人没上来在下面等,所以就匆匆下山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