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人生:从项城到安阳

程自功

<p class="ql-block">袁世凯,中国近现代史上绕不过去的人物,他生在河南项城,葬在安阳洹上,我2023年6月访问项城袁宅,2019年也曾在安阳参观袁林。两地分开看是极小众的景点,串连起来,却是一幅中国近现代的历史长卷。</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项城袁世凯故居</b></h1><p class="ql-block">河南周口市项城市,国保点有二处,一是王明口镇袁寨村的“袁寨古民居”,是袁世凯的出生地。住宅建筑分东中西三组院落,每组院落各三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袁寨古民居</b>,第七批国保标识。国保对近代有争议的名人故居,都刻意隐去其名号。湖南曾国藩故居,第六批国保称“富厚堂”;合肥李鸿章故居,第七批国保称“李氏家族旧宅。”</p> 东宅院为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修建,前后三进,一眼望去,深不可测。 东路前院客厅-荣誉院 <p class="ql-block">中院腰楼三间,两侧为东西厢楼。</p> 袁世凯出生于腰楼西间 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出生于此 <p class="ql-block">袁世凯与生母刘氏,刘氏不是袁保中正室,袁世凯是庶出,自小又过继给叔父袁保庆,在家族中地位不高。本文所用历史照片都来自网络,以下不再一一说明。</p> <p class="ql-block">中组院落为祖父袁重三修建,现存堂楼一座</p> 堂楼内现有“袁世凯生平展” <p class="ql-block">袁宅所有房屋屋脊,皆有狮、虎、豹、马、猴等砖雕。这是屋脊正中的“三狮奉斗”。</p> 西宅院为袁世凯六弟袁世彤修建并居住,分前中后三进院落,这是西路第一进院。 西路第一进院,设袁家骝和吴健雄事迹展,袁家骝是袁克文之子,袁世凯之孙 西路第二进院,设袁氏家族展。 第二进楼屋背面及院落 西路第三进院,设豫东民俗展 豫东民俗展的精美服饰 <b><font color="#ff8a00">袁世凯行宫</font></b>:位于项城县城水寨镇南大街 袁世凯行宫,第七批国保称“水寨袁宅”,1907年由袁世凯堂弟袁世钧出资建造,原名帅府,袁称帝后易名行宫。1917年袁死后才落成,这座行宫袁世凯一天也没享用过。 水寨袁宅现为项城市博物馆,我去参观时,中午闭馆休息,善良保安让我进去拍了照。这是前进院。 这是后进楼屋。 <p class="ql-block">袁世凯人称“袁项城”,但他最后却因家族矛盾,同项城决绝。1901年生母刘氏在袁世凯山东巡抚任所济南病故,被敕封为一品夫人,1902年袁世凯回项城安葬母亲,二哥袁世敦坚决反对把刘氏葬进袁家祖坟。袁世凯一气之下发誓再不回老家项城。这才有了袁世凯归葬安阳的后事。</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安阳袁林</b></h1><p class="ql-block">袁林即袁世凯墓,位于安阳市太平庄,南临洹水,又称袁公林。1916年6月袁世凯猝然病逝于北京,留下“扶柩还籍,葬我洹上”的遗言。北洋政府遵其遗愿,在安阳建成了占地140亩的浩大茔宅。袁林仿明清帝陵建筑形制,这是大牌坊。</p> 袁世凯临终前想将其陵墓称陵,徐世昌认为不妥,叫袁林比较能为国人接受。袁世凯不葬故土,这自有家庭矛盾,而选择归葬地在安阳,则是因为他对安阳洹上情有独钟。 <p class="ql-block">清政府在1905年、1906年在彰德府(安阳)举办大阅兵,袁世凯任阅兵大臣。这是袁世凯一生最高光时刻,他当然对安阳念念不忘。彰德秋操全体高官合影。</p> <p class="ql-block">1908年,摄政王载沣下令袁世凯回籍养疴。袁宫保就到安阳洹上村钓鱼养病,韬光养晦。这就有了后来的“葬我洹上”。</p> <p class="ql-block">袁林地面建筑,有照壁、牌楼、碑亭、东西配殿、景仁堂、墓台、墓冢等。</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照壁</b>:呈八字形,大屋脊建筑,绿琉璃瓦顶,长66.75米,高7.79米,厚2.20米,为国内最大砖雕照壁。</p> 照壁壁心各有砖雕“勋章”图案一枚 <b><font color="#ff8a00">牌楼</font></b>:是袁林的一进门,六柱五楼冲天式,六根方柱拔地而起 <b><font color="#ff8a00">望柱</font></b>:牌楼两旁是汉白玉望柱,高一丈五尺,柱身六面,雕琢十二章纹。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石像生</b>:望柱以后神道两侧分立对称的石像生,有骏马、老虎、狮子、武将、文吏等共10座</p> <p class="ql-block">石像生文武翁仲,是袁世凯执政时期的装束,全国唯一。</p> <b><font color="#ff8a00">碑亭</font></b>,是二进门,单檐歇山,方形建筑。 亭内卧巨形赑屃,其上竖一青石墓碑,镌刻徐世昌书“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 <b><font color="#ff8a00">三进门</font></b>,即堂院大门,每一扇门板都有横七排、竖七排的铜乳钉,皇家建筑包括帝陵规格是九路铜乳钉。因袁复辟帝制不得人心,处处要降一格。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景仁堂</b>:大门内是享堂景仁堂,面阔七间,歇山绿琉璃瓦顶,配殿分设两厢。</p> <p class="ql-block">景仁堂原为祭祀场所,今为博物陈列室。</p> 袁世凯1914年自题“不文不武,忽朝忽野,今已老大,壮志何如”,左上角钤“大总统印”,为陈列室的镇馆之宝。 1914年,徐世昌把老袁的这幅自题,和他1899年在小站练兵时的戎装照做成册页,题为“大钧元模”。 <p class="ql-block">袁世凯不仅是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吟诗作对上也饶有兴致,且擅长书法,有画作传世。</p> <b><font color="#ff8a00">墓台铁门</font></b>,“山”字形三进门,西洋式样,青白石门柱,钢质门扇,大门上饰以钢雕“十二章纹大勋章”。 <b><font color="#ff8a00">袁氏墓冢</font></b>,前面是青白石五供桌,后面是袁世凯墓,为内包水泥,外砌石墙的独特欧式风貌。 <div>1952年毛泽东来袁林参观,指示“要把袁坟保护好,留作反面教材”。因此袁林在文革中幸免于难。</div> 1952年毛泽东主席也曾到安阳殷墟参观,并指示保护。我不禁感慨,安阳太运气了,老人家要多到各地走走,对文物保护多做指示,文革的劫难会减少多少啊。 <p class="ql-block">风云人物袁世凯,家事闹心,国事憋屈,这是我到访项城袁府和安阳袁林后的感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