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散文诗朗诵《誓言》,编辑:龙立彪

龙立彪

<p class="ql-block"><b>誓言</b></p><p class="ql-block"><b>作者:梁瑞平 张丹丹 周东飞</b></p><p class="ql-block"><b>朗诵:吴汉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你还记得在入党申请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是哪一天吗?是哪一个优秀的他打动了你,你想和他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举手宣誓后的心情吗?有没有那么一刻再看到“共产党员”这几个字的时候你意识到他说的就是你。</p><p class="ql-block"> 入党誓词的第一句: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志愿”意味着没有人逼迫,是自己内心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求高吗?要求的确很高,党纪严于国法,党纪党规对共产党员的要求严于国家法律对普通公民的要求。作为执政党的一员“正其身者,方能正人”。</p><p class="ql-block"> 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现在的要求过严吗?相比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期待,相比于14亿人民对民族复兴大业的期待,作为执政党的一员,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难道不是最基本的要求吗?守纪律,讲规矩是因为举手宣誓之时,我们既然选择了与理想信念为伴,就必然选择与纪律和规矩同行。</p><p class="ql-block"> 1927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七年大革命失败,秋收起义以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后,毛泽东带领不足千人的工农革命军来到了井冈山。国民党的报纸把这支在井冈山的队伍称之为“流寇、土匪”,在前程未卜的时刻,共产党人选择用铁的纪律来约束自己,来赢得老百姓的认可和亲近。</p><p class="ql-block"> 哦!这是一块现存于井冈山博物馆的包袱皮,上面写着六项注意:上门板 捆稻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六条是战士们必须遵守的纪律。六条当中“上门板”原来是“还门板”,一字之改跟一次谈话有关,那是在纪律颁布之后,有一天毛泽东到乡下和老乡的聊天调查。老表向他表扬工农革命军是一支好队伍,不过也提出有一件小事如果能改进一下那就更好了。老表说,工农革命军借了我们的门板去搭铺睡觉,后来还是还了,但是有的时候还的不是我原来的那一块,我们的门板尺寸大小不一样的,挂钩也是各家各户自请铁匠打的,有的时候战士们还的门板,不是我家原来的那一块就上不回去了,我自己还得挨家挨户去找,还真有点麻烦。之后,毛泽东把原来纪律中的“还门板”改为“上门板”,强调只有把借来的门板上回到老表家的门框上,才算是真正的物归原主了。</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一个在成立之初,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的政党,他们舍弃自己的小日子好日子,为国为民开始革命事业。</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力量最为弱小时,也从未放松对自己的纪律要求,哪怕是在还门板还是上门板这样的“小事”上也是字字计较。</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是1935年的方志敏,敌人从他的口袋里只搜到两块铜板,清平的他还是坚定相信,可爱中国的美好未来。是1964年的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这片土地上的杨开慧信仰如铁,视死如归,是乐于助人的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是2023年的我们,在场的,在座的,在生的,每一个共产党员是什么样中国共产党就是什么样。</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回看历史,我们重温誓言,它告诉我们历史的规律何在,它告诉我们初心何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