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药王庙,千年药业史”——安国药王庙游记

大德天下

千年药都——安国,是我神往已久的地方。在我们徐州沛县也有一个安国,叫安国镇,素有<b>"五里三诸侯,帝王将相乡"</b>之美誉。听镇领导介绍,在河北保定还有一个安国市,是一个千年药都,还是<b>“元曲四大家”</b>之首关汉卿的故里。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向往着这个地方,想着有朝一日能亲临此地,一睹其迷人的风采。今天,刚刚退休的我,特专程从保定前往,开启这一次的圆梦之旅。<div><br>据导游介绍,安国是中国中医药文化发祥地之一,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故里。安国古称祁州,药业自宋代肇始,鼎盛于明清,繁荣至今,迄今已逾千年,享有<b>“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b>的美誉。2006年<b>“安国药市”</b>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div><div><br>安国中药材切制技艺独树一帜,<b>“百刀槟榔”“蝉翼清夏”“云片鹿茸”“镑制犀角”,</b>被中医药界称为<b>“祁州四绝”。</b>炮炼行业<b>“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b>的诚信律条世代延承,与同仁堂、达仁堂等老字号的历史渊源割舍不断。</div><div><br>安国药膳是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根据<b>“药食同源,医食同功”</b>原理,将中药材和食材通过多种烹饪手法,制作出特殊膳食,以达到滋补营养、防病、祛病、强身健体的功效。<br>世界文化名人、元杂剧家关汉卿诞生在安国市伍仁村,现在关汉卿墓成为众多学者、游客的崇仰之地。</div><div><br>安国已形成延绵厚重的中医药产业体系,伴随着健康养生热潮的兴起,打造了<b>“千年中药都、健康养生地”</b>旅游品牌,初步形成了拜药王、逛药市、赏药花、品药膳、饮药酒、喝药茶、沐药浴、看药戏的康养旅游格局。2017年安国被列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div><div><br><b>“康养熟地、当归安国”,</b>今天有机会到安国来,就来一场“看药景、闻药香、吃药膳”之旅,身临其境地体验其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div> 到安国,首先要看的就是药王庙。导游说,一座药王庙,千年药业史。药王庙的建立成就了安国中医药产业,安国也成为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药王庙景区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广泛了解我国传统医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充分展示安国“千年药都”的丰富内涵。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药王庙门前牌楼正面——“显灵河北”</h3> 药王庙位于安国县城南关药王庙大街59号,原为<b>“邳王神阁”,</b>源于东汉,肇造北宋,明清扩葺,祭祀汉光武帝刘秀二十八宿将之一邳彤,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纪念历史医圣的庙宇古建筑群体。<div><br>传说在北宋年间,宋太祖赵匡胤的皇子秦王赵德芳身患重病,宫中太医束手无策。一天夜里,秦王梦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来为他诊病,老者从背囊中取出丸药数枚,让他服下,秦王顿觉心神舒泰,当场治愈,问及姓名,老人答:<b>“祁州南门外人也”。</b>一觉醒来,体态如初,为了报答老者的救命之恩,便差人到祁州查访,但遍查城内外,均未发现此人。听说此地有一邳王神阁,阁旁有一墓,传为邳彤之墓,时常显灵为人治病,被百姓尊为<b>“药王”,</b>便以其显灵之名,敕修庙宇,以感神恩。这就是药王庙门前牌楼上<b>“显灵河北”“封加南宋”</b>八个大字的来历。</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药王庙门前牌楼背面——“封加南宋”</h3> 庙门前的这一木质牌楼,高8.4米,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牌楼为三栋四楹,庑殿顶琉璃瓦面,斗拱飞檐,苏式彩绘,风格典雅凝重。牌楼正面额书“显灵河北”,背面额书“封加南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旗杆</h3> <div>牌楼两侧配有旗杆与石狮,旗杆高达24米,每根重约15吨,系采用屯土浇筑法,历时3载,于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铸成。旗杆上铸有两条盘龙,三重刁斗,顶铸翔凤,中部挂有一幅铸铁对联,上联:铁树双旗光射斗;下联:神庥普荫德参天。<br></div><div>对联介绍了旗杆的高和药王高尚的医德。<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旗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狮</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狮</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饮马井</h3> 传说明朝万历时一天深夜,在药王庙一侧开办“福盛炉”字号,专门打造切药刀的王铁匠,突接家报,老母染急病需救治,可王铁匠老母亲在老家枣强,距此三百多里,深更半夜怎么救治?王铁匠急的抓耳挠腮时,突然一白发老翁牵着两匹马来到面前,老翁说,莫急!莫急!我来帮你为老母治病。王铁匠来不及多说感谢的话,就同老翁各骑一匹马上路了。<div><br> 这两匹就像神龙驹一样,一阵风就到了王铁匠的老家。王母吃了老翁给的药,不大功夫病就好了。</div><div><br> 王铁匠同老翁回到药王庙一侧时,天尚未亮,两匹马却突然晕倒在地,老翁说,不要紧!不要紧!它们是出汗太多,渴坏了,饮饮水就行,说完就不见了踪影。这时,王铁匠才恍然大悟,原来连夜奔走几百里,为母亲治病的是药王爷呀!他立刻趴在地上不停的给药王磕头。</div><div><br> 药王连夜为百姓治病的事,很快传遍了四乡。时任祁州知州的张应征(四川南充人,明万历十七年进士)闻听此事后,认为这是祁州盛事,应大力宣扬,他倡议重修药王庙马殿、廊庑、围墙、壁障,并捐出部分俸银,城乡百姓为此也纷纷捐款献资,王铁匠更是倾囊而献,特此在战马晕倒处挖一水井,修了一座<b>“药王战马饮水亭”。</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饮马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药王庙导览图</h3> 药王庙集数百年建筑艺术之大成,为安国乃至河北建筑史上之精品。药王庙分三进院落,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971平方米,由马殿、药王墓亭、正殿、后殿、名医殿、碑房、钟鼓楼等单体建筑十三座。2011年,药王庙东侧建成三皇殿,供奉中华文明、中医药文明始祖三皇。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鼓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钟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钟鼓楼简介</h3> 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布瓦歇山顶银锭玲珑脊,脊饰吻兽。南北相对而建,规矩相类长宽各4米,高8.1米。南为钟楼,北为鼓楼。据记载,唯皇封庙宇方可设钟鼓楼。钟鼓楼为报时器具,晨钟暮鼓,声镇四方。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门</h3> 穿过牌楼便是,门楣上悬有<b>“药王庙”</b>匾额,为清乾隆间大学士刘墉所题。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保牌</h3> 2001年6月,药王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殿——白马</h3> 穿过牌楼进入的是马殿,马殿南北各塑有一白一红两匹战马,另有四位威武马童侍立两旁。两匹战马也是药王邳彤出诊所乘脚力。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殿——红马</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殿简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墓亭</h3> 中院墓亭内竖一高3.8米,上刻<b>"敕封明灵昭惠显佑王之墓"</b>透雕木碑。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墓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墓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墓亭简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院这棵侧柏,树龄:400年,保护等级:二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保定古树名木——侧柏</h3> 两侧的名医殿内塑有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像。北殿内供奉华佗、孙琳、张子和、张介宾、刘河间,南殿内供奉扁鹊、张仲景、孙思邈,徐文伯、皇甫谧。与其他地方供奉的十大名医有所不同。 庙中碑碣林立,壁画生辉。各殿内挂满历代名人和各地药商帮会书写的匾额。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大名医像——张子和</h3><div><br></div><div>张子和,名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约生于公元1151年,卒于公元1231年,金代医学家,享年约80岁。金代睢州考城(今河南民权)人。在医学理论上有很多创见,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是攻邪派的开山。<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大名医像——孙琳</h3><div><br></div><div>孙琳,南宋人,自幼博读医书,终生行医,特别对淋症治疗颇有建树,是中医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开先河者。<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大名医像——华佗</h3><div><br></div><div>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医学家,精内、妇、儿、针炙各科,外科尤为擅长,"麻沸散"的使用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还发明了"五禽戏"。 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这考证很可疑。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岁。华佗被害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了,但人民还永远怀念他。江苏徐州有华佗纪念墓;沛县有华祖庙,庙里的一副对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总结了华佗的一生:"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史臣曲笔,反将厌事谤千秋。<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大名医像——张介宾</h3><div><br></div><div>张介宾(1563~1640),字会卿,号景岳,又号通一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原籍四川绵竹,其先于明初军功世授绍兴卫指挥,迁浙江会稽。父张寿峰为定西侯客,14岁随父进京,学医于京畿名医金英(梦石),得其传,青年时期未以医为业,从军。因无成就,返京师,专心于医术。张氏医名噪京师。“时人比之仲景、东垣”。<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大名医像——刘河间</h3><div><br></div><div>刘河间(1110~1200) ,名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别号宗真子,河北省河间县人,又号河间居士,人称“刘河间”、“河间先生”,并称其所创学派为“河间学派”。他是金代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首,“寒凉派”的创始人,“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医学史上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对后世有很大贡献和巨大影响的伟大医家。<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大名医像——孙思邈</h3><div><br></div><div>孙思邈,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创立脏病、腑病分类系统,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大名医像——徐文伯</h3><div><br></div><div>徐文伯,字德秀。祖籍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寄籍丹阳(今江苏南京)。父有医名,少承家传,医道日精。撰有《徐文伯药方》三卷,及《徐文伯疗妇人瘕》一卷,均佚。子徐雄,传其学。<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大名医像——皇甫谧</h3><div><br></div><div>皇甫谧,字士安,小时名静,晚年自称玄晏先生。魏晋医学家。西晋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县朝那镇)人。著名医家,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另著有《帝王世纪》等。<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大名医像——张仲景</h3><div><br></div><div>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市邓州人),约生于东汉和平一年(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汉医学家,辞官业医,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同时在制剂学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历代医家无不尊张仲景为"医圣",故有"医圣者,即医中之尧舜也,荣膺此誉者,唯仲景先师。"与张仲景同时代的华佗读了《伤寒论》后喜曰:"此真活人也"。南北朝时陶弘景说:"惟仲景一方,最为众方之祖"。唐代医家孙思邈说:"江南诸师秘仲景方不传"。可见张仲景医方的宝贵。《伤寒论》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也是医家必读。<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大名医像——扁鹊</h3><div><br></div><div>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善用"针石"、"服汤"、"熨"等治病,所著《扁鹊内经》、《外经》早佚。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有关的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的方法诊断赵子简的病,一个是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侯的病。因此被称为"脉学之宗"。<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殿</h3> 药王正殿是药王庙的主殿,建于明永乐元年 (公元1404年)。叠梁式硬山顶结构,前抱厦,彻上明造,黄瓦绿剪边,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殿内塑药王及文臣武将塑像11尊。前山门窗上部走马板处有五块壁画,描述了药王邵彤的生平事迹。<div><br></div><div>殿中正位为药王身着龙袍的全身坐像,神采奕奕,端庄而又慈祥。药王两侧,分立着八名雄姿英发的武将,给正殿增加了庄重威严的气氛。正殿建筑宏伟,雕镂精湛,琉璃瓦覆盖,辉映耀目。<div><br></div><div><br></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殿</h3><div><br></div><div>后殿为药王寝殿内塑药王及夫人、侍童等,两山山尖保存有明代壁画。<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保定古树名木——树名:槐树,树龄:680年,保护等级:一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槐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皇殿</h3> 三皇殿建于2011年,建筑风格威严尊崇,气势恢宏,肃穆壮观。屋顶覆黄色琉璃瓦,彰显皇家气派。殿内供奉的是中华人文、中医药文化始祖三皇: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并绘制了与中医药文明起源的壁画,并将三皇殿与药王庙景区融为一体。<div><br><b>太昊伏羲氏:</b>是上古华夏部族的祖先和首领,三皇之首。主要贡献有:创立了龙图腾、教民渔猎、定立婚娶制、发明琴瑟等。伏羲创立的阴阳八卦,是中医阴阳五行之根源。发明的九针为后世针灸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人将其奉为医王。</div><div><br><b>炎帝神农氏:</b>炎帝神农氏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有创立集市、织麻布、做弦琴、制陶器、定历法等。神农为解决人民疾病之痛苦,亲尝百草,发展了用草药治病。后人为了纪念他,将中国的第一部医学著作命名为《神农本草经》。</div><div><br><b>黄帝轩辕氏:</b>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主要贡献有:播百谷草木、制衣冠、建舟车、定音律、创医学。相传黄帝与岐伯讨论病理,著《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成为祖国中医学理论的鼻祖。</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皇伏羲帝君</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皇轩辕黄帝</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地皇神农大帝</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碑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医药文化普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家领导人来安国参观视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8年8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临安国视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8年12月24日周恩来总理莅临安国视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8年9月12日刘少奇委员长来安国视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8年9月14日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李先念赴安国视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8年10月11日贺龙、聂荣臻二位元帅兴致勃勃来到药王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8年5月24日原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参观药王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罗玉川来药王庙参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吕正操来药王庙参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任重来药王庙参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任重为关汉卿纪念馆题写匾额</h3> 最后,借用戊戌年七月二十六日《药王邳彤祭拜典礼祭文》(王志撰)作为本篇游记的结语。 悠悠华夏,代有流芳,千年药都,邳彤药王。<br>少怀远抱,研习岐黄,仁术丹心,疗民无恙。弱冠从戎,驰骋疆场,辅佐光武,一言兴邦。汉帝刘庄,感念宿将,云台画像,永记弗忘。<br>邳公千古,长眠我邦,生民敬仰,立祠以飨。宋代显灵,神愈秦王,降诏立庙,敕封药王。<br>庙立安国,神恩浩荡,苍民敬拜,祈禳安康。业药开易,庙前集场,百草之都,由兹肇创。寒暑轮回,泽被贾商,天人共助,庙会荣昌。时维明朝,列肆泱泱,汇通华夏,包举九方。及至有清,万千气象,吞吐天下,炮炼千坊。春秋嬗递,代有昭彰,绵亘无绝,药都名扬。<br>懿欤药都!<br>千古一庙,皇封药王,福地神庥,唯吾一方。躬逢盛世,开来继往,胸襟天下,为国承当。万民同心,梦笔华章,俱兴药业,国粹恢飏!<br>悠悠安国,灼灼其光,怀思邳公,赓续荣煌!<br>允医允武,大矣药王!乃人乃神,伟哉药王!<br>缅怀邳公,感思神贶!备礼洁诚,伏维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