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峰(全景图)——吾心归处亦吾乡

潘翠芸

<p class="ql-block">  “那种历经风雨变迁的美,</p><p class="ql-block"> 仿佛是一位老人向我挥手。</p><p class="ql-block"> 如果院子也和人一样,</p><p class="ql-block"> 有性格,有脾性,有灵魂,</p><p class="ql-block"> 那它一定是有厚度的、内敛的、素朴的。”</p><p class="ql-block"> ——《一人一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 文/潘翠芸</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是土生土长的乐峰人,一转眼,离开乐峰已整整20年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那闭塞的小镇里,小时候,我就有一种执念,长大后,我一定要走出乐峰,走出这片贫瘠的土地,完成“鲤鱼跳龙门”这个农民家庭最朴素的愿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20年,我的确离开了故乡,用热血和青春一路追寻着生命的足迹。但当我一次次重新踏入乐峰这片生我养我熟悉的土地上,以及在善良淳朴的乡亲们熟悉的脸庞上,我一次次感受着家乡的热情、恬静与美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家乡乐峰镇——位于福建省南安市东北部,是一个小小的偏僻乡镇。它开发于晋代,唐时名“炉内”,元、明、清称七都、八都。民国17年置炉内乡,至民国35年置乐峰乡。1961年改属梅山区管辖的乐峰公社。1965年并入罗东公社。1999年由罗东镇划出设立乐峰镇。 乐峰镇名称根据“乐山”而来。据传唐末赣中名士李元溥,看破红尘,隐居此山,有人请教其隐居缘故,李答:“仁者乐山”,这就是乐山名称的由来,久而久之,“乐峰”便成了小镇的名称。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许,你还没听过“乐峰镇”这名字,可就是有这么一个小镇,传统与现代化交融,混合着泥土与稻田的气息,朴素而灵动,蕴藏着无限生机和大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面请跟着我,一起遨游乐峰这个神秘而充满灵气的小镇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乐峰之美,在于“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晨,推开农家大门,许是听多了城里的喧嚣,看久了城市的斑斓,这里竟如此静谧和安宁,伴着鸟儿的鸣叫与远处偶尔咩咩几声的羊叫,你瞬间放下所有的疲惫,就仿佛你从来不曾远行过。四周的山是看不到顶峰的,流水越过翠绿的田野,远远看到村子像笼罩着一层纱。走在沿溪的木栈上,望着潺潺的流水以及高低有致的房屋,充满了祥和的气息。突然间,你会感觉漫无目的地游走在家乡的小路上,便是饶有情趣的一件妙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只见远一点平坦的田地上,种的是稻子、油菜、玉米、土豆等农作物。春天,村庄在晨曦、日光、落日的浸染下,美得如大师笔下的丹青画卷。居高远眺,远处青山如黛,翡翠般的青草绿树,掩映在青树丛中的田地和楼房,以及时隐时现的潺潺溪流,如一幅富有动感的绝妙山水画卷,徐徐展现,美不胜收。这世代生长在乐峰的村民,就在这样的意境里,一边聆听溪声,凝望过往路人,一边酝酿心绪,回忆陈年往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老家门前有一座古石桥——坑美桥,是我们小时候上学放学必经之路,也是我们集市逛街的必过之桥。整座石桥,桥面很窄,桥面的石缝中不时蹿出点点斑驳的青苔,很有“苔痕上阶绿”的感觉。桥体很坚固古老,由一排排执着的最坚硬的白色石头建造而成的,与柔弱的流水相对应,别有韵味。漫步于石板桥上,环顾四方的铺面和马路,听着芦溪清水潺动,感受着村民的古朴、奔腾的气息,那悠然自得的姿态,那份宁静淡远的心境,你我亦成为一幅优美温馨的田园水乡画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若你有幸登上向阳山顶,高高俯瞰着乐峰这小小的一方土地,楼房、老街、阡陌、溪水,或绿树掩映,或依水傍屋,或店铺林立,交错纵横,宁静恬淡,整个乡镇呈现一种深深的“静”!这种静是一种远离尘世的静,一种清新雅致的静,一种真正从心灵上求得平静与快活的静。它似一条流淌着生活暖流与生命色影的小溪流,静静流淌,它的变与不变,动或不动,都给古老的小镇带来一种安宁和希望,更让你的心灵慢慢沉静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乐峰之美,在于“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来到乐峰小镇,必是要到乐峰的景点走一走。乐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景观独特,最为著名的就是凸显潘氏家谱的宏伟肃穆的炉内潘氏家庙,代表宗教文化的寺庙飞云寺,还有凉爽气候和生态资源优势的印山森林康养基地和我国医学界享有盛誉的肿瘤专家潘明继夫妇兴建的明英苑,以及近两年重新修葺的厚阳孔泉书院、慕美五世完斋公园、玉叶生态园、湖内环山步道等特色景点,这些景观都钟灵毓秀,清净优雅,让你流连忘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炉内潘氏家庙始建于明宣德年间,距今五百余年,为南安名祠之一。家庙位于南安炉内乐峰街,坐南朝北,面积一千多平方米。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及民国曾数次修葺。最近一次重建于1992年,1993年10月主体祠宇告竣,并举行落成庆典。重建的炉内潘氏家庙基本按原址原貌原向建筑,其大门上厅堂前柱上有一副对联“御笔龙袍荣四世,春闱秋榜联五科”,展现了潘氏先祖荣光的一脉,也体现了炉内潘氏人文历史发展。潘氏家庙里的一对对楹联更是生动地典出潘姓的姓氏源流和郡望。潘氏家庙经海内外宗亲的共同协力,古老的宗祠如今焕然一新,更显得雄伟、肃穆、壮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具有代表性的宗教文化寺庙飞云寺也是你踩点的好去处。飞云寺,又名飞云院,坐落于南安乐峰镇的飞云山山腰处。据说古时这座山,山高林密,浓雾缭绕,不时有云雾似的一群白鹤从林中“展翅”飞出,景致别具一格,故名飞云山。这里也是南安、永春、洛江、仙游四地交界处。各地乡民时常沿着古道来飞云寺参佛或者休憩,故而香火四季不坠。据民国版《南安县志》载:“飞云院,在八都。宋德祐间(1275—1276年)建,明洪武初僧温叟重建。”不过,据寺内碑记所载,飞云寺“建自唐朝”,“其间废兴,渺不可考”。寺院在宋元时期,一度香火旺盛,寺内僧众多达99人之多。僧众与乡民共同开荒植林,拓出大量山场、田产,以供衣食之资。可惜,元末寺院衰败,僧侣渐现凋零。直到明洪武初年(1368年),有僧温叟重修寺院,才使飞云寺不至湮没无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飞云寺这一带绿植茂盛,根据其所处的良好生态环境,乡贤们还设置了滨水护栏及慢行步道,以及古道口袋公园景观、文化彩绘墙等配套设施,让这座原本深藏于大山深处、山高雾多的村庄,逐渐变成了宜家宜居、山水经济的“康养村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值得一提的是,从飞云山下驱车往山上寺院方向走,沿途会经过乐峰镇笋塔水库。远望笋塔水库,像是一块静躺在深山密林中的高洁翡翠,水面辽阔,水润如玉。四周峰峦秀削,林木荫翳,幽深古奥,与那波光粼粼的湖面相映成趣,宛若一幅绝美画卷。难怪诗人杜甫有诗曰:“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这乐峰的山川碧湖,有动人心魄的魅力,值得你一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来说说印山林场吧,“印迹横纵果盖地,山巅叠峦林参天。”位于乐峰镇的印山森林,是南安第一个三星级泉州森林人家,同时还是国家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天然氧吧”足以让游客们流连忘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夏日,你游走于林场中,扑面而来的是山间的一片雾气,清风徐来,迎面吹来的风竟有些湿润,在这半山间丝毫感受不到盛夏的热意,无比凉爽惬意。站在观景台上远眺,山峦躲于薄纱间,顷刻,让你有了“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闲庭信步和从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地处丘陵地带,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拥有森林面积一万多亩,林相整齐,种植有名、特、优水果上千亩。春有枇杷夏有杨梅,秋有橄榄冬有芦柑,一年四季皆有佳果,任君采摘。林场里还有很多游乐项目,如挑战桥、丛林穿越、高空自行车等网红项目等你来挑战,X战舰、蹦床迷宫等游乐项目深受亲子家庭喜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接下来说说明英苑,这也是你到乐峰游玩必到的打卡点。这里环境清净优雅,适合谈情说爱,也是许多乐峰年轻人牵手约会的好地方。明英苑坐落于乐峰镇湖内村,由明英园和明英湖组成,总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是集旅游、休闲、科研教育等多功能基地。走进明英苑,沿着石板路进入主院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潘明继先生的汉白玉雕像,过雕像,主院里,一张桌子,三四把椅子,是待客的所在。目光所及,远处青山绵延苍翠欲滴,近处庭院深深,悠悠草木,生机盎然。不远处的明英湖碧波微澜,亭台水榭,山水相依,安静闲适,放眼望去,俨然一幅绝美山水画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8年,潘明继携新婚妻子回乡,村民慕名而来寻医问药,先生深受触动,自那时起,每年春节期间回乡为乡亲们免费义诊成为潘家的家规,而今,这条家规已坚持了六十多年,义诊的队伍也由潘明继夫妻二人,扩大到包括其儿女、侄子侄孙在内的三十多人,明英苑也由此广为传播,久负盛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两年来,乐峰较为著名的网红打卡点就数——南安市乐峰镇厚阳村的孔泉书院。孔泉书院是一处人文景观,它是在长久的沉寂中被唤醒,近几年,为弘扬潘氏子孙传道授业解惑,书卷气千载流芳,潘金福宗长力排万难、四处筹资、精心部署、重修了该书院。据说,在明嘉靖年间,潘氏先祖潘鲁泉公卓识深远,在这地薄民穷的僻远村庄筹资开办了书院。自此,孔泉书院产生了,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仅几百年间,书院就培养出秀才113人、闻名遐迩的“十八学士”,还蕴育出五知县、一知府及二任南安古县志编修,并出现了一家三代皆贡生的“三世名经”的传奇,可惜书院于清朝末被毁。因在巨石夹缝中,有一股清泉细细汩流,于是,“孔泉书院”便由此而得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孔泉书院在文化走廊上刻印有来自世界各地名人的书法墨宝。这些书法征集了世界五大州,十八个国家、地区和20多个省市的贰百多幅名人书法作品,是难得的世界文化瑰宝。最难得的是孔泉书院还得到第八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台湾东吴大学校长潘维大先生、世界知名学者刘再复先生的赠文赐墨。书院里布置了雕工精湛的官帽风水石,造型精美的“十八学士”艺术雕像、庄重肃穆的书院创办人鲁泉公雕像、赏心悦目的青云桥、古朴深邃的“白云深处”古石刻、“三友”“孔泉”“弟子规”“三字经”“励志、笃学、尚德、感恩”等等石碑景观。这些景观浑然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孔泉书院文化园,甚是清逸雅致,富有文化气息。孔泉书院每年还为中、小学举行”成人礼”和“开蒙礼”仪式,启迪后代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样田园般的书香雅趣书院正是读书、观赏的好去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乐峰镇境内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如千年古刹的唐代广峰禅寺、金碗银匙之称的石鼓山天龙寺(即元朝观音寺)、自古为闽南佛教圣地的飞云古寺、七都都主观音庙,香火袅袅的徐内观音娘娘庙,对接五台昭惠庙古官道的竹子驿和林俊反清复明据点湖内土楼,以及民间人们喜闻乐见休闲娱乐的慕美五世完斋公园、笋塔水库、香炉山“亦吾堡”土楼、大旗山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所有景点大小各异,各具特色,独绽光彩。这些景点分布在乐峰四至境内,景观天然一体,错落有致,钟灵毓秀,值得观赏。“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在此,无法一一详述其精妙处,望亲临其境自勿多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乐峰之美,在于“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乐峰人文荟萃,名贤辈出,除了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更孕育出了传奇的人物传记。乐峰潘氏家族,一贯尊师重教,诗礼传世,辈辈相传,为此,有不少闻名遐迩的文人、学者、教授享誉全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有康熙年间救驾护国有功、“四代一品”潘承家,明清年间,举人、贡生、进士共有四十四人。近现代有星岛国宝、著名书法家潘受先生,重教兴学、独资捐建乐峰中学的爱国侨胞潘新亨先生,第十一届中共中央侯补委员潘时兴先生,著名肿瘤专家潘明继先生,青年科学家潘连胜先生,著名作家、香港巜明报》主编潘耀明,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新锐派女性作家潘向黎,著名书画家潘文良先生,代表中国队参加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获美发项目国际铜牌的潘志超先生,福建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潘金水先生等(因个人局限,无法详尽乐峰的名人贤士,望见谅)……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潘受先生,他才华横溢,诗书双馨,是一位集书法家、诗人于一身的集大成者,是星岛国之国宝,桑梓之先贤。他一生献身他热爱的中华文化,“书法之精、诗笔之美、品德之尚”,为东南亚华人的精神文明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产,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乐峰现在还保留着潘受先生当时的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古至今,海内海外,各行各业,潘氏家族出类拔萃者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一切,得益于乐峰人民代代传承尊师重教的良好家风。早在489年前,慕美完斋公潘祥就立下《嘱咐》,译文其中有:“后代子孙的教育,应当以读书、知礼为首要之事。长大后,如能考取秀才,进入县学就读,作为叔伯的,都应该资助学费。另外,从祭祀专用的田租中拔出二十石,用来补充求学的其它用度资费。日后,如能出仕为官,再拿出等量俸禄用于祖先祭祀。如能多拿出二十石,用来勉励后昆读书”。可见,先祖们高瞻远瞩,非常重视教育和传承家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代,重教兴学的典范当属潘新亨先生。潘新亨先生是菲律宾华侨,他虽身居异域,却不忘祖不忘根,心系桑梓,在抗战时期资助完斋小学和乐峰中心小学。1982年,他捐资创办炉邨中学(现乐峰中学)。他先后捐资532.2万元人民币,兴建炉邨中学秋鸿堂、新亨教学楼四幢、秀珍科学楼、育明学生公寓和运动场等。他从1992年至2004年,连续13年,每年捐2万元人民币作为奖学奖教金。他还捐资炉山小学建育德、育才两幢教学楼,资助福山小学、乐峰中心幼儿园的校舍建设。潘新亨先生的爱国爱乡、乐育英才的崇高精神值得潘氏海内外炎黄子孙学习和发扬光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年来,乐峰金融界精英潘新生先生,在事业有成之后,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 ,自 2015 年至今八年来,慷慨捐赠巨资用于家乡的文教卫生、 乡村建设及扶贫济困等慈善公益事业,其仁风义举,造福桑梓,令人感佩。潘新生先生还为人谦和、勤劳俭朴,非常低调,捐献许多家乡事业却始终不愿留名,此高风亮节、乐善好施的英名传遍家乡,其精神值得我们潘氏后代一再学习!当然,乐峰还有许许多多认识或不认识的乡贤们都为乐峰的文教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此,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距今近五百年的明朝嘉靖年间,乐峰厚阳潘三世祖潘鲁泉,是一位普通的平民百姓,竟然创办了厚阳孔泉书院,聘请名师,广收学生,精心培育,成就卓著。厚阳潘氏历史上十八学士(八举、九贡、一进士),“一府五县”及“三世明经”均为书院所育英才。书院也曾是古泉州府域内学子参加科举再深造的高级学堂,成功造就诸多优秀人才,为当时的泉州、南安的文化教育、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年来,乐峰潘氏家族在各地不断涌现奖教奖学基金会,如广东(粤港澳)炉内潘氏宗亲会创设奖教奖学基金会,已连续十三年,每年派代表回乐峰,参加教师节庆祝活动,为乐峰师生颁发奖教奖学金。炉内潘氏家庙理事会已连续十三年为教师学生颁发奖教奖学金。慕美完斋宗祠理事会,动员各宫庙节省开支,筹集资金全力支持教育,设立奖学奖教项目。据说目前乐峰人民正在动员各方力量,筹备创设促进乐峰教育发展基金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进一步弘扬祖德,传承尊师重教良好家风,潘氏家庙理事会在家庙内设置家风家训墙。慕美五世完斋宗祠理事会,在宗祠内创设南安市级家风家训示范基地。湖内明英苑已是福建省级家风家训示范基地。厚阳村重建孔泉书院更是每年开学时举行新入学儿童朱砂启智且拜孔子像仪式等。先辈们用心良苦,励志奋发,都在启示着我们潘氏子孙应以先祖、名人为榜样,踏着先辈、名人的足迹,刻苦攻读,砥砺奋进,折桂攀蟾,再铸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值得一提的是,乐峰人大部分都姓潘,但在乐峰的一隅,还有一两个黄姓的村庄,如潭边村、炉星村。潭边村——这个村庄两溪拥抱,大道环村、青山碧水,左瑁山,右大旗,北屏大狮山,南望风光无限,地貌犹如众星拱月,地灵人杰,英才辈出。说到重教,遐迩闻名的潭边慈善会值得关注。它是潭边乡贤们心怀慈善,自发组织,踊跃捐款,注册创办的乐峰镇唯一村级慈善会组织。自2017年创办以来的七个年头,会长黄明辉及全体同仁乡贤们秉承着“助学奖教、尊老扶幼、救困济贫”造福桑梓为宗旨,已有80多名大学生人次先后受到表彰奖励,其中有北大博士后学生、名校硕士研究生、本科大学生等获奖,还有考入省级达标高中学生,小学优秀学生,优秀教师200多人次 受奖,奖学金50多万元。潭边村慈善会乡贤们崇文重教,用颗颗真心,片片真情,播洒在潭边教育事业的大地上,已初见成效地发出了“未来可期,春暖花开”的希望之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乐峰之美,在于“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乐峰有各种各样的手工以及自己的美食特色、特产,较为著名的是有南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面线和制鼓等传统手工技艺,以及美味可口的乐峰肉羹汤甚是出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乐峰手工面线,在闽南地区又称为 “面干”“太平面”“长寿面”等,是具有闽南地方特色的一种手工制作食品,手工面线制作技艺在闽南传承的历史有百年以上,是作为一种闽南民俗文化中象征长寿、吉庆的文化符号。在闽南,不论是远方亲朋来访或送别亲友、过生日或迎亲出嫁、都会端上一碗面线,代表平安、幸福、长寿以及深深的牵挂。在南安乐峰镇福山村,至今仍有不少会制作手工面线的手艺人存在。乐峰的传统手工制面历史悠久,手艺世代传承,引用当地地下纯净水,再以传统手工工艺辅以现代高科技精制,并结合闽南独特气候,经由风吹、曝晒、干燥等程序而成,所制成的面线条形润滑、口感地道、爽滑美味,营养丰富,是馈赠亲友的最佳伴手礼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乐峰的肉羹汤,不管平日还是假日,总有很多人慕名而来,招牌乐峰肉羹汤,盛上一碗,细细品尝,再配上一碗可口的酸菜饭,幸福的滋味如此简单!肉羹汤是以骨头汤做汤料,食材使用当天的新鲜瘦肉,加入本地农家木薯粉、小葱及芹菜一起抓拌均匀,揉搓成团,放入大骨熬煮的高汤,再加入豆腐、猪血、花菜煮开,肉羹Q弹,汤鲜味美,让人流连忘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你来到乐峰,走在乐峰的主街上,只见路宽仅十来米,两侧是密密相连的商店,和住宅连在一起,前店后居,店店相连。倘若你逛得有些疲惫,乐峰的肉羹汤店,便是你最好的歇脚处。随便找一家金牌肉羹店,找一角张小桌子,坐下来静静地歇息,静静地享受……桌上那一碗浓浓的面线糊或肉羹汤,无疑是最可口的美味,切入大肠或是醋肉,再撒上些葱花,一碗氤氲香气的美味蒸腾而出,乐峰人的制作手艺与众不同,千万缕细长的面线以及可口香喷喷的牛肉羹和大肠羹,便可成为餐桌上最动人的美味和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次回到乐峰老家,我必点一份金牌牛肉羹,外加一份大肠羹,“金牌牛肉羹”店常常成了我落脚的驿站。端坐店里,看着老家道路开阔起来,应景的物事多得令人目不暇接,生意人的叫卖声与车辆往来的鸣笛声,此起彼伏。夕阳的光照在这熟悉的老街道上,错落交出、零零碎碎,显得那样漫不经心,正完好地演绎着小市井的乐趣与烟火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除了手工面线,乐峰还有制鼓手工技艺流传至今。乐峰炉星村62岁的黄成土从19岁开始学习制鼓,如今已有43年,是乐峰的制鼓人。他做鼓桶、鼓钉固定、油漆……制鼓过程几乎全靠手工,动作流畅、一气呵成。“制鼓看似容易,做起来难,每一道工序都极重体力活,制作工艺更是精益求精,其中最为繁琐的就是鼓面的制作。”一道道繁琐的程序严格遵循传统,原汁原味。因制作工艺精湛,产品不仅销于本地、永春、德化,也曾远销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乐峰还有许多农特产品及手工制作,这里无法一一详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乐峰之美,在于“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在五彩烟花的绽放中,人们扶老携幼,领城而出,拥向了街头。每逢节假日,小镇就成了欢乐的海洋。瞧,元宵节,乐峰的潘氏祠堂里到处都是明亮的灯火,欢乐的人群,浓郁而吉祥的节日气氛在小镇经久不散,直到很晚,灯流数去后,夜空里仍有绚烂怒放的烟花不肯消散……这就是乐峰的节日,充满着小镇市井烟火的韵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乐峰是一个鼓舞人心、激发斗志、开拓奋进的小镇,每一年都有新的期待新的变化,镇政府“一园二溪三区”着力部署,全力打造“生态文旅名镇”、提升城镇承载力,努力构建山水名镇大生态。这里对生态环境及文物古建筑的保护都非常重视,如印山生态林园、湖内土楼、 亦吾堡土楼 、孔泉书院等。管理者修葺者不仅思虑得周全,还能有所创新,不但整旧如旧,而且建新如旧,使得整个小城恢复原有风貌,又徐徐焕发新的现代光彩。乐峰的各项事业有条不紊开发着,也能兼顾保持良好生态和淳朴民风,让古朴丰茂的小镇保持着幽静、自在、与世无争的风味——那就是乐峰的原始风雅之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个前来小镇参观的游客都可以看到和感受到,这些风格迥异并流传着美丽故事的古建筑及文物是如何经受了漫长岁月风风雨雨的侵袭而变得温柔和多情起来,它们便是小镇活的历史。昨日已去,但小镇的魂、老街的魂还在。并不是所有的建筑都让人流连忘返,也不是所有上了年纪的建筑都叫古建,一如那高山名川,有仙则名,有龙则灵。乐峰的建筑如山、似水,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镌刻于建筑之中,或英勇抗清,或政绩显赫,或悬壶济世,这些故事于岁月流转中弥久发酵,如酒醇烈,让人欲罢不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且不说这些风土人情,人间烟火的小确幸,在面对自然灾害、疫情肆虐的时刻,乐峰人也是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不畏强风暴雨,昼夜通宵、防疫消杀、捐款救灾……战胜了接二连三的各种大小灾难及近三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袭击。风雨袭来,巍然不动,这便是乐峰的铿锵之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砥砺奋进拓新章,栉风沐雨迎未来。”乐峰镇现在正以蓬勃发展的品质景象,徐徐展开一幅幅美好画卷,这画卷便是乐峰人民建设幸福家园最有质感的映射。此刻乃至今后,乐峰人仍会爱拼敢赢,开拓创新、奋勇前行,共同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魄的华丽乐章,奏响乐峰永恒的“魂”与“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所以,小小乐峰,亦有大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乐峰的村民仍过着最朴素的生活。虽然,这里没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纸醉金迷的霓虹闪烁,但乐峰人民安定地保持着自己的生活节奏,习惯了在这里生生息息,安居乐业,乐得其所。山水乐峰,魅力无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想要在舒畅的日子寻一种神秘的诱惑,你就选一个天高气爽的美好日子,约上三五好友,秉车自驾,结伴同行,一起来乐峰畅游吧,或许这里的每一个犄角旮旯,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意外与惊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你们可在明英苑、或在笋塔水库旁、或在印山顶上凭栏饮茶,目光所及,开阔明爽,清气四溢,一时恍若身在天上人间。俯瞰云雾缭绕的乐峰小镇,一方灯火璀璨的静隅之地,古老灿烂的历史呼吸可闻,白玉带似的芦溪穿镇而过,日夜奔流,诉说着不息的生命、奋斗和希望。这一幕,正连接了古代、今天和未来,使小镇充满了无限寓意和生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苏轼在《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曾写道:“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慰藉了多少天边游子的心。我没有远游,也没有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无限感慨,只缘身在此山中,吾心归处亦是吾乡!</span></p><p class="ql-block">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