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少先队和少共国际师(1)

铁甲骑兵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序 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张爱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朱德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培育下,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中国青年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国青年的光荣革命传统,无疑是新一代青年责无旁贷的崇高职责,也是鼓舞我们进行新长征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半个多世纪的革命进程表明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青年,肩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他们用自己的斗争,为中国青年的革命传统,增添了各具异彩的不灭光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我们党开始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中国革命进入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中国青年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涨。一九二九年前后,在毛泽东同志亲自开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所有其他红色区域,普遍建立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领导下的少年先锋队,他们直接参加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和各项革命活动。一九三三年,以少先队模范队员组成的红军“少共国际师”的成立,不仅表现了少先队员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拿起枪杆子,同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殊死斗争,更突出地是少先队员整连、整营、整团、整师参加到红军中去,成为红军有力的后备军,他们可歌可泣的战斗业绩,值得中国青年永远引为骄傲。共青团江西省委宣传部和江西大学中文系的同志为了加强对青年的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力量编辑了这本以反映少年先锋队和“少共国际师”的战斗历程为内容的革命回忆录,显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在当前大力恢复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的时期,老一辈革命者青年时代斗争的光辉历史对生活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青年,提供了活生生的榜祥,它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新社会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当我翻阅着这些虽然是片断的,但却真实地记录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斗争生活的材料时,我的心情是很激动的。我想。读到这本书的青年同志们也会有同感的。我们每</span>一个人都可以想一想,回顾少年先锋队和“少共国际师”的斗争历史,缅怀那些把自已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了人民解放事业的革命先烈,我们应该受到什么启示,学习和发扬一些什么东西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当年革命青年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壮美襟怀。《少共国际师歌》的歌词中写道:“高举着少共国际光辉的旗帜,坚决地果敢地武装上前线;做一个英勇无敌的红色战斗员,最后一滴血为着新中国!”少年先锋队员经常唱的《上前线》歌中,也用这样的声音,表达了他们的高尚志愿:“我们少年先锋队,英勇上前线,用我们的刺刀、枪炮、头颅和热血,嘿,用我们的刺刀、枪炮、头颅和热血,坚决与敌决死战!”这些高昂激越的歌声,不只是表达了广大少年先锋队员和“少共国际师”战士的共同心声,更重要的是变成了他们的自觉行动。他们从投身革命队伍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前途、人类的理想紧紧连接在一起,抛头颅,洒热血,心甘情愿,义无返顾。在当时的革命根据地,有几十万少年先锋队员参加了红军,“少共国际师”初创时,就有一万多人,后来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在艰难困苦的长征途中,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用自己的光辉实践履行了自己的铿锵誓言:“最后一滴血为着新中国!”他们不愧是时代的花朵,民族的英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当年革命青年英勇顽强、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第二次国内革俞战争时期,人民武装力量还处于萌发生长阶段,革命根据地恰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处在重重的白色恐怖包围之中,斗争环境是异常艰苦的。我们的兵力很少,武器装备很差,给养十分困难,红军战士和根据地人民常常吃不饱饭,吃不上油盐,缺少御寒的衣服,而我们面对的敌人却是帝国主义支持的、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反动派的上百万军队。在战斗最激烈、最紧张、最残酷的日子里,饥饿、寒冷、疲劳、伤病、死亡,时时刻刻、日日夜夜地考验着每一个革命战士。我们英雄的少年先锋队员们,和“少共国际师”的指战员们,象所有的红军战士和根据地人民一样,没有被艰苦所压倒、被困难所屈服,而是以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毅力,征服了种种困难,战胜了凶恶的政人。他们不愧是无产阶级的铮铮铁骨,不愧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英雄儿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还要学习和发扬当年革命青年革命第一,他人第一,团结友爱,共同对敌的崇高风格。从这本小册子的一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少年先锋队和“少共国际师”的英雄战士们,对敌人充满着刻骨的仇恨,对同志充满纯真的挚爱,无论是在饥寒交加的困苦环境中,还是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们总是把困难和死的威胁留给自已,把方便和生的希望让给战友,表现了革命第一,他人第一,顾全大局,团结友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思想境界。许多同志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了一曲曲动人心弦的集体主义思想的壮丽颂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光流逝,岁月更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在毛主席领导下,我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现在我国人民又在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开始了革命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新的长征。这个新长征,比之任何历史时期的斗争都不会来得轻松,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场更加艰巨复杂的斗争。新的长征,为青年一代纵横驰骋,大显身手,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它需要千千万万新的英雄人物,也必将造就出千千万万新的英雄人物、亲爱的青年同志们:深知岁月如流逝,惟恐青年无大志;若要年华莫虚度,为民服务终生事。我们相信,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我国青年,决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为着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的宏伟大业,必将作出最大的贡献,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谱写出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张爱萍为本书题词</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