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遗迹~参观《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W.Dong

<p class="ql-block">⬇️1、2021年2月电视剧《觉醒年代》在央视开播后,在全网引发热评,被称为一部激荡思想的历史文化大剧。剧中新文化运动主阵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也在当年稍晚正式对外开放。今天是七一党的生日,我来到这里寻找红色遗迹。</p> <p class="ql-block">⬇️2、我从东城区北池子头条按指引向东。</p> <p class="ql-block">⬇️3、再沿骑河楼南巷往北。</p> <p class="ql-block">⬇️4、找到了箭杆胡同。</p> <p class="ql-block">⬇️5、前行十来米来到了《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故居)箭杆胡同20号。扫码完成预约手续后就可以参观了。</p> <p class="ql-block">⬇️6、</p> <p class="ql-block">⬇️7、这是1980年时的旧址面貌。非常难得的是旧址门前的两个石礅被保存了下来,在老北京已不多见了。</p> <p class="ql-block">⬇️8、穿过门洞可见一小院,这里原是一座清代的四合院私宅。南房现为“陈独秀在北京”专题展。</p> <p class="ql-block">⬇️9、</p> <p class="ql-block">⬇️10、离大门最近的地方有一小开间,挂着“新青年社编辑部”的牌子,应是工作人员办公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11、这是北房,为《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从1917年3月第三卷开始至1920年2月第七卷第四号<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新青年》杂志在北京编辑,上海出版……。</span></p> <p class="ql-block">⬇️12、</p> <p class="ql-block">⬇️13、</p> <p class="ql-block">⬇️14、院子西侧有一副石雕和摆放的竹桌椅,应是反映当年编辑部开会讨论的地方,在电视剧《觉醒年代》里也看到过同样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15、北房展览从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开始。</p> <p class="ql-block">⬇️16、</p> <p class="ql-block">⬇️17、</p> <p class="ql-block">⬇️18、</p> <p class="ql-block">⬇️19、</p> <p class="ql-block">⬇️20、</p> <p class="ql-block">⬇️21、</p> <p class="ql-block">⬇️22、</p> <p class="ql-block">⬇️23、</p> <p class="ql-block">⬇️24、</p> <p class="ql-block">⬇️25、</p> <p class="ql-block">⬇️26、</p> <p class="ql-block">⬇️27、</p> <p class="ql-block">⬇️28、</p> <p class="ql-block">⬇️29、</p> <p class="ql-block">⬇️30、</p> <p class="ql-block">⬇️31、</p> <p class="ql-block">⬇️32、从1920年9月1日第八卷第一号起《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上海组织的刊物,出版至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党的三大决定恢复出版《新青年》,“作为党的理论刊物”,为季刊,由瞿秋白主编,至1926年停刊。</p> <p class="ql-block">⬇️33、</p> <p class="ql-block">⬇️34、</p> <p class="ql-block">⬇️35、展出的实物为陈独秀曾用过的物品。</p> <p class="ql-block">⬇️36、</p> <p class="ql-block">⬇️37、</p> <p class="ql-block">⬇️38、</p> <p class="ql-block">⬇️39、</p> <p class="ql-block">⬇️40、</p> <p class="ql-block">⬇️41、</p> <p class="ql-block">⬇️42、</p> <p class="ql-block">⬇️43、</p> <p class="ql-block">⬇️44、</p> <p class="ql-block">⬇️45、</p> <p class="ql-block">⬇️46、陈独秀、李大钊在北京期间合作共事、共同领导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所需要的思想启蒙与干部准备做出了突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47、1920年2月,为躲避反动军阀的破害,陈独秀从北京秘密南下上海。在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李大钊同他商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油画标题为《李大钊护送陈独秀南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8、</p> <p class="ql-block">⬇️49、走出箭杆胡同20号,那里曾经的风云激荡、新旧文化的碰撞以及新思想的传播,推进了中国历史前进的车轮,展出的图片、文字和手稿在脑海里反复浮现。</p> <p class="ql-block">⬇️50、100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仍站在历史的潮头,把握着中国前进的方向。愿我们的党不忘来时路,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初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p> <p class="ql-block">~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