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川藏线 天路祭父母

渡河

<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3日至6月7日,我陪妹夫梁克昌沿川藏线去到了被称为“天空之城"的世界高城理塘县终于了却他与父母相离55年之久的祭拜之愿。</p><p class="ql-block"> 此行,犹如亲闻亲见梁克昌父母在高原奋斗奉献及献身殒命的命运让人唏嘘感慨!川藏线的巨大变化同样让人震撼不巳,故萌发了作个记录写一点东西的念头。好在,征求克昌的意见,他欣然答应,即向他索要了老照片等资料,于是,便写了这篇文章。</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川藏线上汽车翻越折多山的场景,好友吴建新摄)</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走的这条新开通的高速公路被称为雅康高速,连接成雅高速出雅安不远就与成雅高速分开,是一条全新的高速公路。雅康高速于2018年底开通,我是第一次乘车走这条路。</p> <p class="ql-block">高速公路边的一个小镇。</p> <p class="ql-block">高速公路上拍到的天全县已是高楼林立,完全看不出原来那个山沟小城的样子了。</p> <p class="ql-block">克昌幼时跟随父母在天全生活了几年,并在此读了小学一年级后才离开这里,六十多年后再次来到这里,这里已发生巨大变化,值得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我也是52年前在初中时学工学农学军的时代背景下学军走红军路拉练时来过这里,并在天全中学住了一晚,属故地重游也留影作纪念。身后”此生必驾318"的路牌成为了新川藏路的新标志,一路都能见到这样的标志,成为了川藏线上的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1971年4月我们拉练吋走的这条老川藏路,当年还全是碎石路,一路的车辆也不多,很难遇到一辆汽车,客车就更少了。而今天,新的高速公路线路虽然与老公路相隔不远,但巳是这样高标准的山区高速公路了,大小客车和各种小汽车在宽敞的公路上来来往往,为人们的出行和旅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p><p class="ql-block">今天我才知道,五十年代初,克昌的父亲就是川藏线二郎山路段的勘察设计建设者。当年的公路建设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工程主要靠人工,川藏线的十万建设大军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价,有4900多名建设者的生命献给了川藏线。特别是艰险的二郎山路段平均每一公里就有七名建设者牺牲!今天我们行进在这么快捷方便安全的道路上,不得不对当年付出了汗水和生命的川藏线建设者们肃然起敬!我们不应忘记他们!</p> <p class="ql-block">更让人无法想像的是,当时我们进入这样的山区时,公路全是盘山公路,虽然风景很好,但翻越一座山头,要走很长的坡路,根本想不到如今还能通过打遂道来缩短道路。</p><p class="ql-block">记得当时在天全到二郎山脚下新沟兵站的拉练途中,大家都兴奋地一遍又一遍地高唱当年唱响大江南北的修筑川藏公路时的歌曲《歌唱二郎山》:"二呀吗二郎山啊高呀吗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修公路进西藏……”的歌声久久地在山谷间回荡……</p><p class="ql-block">大家当时开起了玩笑:“这个二郎山也太高了!不晓得好久才翻得过去哦?要是二天从山脚下打个洞穿过去就巴适了!免得我们再去爬山了!”这在当时的确是异想天开的玩笑话,没人会真这样想,但真没想到,四十多年后的今天,这却已成为了我们眼前的现实!真让人震惊和高兴!</p> <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现在的雅康高速二郎山遂道离老川藏线有多远,眼前遂道进口的二郎山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巍峨,但长度却达到了13.5公里,比老川藏线十多年前通车的半山遂道长了一倍多!比雅西高速最长的泥巴山10公里的遂道还长了3.5公里!</p><p class="ql-block">想起1971年我们从二郎山新沟兵站为起点翻二郎山时,头天就住在新沟兵站。在解放军战士的协助下,晚上女同学们还做了不少大饼作为翻山的干粮。</p><p class="ql-block">在新沟兵站的路牌上看到我们的目的地泸定还有78公里,途中全是盘山公路,没有食宿点,还要翻越海拔高度约3000米的垭口,我们必须只能用一天的时间通过!任务相当艰巨!但实际上走公路无伦如何也是无法完成那么长距离的跋涉的,我们只能走小路,按当时工宣队师傅和带队老师研究后的决定,拉练队伍采用了一个十分冒险的办法:顺着电线杆的维修小路翻越二郎山。没有向导,只有靠约60人的队伍自己了。当天晚上开了一个动员会,工宣队师傅和老师们向大家讲了一天翻越二郎山的要求,我们第二天天不亮就从新沟兵站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记得在翻越二郎山时,有不少女同学因连续走了六天几百里路了,早已疲惫不堪,走不动了。工宣队师傅和老师们组织了临时收容队,让体力好的男生帮女生背背包。我也成为了收客队的成员之一,身上多了一个背包,好在年轻力壮,没什么问题。</p><p class="ql-block">二郎山是四川盆地的第一个地理台阶。东面的成都平原植被茂盛,湿度高,云雾缭绕,我们的拉练队伍一直在云雾中行进,看不清队伍,不时还需要高声呼叫以免掉队和迷路。工宣队的胡永明老师拿一个装滿白酒的军用水壶跑前跑后给男同学们喝酒鼓劲!记得大家在中午12点时大队伍终于在垭口集合时都十分高兴和激动,时间过半我们任务也过半,当天到达泸定的计划有希望了!</p><p class="ql-block">没想到,高山的气侯变幻无常!大家刚坐下来吃午饭啃干粮时天空中便吹起了风、下起了雨夾雪,冷得大家直打哆嗦。大家只得冒着雨雪继续前进!</p><p class="ql-block">大家更没想到,翻过垭口不久,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又是另一种高原风景!这里的天空格外高,山格外大!这里没有了云雾,没有了森林,一眼望去,山连着山,山外有山,群山连绵,一望无际!我们都是第一次见识这样气势磅礴的高原群山风光,感到十分震撼和兴奋!”我们翻过二郎山啦!”,"我们胜利了!”我们到高原啦!"同学们兴奋地跳着!喊着!</p><p class="ql-block">大家跳够了,喊够了,准备抓紧时间下山赶到几十公里外的泸定县,这时却傻了眼!怎么小路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电线杆也不见了?眼前没有路怎么下山呐?二郎山的西坡完全是一片荒野,干旱贫脊,地面全是干早的沙土层。千万条被雨水冲刷出来的沟壑或是拖拽木料的沟槽呈现在大家面前,哪里还有路?大家只有顺着这些小沟槽往山下跑。不一会儿,大家都发现了这种快捷的下山方法,纷纷顺着这些沟槽向山下飞奔或半坐着往下梭!但却往往刹不住车,停不下来!因此,满山遍野时不时传来同学们尤其是女同学们一阵阵的惊呼呐喊!"快让!快让!我刹不住啦!”“啊哟!","啊!”……哈哈!下山路上演奏出的这一独特的交响曲让我们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也许是这群勇敢无畏的年轻学生们的精神感动了上天,当天夜幕降临时,六十位师生全部安全抵达了目的地:泸定县城。</p> <p class="ql-block">二郎山遂道路面平整而宽敞,为了安全还有不少电子警示牌不停地提醒已超速的车辆;遂道中还采用了灯亮展示出一面五星红旗。司机窦师傅说前面还有一面党旗,难怪说这个遂道已是一个网红遂道。</p><p class="ql-block">据称,这个遂道也是经过了几个地震断裂带,施工难度也是相当大。但中国近一二十年来的道路桥遂建设的大发展,让中国这个世界公认的基建狂魔也是一路开掛般地发展壮大起来,在中国人面前,好像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他们了!想当初八十年代刚看到欧州高速公路我们那种羡慕时,我真心为祖国的发展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和骄傲!</p> <p class="ql-block">1971年4月21日,我们十连三排的二十六位同学和工宣队领队陈德忠(后三排右一)在泸定铁索桥上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雅康高速新二郎山遂道不再进入泸定老县城,新的横跨大渡河现代铁索桥雄伟而高大,跨度大,桥长至1411米。据称花了十个亿,用了6万吨钢材和29万吨水泥,能抗十二级大风和九级地震。被称为川藏线第一桥,成为新的网红大桥!</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司机窦师傅听我们说到五十年代初克昌父亲随十八军开辟老川藏线修二郎山公路和七十年代初我们在川藏线上学军拉练的故事后也十分感慨,说他八十年代参加工作就一直在这条线上开车,亲眼看到了这条公路的变化,的确是变化太大了!以前没有遂道,后来有了遂道,再也不用翻山垭口了!现在有了雅康高速,三个钟头就能从康定开到成都了。但自从有了遂道,坐车就再也看不到风景了!当年,我们每次从康定到成都走得早,每天都能在二郎山公路上看到云海和日出,真的特别好看,但现在,我们再也看不到了!自驾游318国道的,千万不要走高速公路,真的,风景在老公路上!</p><p class="ql-block">窦师傅听说梁克昌的父亲是二郎山公路的设计工程师,也深表敬意,说正是有这些老一辈的开拓者,才让川藏线沿途发展了起来,他们是最大的功臣!说他前些年还遇到过一位江苏籍的八十多岁的川藏线建设者由女儿陪同专程来川藏线沿途旅游看看,说是作一次告别游了,也很令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出了遂道就到康定市收费站了。这里我们看到了正在施工的川藏铁路的遂道口及一旁的大量铁路工程建筑物。几年时间没到康定,殊不知这里已为实现川藏铁路的宏图迈开了坚实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随着川藏线道路质量的不断改进提高和线路优化,现在从成都出发到理塘从原来六十年代的五天路程巳缩短到了一天,成都好几个客运站都有一天到达理塘的客运班车,这让我大为惊讶!七年前,我们我们自驾到西藏时从成都到理塘也跑了两天半,而现在却可以一天到达了,这进步实在是太大了!</p><p class="ql-block">虽然我们也可以选择一天到达理塘的班车,但从成都到理塘从海拔500米一天内到4100多米的地方还是担心高原反应而选择了到2500米的康定先适应一下为宜。</p><p class="ql-block">我们上午十点出发的小客车仅仅3个小时就到了康定。时间很早,我们决定去近些年建起来的新城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康定老城还是和数年前一样,一条不大的折多河水奔腾着从山谷中穿城而过。但两岸的主城区的建筑基本上都是不断更新了的抗震强度达八级以上的房屋了,这些具有汉藏风格特点的建筑和街道整洁而富有特色,康定城的地理特征正好印证了《康定情歌》中那句:“……康定溜溜的城哟!”</p> <p class="ql-block">(城中的雕塑《康定情歌》中的大哥、大姐)</p> <p class="ql-block">康定老城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已无发展扩大的空间,近一、二十年来,一个现代漂亮的康定新城在折多河上游区域拔地而起!</p> <p class="ql-block">新城区开阔而平坦,建起了不少高楼大厦。</p> <p class="ql-block">新城区的道路也宽敞笔直,和平原地区的城市道路也别无二致。</p> <p class="ql-block">自从解放初期解放军第十八军修川藏线进藏开始,解放军就为藏区人民开山筑路,把援藏物资一批批送到沿途的藏族人民手中,极大地改善了藏区人民的生活,并与藏区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这组雕塑也反映了藏区人民对解放军的敬意和情感。</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天特别的蓝,街道两旁的建筑也十分现代和具有西式风格,十分漂亮!</p> <p class="ql-block">康定在历史上曾是川藏地区一个重要的茶马古道驿站,也是汉藏人民世代混居和民族融合地区,为汉藏人民间的友好相处与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处的雕塑群反映出了这段重要的历史场景和画面。克昌也随父母在康定生活过,他告诉我,这里原来的地名叫”打箭炉",果不然,这个老城门上还是“打箭炉”的字样!</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康定城早巳不再是那个在河谷中一溜溜的小城了,除了它还是那个川藏线上进入藏区的重要驿站外,离成都仅三个小时路程的高原小城,也是成都人假日度假、夏曰避暑的又一个不错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6月4日我们从康定出发前往理塘县。</p><p class="ql-block">折多山是川藏线上的第二个台阶,从康定的海拔高度2500米到折多山垭口4298米一个小时的车程一下子上升了1600米,一般人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高原反应。记得我九十年代和几个同学第一次自驾开车上折多山时,看到不一样的高山风景特别是折多山的雪景时大家都异常兴奋,我不时地停车下来拍照。但那时的公路还是碎石路,路上的车辆也很少,很久才能遇到一辆货车,养护也是一件艰难的工作,看到几十公里的上山道路仅有的一个维护施工点也只有一两个人在那里工作,不由得担心,如果在这里抛锚了都不知该怎么办?</p><p class="ql-block">而今天,由于川藏线已铺上了柏油路,“此生必驾318”的口号激励着众多的自驾人蜂涌而至,一路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自驾车你追我赶地在川藏线上奔驰,让我更没想到的是,巳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凿洞建桥大军中来来往往的重型车辆常常把公路排得滿滿当当!</p> <p class="ql-block">《大地》,九十年代川藏线上汽车翻越折多山的场景(好友吴建新摄),该作品在2005年四川摄影比赛中获得了优秀奖。</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折多山318国道上因车辆太多,常常会发生堵车现象。</p> <p class="ql-block">让我更没想到的是,折多山已开启了川藏铁路的宏大工程,我们的眼前己出现了这样大批的铁路桥墩(返回成都时拍摄)。</p> <p class="ql-block">从新都桥往折多山方向已打下了成规模的铁路桥墩。</p> <p class="ql-block">折多山的铁路遂道口(图中右下角)也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从新都桥镇往折多山方向的道路两边现在巳建起了大量这样的建筑,并形成了街区。记得我2005年初次自驾游新都挢时,这几十公里几乎还是不见居民房的荒原地带,大部份地段都还是坑坑洼洼行车困难的碎石公路,没想到短短的十多年时间,折多山下已发生了这样天翻地覆的巨变!</p> <p class="ql-block">新都桥地区的藏式民居也呈现出与其它地区不同的建筑风格。这种把汉族的大屋顶与藏族的民居相结合的形式显得这种建筑独具一格,高档大气,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让我更没想到的是,原来被称为摄影家天堂的新都桥至塔公草原方向的几十公里核心景区路段,今天在318国道两旁不知什么时侯巳建起了许多这样的新建筑,形成了长长的崭新街道。这样的建筑大多为旅社宾馆和饭店以及修车等为旅行人员服务的行业,这充分反映了近些年来川藏线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给当地带来的商业繁荣景象。但我实在是有点担心,这会不会影响这里原来那种原始的、生态的自然景观呢?也许,社会的进步和改善人们生活的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也是一种必须要接受的规律吧!</p> <p class="ql-block">我看到了路旁的"中铁十一集团公司某标区工段项目经理部"的驻地,表明川藏铁路在这里巳进入了施工建没的阶段。</p> <p class="ql-block">过了新都桥镇,马上就要翻越比折多山更高海拔4416米的高尔寺山。</p> <p class="ql-block">一些路段正在作加强山体维护工程施工,工人们正在为固坡网格作水泥浆喷灌。来往车辆只能单边交替放行。</p> <p class="ql-block">我们2015年6月进藏途经高尔寺山时遂道正处于最后施工阶段,老公路处于维护不力的时期和干旱季节,路上的车辆顛颇不堪,车后扬起的漫天灰尘让对面车辆及紧跟在后的车辆啥也看不见,简直无法开车。现在,遂道的开通让人们大大地节约了翻山的时间,也少受高原反应之苦了。</p> <p class="ql-block">高尔寺山遂道的下山之路也设计得非常聪明,设计人充分利用了陡峭而俠窄的地势地形,因地制宜地建成了这种螺旋式桥梁的上下坡道路,解决了这种复杂地形的设计难题。</p> <p class="ql-block">看着这样的高山道路,不得不佩服川藏线建设者们的聪明才智!</p> <p class="ql-block">翻越了4400多米的高尔寺山后来到了海拔2600多米的雅江县。</p> <p class="ql-block">雅江县城是康定到理塘之间一个海拔2600多米的唯一县城,自驾游西藏的人们为了逐渐适应高海拔,往往也会选择在这里住宿。我们2015年的西藏自驾游也是在这里住了一晚。</p> <p class="ql-block">过了雅江县城,又要接着翻越更高的海拔4600多米的剪子湾山。在河谷中相对宽敞一点的地方,又建立起了“318国道优化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单位。道路,是开发建设藏区的先题条件,国家在这方面的巨大投入是具有重大战略眼光的!</p> <p class="ql-block">我想,这也应该是优化质量工程的施工吧!道路条件的改善提高必将为行走318国道的人们带来更安全、更高效、更好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盘山公路的回头弯。</p> <p class="ql-block">往日的教训不断地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了安全行驶!</p> <p class="ql-block">上山之路。</p> <p class="ql-block">翻越剪子湾山的盘山公路。这里被称为是川藏线上的天路十八弯。七年前路过时由于道路陜窄,找不到一处停车地点而无法拍照,今天,在山路旁专门开辟出了两处停车场拍摄点。我们给客车司机提出了想停车拍照的请求,热情的藏族司机满足了我们的要求,于是,我有幸拍下了这几张天路十八湾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克昌告诉我,1968年父亲因公牺牲他乘坐理塘公路段拉柴米油盐蔬菜的生活车去理塘奔丧时,汽车上山因路太陡,爬得很吃力,有的地方汽车几乎爬不动了,汽车水箱都要开锅,翻这个剪子湾山汽车都要停三次以上给水箱降温!而如今,这个被称为天路十八弯的山路经过多次改道提升,行驶已经十分安全和快捷了!</p> <p class="ql-block">翻过了剪子弯山,我们进入了川西高原腹地,平均海拔都是在4000米左右了。从这里观看高原,篮天白云、高山连绵、林海莽莽,高原大地是那么的辽远壮阔!让人心旷神怡!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祖国山河的壮美!</p> <p class="ql-block">川西高原风光。</p> <p class="ql-block">这个宣传牌上写着“红军三大主力进入甘孜州,足迹遍及15个县历时15个月,创造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奇迹。”原来,长征时期红军在甘孜州还坚持了整整一年多时间!</p> <p class="ql-block">再遇途中的工路养护施工路段。</p> <p class="ql-block">途中的高原风光。</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在这海拨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还驻扎着一个空军雷达兵营,听说,这还是一个获得军委表彰的立功先进军营。可以想像,在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在冬季严寒封山的季节空气更加稀薄,可能连疏菜都吃不上,条件更加艰苦,战士们能在这里长年坚守,是多么的不易!不得不让我们为坚守高原的战士们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同车的理塘某小学老师白玛拉姆知道了我们是专程为她家乡修路牺牲的老父亲祭拜扫墓时,非常感动。她说:“真的,我们藏族是非常懂得感恩的,从我爷爷父亲他们那辈就知道当年解放军修路和为藏区人民所做的好事,他们都记在心里的。他们对我们这些晚辈都会经常教育我们要懂得感恩,不能忘记曾经帮助过我们的解放军!直到现在,我们藏区一些地方的孩子都会在公路边向路过的军车、货车等行军礼来表达他们的谢意!这都是长辈们教育的结果!至到今天,我们每年都要带学生们去烈士陵园祭拜烈士!让孩子们记住这些为我们牺牲的英烈!”的确,听到白玛拉姆老师的话,也让我想起了2015年我自驾西藏游时在川藏两地都遇到过的这样的情况,真的让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当天下午我们就到了海拔4100米的目的地:理塘县。全世界极少有这么高海拔的城市,所以,这里也被称为是世界高城和天空之城。</p> <p class="ql-block">极富民族特色的理塘县西城门。这道金碧辉煌的城门上写有《天空之城》和《世界高城理塘》的字样,成为了川藏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和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入住的酒店是今年才开张营业的新酒店,为了满足低海拔人们的需要,近年新建的酒店大多都增加了供氧糸统。克昌为了减轻我们的高原反应,预订了这家有供氧的宾馆。</p> <p class="ql-block">我们所住酒店的对面也大多为新开的酒店和饭店。记得我们2015年路过理塘县时,还只有老县城和低矮的街道建筑,这些拔地而起的崭新街道被当地人称为是:新城。</p> <p class="ql-block">  新城显得十分整洁和漂亮。这里的天空也特别蓝。</p> <p class="ql-block">街道的景点路牌为外地的车辆和旅客提供了方便。</p> <p class="ql-block">新城街道的夜景也显得十分漂亮。</p> <p class="ql-block">6月5日,我们来到了梁克昌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四川省甘孜州公路管理局理塘管理分局。当年,克昌的父亲是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文革初期被作为反动技木权威批斗,但因工程技术方面的需要和没有批斗下去的理由,很快便恢复了工作。</p> <p class="ql-block">陈局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你父亲1968年为抢修康卡大桥牺牲,时间比较久远了,当时的职工大部份都已去世了,仅有一位103岁的老人还记得当年的一些事情。前几年我们接到了省交通厅公路局转来的申诉报告后又专门作了调查了解,遗憾的是当时的那些档案资料都因一次失火事故而烧毁了。这次你带来的省档案馆保存的资料真是太好了,弥补了这个重要的历史资料!请放心,你父亲的烈士墓碑已正式进入陵园了!”由于当年正值派性斗争时期,各级革委会工作很不正常,理塘县上报的烈士报告便没有了下文。现在,烈士荣誉总算得到了落实,克昌的一桩心愿也总算落地了!</p> <p class="ql-block">陈局长安排了工作人员窦师傅送我们去烈士陵园,但陪同我们跑了两三条街都没能买到祭拜用的鲜花,窦师傅说:"理塘现在只有两个鲜花店,一个已关门不做了,另一个今天也没开门,花都是从成都进的货,生意也不好做。”看来,高原地区还是因条件限制有它的不方便之处,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窦师傅说现在理塘县人口增加很快,以前的千人县城现在巳有七、八万人了)今后的理塘会越越来越好的!</p> <p class="ql-block">在聊天中知道,窦师傅的父亲是乐山人,1954年就来到理塘工作,或许与克昌的父亲还是同事。他也在理塘出身,算是理塘人了。他说:“理塘就是太高了,空气稀簿,到了冬天,气温会降到零下30多度,空气会更加稀薄,我们当地人都觉得很难受。现在这个季节还是很舒服的”。是啊!这里海拔实在太高了,自驾318的人一般也会尽量避免在这里住宿。我们为了适应理塘的高海拔还先在康定呆了一天,但昨天仍然还有一点高原反应。</p> <p class="ql-block">高原的理塘县城,阳光灿烂,蓝天白云,空气透明度高,拍下的照片总是那么明亮好看。</p> <p class="ql-block">文革前的全家像,原本是幸福的一家人,一场文革浩劫,使这个幸福家庭家破人亡。</p> <p class="ql-block">前往烈士陵园的道路正在翻修,窦师傅带我们步行绕道到了陵园大门,找来了管理员洛绒志麦给我们打开了陵园大门。</p><p class="ql-block">理塘县烈士陵园有582名革命烈士长眠在这里,其中有85名无名革命烈士。1988年被命名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基地。改造后,现在可以用电脑监控整个陵园。</p> <p class="ql-block">烈士陵园的雕塑反映的是西藏平叛时的解放军及藏族民兵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在烈士名录墙上找到了父亲的名字。</p><p class="ql-block">烈士陵园管理员洛绒志麦(左一,藏族)今年49岁,从爷爷彭措为烈士义务守墓开始、继而父亲泽仁邓珠到他巳是第三代陵园守墓人。他们不计报酬忠心守陵的事迹央视也作了报道。</p> <p class="ql-block">克昌的父亲梁应畊烈士之墓(畊:音同耕)。墓碑上写有:四川省自贡县又叶乡人,一九六八年六月二十一日抢修康卡大桥牺牲。</p><p class="ql-block">克昌说:当年爷爷在成份划分时划为“小地主出租”,有八个子女,父亲排行老六,为人忠厚老实、读书刻若。抗战时期,考上武汉大学就读土木工程糸。一九五0年在四川省交通厅工路局工作,当年三月随进藏解放军十八军参加川藏公路建设,主要在天全二郎山段参加勘察设计修路工作。五四年川藏线通车后,调到甘孜州工路局在康定工作。五八年又调到条件更为艰苦的州工路局理塘分局主管技术工作。一九六六年文革初期被作为反动技术权威挨批斗,但很快重新恢复了工作。</p><p class="ql-block">一九六八年因造反派搞武斗,木结构的康卡大桥被烧毁。解放军部队负责修复大桥,将父亲调来负责技术工作。因遇无量河涨水,父亲和一解放军排长乘坐的勘测船被水浪打翻而落水牺牲,所幸解放军排长被救起。</p> <p class="ql-block">当年送父亦少年,此时祭拜巳古稀!一句呼喊:“父亲,你的儿子我来看您了!……”话音未落,却早巳泪流满面!失声痛哭!55年的亲情分离、几十年对父亲的思念、几十年的煎熬、苦难和委屈……一下子从心底涌出,巳是古稀之年的儿子,在父亲的墓前纵有千言万语要述说,却除了哽咽和止不住的眼泪,什么都说不出了!</p> <p class="ql-block">在悲痛中回顾爸爸生平和当年的经历:</p><p class="ql-block">我敬爱的父亲,岁月流逝了五十多年,注视着基碑.再望着您那坚毅而自信的神情,一幕幕逝去的似乎模糊的记忆逐渐地清晰起来。</p><p class="ql-block">五0年的三月.在解放战争的硝烟还弥漫</p><p class="ql-block">在康藏高原之际.而立之年的您怀着一腔报国之志.坚定而自信地奔向这块亘古荒原.自此您将最好的年华倾力投向了这里.十八年的奋进直到生命最后一息!</p> <p class="ql-block">您面对的是交通公路的一个一个难题,却只能白手起家做起.前面是高耸入去的万仞高山.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高尔寺山.剪子湾山.这座座高峰都镶嵌着您的足迹.您用测量仪标注起新的地标.您用计算尺谋算出暂新的的路径.间或前方又出现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澜滄江.金沙江.咆哮的江水.仿佛要考验筑路者的决心,您细心谋划科学构想.一时间飞架起座座桥梁,这川藏公路这317、318国道.正是在这一步步的仗量謀划和艰难挺进中由蓝图变为现实……</p> <p class="ql-block">父亲、我回想起少年时您和母亲交谈.当时康藏地区生活十分艰苦,尤其是在关外(即析多山以西是游牧区.以藏民为主体)高原,理塘即海拔4100多米.为世界高城.缺氧.同时物资也很缺乏,走平路都喘不赢气.一年有八个月吃不到新鲜蔬菜.您才四十多岁就因缺维生素大牙都掉了.主食中还有很大比例的糌粑作为汉族人真是实实在在的生存考验,然而您却如此谈定地对待生活的考验.十数年如一日地穿行在康藏地区.我记得每年只能见您一次面,您的皮肤是黝黑的,脸颊泛着高原红.而您身上总有一股酥油味.这是长期生活在高原上的原生气味。父亲您将自身的生活习性与康藏地区的生存环境融合在一体.以此铸就了长期扎根藏区的特点。在那个年月出行巡查道班工程是没有公务车的,您购置了一部28吋自行车一路骑行.遇到理塘的冬季室外温度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一路前行十多公里的线路到达道班时,手套都牢牢地粘在车把上了.</p><p class="ql-block">父亲,您是个平和善良的人、对人诚恳平等待人,无论是汉族或是藏族同事.您都以真心相待同甘共苦.您去世后,局里的藏族工人多人对我讲:“你父亲是个菩萨.他有一颗菩萨的心.”这就是藏族同胞们对于您出自内心的褒奖!</p> <p class="ql-block">十年动乱开始后.您也受到冲击遭到批斗:但是您信念坚定.守职守责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一九六八年六月您奉命调至康卡大桥原址协助解放军修桥部队抢修被毁公路桥.在这里您负责工程设计指导.六月二十一日在施工过渡时因橡皮船翻沉落水牺牲</p><p class="ql-block">父亲的去世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不幸.而您为国捐躯的壮举则又时时鞭策我砥力前行.在父亲去世五十多年后.我到省档案馆查实了当年您牺牲后的单位文件报告和批复文件.这些文件真实地记录了你在人生的最后关头的奋力所为.历史没有忘记您.因为您用辛劳.汗水乃至生命铺就了317.318国道.而今的318国道已成为网红打卡地.你的在天之灵想必也看到如今理塘.这个当年只有几间低矮平房的荒凉小县城.已变成318国道上数万人的闹市.天空之城的名声越叫越响。在这歌舞升平的太平盛景之中.我想人们是不会忘记你们这些老一代拓荒者的!你的后人也都将永久地铭记您!</p><p class="ql-block">再见吧.我敬爱的父亲!人们不会忘记您和您们那一代人所具有的不朽的老康藏精神和二郎山精神的.您的后辈也将承袭这种精种.为国家为民族的繁荣富强而继续努力前行。</p><p class="ql-block">儿.克昌.2023年6月</p> <p class="ql-block">取一捧墓前的高原土壤带回家。</p> <p class="ql-block">55年后的今天,母亲终于和父亲还有儿子团聚在一起了!</p> <p class="ql-block">在父亲的墓碑前,我们发现了三支香和一小捧葵花籽,这让我们十分意外。我们猜想,一定是当年对我父亲有感恩的人或是他后人的祭拜所为。克昌说过,当年父亲与当地藏族同胞的关糸很好,文革当初被批斗期间,父母亲把好多东西都寄放在藏族同胞那里。所以,当父母亲都去世后,这些物品还变卖了数千元以作为儿女的生活费使用。难怪当时单位里的藏族同胞会对克昌说:“你父亲是一位活菩萨,他有菩萨心肠。”但55年过去了,竟然还有人来墓前祭拜父亲,这还是让人十分吃惊!更让人感动!在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的当今,这让我对藏族同胞的淳朴和数十年不变的感恩之心有了深深的体会和新的认识,也让我对他们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我也从心底里祝福这位藏族同胞能好人一生平安!终得更大的福报!</p><p class="ql-block">我在想,藏族同胞与克昌父亲有如此深厚的情感,也一定有十分感人的故事,可惜,它可能永远都存封在那过去的岁月中了!</p> <p class="ql-block">(与烈士陵园工作人员洛绒志麦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谢谢你!洛绒志麦,爷孙三代烈士陵园的忠实守墓人!爷爷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为在县邮局工作的同村好友与匪徒博斗牺牲后守墓开始即成为了烈士陵园的义务守墓人,再到受伤转业后的父亲1963年为烈士陵园守墓23年去世,15岁接班的洛绒志麦己为烈士陵园守墓37年。虽然每月只有1400元的报酬,但他说:“比起那些才参军几天就牺牲和那些无名烈士来说,我没有什么可埋怨的。守好陵园,给孩子们宣传烈士事迹,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洛绒志麦一家三代守烈士陵园的事迹还上了央视的报道!</p> <p class="ql-block">2020.10.9克昌妹妹的女儿泽玉(就读北大阿拉伯语专业博士后,曾获康奈尔哲学专业全额奖学金,就读佐治亚州立大学等,会六国语言)在理塘县烈士陵园悼念外公。照片由泽玉提供。</p> <p class="ql-block">克昌侄女泽玉在无量河康卡大桥外公当年牺牲地祭悼外公。照片由泽玉提供。</p> <p class="ql-block">我们前往无量河去祭拜克昌的母亲,远方乌云密布,山雨欲来。</p> <p class="ql-block">理塘高原上的无量河,是克昌母亲五十五年前在文革期间被以无须有罪名批斗后以死抗争投河自尽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克昌说,当年母亲跟随父亲从泸定调到理塘工作后,把无法适应高原生活的我和妹妹托付给在成都铁路糸统工作的幺爸。幺爸一家也有四个小该,日子虽然很艰难,但为了哥哥一家也义不容辞承担下来了。头几年每年都还能借父母回成都开会的机会见到他们,但文革开始后,一切都乱套了,武斗开始后,连客运也停运了。我和妹妹三年都没见到父母亲,见到父母已成了我们最大的奢望!爸爸妈妈寄了一套毛泽东选集给我们,告诫我们学校复课后一定要好好读书!如果今后考不上大学的话就来理塘放牛!表达了对儿女的殷切期望。</p><p class="ql-block">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三年后得到的却是父母亲双双离开我们的消息!当听到父亲因公牺牲的消息时,犹如晴天霹雳!天塌下来了!由于客运巳停运,公路局只得安排幺爸和我兄妹俩乘在成都拉柴米油盐蔬菜的生活车去理塘,驾驶室坐不下,我只有坐在货车厢与货物挤在一起。两天到了康定后又遇派性组织在武斗打仗,街上都架起机枪戒严又只有等待。没想到这时又传来了母亲失踪的噩耗!这个双重打击让我无法接受,精神上完全垮了!万籁俱灰!我都不知到理塘县的六天旅途是如何度过去的!</p> <p class="ql-block">母亲出生于隆昌县一地主家庭,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她工作勤奋,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在工作单位里几乎每年都是先进工作者。在理塘财政局工作期间,由于工作突出,还被推荐为全县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但母亲因家庭出身不好也尽力推辞了!她是一个十分低调的人。</p><p class="ql-block">但在文革期间,这场史无前列的政治文化大浩劫也没让理塘县这座世界高城幸免!造反派竟然以“漏网地主份子”无耻栽脏陷害的卑鄙手段对母亲进行批斗,大打出手!妈妈一生清白,勒奋工作,低调做人,哪里受过如此的污蔑和打击?妈妈决心以死抗争来证明她的正直和清白!毅然决然地投向了理塘高原这条奔腾不羁的无量河!</p><p class="ql-block">她在留给丈夫的遗书中写道:“应畊,我对这种捏造罪名的污蔑诽谤和陷害打击根本无法接受和忍耐,决心一死以证我的清白!对不起了!一双儿女只有托付给你了,希望你能再找一个对儿女好的人,一定要把他俩抚养成人!应畊,再见了!下辈子我们再作夫妻!”</p><p class="ql-block">更不幸的是,母亲投河五天后,我父亲在还不知母亲已投河自尽的情况下,在同一条无量河上游四十公里的地方因公牺牲!</p> <p class="ql-block">“妈妈,你的儿子梁克昌,我也代表妹妹李约看你来了!我们今天要告慰你的是,我和妹妹今天都好!我们的家人也都好!比起你们那个时候好多了!请你放心!</p><p class="ql-block">自从你走后的第五天,爸爸也在这条河的上游走了,你们都在这条河里走到了一起!你们是鸳鸯夫妻啊!生生死死都相随在一起!望你们在天国相聚、相随、相敬如宾!</p><p class="ql-block">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巳走过了大半的人生之路,我们还将教育我们的后代不要忘记你!不要忘记爸爸!不要忘记那段苦难的历史!永远都不能忘记!……</p><p class="ql-block">我敬爱的妈妈,现在好了!时代昌明了,那种不把人当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望你在天国扶佑我们今后会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妈妈!我给你磕头了!”</p><p class="ql-block">远处,无量河的上游传来了阵阵雷声,乌云滚滚的远方下起了大雨。我相信,冥冥之中,上天也在为克昌父母的悲惨遭遇而鸣不平!而落泪!</p> <p class="ql-block">是啊!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这场惨绝人寰的浩劫,这本应是很幸福美滿的一家人!若不是造反派的巫陷批斗,优秀的妈妈不会为证自身的清白而投河自尽!若不是造反派武斗烧毁了大桥,老知识份子的爸爸也不会冒险抢修大桥而无谓牺牲!一双儿女瞬间成为孤儿,上山下乡当知青、任时代潮起潮落、随波逐流,受尽了人间折磨和苦难!</p><p class="ql-block">好在,从小就受家庭传统教育影响的儿女虽然生不逢时,但他们诚实做人,认真做事,也靠自己的努力克服了一切艰难困苦,挺了过来!克昌也靠自巳的勤奋努力在企业中担任了中层干部的重要职责。现在,克昌的女儿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资企业从事技术工作,也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妹妹李约的女儿北大博士后毕业了也应有一个光明的前程。因此,永留高原的父母也可含笑酒泉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成都到理塘县一路走来,也感觉到了从亘古荒原开辟318国道以来道路天翻地覆的巨变!从以前六天的艰苦天路已缩短到了一两天,现在的318川藏线仍在推进优质提速工程,人们梦想中的川藏铁路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没中!我们深信,从内地到西藏的这条天路就会成为一条真正的天堂坦途之路!</p><p class="ql-block">我们不能忘了这条天路的开拓者们的无私付出和巨大奉献!</p><p class="ql-block">希望文革那样的历史悲剧不要重演!</p><p class="ql-block">为318川藏线天路献身的建设者们安息吧!</p><p class="ql-block">完2023.7.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