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近代人物志(三)

完美主义

<p class="ql-block">党晓渊</p><p class="ql-block">党晓渊(1909~1939)名人龙,学名弘,字晓渊,县城内宫前巷人。10岁入私塾,勤奋力学,.仰慕忠烈。14岁时,在自已右臂刺“尽忠报国”4字。18岁因家贫,将城内房屋变卖,移居西庄镇寺庄村,以部分房钱为资,考入县单级师范,毕业后任乡村初小教师。</p><p class="ql-block">民国18年(1929)大旱,党晓渊失业,与其弟逃荒于扶凤,以吃舍饭糊口。不得已,又返韩城靠卖字为业。灾后复又从教。大革命时,在潭马村初小教书,给村西洞前墙上书写“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等标语,自编潭马村校歌,激发学生爱国思想。</p><p class="ql-block">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党晓渊奋然投笔从戎。将发一束、齿二枚嘱妻收藏,如为国捐躯,让葬于象山之阳。其妻言家贫子幼,独立难支。党晓渊晓以大义,喻以祸福,妻醒悟,临行送至小渠沟岸,含泪相别。时张子超编有秦腔《晓渊从军》,演出后风靡一时,对韩城军民之抗日情绪鼓舞甚大。</p><p class="ql-block">初入伍,党晓渊任孙蔚如部38军陕西警备“旅7团2营准尉司书。部 队集结宜川县集义镇,即致书其弟:“兄此次从军,实因国难严重,不容坐视,并非为个人安闲计,故总以家事累你,使兄不要挂念家事,一心为国家效劳,若使以家牵连,不能以身许国,不但对不起国家,亦对不起亲人。”</p><p class="ql-block">同年12月21日,又函告其弟:“明年开春弟可赴西庄受训。如果至明年麦收后战争不能停,弟亦当离家应征,赴前方与敌拼命。弟年富力强,必有所为1生则成功,死则成仁,何乐不为?若不于此时下牺牲之决心,争取国家民族生存,等待何时?”</p><p class="ql-block">民国27年(1938)5月,部队改编为陆军独立47旅步兵第1团,党晓渊任中尉书记,随之开赴中条山。在给其弟的家书中写道:“我自国历7月20日在嵋阳与敌接触后,每日置身于战阵,奔波终日不遑食,夜不遑寝者月</p><p class="ql-block">余。嵋阳作战,日寇将临晋妇女乘40余车(大车),运往他处,烧杀奸淫,无所不至。芮城县克复后,城内死人臭气达数里。此种惨况,幸而未至咱处,汝尚能过安然日子,实是万幸1”10月,他随部转至苍陵峪,后陷于日寇重兵包围,援兵不济,与敌激战两日,终因寡不敌众,伤亡惨重。党晓渊等被俘不屈,壮烈牺牲,时年31岁。</p><p class="ql-block">29年(1940) 6月,国民政府军委会明令给党晓渊晋一级,发抚恤金以慰遗属。县政府在城内广场为之召开追悼大会,并赠“为国捐躯”匾,以彰英烈。</p><p class="ql-block">李师纲</p><p class="ql-block">李师纲(1908~1940)嵬东南阳村人。青年时参加国民军第22军,就学于洛阳军校,毕业后历任排、连、营长。民国29年(1940) 5月,任22军516团第3营营长,在内蒙伊东地区抗日战争中,任前锋指挥官,攻打敌军已盘踞两年多的重要阵地柴磴。敌方主力为日军一部及蒙伪军第9师全部。李师纲指挥全营自西、北、南三面向敌伪军猛攻。敌军负隅顽抗,相持至次日晨,从包头增派大批援军,以飞机、装甲车配合反攻。李师纲考虑到如敌援兵相继到来,不利战斗,需争取时间,乃亲率预备队1个连,持炸弹由正面奋进,率先冲锋,纵横搏斗。部队伤亡很大,弹药竭尽,他也左臂受伤,血染衣衫。在此千钧一发之时,李师纲大吼掷弹,直冲敌阵,遂遭敌机枪扫射,以身殉国,年仅32岁。同役殉难者官兵70余人。原国民22军为李师纲等6人列群传一篇,载入军史。</p><p class="ql-block">刘中义</p><p class="ql-block">刘中义((1912~1941)又名中禄、孝坤,马陵庄人。幼时靠父亲在大路旁卖粥维持生活。上中学时,即接受革命思想,多与地下党人接近,遭当局怀疑。某日,驻军派人进村逮刘中义,恰遇其挑水桶而过,迎面打问。刘中义见其并不认识自己·机智地转移视线,迅即由村北下坡逃于吕庄。后至西安军事学校受训。入杨虎城部警备第3旅任文书、排长等职,因其关心士兵,团结群众,深为部属所拥戴。</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中任连长,刘中义数次战斗,英勇顽强,屡建功绩,升任42师248团团长。民国30年(1941)在中条山与日寇作战,大破敌兵。突围中不幸被俘,后被敌杀害,时年30岁。国民政府曾予抚恤,县政府召开追悼会,昭彰英烈。</p><p class="ql-block">刘中义的胞兄刘平禄曾由其带入部队当兵,在山西稷山县盐店与日寇作战中亦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胡荫亭</p><p class="ql-block">胡荫亭(1870~1944)又名敬棠,别号莲峰野人,东彭村人。出身贫寒,幼失学,曾经商。因父母多病,无资医治,而备受煎熬,后立志学医,终自学成才。他义务行医,有求必应,深受群众欢迎。抗日战争期间,附近多有驻军,士兵们登门求诊者络绎不绝。胡荫亭夜以继日,不辞劳苦,为抗日贡献其力。驻军感其精神,赠送牌匾,登门致谢。从医之余,兼学绘画,喜收藏文物。曾购得武英殿藏版经书及王石谷、郑板桥、王杰等名人书画200余部(幅)。其学画先攻工笔,反转写意,擅长彩墨花鸟,以画松、猴而著称。用笔苍劲,设色浓淡相宜,遒劲古朴,无尘俗气,一生作画甚多,家藏者多毁于“文化大革命”中,现存有八仙阁、何仙姑、梅花山水及松猴各1幅。</p><p class="ql-block">董振江</p><p class="ql-block">董振江(1885-1944)又名四虎,白村人。13岁丧父,以扛长工度日。任公直(村长)后,即联络邻近数村,商订乡规民约。夏秋组织人员看护庄稼,冬春则令人轮流巡更,不正之徒,无一得逞。</p><p class="ql-block">民国15年(1926)春,青黄不接,驻军段懋功伙同县长孙维栋,在烟苗刚出土时催征烟税,每亩高达24块银元。缴不起者,轻则鞭笞,重则捆绑。北原农民忍无可忍,组织红枪会,保卫自己的利益。董振江被选为三益团 (张、白、吴三村)连长,与兄弟团协同作战,几经搏斗,迫使县长将烟税减至每亩5元。</p><p class="ql-block">时白村一带,间有歹徒作恶,乡里不宁。西贾村薛某兄弟,翻墙越脊,奸污民女,潜逃在外。一天晚上,董振江闻其返里,亲率红枪会员,将其包围。二歹徒见势不妙,越墙而逃。被埋伏在外的团丁当场戳死1个,生擒1个,次日处决于吴村寨河滩。另有区丁梁某等3名歹徒,也因流氓成性被处决。土匪刘某凶残成性,抢劫民财,乡人惶惶不安。董振江率人将其杀死于吴村南河滩。董老四、王秃子私通驻军段懋功,妄图陷害红枪会负责人。董振江得知,迅速将其处决。从此,昝村一带正气上升,邪气收敛,西贾村村民给董振江赠锦旗一面,上题“除暴安良”。</p><p class="ql-block">民国17年(1928)夏早,董振江发动村民挖老井,凿新井,使秋得以收,麦得以种。次年春,早魔继续肆虐,董振江又组织村民挖井灌溉,夺得较好收成。</p><p class="ql-block">民国22年(1933),董振江被选为谢庄里(即建农村)里长。6月,县当局催征粮赋,附加畸重。吉锐生等乡长召集全县28里里长会议,商议抗粮办法。有人提出“拔柜”(即把县上征粮机关的办公桌搬出城外,为农民抗赋的一种办法),有人却害怕官府拘押。董振江与高士龙慷慨陈词,力主 “拔柜”,获得多数人支持。议决,由吉锐生、高士龙、董振江、张子弓等出面交涉。当局见民情激愤,遂作让步,粮款分期缴纳,附加减轻。此次抗税获得胜利后,13位户长联赠木匾一方,上书“惠周闾 ”。</p><p class="ql-block">张智发</p><p class="ql-block">张智发((1907~1945)又名勇义,东范家庄人。其父去世早,他10多岁即辍学务农。1927年,经张子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1928),任东范党支部书记、县南区党委委员。先后在东范家庄、马陵庄、西论功等村发动成立贫农会,开展抗粮、抗款、“吃大户”(组织群众到地主家强行开仓分粮)的斗争。1932年,刘志丹率部来韩城,他参加了赤卫队,并动员薛景荣等上嵬山打游击。1936年农历正月26日晚,他与地下县委负责人薛和防、严文炳一起筹划了高家坡暴动,一夜之间,收缴了高家坡等地保甲、地主家的枪,处决了反动骨干,使游击队发展到40余人。</p><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朱德总司令率领八路军由芝川东渡抗日,张智发动员当地青年张进发、张绪生、宋二小、张有华(杨针)、张来发等10多名青年踊跃地参加了八路军,随军东渡。</p><p class="ql-block">1940年,张智发所属部队奉令到河北省广(平)大(名)路南一带开展游击战争。由于他身材高大,面容黑,这一带群众称他“黑老张”。1942年张智发任路南支队副司令员兼129师24团团长,他深入敌后,出没于敌群之中。次年冬,在日军层层封锁、土匪割据的情况下,张智发以漳河县武装科长的身份,组成5人工作队,到年底发展成为两个中队的漳河大队,根据地扩大到纵横六七十里。</p><p class="ql-block">1944年农历正月,他经过详细侦察,带领1个排,钻进敌人心脏地区楚旺埋伏。不到10分钟的战斗,全歼了汉奸史小明1个排。接着,换上伪军服装,打着日本旗安全转移。走到红教村,巧遇伪军袁之如率军催粮,对他们喊话,他们以史团呼应,攻其不备,歼敌20多个。3月的一天,他又带领部队化袭成伪军,黎明前用小渔船悄悄渡河进入敌据点,一枪未放俘虏40多人,烧毁了炮楼。同年冬,敌人对路南支队大举扫荡,张智发率领三四百人的队伍,在冰天雪地里,同万余名敌人周旋,将敌人打得狼狈逃窜,粉碎了大“扫荡”。次年5月,他总结了以往作战的经容提出了“多缴机枪多捉俘房”的口号,不到两个月缴枪25挺,俘敌500多人,使日寇惶惶不可终日。因此,敌人在路南各村镇关卡,画出图像,悬赏捉拿张智发。一次.刚打完胜仗,张智发回到营地,见几个故士把一个5次被俘的伪军刘家春绑在枣树上狠打。他立即上前阻止,井阐明对俘虏的政策,亲自把几块银元塞到刘家春手里放其回家。刘深受感动。跪在地上央求将他留下一起抗日。麦收后,路南支队在田教村被日伪2000多人包围.傲战中。张智发左臂负伤,政委赵北原发现他鲜血从油口流出,劝他退出战斗,但他不肯,硬忍着巨痛,亲率3个连,维续冲杀了25里地,重创路景文1个团。夺得机枪6挺,俘敌200多名。同年8月,日寇宣布投降,在大反攻中,张智发率领26团转战在漳河两岸。在城安县北鱼口衬战斗中身受3处重伤,仍坚待指挥。待转移到馆陶县孩赛村时,终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光荣牺牲.时年38岁。</p><p class="ql-block">高会亭</p><p class="ql-block">高会亭(1694-1947) 字建琪,沟北村人。清末秀才,辛亥革命后曾任县第一高级小学教员、第三高级小学主任教员、女子小学校长兼县立初级中学教员。</p><p class="ql-block">民国15年(1926)前后,为破除千百年来妇女缠足和清代男子蓄发留辫的陋习,高会亭到处宣传,井倡导成立天足会,自任会长。每逢集会,他亲自讲演,亲自检查,发砚留 辫缠足者,或游街.或罚款。</p><p class="ql-block">高会亭的儿媳早亡,他为儿子续娶了天足女子。结婚之日,村人听说新娘是大脚,都来围观,而高会亭却理直气壮地说:“你们不要笑她脚大,再过10年、20年,妇女们都和地一样!”对男人剪发辫,高会亭执行得十分认真,因此有人给他编了个顺口溜:高会亭,处蛋子(土语,是援弄是非之辈),处的百姓剪辫子。高会亭任女子小学佼长时,亲手剪了岳母的元宝头(中年妇女硫在自后,形似元宝的发塑),气得岳母啼泣不止。他任第一高级小学教员时,校长苏某吸食大烟压制学生,师生无不惧怕。他率学生端走了苏的烟具,苏大发脾气,勒令他停职。但全校师生却大力支持,集体清压,校长迫于无奈,只得让他复职。</p><p class="ql-block">“九·一八,事交后.日寇侵华步步进遥。当时高会亭任女子小学佼长,发动学生上街宣传。他借城隍庙古会,登上戏合演讲,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号召民众,奋起抗日。后辞去校长职,回家务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