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胡林翼陈列馆</b> </p><p class="ql-block"> <i>——胡林翼挑起民族复兴的重担</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胡林翼故居将原于2009年创办、坐落在赫山茶叶市场内的陈列馆重新安装布置,馆藏与胡林翼有关的文物近300件,文献古籍两千余卷,是全国胡林翼藏品最全的专题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引导参观石雕画】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四位显赫的大人物,胡林翼(湖南益阳)、曾国藩(湖南湘乡)、左宗棠(湖南湘阴)、彭玉麟(湖南衡阳)。这四位同为湖南人,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是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湘军的重要首领。相传在太平天国战役后,四大名臣邀游洞庭湖,在酒酣茶兴之余,即兴作诗一首,比比谁的口气更大。曾国藩第一句“洞庭好似砚中波”,左宗棠第二句“借用君山当墨磨”,彭玉麟第三句“倒置岳阳楼作笔”,胡林翼最后一句“蓝天能写几行多”,蓝天虽是这么宽广,却不够我胡林翼写上几行。</p><p class="ql-block"> 【引导进大厅参观】胡林翼故居“宫保第”,堪称晚清江南第一豪宅,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式建筑。胡林翼1856年上任湖北巡抚,皇帝警名“宫保”,其府宅名“宫保第”即由此而来。官保第建筑分为两 程建设,第一期工程为1842至1845年,第二期工程开始于18</p><p class="ql-block">年,胡林翼病逝于武昌后,皇帝与慈禧太后为了表彰他对国家的巨大贡献,下旨拨付了一笔专项资金为他在老家(益阳泉交河)扩</p><p class="ql-block">建府宅。“宫保第”占地面积约170多亩,共有大小房屋108间,建筑面积近39000平方米,现在湖南双峰县曾国藩故居“富厚堂”的建筑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而当时“宫保第”的建筑面积是它的三倍之大。但是因为历史原因(文革),“宫保第”被拆毁了,现在这座建筑是重新恢复建设的。</p><p class="ql-block"> 【第一厅】胡林翼祖籍江西,胡氏家族后人在明朝成化年间迁徙到湖南,最后定居益阳泉交河。这是当时泉交河镇的一些老照片,可以看出当时的泉交河镇是非常繁华的。在当地有一种特有的鱼种,叫“梅鱼”,相传是上贡给乾隆皇帝的贡品,这是“梅鱼”的样品,但是这种鱼现在已经绝种了。胡氏家族是泉交河镇上的名门望族。胡林翼的高祖胡民典先生,在乡里开启了读书之风,著有《书法指南》一书,这是我国早期较为全面的书法理论书籍。胡林翼的祖父胡显韶先生(后人称为乡贤公),曾参修益阳县县志,与乡贤名士一起倡修“奎星塔”,“奎星塔”现在还屹立在泉交河畔,是湖南省的文物保护单位,在塔的内墙上碑刻有二十一位朝廷大员题写的诗、跋,这件展品是塔内的碑刻拓片。这是本馆复制的胡林翼双亲的工笔画像。 </p><p class="ql-block"> 【第二厅】胡林翼的父亲胡达源,曾就读于岳麓书院,1819年中进士,赐进士及第,为一甲三名,也就是我们俗说的“探花”,这是益阳县历史上唯一的一名“探花”。胡达源为四品官职,是皇帝钦点的翰林院编修、皇上贴身的文学顾问。这件展品是胡达源早期的一副亲笔墨迹,书写内容为道德经。胡林翼的岳父陶澍,益阳县安化人,官至两江总督,是经世致用派的代表人物,中国近代经济改革的先驱。陶胡两家为世交,陶澍在一次去四川办事的途中,特意回益阳看望胡家世伯胡显韶,在胡家看到年仅5岁的胡林翼,陶澍有非常独到的识人眼光,他一眼看中胡林翼,断定其有大器之材,于是决定将自己的女儿陶静娟许配给胡林翼,陶胡两家因此结下了一门娃娃亲。当时道光皇帝为了拉拢这位重臣,认陶静娟为干女儿,正式赐封公主,所以严格来说胡林翼是驸马。胡林翼出身于书香门第,有非常优越的学习环境,1836年,胡林翼中进士,赐进士出身,为二甲第二十九名,是皇帝钦点的翰林院编修,也是湘军高层中最年轻就取得最高文凭的人。历史上父子同朝为官的很多,但是父子同为翰林的却非常罕有,这对翰林父子在当时被传为一段佳话。现在在北京孔庙内还保存有一块刻有胡达源与胡林翼名字的进士石碑。</p><p class="ql-block"> 【第三厅】1841年胡林翼的父亲去世,胡林翼因此回籍守制、为父丁忧,一直赋闲在家。直到1846年,胡林翼通过捐官的契机再度出仕。捐官,也就是我们俗说的花钱买官,最早开始于我国秦始皇时期,直到清朝,捐官开始形成为一种捐纳制度。到了咸丰年间,由于国家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外有列强入侵,朝廷放松了对捐官的政策要求,捐官变得更为盛行。这是一张咸丰年间用于买官的执照,由朝廷户部颁发,执照上详细记载了买官者的姓名、官职、所花银两、以及买官的编号。胡林翼通过捐官复出后,在1847年至1853年历任贵州镇远、安顺、思南、黎平等地知府。贵州地处偏远山区,经济落后,盗匪较多。胡林翼上任后开始整治地方,带兵剿匪,直到他调离贵州时已经拥有了一支大概600人的小型军队。1851年,太平天国在金田起义,朝廷急需有才之士,胡林翼作为湘军中有着实际带兵打仗经验的第一人,自然就受到朝廷重用。武昌有“九省通衢”的美称,战略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兵家历来必争之地。武昌失守后,胡林翼受命于危难之际,调任湖北。1855年胡林翼开始署理湖北巡抚一职,管理长江南岸的军事活动,经过一年多的苦战收复武汉三镇,次年正式上任湖北巡抚。面对满目疮痍的武汉,胡林翼采取了开源、减负、安定地方等一系列措施进行整治,硬是将这个天下烂鄂之省,发展成全国最为富强之省。皇帝为了表彰胡林翼,下旨在武昌黄鹤楼后为他修建“胡文忠公祠”,这件展品是祠内的碑刻拓片,但是后来由于修建长江大桥,“胡文忠公祠”被拆。胡林翼是湘军高层中第一个有实际权力的官员,在湖北当政的七年时间他倾尽湖北省所有的财力物力支持曾国藩协办湘军。胡林翼在湖北当政期间创办了“厘金局”,“厘金局”相当于现在的税务局,这些是当时的税票。 </p><p class="ql-block"> 【第四厅】胡林翼的军事思想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胡林翼有两位铁杆粉丝,一位是毛泽东,还有一位是蒋介石。毛泽东和胡林翼是校友,胡林翼年轻时曾在长沙城南书院读书,城南书院是湖南省第一师范中专的前身。毛泽东在湖南省第一师范中专读书时,读完《胡文忠公遗集》后对胡林翼大为钦佩,于是将自己的字改为“润之”,因为胡林翼字“润芝”。胡林翼早期的军事思想形成于他在贵州担任知府期间,他提出“以民力自卫”,用人民自己的力量保卫自己,提出了团练的方针,制定了一套《镇远团练章程》。《镇远团练章程》是湘军的团练纲领,曾国藩的湘军之歌即来源于此,毛主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是从里面提炼出来的。胡林翼与曾国藩联手将一支地方民兵武装培养成为一支国家军队,这在世界军事史上是一个奇迹。胡林翼身经大小战役无数,其中“安庆攻守战”是他最精彩的一战也是他人生最后的一战,这场战役是湘军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作为第一主攻手的胡林翼,在这次战役中大获全胜,并为自己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胡林翼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个在生前就获得太子太保荣衔的汉族人。随着胡林翼这群湘籍人员逐渐开始掌权,一支湘系军事政治集团随之崛起,湘军也开始建立自己的水师,并拥有一些较为先进的武器。</p><p class="ql-block"> 【第五厅】胡林翼是一个“视才如命”的人,当然这里的“才”是指人才。胡林翼的举荐人才奏疏是清朝历史上最有名的人才举荐疏。胡林翼一生七荐左宗棠,可以说是左宗棠的伯乐。左宗棠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文凭的封疆大吏,科考失败后回到湖南老家以教书为生。后来因为胡林翼的举荐,左宗棠才得以走向官仕之途,成为一方封疆大吏。胡林翼的麾下有一大批湘军悍将,如刘长佑、李续宾、鲍超、罗泽南等等。这是我们整理的胡林翼招募、举荐人才一览表,有官职的就高达63位,其中胡林翼培养了一位益阳籍的省委书记周开锡,周开锡是中国第一艘正规军舰的缔造者,是益阳大学者周谷城的爷爷。</p><p class="ql-block"> 【第六厅】胡林翼对家乡有个重大的教育贡献,那就是创建了“箴言书院”。胡林翼曾亲临石笋山下为书院选址,可惜的是,直到胡林翼去世,书院的修建都没有完成,书院的修建是由他的夫人陶静娟代为主持的,而这也成了胡林翼最大的牵挂。箴言书院的规制是参照岳麓书院的规制制定的,在书院历史上有三位杰出的山长(山长就是院长)。庄受祺,江苏阳湖人,当时赫赫有名的大状元。黄自元,益阳县安化人,晚清大书法家。王龙文,一生极富传奇色彩,曾因为字写得不好,而以状元之才屈居探花之位,后来他伺候慈禧太后三年,是慈禧太后的贴身秘书,但由于参加变法运动,险被慈禧太后下旨赐死,幸得李鸿章保举,到益阳接任箴言书院山长一职。箴言书院的历史上有个规模非常庞大的藏书楼,藏书多达1337部,其排名高居全国书院藏书榜的第二位,后来,由于历史原因,书院的藏书楼被毁,这些藏书也因此不知去向。</p><p class="ql-block"> 【铜像】这是本馆整理的胡林翼义迹墙,他治理贵州、经营湖北、绘制“大清一统舆图”、编著《读史兵略》(我国十大兵书之一)、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发展湘军。这是本馆整理的胡林翼职务一览表,他从一个一般本科毕业生成长为国家一品大员只用了仅仅19年的时间。 </p><p class="ql-block"> 【卧室】这是本馆复制的胡林翼在湖北巡抚任上的“缩小版”卧室,室内悬挂的“胡林翼画像”是由晚清工笔大师倪田绘制。 </p><p class="ql-block"> 【书房】这是本馆复制的胡林翼湖北巡抚任上的办公厅,也就是当年省委书记的办公厅。墙上悬挂的地图乃胡林翼亲笔手绘的“大清一统舆图”的放大件。“大清一统舆图”于胡林翼死后次年(1863)出版,分若干分卷,这是中国早期最系统最全面的全国地图,也是中国近代航空测绘开始前的权威官方地图。在“大清一统舆图”的南七卷二、三、四、五图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钓鱼诸岛,且上面有明确的中文标注,这足以佐证,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现在“小日本”跟我们争钓鱼岛,可早在1863年,“大清一统舆图”中就对钓鱼岛做出了详细记载,而日本对钓鱼岛的官方记载却出现在1893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