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陆鹅湖之会的有关史料

鹅湖山人

<p class="ql-block">昨日(6月30日),铅山县诗词学会交流群转发了某知名散文作家有关宋朝淳熙间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在铅山县鹅湖寺举行“鹅湖之会”的散文,我对文章中有关史实提出了异议。因为我此时正在宁波探亲,手边资料缺乏,幸好手机上存有清康熙间《鹅湖峰顶志》卷一影印图片,查阅了其中有关鹅湖之会的记载,因阅读不便,只看了序言部分和第一章节内容,现选择其中有关朱陆鹅湖之会的页面图片发于美篇,供感兴趣者阅读。</p> <p class="ql-block">原序第一页</p> <p class="ql-block">原序末页,序文作者为明广信府同知季浑和峰顶寺原和尚海瞻。</p> <p class="ql-block">序文中记载:“朱、吕、二陆四先生皆以名儒讲学于此际”。清楚载明四位先生是以“名儒”的身份在鹅湖寺“讲学”。</p> <p class="ql-block">  明朝《鹅湖峰顶志》卷一第一章《沿革》</p> <p class="ql-block">“宋朱紫阳(朱熹)、二陆(陆九龄、陆九渊)、一吕(吕祖谦),非葵丘践土乎? (注:葵丘和践土都是地名,春秋时期诸侯曾经在这两地先后结盟。用此典故,既说明了鹅湖之会的重大意义,也说明了朱陆之辩对促进儒家学术发展的价值)考陆氏年谱,在白鹿(庐山白鹿洞书院)讲《义利》一章,在鹅湖(寺)讲《九卦》之‘序’。”</p> <p class="ql-block">“孝宗淳熙二年,吕伯恭(祖谦)约朱元晦(朱熹)、陆子寿(九龄)、子静(九渊)三先生讲学寺中,著《鹅湖辩》、《唱和诗》、《卦:序论》”。</p><p class="ql-block">这段记载说明了朱、陆三人在讲学中,相当于学术交流,观点不同,发生辩论。他们的讲义一并收入《鹅湖辩》中。同时,他们在讲学期间的唱和诗,也收录于《唱和诗》集中,另外,陆九龄的《九卦:序》的讲义单独收录于《卦:序论》。标点是本人所加,不当之处请批评。</p> <p class="ql-block">本人认为,朱、陆鹅湖之会的学术研讨或辩论的性质是不容置疑的,在《鹅湖峰顶志》中的记述虽然不够详细,但至少说明了鹅湖之会的性质。在此期间的唱和诗,既能说明彼此之间除了学术之争,并无私人恩怨;同时也说明了有关的唱和詩,绝对不是鹅湖之会的主题,这不是一次诗歌作品的讨论会,是严肃的学术观点辩论。对鹅湖之会的曲解不是端正的研究态度,以讹传讹,也有损鹅湖之会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文学作品当然不能等同于历史著作,可以把历史用文学作品的形式使之趋于生动,增加可读性,但是,这必须在不影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p><p class="ql-block"> 最后,借用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所题的对联,结束本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假作真时真亦假,</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无为有处有还无。</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