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 2023年5月,我和朋友去陕西旅游,5月23日,我们来到了延安枣园革命旧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 枣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b><b style="font-size: 20px;">枣园又名延园,背山面水,视野开阔,环境优美,园内林木茂盛,树种繁多,其中枣树就有 90 多株, 故称为枣园。园内现有 22 孔窑洞、100余间瓦房和一座苏式小礼堂(即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占地面积80亩。这里曾</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所在地。1943年10月,中央书记处成员由杨家岭先后移住这里,继续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抗日民族战争向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转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0px;"> 枣园旧址革命资源丰富,园林中央坐落着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中央管理局在延安陈列展、五大书记铜像,依山分布着5座独立的院落,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王稼祥等中央领导的旧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延安革命遗址(枣园旧址)”石碑边上留个影,这是必须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进入“枣园革命旧址”都是免费的。由于没有导游,我们在网上下载了一张“枣园革命旧址导览图”,按照上面的提示,边走边看。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挑选一些主要的景点参观学习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走了不远,就看见了一栋房子,走近一看,是“中央军委枣园作战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边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中央军委枣园作战室旧址”及说明:1943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和毛泽东迁往枣园办公后,中央军委作战部第一局派出精干参谋在枣园开设作战值班室,负责人为王政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枣园作战室积极搜集日军和国民党情报,分析军事斗争形势,研究战局发展态势,编辑作战指令,全力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备了解全国战况、制定战略部署提供依据,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47年3月,国民党向陕甘宁边区发动了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主动撤离延安,枣园作战室也完成其历史使命,工作人员遵照军委决定,分别随中央前委、工委、后委等转战陕北,执行新的任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中央军委枣园作战室室内陈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墙上有“八路军全面反攻作战形势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还有“围歼追击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茶几上有一台黑色的手摇式电话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王政柱办公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墙边有一张王政柱照片及生平介绍:王政柱1915年10月15日生,湖北麻城人。1930年10月参加红军,1933年3月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总部作战科长,八路军总部作战科长,中央军委作战局副局长兼中共中央书记处枣园作战室主任,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兼西北军区副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参谋长(后兼任西海岸指挥部参谋长),海军青岛基地司令员,海军副参谋长兼红四方面军战史办副主任,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海军后勤部部长,军委总后勤部副部长、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4月8日在北京逝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王政柱办公室陈列,应该是办公室兼卧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展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展室陈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参谋办公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参谋办公室陈列,也是办公室兼卧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是“中共中央行政办公室”。中共中央办公厅行政处成立于1943年3月,邓洁任行政处长。1945年9月,中央成立行政委员会,邓洁、曾三、李质忠、许子祯、唐彬和赖祖烈任委员,邓洁、曾三先后任行政委员会主任。下设办公室,师哲任主任、邓洁任行政处长、曾三任秘书处长。中共中央行政办公室主要负责中央书记日常的行政事务,完成书记处书记交办的任务。1947年3月,由于国民党的进攻,行政处也跟随着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1948年3月前往华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走进中共中央行政办公室,正面墙上挂着“陕甘宁边区地图”,右边玻璃罩里面放着一台电影放映机,对面墙上有一块电影幕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台老式的电影放映机,当年不知放映过多少电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陕甘宁边区地图”下面,摆放着几个竹篮和竹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曾三办公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曾三办公室陈列,办公室兼卧室,这间房子比较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邓洁办公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邓洁办公室陈列,办公室兼卧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办公室。</b></p> <p class="ql-block"><b> 办公室陈列,这间办公室内没有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师哲办公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师哲办公室陈列,也是办公室兼卧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是“锅炉房”,门口挂着一块布帘,上面写着“延安枣园革命旧址管理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中共中央机要局。1942年4月4日,中央成立机要管理委员会,同时组建机要局。机要局下辖中央机要科、军委机要科和情报机要科,情报科后来合并到中央机要科。1944年10月,中央机要局改为中央机要处,主要负责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与各抗日战场、地下党之间的秘密通信联络,机密、及时、准确地传递中央和军委的指令和作战部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忠诚党的机要事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是《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2007年6月29日,《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在毛泽东同志1944年9月8日为纪念张思德而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原址——延安枣园革命旧址落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占地面积1980平方米,主要包括广场正面的张思德花岗岩雕像、张思德的故事和《为人民服务》讲话全文浮雕墙、山体上毛主席题写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张思德烧木炭窑址场景复原。其中张思德花岗岩雕像高6米,重60吨,象征着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留在千千万万的革命群众心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间房子,里面是一口水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是马厩,面积不大,不知当年在这里喂养了几匹战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马厩正面来一张照片,左边这间房子是不是当年马夫住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路口立柱上有几块指示牌,分别是“毛泽东旧居”、“周恩来旧居”、“张闻天旧居”、“任弼时旧居”、“刘少奇旧居”、“彭德怀旧居”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按照指示牌,首先来到了“周恩来旧居”和“张闻天旧居”的院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周恩来旧居。1944年12月,周恩来由杨家岭迁到这里。为商谈废除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等问题,曾九次奔波于延安和国统区之间。抗日战争胜利后,和王若飞陪同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经43天的艰苦斗争,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11月,由于国民党召开伪国大,一手关闭了谈判的大门,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由南京撤回延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47年3月13日,移住王家坪。18日,同毛泽东一起撒离延安,转战陕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周恩来旧居前留个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周恩来旧居陈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墙上挂着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对面墙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是“周恩来往返延安记录”,一共有24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周恩来旧居卧室内,一辆纺线车停放在墙角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周恩来旧居陈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张闻天旧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张闻天旧居陈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张闻天旧居墙上挂着“张闻天农村调查路线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张闻天旧居卧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接着我们来到了毛泽东旧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毛泽东旧居。1943年10月,毛泽东由杨家岭迁到这里。在此,继续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主持召开了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写了《学习和时局》、《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等著作。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和民主,避免内战,亲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为实现又一次历史转折争得了主动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45年12月,移住王家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毛泽东旧居前留个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毛泽东旧居陈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毛泽东旧居卧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玻璃橱下摆放着毛泽东写的文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毛泽东旧居办公桌上有一个玻璃罩,里面有一根铁条。这根铁条是边区铁厂炼出第一炉铁的样品,毛泽东同志一直把这根铁条放在办公桌上,当作“镇尺”压纸用。有时写作时间太长了,手心发热、手指发酸,就握一握这根生铁条,让手指舒展一下再继续写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毛泽东旧居前的凉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面我们来到了“朱德旧居”和“王稼祥旧居”的院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朱德旧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朱德旧居。1945年8月,朱德由王家坪迁到这里。在抗日斗争向国内解放战争转变的历史关头,他肩负中央军委副主席、解放军总司令的重任,协助毛泽东处理军机大事,签发了《命令冈村宁次投降》等指示、命令。1947年元旦,发表《一九四七年十大任务》的广播词。院中有一石刻棋盘,工作之余常与工作人员对弈。年届六旬不觉老,被人们誉为“青年领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47年3月12日,由此撤离延安。枣林沟会议后任中央工委副书记,前往华北地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朱德旧居陈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朱德旧居陈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朱德旧居卧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王稼祥旧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王稼祥旧居陈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接着我们来到了“彭德怀旧居”和“刘少奇旧居”的院子。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彭德怀旧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彭德怀旧居。彭德怀是1943年9月从前线回到延安,10月由杨家岭移住枣园。彭德怀在此居住期间,积极协助毛泽东、朱德等指挥华北战场,并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代表中央军委起草了许多重要电文。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彭德怀与中央军委制定了保卫延安的战略部署,挫败了国民党突袭延安的阴谋,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947年3月2日,彭德怀为方便与毛泽东、朱德等研究部署党中央西北战争的作战方针,从枣园移住王家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彭德怀旧居陈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彭德怀旧居卧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彭德怀旧居卧室内,放着一口大水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刘少奇旧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刘少奇旧居。1943年1月,刘少奇由杨家岭迁到这里。他协助毛泽东领导整风运动,参加了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为主席团成员。在“七大”,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毛泽东思想作了系统的阐述。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他主持中央工作,根据时局变化,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发挥了重大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47年3月12日,撤离延安。枣林沟会议后,任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前往华北地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刘少奇旧居陈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刘少奇旧居卧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最后来到了任弼时旧居。1937年3月16日,任弼时到达延安,洛川会议后,任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出师华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38年3月回国后,任弼时参加书记处工作,兼任中央秘书长,筹备"七大",负责陕甘宁边区与晋西北的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43年3月政治局会议后,任弼时进入中共核心领导集体,为中央机关正规化建设和边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47年3月12日,任弼时由这里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担任中央直属纵队司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任弼时旧居陈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任弼时旧居陈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看看指示牌,抓紧时间去参观下面几个景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中共中央管理局旧址。现在里面是中央管理局在延安陈列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中央管理局在延安陈列展内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这座建筑建于1941年,既是中央书记处的礼堂,也是中央机关的职工俱乐部。每到春节,中央和各机构的领导都会到这里接待来拜年的群众秧歌队,平日里,机关集体性的活动都会在这里举行。在大生产运动中,这里还多次举行过纺线等生产比赛。抗战胜利受降和配合苏军作战的七道命令就是在这里签发的。抗战胜利后,国共之间要进行谈判,1945年8月25日整个通宵,中央政治局就在这里召开会议,研究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的内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会议室陈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党中央的五大书记:任弼时,周恩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条渠是幸福渠。幸福渠位于枣园院子右侧靠近山坡处,从院子中间穿流而过。幸福渠建于1940年4月,由边区建设厅工程师丁仲文设计,渠长6公里,可灌溉土地80多公顷。这条渠把枣园川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庄稼连年丰收,于是群众给它取名为“幸福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的幸福渠里面还有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国民党军队对延安进行了毁灭性破坏,枣园也遭到严重损坏。1953年后,人民政府开始陆续依照原貌维修,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中央军委枣园作战室、中共中央行政办公室、中央书记处小礼堂、中共中央管理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幸福渠等历史景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59年,枣园革命旧址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历史成就了枣园,枣园也见证了历史。党中央领导人在枣园居住期间,在这里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也融洽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枣园,记录着中国革命一段重要的历史瞬间,也让我们感受到伟人们在这种环境下努力奋斗、矢志不渝的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如今,枣园革命旧址已经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和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基地,更是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包涵了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党始终追求和坚持的。延安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在和未来的……</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