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基因铸魂 以革命传统育人----兴文县法国华侨教育基金会第一小学校“红军班”建班仪式剪影

沙洲

<p class="ql-block">兴文县法国华侨教育基金会第一小学校位于兴文县古宋镇久庆街村。久庆是兴文县域内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区域。早在明朝初期,受朝廷封赠于九姓长官司的任氏土司就已经在该地创办了“九姓学宫”。</p><p class="ql-block">1995年,法国华侨汪漱芬女士斥巨资将当时兴文县久庆镇中心小学校创办为“兴文县法国华侨教育基金会第一小学校〞。校名一直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2021年,随着城乡教育布局的调整,兴文县委、县政府斥资8500余万元,将兴文县法国华侨教育基金会第一小学校创办成为了一所能容纳2500名学生的九年一贯制全寄宿制城区学校。</p> <p class="ql-block">2006年以前,久庆曾是兴文县域内一个单设乡镇。它是舍己救人的烈士王松的家乡。</p><p class="ql-block">1994年,在军队服役的兴文籍青年王松(兴文县久庆镇人)因勇救落水老人不幸牺牲。被部队追认为烈士,骨灰安葬于兴文县白塔山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王松的英雄事迹在家乡广为流传,感动了兴文县无数父老乡亲。</p> <p class="ql-block">兴文县作为革命老区,曾经是川南革命运动的早期发源地之一。曾成立过中共兴珙支部、中共古宋支部等早期党组织,组建过建武农民武装、宋兴游击支队等革命武装,涌现过秦青川、刘元等革命先辈。</p><p class="ql-block">兴文县作为革命老区,曾经是中央红军长征期间的途经地。1935年2月3日至2月7日,一渡赤水后的中央红军红一军团从叙永两河一带转战兴文,途经大河、麒麟、大坝、石海、仙峰、九丝等6个乡镇并曾在金鹅、大坝、平寨、建武等地宿营。在这五天四夜里,红一军团在兴文这片沃土上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p><p class="ql-block">兴文县作为革命老区,曾经是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重要转战地。从1935年2月至1947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后更名为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及其领导下的川南游击支队和云南游击支队在这片沃土上进行过长达12年的抗争,牺牲过戴元怀、刘干臣、黄虎山等红军将领,涌现过刘复初、金璲、殷禄才等革命英雄。</p><p class="ql-block">厚重的红色底蕴植下了厚重的红色基因。</p><p class="ql-block">“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性。并指出:“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为革命老区,新时代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p><p class="ql-block">基于此,兴文县法国华侨教育基金会第一小学校作为烈士王松家乡所在地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结合当前“五育融合”的教育方针,为了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拟将初2022级4班创建为“红军班”。</p> <p class="ql-block">经过反复酝酿和筹备,兴文县法国华侨教育基金会第一小学校红军班建班仪式于2023年6月30日正式开展。</p><p class="ql-block">45名学生身着整齐的红军装步入学思楼五楼会议室,在一阵阵嘹亮的《穿上红军的军装》歌声中,正式开启了建班仪式。</p> <p class="ql-block">“穿上红军的军装,浑身充满力量……”歌声中蕴蓄着孩子们未来发展的奋斗目标。</p> <p class="ql-block">一曲终了,在场的全体教师深受感染。杨校长庄严地为“红军班〞进行了授旗。</p> <p class="ql-block">“我是法侨一校红军班的一员,我宣誓……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祖国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孩子们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会场内,回荡在校园里。</p> <p class="ql-block">“穿上红军的军装,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希望同学们修身立品,传承崇新,将红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校同学学习的楷模。”杨校长在致辞中寄予了“红军班”孩子们殷切的期望。</p> <p class="ql-block">“红军精神是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坚定信念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是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坚韧不拔的精神,英勇顽强,无坚不摧,一往无前的精神。”学生代表杨蕊雨菲在发言中回溯了红军精神的内涵,并与同学们共勉说,“新时代青少年要传承好红军精神,就是要在新长征路上敢于拼搏,不断超越自我,努力成为一个懂感恩、知敬畏、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志向远大的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班主任在谈及“红军班”创建规划时说:“未来两年,红军班将围绕‘知、忆、学、行’的步骤,从认知层面逐步升级到实践层面,着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使命担当精神,真正让孩子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 <p class="ql-block">“弘扬红军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行远胜于言。”曾校长勉励“红军班”全体师生说,“希望未来的路上,大家行稳致远,努力把班级建出特色,成为全校看齐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弘扬红军精神,为祖国繁荣而读书;继承革命传统,为民族振兴而努力!”下午四时许,红军班建班仪式在孩子们铿锵有力的口号声中徐徐落幕。</p><p class="ql-block">据悉,发展中的兴文县法国华侨教育基金会第一小学校今年秋期拟计划招收初一新生500人。随着教育教学设施的不断配套完善,该校作为城区九年一贯制全寄宿学校,未来发展前景可期。</p>

兴文县

红军

精神

小学校

华侨

基金会

教育

革命

红色

游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