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场河沟队广州知青五十五周年纪念

子如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寂静的西华农场河沟队(当时是海南生产建设兵团编制,隶属五师二团十七连)迎来了两批广州青年,约40人。他们分别来自广州七中和广州执信女中,年龄15至21岁不等。从繁华的大城市,怀揣着懵懂的理想,满腔热血地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接受无产阶级的再教育来到这偏僻的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之后约十年间他们把毕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留在了河沟队,留在了西华场,在此经历了意志的磨练、血与泪的洗礼后,身心不约而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刚到没几天,遇上那大的摄影师来到队里招揽生意,赶紧提着我们最常用的工具在居住的茅草房前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看我们日常割胶时的全副武装,右起带头的是我们的师傅梁英</p> <p class="ql-block">这几个是我队为数不多的几个小男生,最小的只有15岁,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孔很难想象即将到来的日子里他们要抡起斧头砍刀战天斗地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国伟和文生正在为我们盖砖瓦房宿舍呢。没想到国伟在这学到的一技之长之后还可在国外发挥</p> <p class="ql-block">国伟 以你現在的工作经验再回头看看在河沟砌的砖墙是否有些不堪入目呢?然而没有那时又如何会有今天的你呢?</p> <p class="ql-block">哈哈你们这是在哪?哦想起来了,是在登上广播台的梯子上抢镜头吗?</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和青经常上去读报的地方,浪漫吧?</p> <p class="ql-block">苦中作乐</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队的全部女知青了吧?可惜约一年多后其中的十几人离开了,被分到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垦荒,开辟新连队。他们历尽艰辛,可看到环境一天天变化也不失快乐!所幸当时年轻吧。</p> <p class="ql-block">被调到一无所有的南龙队,艰辛可想而知,可看到照片中的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自信,真是名副其实的后生可畏啊!</p> <p class="ql-block">多朝气蓬勃一群年轻人啊!</p> <p class="ql-block">哈哈照片里的康美多像是领导来视察工作!</p> <p class="ql-block">那时大家正值美好年华,一张张阳光的、充满青春活力的脸孔!</p> <p class="ql-block">我们年轻单纯,却有一种矛盾的心理活动,一方面想着为祖国橡胶事业奉献力量却又不甘心自己命运被固化,渴求知识的愿望日益增长,白天辛勤劳作,晚上如饥似渴地吸取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安乐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回城后她在外贸公司工作,自学的英语派上了用场。</p> <p class="ql-block">功夫不负有心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两三年后知青们陆续有调去当老师的、有培训做医生、卫生员的…</p> <p class="ql-block">海南的冬季时间很短,可也是我们最忙碌最辛苦的时候。修水利、砍坝开荒,一桩接着一桩。还记得那些日子一早上山,中午炊事员挑饭到山上,傍晚天色渐暗大家才拖着疲惫的身体一脚深一脚浅地踏着杂乱的树枝收工,回到小溪边的营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河沟的日子,想家的念头挥之不去。探亲可遇而不可求,知青们要轮流安排,每月一到两个名额。我的第一次探亲被安排在1970年夏天,也就是来海南的第三个年头。</p> <p class="ql-block">海南的台风特别多,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 1972年海南著名的十四号台风,那天深夜强台风呼啸着碾压大地,把我们住的茅草房揭开了顶,大家互相催促着收拾简单的行李顶着风雨迈着艰难的步伐走到老工人何德华家后面的小厨房,(这段不到100米的路我们居然走了差不多十分钟)点着柴火边烤着湿透的衣服边唱着歌曲直至天亮,第二天又继续投入到抗风减灾的战斗中去。</p> <p class="ql-block">看她认真的样子不愧为割胶能手</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后的今天,照片中的孩子已奔赴各地工作,有的已退休了。</p> <p class="ql-block">四面通风的茅草房内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这照片后面是场部的那黄色的小楼吧?是去南龙不久吗?时间是70年吧?</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被放在白云山的知青亭里</p> <p class="ql-block">镜说她是留守在队里最后离开的知青,你看她现在笑得多开心!风雨过后见彩虹!</p> <p class="ql-block">番薯地甘蔗地里已逝的中大朋友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这是二十多年前我和安乐回到河沟与老工人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河沟生活这段时间知青与老工人们也结下了深厚友谊,善良朴实的工人们在生活给予帮助,在工作上给予指导。记得有班长马雨初、黄金戍、还有黄日海和卫生员老?…</p> <p class="ql-block">这是谁?认出来了吗?是我队的老统计和他夫人玉珍</p> <p class="ql-block">这照片里的人你们都能认出来吗?我失忆了!</p> <p class="ql-block">这可能是回来后的第一次聚会吧?那时都很年轻</p> <p class="ql-block">是否这一年?我们相约在伍伦美家聚会,突然平平从房间走出来,背上还背着个出生不久的小男孩,令大家惊讶不断!现在当年的小男孩已出来工作了吧?时间真是过得飞快!</p> <p class="ql-block">国伟和平平在异国他乡澳大利亚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前几年和老工人世华的合照,想当年她家对我的帮助不少,他先生更是如此,为我们做了写字台小饭桌等,砍刀锄头柄更是不在话下,我们也在生活中尽能力地帮助他们,这种患难见真情的友谊永远不会消失。</p> <p class="ql-block">世华的两女儿现已退休了</p> <p class="ql-block">探望老工人老山羊和他夫人,对不起,我忘了名字。</p> <p class="ql-block">探望老工人黄日海和他夫人林姨</p> <p class="ql-block">希望战友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互相关心、互相鼓励,多多联系,过好余下的每一天!</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筹备五十五周年纪念活动之际,同时也缅怀已去世的肖文生、叶河清、张宝珍、黄伟强四位战友,他们与我们一起战天斗地的音容笑貌我们都记在心头,愿他们安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