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助力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标精神,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对新课标的理解力和实践力,2023年6月28日——30日,福山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福山区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兜余小学、寨里小学)参加了“2023年山东省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教研员系列培训活动之大单元•大观念教学设计线上培训”。</p> <p class="ql-block"> 本次培训主题是:<b style="font-size:20px;">大单元·大观念教学设计</b>,采取<b style="font-size:20px;">参与式培训工作坊</b>的形式,工作坊目标具体如下:</p><p class="ql-block"> 1.通过大单元·大观念教学设计工作坊,让每一位参与者理解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理念、设计思路与教学策略;</p><p class="ql-block"> 2.通过大单元·大观念教学设计工作坊,让每一位参与者学会大单元教学设计,成为“学程设计师”;</p><p class="ql-block"> 3.通过大单元·大观念教学设计工作坊,让每一位参与者理解并运用系列可视化思维工具。</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撰写大观念,确定新三维目标</b></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拉开了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张华教授认为,本次改革带给课堂教学的最大改变是:从“知识点”教学走向大观念教学。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和应用的只有“概念性理解”,即大观念。大单元、大任务等概念的本质都是大观念。所谓大观念教学,是以学科大观念为核心内容,以学科实践为主要过程,以发展学生“概念性理解”与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p> <p class="ql-block"> 大观念教学倡导“新三维目标”:</p><p class="ql-block"> 一是大观念,即一门课程必须存在少而重要、强而有力、可普遍迁移的“概念性理解”,事实上概念不能仅通过分析经验获得,因而需要教师明确提出;</p><p class="ql-block"> 二是新知识,即与大观念建立内在联系,并得到应用的关键学科事实或知识;</p><p class="ql-block"> 三是新能力,即把一门课程的大观念及相应只是技能运用于真实情境、完成真实任务、从事真实实践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大观念课程与教学秉持“表现型理解观”,因此,在确定以概念性理解及核心素养为主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之后,需要设计与此目标相适应的“表现型任务”,以及相应的表现过程和产品。一手抓概念性理解以及核心素养目标,一手抓“表现性任务”然后设计整个单元的系列探究活动,由此构成大观念教学的完整设计过程。</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量规的设计</b></p><p class="ql-block"> 一、课程标准表现性任务 </p><p class="ql-block"> 1.口头表达:学生在课堂上要能够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表达能力要达到一定的水平; </p><p class="ql-block"> 2.书面表达:学生要能够用英语书面表达,表达能力要达到一定的水平; </p><p class="ql-block"> 3.听力理解:学生要能够听懂英语的口语和文字,理解能力要达到一定的水平; </p><p class="ql-block"> 4.语法知识:学生要能够正确运用英语语法知识,理解能力要达到一定的水平; </p><p class="ql-block"> 5.阅读理解:学生要能够从英语文章中提取有用信息,理解能力要达到一定的水平; </p><p class="ql-block"> 6.词汇量:学生要能够正确使用英语单词,词汇量要达到一定的水平。 </p><p class="ql-block"> 二、评价量规:</p><p class="ql-block"> 1.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对应的评价,如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等; </p><p class="ql-block"> 2.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分数,等; </p><p class="ql-block"> 3.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等级,如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等; </p><p class="ql-block"> 4.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等级描述,如优秀表现、良好表现、中等表现、及格表现、不及格表现等。</p> <p class="ql-block"> 量规可以促进教师有效教学教师如何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我们很多时候也是通过评价的手段实现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公开教学评价,以示对知识点的强调和对学生的公平重视。教师可以在评价活动中得到很多重要的反贵信息,根据这些反馈信息从而改进教学。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借鉴教材中对学生的评价量表制定了自己的教学评价量表,然后和课堂实践一一对照,查漏补缺,借此能发现很多课堂上由于各种原因而忽略的知识点和技能及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总之,量规的设计与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对任务目标的理解,使学生明白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学生还可以进行自我评价或互相评价,学会分析问题,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老师能够准确及时地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有效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更好地学习,从而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评价过程的客观性还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分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结构化子任务的设计</b></p> <p class="ql-block"> SOLO分类评价法,把学生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即:</p><p class="ql-block"> 1.前结构层次(Prestructural): 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提供了一些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2.单点结构层次(Unistructural): 学生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就此收敛,单凭一点论据就跳到答案上去。</p><p class="ql-block"> 3.多点结构层次(Multistructural): 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起来。</p><p class="ql-block"> 4.关联结构层次(Relational): 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能够把这些思路结合起来思考。</p><p class="ql-block"> 5.抽象拓展层次(Extended abstract): 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的概括,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p><p class="ql-block"> 英语课程标准”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应该能够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并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沟通和协作能力。提倡“任务型”的教学理念,将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贯彻到教学过程中。</p><p class="ql-block"> 结构化的单元学习任务设计,需要关注单元学习任务的分析。所谓“结构化”,就是将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加以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纲举目张,而不只是堆积在一起,杂乱无章。单元学习任务通常是以“任务群”的样态出现,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教育中的设计科学,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整合多种教学方式和内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每节课的子任务,都用情景串了起来,给核心知识穿上真实情境的外衣,才有价值,这就体现了问题解决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可视化思维工具、子任务具体设计</b></p> <p class="ql-block"> 张教授从超学科主题、跨学科概念、学科概念、探究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详尽阐述,并结合具体案例对GRASP真实表现性任务进行剖析。郭教授结合精美的课件,图文并茂地向大家阐述了“进入探究、探究发现、梳理理解、深入探究、得出结论、知行合一”的探究循环规律。通过本次培训,我校英语教师对“大单元大观念”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也将通过不断学习与探索,创生出符合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学体系,并转化为课堂实践。</p> <p class="ql-block"> 培训过程中,老师们仔细倾听,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将培训内容进行梳理反思,深入理解新课标要求。</p> <p class="ql-block"> 学无止境,研无边涯。心中有“标准”,脚下有路径。新课标学习专题培训的开展,加深了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理解,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打好了理论基础。相信通过此次培训活动,教师们可以站在更高层次上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设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