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奇遇记

黄冈二幼♪傅老师

<p class="ql-block">  毛毛雨菜地播种已经两个月过去了,最近这段时间连着下雨,被雨水滋润过的菜,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叶子异常的茂盛。这不,天刚晴了,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来看看小菜地,发现我们的小菜地突然多了好多虫子🐛,孩子们捉了还是有,而且越来越多。仔细观察这个虫子脚很长,颜色也很鲜艳,也没有吃我们的菜。孩子们都很好奇,这是什么虫,它有毒吗?它咬人吗?小虫子的到来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p><p class="ql-block">子尧说:“这是蛾子的幼崽吧!”</p><p class="ql-block">桃桃说:“这个虫子🐛可能是好的,它都没有吃我们的菜叶子。”</p><p class="ql-block">航宝说:“它跑的好快,嘴巴尖尖的我想捉它,但是又怕它咬我。”</p><p class="ql-block">子衿说:“不能碰它,只要颜色鲜艳的虫都有毒。”</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都围了过来,小心翼翼地都想伸手去摸一摸,但都不敢。孩子们互相讨论着关于小虫子🐛的话题,惊喜的声音在小树3班此起彼伏…… </p> <p class="ql-block">教师分析:</p><p class="ql-block"> 针对小虫子有毒没毒的问题,引发了孩子们进一步思考,大家结合自己的经验发表了看法:“那到底有没有毒呢?”“它是什么虫子呢?”“它会吃我们的植物吗?”孩子们带着好奇、求真的学习态度开始了一场探索之旅……</p> 瓢虫初探索 <p class="ql-block">  整个下午都是孩子关于菜地里发现了彩色虫子🐛的声音,这是什么虫?它咬人吗?于是,下午放学回家,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小任务,回家查一查,并把孩子们的惊喜发现分享给了家长们,孩子和家长们都很给力,不一会儿,答案呼之欲出!原来,它是瓢虫🐞的幼崽。</p> <p class="ql-block">教师分析:</p><p class="ql-block"> 《纲要》中明确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支持与主动参与。当孩子们想要了解“彩色虫子”却经验不足时,积极发动家长的力量,在家长的协助下孩子们获得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了家庭的参与,孩子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更加强烈,探究欲望更加激发,孩子与学校,孩子与家长,家长与学校有了共同的话题,随着深入的了解,新的问题被激发……</p> 瓢虫的秘密 <p class="ql-block">  当孩子们带着疑问,通过查资料及明泽妈妈的分享的过程中了解到,原来瓢虫🐞不止有七星瓢虫,还有二星、四星、六星、双七星、十一星、十六星,甚至还有二十八星···世界上有5000多种飘虫,通过瓢虫壳上的点点数量来给瓢虫命名。而且它们的颜色也不光只有红色,还有黄、橙、黑、棕等,还有一些瓢虫身上的花纹也很奇特,比如红环、纵条、大红瓢虫……有好的,有坏的。</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自己“探一探”的过程中也发现了瓢虫其它的小秘密,如瓢虫有两层的翅膀,外面一层已经变成硬壳,起到保护作用,所以叫鞘翅。鞘翅下还有一层很薄的软翅膀,能够飞翔。瓢虫的成长历程一般需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p> <p class="ql-block">教师分析:</p><p class="ql-block"> 好奇是探究与实践的基础,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创设合适的环境,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知,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并对其发现表示肯定及鼓励。当孩子们对瓢虫感兴趣并产生疑惑时,通过家园合作,孩子们实地调查、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多种渠道对瓢虫的相关知识进行收集后,幼儿对瓢虫的特征、种类、习性、作用等有了更具象的概念,在幼儿园对瓢虫进行深入探索的兴趣也更为浓厚,经验获取也趋向多元化。</p> 益虫?害虫? <p class="ql-block">  随着不断的了解和观察瓢虫,通过对比发现,我们的瓢虫幼崽已经3龄了,再过一段时间就开始蜕变了。那,我们菜地里的瓢虫🐞幼崽是害虫吗?它吃植物吗?</p><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的观察,沛霖说:“要不我们把它带回去吧!”</p><p class="ql-block"> 熙熙说:“按个摄像头,每天看它就可以看到它有没有吃我们的植物啦!”</p><p class="ql-block"> 年年说:“带回班上养着,等长大了就知道是好的还是坏的了,到时候再把它放了。”</p><p class="ql-block"> 桃桃:“我好想知道菜地里的瓢虫长大后是什么样子的呀!”</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饲养瓢虫的活动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教师分析:</p><p class="ql-block"> 在一系列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小菜地里的小瓢虫是“益虫?害虫?”因此,决定给予孩子们足够的时间用已有经验去体验、去感知,在观察与讨论中寻找答案,从而激发幼儿亲近大自然、喜欢昆虫、动物的情感,而深入探究精神也就此萌芽。</p><p class="ql-block"> 在探究中遇到问题时,孩子们会通过积极讨论,将生活中习得的经验进行迁移,去尝试解决问题,例如使用监控设备观察瓢虫幼崽有没有吃我们的植物的作用,通过饲养,验证答案。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身的认知。</p> 瓢虫🐞吃什么? <p class="ql-block">  了解瓢虫🐞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瓢虫幼崽被带回班也有两天了,孩子们对瓢虫幼崽的外形及种类等也有了初步的观察与了解,却忽略了重要的问题:瓢虫吃什么?怎么去照顾这些瓢虫小幼崽呢?它一动不动的,是饿了吗?</p><p class="ql-block">桃桃:“瓢虫吃树叶”。</p><p class="ql-block">妞妞:“瓢虫吃小虫子”。</p><p class="ql-block">子尧:“瓢虫吃蛾子”。</p><p class="ql-block"> 通过讨论发现,孩子们对“瓢虫吃什么”“怎么照顾瓢虫”的前期经验还尚缺乏。于是,我们设计了一张问卷调查表,让孩子们带着疑问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信息,了解并记录瓢虫的生长过程、喜欢吃什么以及怎样照顾瓢虫。</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入园后,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分享着他们的发现。原来,瓢虫最喜欢吃蚜虫,像红蜘蛛、介壳虫、粉虱等害虫,也是它们的食物。喜欢待在花园、果园和菜园子里面。</p> <p class="ql-block">教师分析: </p><p class="ql-block"> 在自然探究中,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表征,既是幼儿学习的方式之一,也是幼儿学习探究的重要能力与方法。当出现“瓢虫吃什么”知识盲区时,引导孩子设计调查表,科学运用多种表征对已有知识和新知识通过绘画的形式进行记录。 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全面深入了解自然界昆虫的动态变化,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经验激发兴趣,在获取知识经验的同时提高幼儿表征能力。</p> 寻找蚜虫 <p class="ql-block">  了解到瓢虫喜欢吃蚜虫,可是蚜虫长什么样子?去哪里找蚜虫呢?瓢虫幼崽带回班上已经2天了,再不喂食可能会饿死吧!</p><p class="ql-block">树树:“蚜虫喜欢吃嫩嫩的蔬菜”。</p><p class="ql-block">桃桃:“蚜虫喜欢待在树枝上,吃树叶”。</p><p class="ql-block">沛霖:“蚜虫喜欢吃嫩嫩的叶子 ”。</p><p class="ql-block"> 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利用多媒体查阅资料了解到,原来蚜虫喜欢吃嫩嫩的树枝、树叶。</p><p class="ql-block"> 在对蚜虫的外形、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们的寻找蚜虫活动开始了…… </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捉蚜虫给瓢虫幼崽吃,在仅有的2个昆虫观察器皿交给合适的人保管、分完组及商量好每个人要做的事后,带着激动的心情我们出发了,一开始在小菜地、树叶丛中找都没发现蚜虫,最后薇薇、树树在果园的梨树尖尖的位子和大别桃园的桂花树花坛里发现了蚜虫家族,蚜虫最喜欢吃嫩嫩的叶芽了,最嫩的叶芽都长在树的高处。</p><p class="ql-block"> 这下瓢虫🐞幼崽有食物了,两个盒子装满了蚜虫,满满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教师分析:</p><p class="ql-block"> 在解决问题瓢虫幼崽吃什么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的契机,不断的丰富自身的认知,发现了许多蚜虫的秘密,获得了相关的经验,并由此开启了许多了解其他昆虫的欲望,如蝴蝶、蜜蜂、蜻蜓、蝌蚪、青蛙等。而教师始终追随着孩子,通过材料的提供,满足孩子的探究意图,支持孩子自主探究、不断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p> 小瓢虫长成记 <p class="ql-block">  有了饲养瓢虫幼崽的相关经验后,孩子们开始积极的观察和照顾小瓢虫🐞,他们给小幼崽喂食、陪小幼崽说话、带小幼崽见阳光、晒太阳……</p><p class="ql-block"> 瓢虫幼崽每天不停的在吃蚜虫,五一小长假来临了,这可把孩子们急坏了,我们放假了,我们饲养的瓢虫怎么办?为了小瓢虫更好的成长,想了又想孩子们一致决定要选一个能待在家里照顾瓢虫🐞、又是很喜欢昆虫有照顾经验的人将小瓢虫带回家饲养并记录,经过大家的讨论和孩子们自荐,我们班饲养瓢虫的重任就交给了航宝,带着孩子们的嘱托、期望和观察记录表,航宝带着小瓢虫回家了,五天之后再来的时候,只剩两只小瓢虫了,而且都被厚厚的蛹裹住进入了休眠期,经过航宝的分享了解到,原来已经有2只瓢虫幼崽蜕变成瓢虫飞走了,有七星瓢虫、四星瓢虫。剩下的两只经过了2天的休眠期,在周三的中午也都破茧而出了,只是壳上的点点不明显,有点模糊。下午孩子们起床小余儿发现瓢虫🐞的点点都显现出来了,很清楚,数了之后发现它们是十八星瓢虫(害虫)和五星瓢虫(益虫)。在孩子们的依依不舍中,我们将好的小瓢虫放回了毛毛雨菜园。</p> <p class="ql-block">教师分析:</p><p class="ql-block"> 瓢虫探究的过程中使孩子们初步感受到动物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萌生放生瓢虫益虫的想法。尽管孩子们万般不舍,但对瓢虫的爱,使孩子们愿意放手。“我爱你,所以我希望你过得好。”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习得,更重要的是理解成长的含义和对生命的尊重。</p><p class="ql-block"> 虽然小瓢虫回家了,可是带着孩子们的思念。我想,它也一定会回来的。</p> 画瓢虫🐞 <p class="ql-block">  瓢虫放生有一段时间了,每天餐后散步,小菜地浇水了,都会遇见它们。每天都能听到孩子们关于瓢虫叽叽喳喳的声音,看到孩子遇见瓢虫欣喜的表情,分享着孩子们遇见的各种各样的瓢虫🐞。</p><p class="ql-block">小杰:“付老师我在小区的滑滑梯上看见了一只橙色的5星瓢虫。”</p><p class="ql-block">薇薇:“我在小区的树上看见了七星瓢虫。”</p><p class="ql-block">小余儿:“我在公园里看见了好多瓢虫,还有一个点点的。”</p><p class="ql-block">乐迪:“付老师,昨天我们家玻璃上有一只瓢虫,它是二星的。”</p><p class="ql-block">桃桃:“我放假去了一个小菜地,里面也有瓢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认知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与观察。教育的契机来自于孩子的一个个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在此次瓢虫之旅的观察与探究中,孩子们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这是不断深化幼儿学习,丰富幼儿经验的过程。孩子们在不同领域都获得了发展,在积累着瓢虫的认知经验的同时,感受着大自然的奇妙之旅。</p><p class="ql-block"> “瓢虫之旅”给孩子带来了一场奇趣的经历,接下来,又会有怎么样的惊喜呢?我们将继续探索,用心感受,用心体验···</p>

瓢虫

孩子

蚜虫

幼崽

幼儿

探究

经验

我们

观察

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