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雨流芳,读书去吧

云淡风清

<p class="ql-block">  六月时雨,常在夜间落雨。夜深时候,听雨读书,人与书是一身。书中有庄子的逍遥世界,也可见王维的诗意春山,李白的浪漫星河……凡是书籍文字能到之处,便是我们能抵达的世界。凡心所向,素履之往。天雨流芳,读书去吧。</p> 《历史的温度7》(张玮):这个系列的终章,最后一本,就如主题一般“那些退隐、告别和离席”。时间从不停留,盛筵必将结束,至交终有一别,帷幕注定降下,时代总会更迭。当时间的潮水涨落,有太多细节消失其间,引人遐想,也令人嗟叹。馒头大师,将这些故事、这些人物,从历史中打捞出来,用一如往昔的平静口吻与细腻文字,让风干的历史变得鲜活,让陌生的名字重新丰满,让每一次告别,都留下色彩与温度。看完这本书,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细节,回想起小时候追看《恐龙特急克塞号》《圣斗士星矢》的心情,看完这本书正好遇到《灌篮高手》电影版上映,也去看了,依旧热血沸腾,那都是自己的青葱岁月啊。 <p class="ql-block">《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李硕):这本书是关于中国上古时代的文明起源的,始自新石器时代末期(4000余年前),终于商周易代(殷周革命),时间跨度一千余年。作者用轻松却又不失严谨的笔调,以饱受争议的人祭为线索串联起整本书,讲述了一段被尘封已久的历史。书中对于人祭的描写太过真实和细致,再加上诸多图片扑面而来的死亡气息,哪怕时隔千年,都仿佛依旧能够透过图片上的森森白骨听到那个时代不幸的人的悲鸣。以前对于这段历史除了背诵的“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还有武王伐纣的故事以外,就是小说、影视剧,确实对于这段历史很模糊。读完这本书,震撼之余掩卷深思。敬佩明知不该凝视深渊,仍然选择痛苦地凝视并找寻到知识的火种,将其传播给大众的学者们。</p> 《盛世的崩塌》(郭建龙):这本书探讨了唐代的开元盛世是怎么兴起,又是因何而衰落的。作者结合相关历史笔记、诗文等资料,用通俗流畅的叙事笔法,细致还原安史之乱历史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探寻唐帝国盛衰之变背后的深层成因,以及超越时代的镜鉴意义。整本书读起来流畅,个人觉得比《汴京之围》更好看。 《梨与枣》(葛亮):葛亮的随笔集,关乎阅读,也有关写作所见。读书之前非常好奇,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直到看了书才大概“懂得”。古人出书,谓付之梨枣。梨木、枣木都是厚重质密的木头,为雕版刻书的上选材料。以此为名,则颇显此书当与写书和读书之关系了。葛亮写著书的人,写读书的人,也写爱书的人。通过阅读、寻访,字里行间,皆读到对生活的郑重。 《无岸之河》(葛亮):严格意义来说,这不算葛亮的新书,但个人非常喜欢他的书,所以一并收入囊中。这本书主体部分为葛亮写作生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他以细腻的笔触描摹百态人间,历史跨度宏大,史实勾陈详实,类型多样,涵盖严肃、悬疑等多种文体。他的每一篇小说构思都很精彩,娓娓道来,带有几分的古典文雅却又不失其厚厚的文化气息,值得细细品读。同时,这本书还收录了若干篇对于葛亮作品的评论、葛亮访谈录以及创作年表。握有一书,就可以走进葛亮的写作生涯。 <p class="ql-block">《太白金星有点烦》(马伯庸):这是亲王自《长安的荔枝》之后,又一本有趣的小书。这本书利用西游记的人物,和社畜们常见的职场生活为素材编织而成,诙谐幽默的语言见微知著,写出了现代职场的林林总总。不论你是职场中的什么角色,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身影。天庭神仙皆社畜,西游路上打工人。</p> 《读库2022套装》:张立宪老师主编的《读库》系列,非常精彩,囤了很久,终于开始一一阅读清空。 《小顾聊中国画》(顾爷):这本书是顾爷首部以通俗讲通史的国画艺术普及读物,从中国存世最早的汉墓帛画,到被称为传说级的艺术品《辋川图》;从现存唯一的隋代手卷到唐朝贵妇日常生活图景……他以一贯的幽默表达和脱口秀般的解说,结合当下流行文化,形象刻画出艺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命运及传奇性,多维度地呈现传统国画的魅力和点睛之处。很适合给青少年看。 《阅读、游历和爱情》(梁永安):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老师从阅读、游历、爱情、工作和躺平、女性和女性主义、自我、修养、孤独、人格、社交、美和艺术等15个方面分享了他的人生体会,让人想起了朱光潜先生当年给青年人的十二封信。很认可这个观点“多读书。书和人的生命,是连在一起的。” 《日常》(梁永安):这本书记录了梁永安的日常,有书、电影与摄影,平淡且真实,在读的过程中,会有很深的代入感,因为这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日常。但梁永安的日常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却又是不普通的日常,因为他的日常是烟火与诗意的完美的结合体。“那些多彩的人生都深藏在过往的日常里”,读到梁永安这句话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平淡日常中,藏着最多彩的生活片段,也深埋着生活哲学。希望自己能学习着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热爱生活的一万个理由》(马拓):马拓,一个普通的地铁民警,做地铁民警十年了,处理过很多地铁里的奇葩事,但他同样被地铁里很多底层的人温暖着。他用细腻的眼光,细细观察着身边的一切,这本随笔记载了他工作中所遇见的一件件小故事,工作中所接触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写下了一个个充满烟火味的人物和事件。在他眼中,地铁站就像一幅浮世绘。安检员、站务员、商亭里做卷饼的大姐、卖伞的老奶奶…… 人潮涌动的北京地铁中,每个人都如此渺小庸碌,每个人却又都在用力活着。就像书中所说,正是无数个“我们”,构成这烟火人间的底色,更让人感受到人间温暖,触手可及。 《人间一格》(格子):知道这本书是某个关注的公众号推荐的,故很好奇。这是一部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书中那一个个温暖轻逸的故事,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小确幸,人间的温暖。 《千里江山图》(孙甘露):一部讲述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在上海、广州、南京的市井街巷,隐秘而伟大的谍战小说,看不见的战场,看得见的信仰~故事性不错,但人物刻画稍显单薄了点。 《历史的暗线》:这本书很特别,就像历史拼图里的一些不引人注目的小的拼图一样,把通常历史书籍不太会照顾到的方面呈现出来,让历史更加具体、更加鲜活——属于碎片化的历史掌故,适合消遣阅读~有一些故事还是挺让人惊喜的,比如女海盗郑一嫂,颜真卿书法背后的皇权规训意味,全才赵元任的肆意,特立独行的才女吕碧城等等~ 《王朝之痒》(坏土豆):作者从人性和经济的角度入手,剖析了中国历史上11个王朝存在的核心问题和两难境地。虽然这本书定位为轻松的历史读物,但是揭示的问题很深刻,一些观点也很新颖,读来还是很有收获的。读史,不仅要读爽的那一面,一些失败的教训、衰落的原因更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对今人的生活很有意义。 《唐诗里的风云史》(最爱君):这本书采用新闻特稿式写法,分别以人物、事件、地理为线,讲述唐朝主要诗人的人生,诗人与唐朝主要事件的关系,以及唐代的城市、环境、宗教等。应该算从一个新的角度去了解唐诗,了解唐史。唐诗的背后是历史的沧桑,也是时代的变迁史,读懂唐诗,才能读懂唐朝。 《第欧根尼变奏曲》(陈浩基):一本变化多端、充满惊奇落差快感的短篇集。类型横跨推理、恐怖、奇幻、科幻、童话,场景遍及香港、日本、欧美、外太空,作者接连变招,又不时埋伏叙诡、反转,带来直逼过山车之旅的阅读体验。总体感受还不错。 <p class="ql-block">《大明火枪手》( 燕歌):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故事。节奏快,疑云重重,情节不拖沓,把限时破案写出新意,蛮好看。</p> 《大唐封诊录》(九滴水):唐朝版的法医秦明,故事情节总体还行,就是结尾显得太仓促。 《流浪地球 刘慈欣短篇小说精选》:本集精选出刘慈欣的十一篇短篇小说,包括《朝闻道》《流浪地球》《乡村教师》《中国太阳》《全频带阻塞干扰》等。这些短篇小说构思巧妙,想象力纵横恣肆,将坚实的科学基础以及厚重的人文关怀隐藏在灵动精致的故事结构中,读罢令人深思。 <p class="ql-block">《流浪地球2电影制作手记》(朔方等):这本书讲述了《流浪地球2》从剧本创作到建组筹备、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全流程概览。以深度访谈展现主创主演及幕后团队的心路历程,挖掘不为人知的故事和细节;还有大量分镜头画稿、平面设计图、幕后花絮,全景展现中国科幻电影人再次冒险的试炼之路。书中对电影制作过程的记录和各专业团队的采访,字里行间到处涌动着敬崇专业和奋力前行的痕迹。当然,个人觉得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最后的世界观设定,非常的专业和细致。看完之后,非常期待小破球3。</p> 《置身事内》(兰小欢):去年就买了的书,今年才读。作者用较短篇幅内融通了近年的热点问题、文献观点和对策思路,每章结尾都有进阶推荐书目,适合无门槛通识性阅读。 《典籍里的中国》:这套书比较浅显,适合给小朋友看。 《狂飙》(徐纪周):看完书觉得还没电视剧好看,感觉就是个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