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县杨地镇鄂陕红军第一村红色店垭子(1935)七一精彩绽放

刘锋

<p class="ql-block">  店垭子,地处鄂陕交界山阳县杨地镇后荫村店垭子组。这里曾是鄂陕特委所在地,是鄂陕游击司令部驻地,是镇安县委驻地,下设法院、医院、文艺宣传队,设干部培训班,是卾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枢。</p> <p class="ql-block">远看店垭子</p> <p class="ql-block">店垭子雨后</p> <p class="ql-block">红军店(原店垭子鄂陕特委法院旧址)</p> <p class="ql-block">盛夏店垭子</p> <p class="ql-block">店垭子红军司令部就在中间的山包上</p> <p class="ql-block">  “心中有灯,脚下有路”。当我们走进“鄂陕红军第一村”店垭子,沿途皆遇热情好客的老区人民,沿路看见了红军店、红军树、红军墙、红军路、碉堡、哨所和雕塑群像,这些标识标记仿佛让我们穿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1935年的店垭子,中共鄂陕特委,鄂陕游击总司令部在此开展各路游击司战斗的场景。在红色遗址内,一位来自山阳县公安局杨地派出所所长共产党员崔景斌,对店垭子红色遗址的沉浸式体验感赞不绝口。</p> <p class="ql-block">崔所长带领人民警察参观红色文化</p> <p class="ql-block">红色文化展室</p> <p class="ql-block">红心向党</p> <p class="ql-block">  7月1日,踩着红军走过的长征路,听着《东方红》等革命歌曲,揭开了店垭子1935红军在此活动神秘而久远的面纱。把尘封88年这块红色的革命历史还原了它的真实面目。由山阳县委书记谢晓军同志作序,张毅真主编的《鄂陕红军第一村》在全国出版发行。红军饭、店垭子特色小吃、康养之村,北纬22度红色店垭子精彩绽放,标志着精心策划近三年的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基地向广大游客正式开放。也标志着店垭子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以红色文化产业为主,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的田园文化综合体。</p> <p class="ql-block">《鄂陕红军第一村》出版</p> <p class="ql-block">杨地镇党委书记石国虎向后荫村党支部书记毛加平赠书</p> <p class="ql-block">镇机关干部翻看《鄂陕红军第一村》</p> <p class="ql-block">《鄂陕红军第一村》主编张毅真,原市政协科教文卫体主任、历史学者。</p> <p class="ql-block">老党员郭西稳即兴演唱红歌</p> <p class="ql-block">后荫村党员教师刘锋领唱《东方红》</p> <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12日市委书记赵璟来后荫村调研工作,看了红色文化展室,赵书记给予高度评价,山阳县委书记谢晓军同志多次来后荫村考查论证红色革命遗址,市委党史研究室王健主任在店垭子现场调研时指出,店垭子1935鄂陕特委、鄂陕游击司令部红色遗址通过五年来深度挖掘现还原红色文化印记,是对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浩、市委党史研究室科长李杰、山阳县县委党史办主任孔庆华、杨地镇党委书记石国虎等领导陪同调研。</p> <p class="ql-block">县委书记谢晓军来后荫村检查指导工作</p> <p class="ql-block">谢书记在红色文化展室</p> <p class="ql-block">市党史研究室王健主任来店垭子考证</p> <p class="ql-block">红色文化荣誉馆长刘锋介绍店垭子红色史实</p> <p class="ql-block">红军树下的追忆</p> <p class="ql-block">红军当年就是从七里砭这条路进入店垭子</p> <p class="ql-block">红色旧址标识</p> <p class="ql-block">店垭子红色遗址外,老区人民诉说着当年那段可歌可泣无数青年战士在此战斗的火热景象,红色遗址内,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红色标语、红色歌曲、标识标记、党旗、国旗,纵横有序的红军街道,让人瞬间回到了上世纪30年代。除此之外,红色店垭子、鄂陕红军第一村,中共鄂陕特委、鄂陕游击总司令部、中共镇安县委、镇安县苏维埃政府、法院、医院、文艺宣传队、干部培训班等党政军机关当时在此办公活动的场景历历在目。红军树、红军坟、红军路、红军饭、红军碗,融入多元化业态布局,为大家呈献了记忆与时尚的年代秀。</p> <p class="ql-block">红军碗</p> <p class="ql-block">红色纪念馆展出的红色文物</p> <p class="ql-block">  走进红色遗址区,会看到老人们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歌颂共产党,身着标志服装的青年和党员们高声歌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十送红军》、《红军来镇安》等革命歌曲,他们演绎着上世纪30年代的文艺与浪漫。党日活动当天,店垭子红军店成为最受欢迎的地方、在这里不仅能品尝到1935红军在这里吃过的红军饭,喝过的红军茶,坐过的红军椅,睡过的红军床,还能看到红军当时在此建立的军民鱼水情雕塑群象,还能阅读到《鄂陕红军第一村》的红色书籍,可以在一个畅意的中午追寻郑位三,吴焕先,程子华,陈先瑞等革命先辈,以及文艺宣传队在此演出的各种足迹,着一身标志服装,喝一杯红军茶,读一本红色书,唱一首红色歌曲,在红色遗址中体验不一样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老干部唱红歌</p> <p class="ql-block">网红带领村民唱红歌</p> <p class="ql-block">党员唱红歌</p> <p class="ql-block">小伙子唱红歌</p> <p class="ql-block">镇七一活动来店垭子</p> <p class="ql-block">镇七一红色誓言</p> <p class="ql-block">杨地镇党委书记石国虎带领机关干部参观展室</p> <p class="ql-block">镇安县委干部追寻县委故地</p> <p class="ql-block">  在红色遗址内,人人能讲红军事、个个能道红军情、以及红军练兵场、碉堡哨楼、干部培训班、法院、医院、文艺宣传队、鄂陕特委、鄂陕游击总司令部的标识标记琳琅满目,其中最吸引眼球的便是红色店垭子的显示牌子,还有那一处鄂陕红军第一村的红色文化展室,室内即无官话套话,更无洋话大话,实实在在地道出了红军当时在此活动的艰苦岁月,让人看后激动万分,尘封88年的红色店垭子被人们揭开神秘面纱后的第一个党日活动,我就迫不及待地来这里寻找答案,当时他们是怀着怎样的信念来到这里的?他们在这里干了什么?来自山阳县残联单位的一位女共产党员寇小娟说出了此行的目的和意义。鄂陕红军第一村被国家认定和店垭子人民对共产党对红军有着说不出的情怀,他们世代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军精神,顽强拼搏,艰苦创业,让我找到了答案。</p> <p class="ql-block">村党支部书记毛加平和原支部书记李新成原村委会组织委员毛加华</p> <p class="ql-block">鄂陕交界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店垭子旧址展板</p> <p class="ql-block">驻村第一书记候磊参观红军司令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店垭子鄂陕游击司令部原旧址</p> <p class="ql-block">店垭子红色旧址迎来一批批党员干部</p> <p class="ql-block">村部四套领导班子七一合影</p> <p class="ql-block">寻访湖北</p> <p class="ql-block">走进镇安</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党我们的红军,曾在店垭子用鲜血和生命镌刻了红色印记,诠释了理想信念的红色乐章,唱响了砥砺前行的时代最强音,店垭子人民永远与红军心连心,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在商洛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都四区”、“康养之都”,“22度商洛”,山阳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五好山阳”的伟大号召下,继续打着红军旗帜,沿着红军开辟的道路、充分利用好这里厚重的红色文化、古树文化、康养文化、餐饮文化、人文文化和烤烟产业这一独特的不可复制的自然的和非自然的资源优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丽乡村而努力奋斗!</p> <p class="ql-block">编辑:李新成</p><p class="ql-block">图文:刘锋</p><p class="ql-block">审核:毛加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