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进步, 各种诈骗现象也成为社会日益突出的问题。由于在校大学生涉世未深, 社会经验少,因此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点。 为加强本班同学的安全意识, 并在提高自身安全意识的同时, 带动身边的人重视安全问题, 为创造安全, 和谐校园出力。</p> <p class="ql-block"> 近些年,网络诈骗的手段不断创新,形式多样。最常见、最容易中招的网络诈骗方式有:</p><p class="ql-block">1.网络刷单诈骗: 凡是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你以刷单。</p><p class="ql-block">2.网络贷款诈骗:凡是打着“零门槛“无抵押当天放款”等旗号, 以预付手续费、预交保证金、增加银行流水记录等为由,要求先行转账汇款或者索要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的。</p><p class="ql-block">3.冒充公检法诈骗:凡是自称是检法机关或通管局、 医保局,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 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 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账户”的。</p><p class="ql-block">4.冒充老师向家长索要”培训费”诈骗:凡是自称老师通过QQ或微信以培训、 名额竞争为名让家长转账缴费的。</p><p class="ql-block">5.冒充领导要求下属向其汇款诈骗:凡是自称是某某领导并以工作为由,要求你以支付宝、 微信、 银行卡等方式向其汇款的。</p><p class="ql-block">6.红包返利诈骗: 凡是声称发红包就返利的。</p> <p class="ql-block"> 大学生受骗上当主要有以下原因:思想单纯、防范意识较差,贪图虚荣、遇事不够理智,有求于人、交友行事轻率,贪小便宜、急功近利等。因此大学生要做好对校园诈骗的预防就必须做到:</p><p class="ql-block">1、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教育活动,多知道、 多了解、 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不要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p><p class="ql-block">2、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p><p class="ql-block">3、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在高校,大家向往着同一个学习目标,生活和学习是统一的同步的,同学间、师生间的友谊比什么都珍贵,因此相互间加强沟通、互相帮助,以避免一些伤害。</p><p class="ql-block">4、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履行管理职能,并努力发挥出自己的应有作用。 当前随着网络、电信技术的日益飞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电信等媒介实施各种诈骗活动,打击和防范诈骗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话题,一方面,警方要重拳出击,打击不法活动,另一方面,就要靠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提高基本的防范意识和识破诈骗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朋友而言,要学习一定的防范诈骗的基本知识,提高防范诈骗的基本能力,遇到实际问题,忌盲目,多思考,千万不要被某些假象所迷惑。防人之心不可无,一旦涉及到钱财,就要万分谨慎,多加小心。</p> <p class="ql-block"> 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和不法分子花样翻新的诈骗手段,在依靠各相关部门加强安全防控措施的同时,归根到底还得加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以下是为大家总结的预防诈骗的方法:</p><p class="ql-block">1.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泄露自己的身份证号码、 银行卡号、 密码等重要信息,避免被骗子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p><p class="ql-block">2.提高警惕:接到陌生电话或短信时, 要提高警陽, 不轻信对方的话, 不要随意点击链接或下载附件。</p><p class="ql-block">3.确认身份:如果接到银行、公安、快递等机构的电话,要求对方出示工作证或官方文件,同时可以拨打对应机构的官方电话进行核实。</p><p class="ql-block">4.避免冲动行为: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收益投资、 理财和中奖等信息, 不要轻易将钱款转账或汇款给陌生人。</p><p class="ql-block">5.安装防护软件: 在使用电脑、 手机等设备时,建议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软件,以防止受到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p> <p class="ql-block"> 总之, 防范电信诈骗需要我们提高警惕,保护个人信息, 确认身份,避免冲动行为, 并且使用安全软件等措施加强自我保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稿:许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审核:王佳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铁道供电220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