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六大亮点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亮点一:“小切口”立法坚持人民至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法是专门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制定的‘小切口’法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要求、人民意愿和实践需要,将为打击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有力有效的法治保障。</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亮点二:加强有针对性、精准性的宣传教育和防范预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宣传教育职责,要普及相关法律和知识,提高公众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规定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加强对老年人、青少年等重点易受害群体的宣传教育;规定行业企业的反诈宣传职责,对本领域新出现的诈骗手段要及时向用户作出提醒,在业务过程中对非法买卖“两卡”的法律责任作出警示;规定有关新闻单位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规定举报电信网络诈骗的奖励和保护;规定社会面上的单位和个人也要加强内部防范,提升自身防范意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特别规定了公安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企业建立预警劝阻系统,对发现的潜在被害人及时采取相应劝阻措施。</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亮点三:多部门联动,全链条治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法对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政法部门的惩治责任、企业的防范责任、公民提高防范意识等作出了全面规定,多部门联动,组合出拳,形成合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法注重从人员链、信息链、技术链、资金链等进行全链条治理,从前端宣传预防,中端监测止付,后端教育惩治进行全流程治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亮点四:加强打击治理跨境电信网络诈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管辖方面,本法规定中国公民在境外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或者境外的组织、个人针对中国境内实施电诈活动或者为对境内实施电诈活动提供帮助的,适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规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出境限制的措施方面,本法规定对前往涉诈严重地区且出境活动存在重大涉诈嫌疑的,或者因电信网络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可以根据情况采取出境限制措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法特别规定公安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开展国际警务合作等方式,提升信息交流、调查取证、侦查抓捕、追赃挽损等方面合作效能,坚决有效打击遏制跨境电信网络诈骗。</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亮点五:个人信息保护双重发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个人信息保护法衔接,本法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要建立个人信息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机制。特别是对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密切相关的物流信息、贷款信息、交易信息、婚介信息等要重点保护。规定公安机关在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时要“一案双查”,对犯罪所利用的个人信息的来源进行查证溯源,并依法追究提供、泄露个人信息人员的法律责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法对于出售、提供个人信息,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供支持帮助的黑灰产行为明确禁止,规定相应法律责任。同时,强调在反诈工作中对个人信息的保护。</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亮点六:加强追赃挽损,提出申诉救济措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法明确规定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应当加强追赃挽损,完善涉案资金处置制度,及时返还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对遭受重大生活困难的被害人,符合国家有关救助条件的,有关方面依照规定给予救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