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中和 美篇号:49126521</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23年6月29日 晴 气温36度</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徐光启纪念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南丹路17号,光启公园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走进公园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的石桥。石桥横跨小河,桥洞两侧有龙首滴水兽,看上去雄伟壮观。石桥左边,在茂盛的红花中掩映着一块刻有“徐光启纪念馆”的巨石,庄严威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来到了徐光启纪念馆,这里非常安静,与外面繁华的闹市宛如两个世界。正门口的精美浮雕,以及外墙上的文字,诉说着徐光启一生的很多重要工作,涉及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等。在这里,讲解员用生动有趣的故事,结合丰富的文史资料和展陈,为大家讲述中西会通第一人徐光启。</span></p> <h3>公园里的徐光启雕像</h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出将入相一个臣</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诞生于松江府上海县,先后在翰林院、礼部、内阁等部门任职,官至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1633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谥号“文定”。1641年安葬于徐氏别业旁(今徐家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徐光启是中国“放眼看世界的先驱”。他突破时代和地域的局限,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与气魄,提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需翻译”。与西方传教士交往,积极宣传、介绍“西学”。徐光启积极学习西方,却没有盲目崇拜西方,他深信“后之人必胜于今”,坚信中国的科学技术必将后来居上。</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二、《几何原本》开新篇</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徐光启认为“度数之用,无所不通”,数学起到了一种基本工具的作用,是自然科学的基础。1607年,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将《欧几里得原本》前六卷翻译成中文并刊行于北京,译名定为《几何原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几何原本》确立了徐光启作为一个科学家的地位和影响,直到现代,它的许多内容仍被选入数学教科书中,继续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起着应有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青铜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三、《崇祯历书》传百世</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编制历法在中国古代乃是关系到“授民以时”的大事,为历代王朝所重视。1629年11月,礼部开设历局,由徐光启“督领”修订历法,外国传教士龙华民等人先后参与编译工作协助修订历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崇祯历书》完成后并没有立即颁行,新历的优劣之争一直持续了10年,直到1644年崇祯皇帝欲颁诏实行时,明朝却灭亡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使用的中国农历也是在《崇祯历书》的基础上完成的。《崇祯历书》的编纂,奠定了中国近300年天文历法的基础,极大地发展了中国古代天文学。</span></p> <h3>公园里的徐光启雕像</h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四、《农政全书》立丰碑</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徐光启出身农家,自幼关心农业生产;步入仕途后,提出“富国必以本业”,努力从事“农政”,并不断进行调查研究,亲自进行各种农业技术实验,推广农业技术,造福广大人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徐光启在农学方面的贡献集大成于《农政全书》,书中记述了历代有关农业生产、农业政策的经史典故、诸家议论和明代农、林、牧、副、渔等多种经营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详细考察了历代的救荒政策和措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农政全书》是徐光启农政思想的总结性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科学史上最完备的一部农学百科全书。</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五、《徐氏庖言》成汇编</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徐光启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生于明末国家内忧外患之际,胸怀“富国强兵”的救国理想。曾多次上疏言“正兵”,坚持守城重国防,引进、仿制火器并运用于实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尤其是注重火器的“器胜”的思想,在中国军事技术史上是一大进步。并根据实践经验写了许多练兵、治兵的文章,将其汇编为《徐氏庖言》;还将练兵经验记录在《选练条格》和《兵机要诀》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些军事理论凝聚了徐光启丰富的军事知识和爱国主义军事思想,为明朝抗金和抗倭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中国军事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六、徐光启墓冢</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走出徐光启纪念馆,能看到远处有一座壮观的牌坊。牌坊为四柱三间冲天式。正中题有四个大字“文武元勋”,右题“熙朝元辅”,左题“王佐儒宗”。牌坊的底部和柱子上都雕刻有浅浮雕,有云鹤、有双龙戏珠、有祥云图案,不一而足,栩栩如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穿过牌坊,走上神道。神道笔直宽敞,让人心旷神怡。神道两边有石人、石马、石虎、石羊和图腾柱。他们威武庄严,象征着徐光启一品重臣的尚书身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神道尽头是一座高约5米的十字架。上刻有“十字圣架,百世瞻依”八个大字。十字架后是徐光启的墓冢。远远望去,墓冢为笔架形,平面为椭圆形,高2.2米。墓道两旁中有龙柏和常青树,生机勃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墓冢里长眠着461年前的科学家徐光启(1562~202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少年的他立志报国,“立身行道,治国治民,崇正辟邪,勿枉活一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官的他心系百姓,译西学、种番薯、修历法、写兵书。他的一生,以民为本、坚守初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的一生,解放思想、会通中西。</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七、观后感</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个多小时的参观结束了。印象极深的是纪念馆后厅院落中,树立着一个勾股定理演示装置。我不禁感叹,试问从古至今,哪位官员有如此先进理念?估计唯有徐光启一人了吧!</span></p> <p class="ql-block">勾股定理演示模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徐光启不仅仅仅是一位廉洁奉公的好官,更是一位兴趣广泛的多方位人才。他关注和实践的范围有军事、科学、农学、数学、宗教、翻译、天文、历法等等。他在很多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明末爱国科学家、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span></p> <h3>17世纪的圆规</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徐光启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他认为学习西方文化并非“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相反,他认为“欲求超胜,必先会通。会通之前,必先翻译。”这一精神在后世严复等人身上得以传承,至今仍感召着后人。</span></p> <h3>17世纪使用过的望远镜</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徐光启官做得很大,官级相当于丞相。当然他的仕途有起起伏伏,最后任礼部侍郎,也是很高级别的官职了。他平生恪守清正廉洁,“盖棺之日,囊无余赀”,所存仅数箱手稿、几件旧衣。身居高位,最终如此拮据,他的气节、他的作风数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所敬仰。</span></p> <p class="ql-block">利玛窦所作坤舆万国全图</p> <p class="ql-block">16~17世纪使用的欧洲帆船模具</p> <p class="ql-block">三球仪,又称天文教学仪器</p> <h3>明朝崇祯皇帝圣旨命徐光启火炮演练</h3> <p class="ql-block">梁启超评价徐光启</p> <h3>蔡元培、柳亚子纪念徐光启的题词</h3>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收藏有土山湾画馆1913年所作的徐光启、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人物水彩画。</p> <p class="ql-block">徐汇区文化局竖碑《徐光启传》</p> <h3>公园里徐光启雕像</h3> <p class="ql-block"> 2023.6.30. 于昆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