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水弯弯绕古城

狗剩她娘

<p class="ql-block">创建于公元736年,位于福建龙岩市长汀县,地处武夷山脉南麓,南与广东近邻,西与江西接壤,为闽粤赣三省的古道枢纽和边陲要冲,成为汀州古城的坚壁高垒,被称为“福建西大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客家首府、唐代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p><p class="ql-block">长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著名的八闽汀州故地和福建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长汀从盛唐到清末均是州、路、府的治所,亦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有“客家大本营”和“客家首府”之称,每年都有大批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国的客家人来汀寻根。而绕城而过的汀江更被喻为客家人的母亲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盛唐诗人张九龄在此地品尝了客家米酒之后,留下了《题谢公楼》,南宋“世界法医”的鼻祖宋慈曾在长汀担任过县太爷,开辟了汀江航道。明代著名的宋应星在出任汀州推官的时候,作成了《天工开物》这部传世名作。</p><p class="ql-block">宋治平三年(1066年),郡守刘均大规模扩建州城,所筑土城周长达5里254步,城墙基宽3丈,厚1丈,高1丈8尺;又开挖城壕引西溪水东流,州城扩展范围,东至朝天门,南至广储门,西至西城门,北至卧龙山襟。</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保存完好的广储门,正对着福建省旧省委苏维埃政府旧址,也就长汀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广储门又称三元阁。</p> <p class="ql-block">斑驳的城墙,古久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古城门的四周古建筑已清拆一空。</p><p class="ql-block">沿着古城南大街行走,街上深沉的青砖围墙,门面破落的雕梁,屋顶上青瓦层叠,高低参差,都不时竞相显现着这座古城往惜的辉煌。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垂柳摇曳于古旧的砖木建筑旁,新鲜与古朴相映生辉。</p> <p class="ql-block">“四面平田,一山突起,不与群峰相属,如龙盘屈而卧,中分九支,故名卧龙”。山之南有书院,名曰“卧龙书院”,修葺于南宋宝祐年间。宋代大儒朱熹等曾在此讲学,汀州学子座无虚席,成为汀州文化的一道风景。卧龙书院历经时代变迁,曾经湮灭在战火之中,近年经过修复改造,一个既有古风韵味又具江南风情的的建筑呈现在游人面前,也成为汀州古城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亭台、园林景观、连廊等,在蓝天白云下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2013年11月28日,成龙出席长汀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启动仪式时宣布,把自己收藏多年的徽派古建筑无偿捐赠给长汀县,这栋古建便是如今位于卧龙书院内的龙学馆。它以卯榫结构为主,由木匠们将远道而来的木构件按着图纸,重新拼装而成。保留了这栋徽派古建所有构件,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古香古色,仿佛一个慈祥和蔼的老人在缓缓向我们诉说着岁月。</p> <p class="ql-block">走进龙学馆,推开这座木门,便能看到成龙的画像,当年捐赠仪式的桌椅仍照原样摆放。</p> <p class="ql-block">龙学馆的对面是藏经楼,凸显客家传统书院“以拥书讲学为务”,以实物展陈为主。</p> <p class="ql-block">讲坛是书院的核心建筑,讲学听课的场所,民间传说朱熹、杨时等大家曾到此讲学。最后方有个小院,天井再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建筑哲学理论。</p> <p class="ql-block">书院内各建筑由长廊相接,廊亭边遍植茶花、修竹、紫荆,颇有几分古书院的书香韵味、斯文情致,也是拍摄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书院里面最高的建筑就是文昌阁了,阁内祭祀的是文昌帝君,它是读书文人求功名所尊奉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走过人头涌动的店头街,感受客家风情,品味客家美食。</p> <p class="ql-block">来到惠吉门。</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眺望,五彩斑斓的灯光,在汀江之傍,如梦如幻。难怪人们总把汀州称为“闽北小凤凰”。其实,相比之下,汀洲比凤凰多了些古朴与安静,鲜少凤凰的商业气息。</p> <p class="ql-block">五通楼</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城门,也是最大的一个城门,济川门。城门可通车且车水马龙,城门上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派祥和。</p> <p class="ql-block">汀洲大鼓</p> <p class="ql-block">济川门的楼梯,颇有气势。</p> <p class="ql-block">“秀起汀水”,大夫第上的牌匾。</p><p class="ql-block">来到大夫第门前,不难发现这座大夫第属两层砖木结构的客家厅堂式建筑,别名客家四合院建筑,二楼门楣上挂着“秀起汀水”的匾额,是清朝乾隆年间进士兼书法家伊秉绶题写,此人因出身汀州,又称伊汀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将木雕艺术发挥到如此极致、细腻的汀州大夫第是古建筑中的凤毛麟角,桌椅、屏风、壁面、梁檩、瓜柱、斗拱、栏杆,所雕图案或人物,或花鸟、或戏曲,栩栩如生、形态万千,都组成一个极具特色的艺术世界。</p> <p class="ql-block">它静静地镇在汀江边上,默默无言,但其实,它从未停止过诉说,诉说着它曾经见过的生死离别,它曾经见过的阴晴圆缺,纵然沧海桑田,它依然在诉说着。</p> <p class="ql-block">汀州的八喜,是代表着八种人生喜事,分别是金榜题名之喜、花烛之喜、添丁之喜、成人之喜、立灶之喜、乔迁之喜、寿诞之喜、丰收之喜。</p> <p class="ql-block">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既然不能“八喜”全中,那还是祝愿友友们幸福美满,平平安安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