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缘起 <p class="ql-block"> 蚂蚁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昆虫之一,生活中孩子们也经常会发现蚂蚁。感知泥土的过程中,孩子们意外发现了泥土里的小生物——蚂蚁。他们非常积极地进行讨论,有孩子说:“这里有蚂蚁!有好多!”另一个孩子说:“这个蚂蚁我在家里也见过,黄黄的……你们小心一点,不要被蚂蚁咬了!”这时萱萱大喊:“这只蚂蚁好大啊!”班上的孩子都挤成一团,蹲在地上看蚂蚁。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的开始对蚂蚁的种类、外形饮食、生活、洞穴等进行讨论,有趣的小蚂蚁项目活动就这样应运而生。</p> 课程展开 寻蚂蚁 <p class="ql-block"> 在户外活动时,洋洋跑过来说:“老师,草丛里有蚂蚁”,当我走过去时已经有很多小朋友在围观小蚂蚁了,这时小贝说:“我还在很多地方看到过有蚂蚁”,“哪些地方还有呢?”我问到,小贝不好意思的说:“我忘记了,没有记下来,到时候我去找找,找到了告诉你”其他小朋友也跃跃欲试纷纷说道:“我也想去找,我也要去......”于是小朋友在校园里对蚂蚁进行了“大搜查”,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寻找着“蚂蚁朋友”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通过户外的寻找,我们发现,在树上、草丛里、幼儿园墙角、攀爬区石头下……这些地方都有小蚂蚁的身影。</p> 蚂蚁住哪里? <p class="ql-block"> 在分享的过程中,萱萱对此提出了新的问题:“老师!这些蚂蚁它是从哪里爬出来的?它们住在哪里?”小朋友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p><p class="ql-block"> 玲玲:蚂蚁的家是在树上吧?</p><p class="ql-block"> 祎涵:不对不对,蚂蚁应该是住在土里的洞洞里。</p><p class="ql-block"> 洋洋:应该是在石头下面,我们在石头下面发现了蚂蚁的家!</p><p class="ql-block"> 通过绘本《蚂蚁的地下王国》的阅读和视频的观看,孩子们发现了蚂蚁的家——地下王国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 对于神秘的地下王国,孩子们也用自己的画笔将它表现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 教师小结: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探究了蚂蚁在校园的哪些地方、洞穴的样子等方面的认识,还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蚂蚁洞穴的认识和感受。作为老师以留心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为主,为孩子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并引导孩子们做好记录。</p> 秘密一:蚂蚁长什么样? <p class="ql-block"> 通过蚂蚁的搜索活动,孩子们对蚂蚁的身体形态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小蚂蚁到底长什么样子呢?为了进一步了解蚂蚁的身体,这次我们决定把蚂蚁请回教室来做客,于是寻蚁小分队带着小铲子,小罐子再次出发!</p> <p class="ql-block"> 带着蚂蚁回到班级后,小朋友都跃跃欲试的想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所看到蚂蚁的样子,但在请小朋友在屏幕上绘画时,发现每个小朋友所画的蚂蚁好像都不太一样,是什么原因呢?</p> <p class="ql-block"> 玲玲:蚂蚁实在是太小了,我看不太清楚。</p><p class="ql-block"> 洋洋:要不我们用放大镜试试看吧!</p><p class="ql-block"> 琪琪:老师可以给我们看放大后的图片吗?</p><p class="ql-block"> 通过用放大镜观察,配合老师投放地蚂蚁的放大图片,孩子们终于观察清楚了小蚂蚁的样子以及身体结构。</p> <p class="ql-block"> 原来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蚂蚁地头上有两根触角,它们的三条足都长在它的胸部。</p> 秘密二:蚂蚁的种类 <p class="ql-block"> 了解了蚂蚁的结构后,孩子们对蚂蚁们的兴趣不减反增,在观察中,孩子们发现:我们带回教室的蚂蚁们好像长得不一样?有些黄黄的,有些黑黑的,还有些头特别大。</p><p class="ql-block"> 我们和孩子就蚂蚁的种类开展了讨论,通过图片、视频的呈现,我们发现黄色的蚂蚁是小黄家蚁,黑色的,脑袋非常大的蚂蚁是大头蚁。世界上还有好多种蚂蚁,有黑蚁还有臭蚁。</p> <p class="ql-block"> 不仅如此,一个蚁群里面的蚂蚁也有不同的分类,蚁后、雄蚁、工蚁、兵蚁,它们在蚁群中都有不同的分工,孩子们用翻翻书的形式把它们的分工展示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 蚁群一般分为蚁后、雄蚁、兵蚁和工蚁4级。蚁后,又称蚁王,是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雄蚁,有发达的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它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工蚁无翅,是不发育的雌性,一般为群体中很小的个体,但数量很多。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饲喂幼虫及蚁后等,它没有生殖能力。</p><p class="ql-block"> “兵蚁”是对某些蚂蚁种类的大工蚁的俗称,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p><p class="ql-block"> 教师小结: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蚂蚁身上的一些特征但不够准确,老师抓住时机根据他们的发现,帮助他们来整理认识蚂蚁身上的特征。引导他们认识蚂蚁有一对触角,有头、胸、腹,三对足等。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将实践和经验相结合,拓展了自己对小蚂蚁的认识。</p> 蚂蚁喜欢吃什么? <p class="ql-block"> 蚂蚁已经被我们请回教室了,我们一定要好好照顾它。第一要解决的问题是:蚂蚁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呢?不同的小朋友有不同的意见,于是我们鼓励小朋友们大胆猜测,并将猜想画出来。经过小朋友的讨论,小朋友一致认为小蚂蚁只喜欢吃甜的东西,如:棒棒糖、彩虹糖、冰糖葫芦、冰淇淋、巧克力等等。</p> <p class="ql-block"> 欣欣:我见到过!蚂蚁一定喜欢吃甜甜的东西,它会把糖果搬回家。</p><p class="ql-block"> 晟源:蚂蚁一定也喜欢吃小饼干吧!</p><p class="ql-block"> 豪豪:蚂蚁喜欢吃冰淇淋。</p><p class="ql-block"> 蚂蚁真的只喜欢吃甜食吗?它们还喜欢吃什么?它们又会讨厌什么东西呢?孩子们展开了二次调查,并且记录了结果。</p> <p class="ql-block"> 于是孩子们正式开始饲养蚂蚁,在蚂蚁的饲养罐里面放一些小饼干、甜食,观察、记录蚂蚁们的每日表现。</p> 蚂蚁如何找家 <p class="ql-block"> 随着孩子们饲养蚂蚁的经验越加丰富,孩子们又有了新问题:现在是我们在喂蚂蚁,那蚂蚁自己生活的时候是怎么把食物带回家的呢?它们是怎样找到自己的洞穴的呢?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点,便开展了一次谈话活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p><p class="ql-block">梓恒:我觉得蚂蚁和我们一样,出门前看一看自己的房子长什么样子,就能能快找到家啦。</p><p class="ql-block"> 彤彤:小蚂蚁可能会用气味感应回家的路。</p><p class="ql-block"> 玲玲:我觉得蚂蚁会用触角说话,找到回家的路。</p><p class="ql-block"> 经过谈话讨论与视频观看,孩子们用立体书的方式总结了蚂蚁认路回家的四种最常见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蚂蚁的秘密可不止于此,因此借助家园合作的契机,请家长们与孩子们共同搜寻蚂蚁的其他秘密并让小朋友进行分享。</p> <p class="ql-block"> “嘿,蚂蚁!”课程内容源起于孩子的兴趣,看似随机的活动,却又有着千丝万缕、层层递进的关系。幼儿在探究蚂蚁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运用已有经验探索蚂蚁的行为及生活习性等,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利用多种工具材料,积极想办法探究解决有关蚂蚁的问题,表现出一定的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幼儿在真实的探究情景中畅享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体验探究成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物质环境和材料,确保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同时,创设安全宽松的探究氛围,给予幼儿最大的自由,最小的限制,和幼儿一起探究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探究解决问题,让自主探究成为幼儿成长的摇篮,尊重理解幼儿期特有的好奇。</p> 课程反思 <p class="ql-block"> “嘿,蚂蚁!”课程内容源起于孩子的兴趣,看似随机的活动,却又有着千丝万缕、层层递进的关系。幼儿在探究蚂蚁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运用已有经验探索蚂蚁的行为及生活习性等,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利用多种工具材料,积极想办法探究解决有关蚂蚁的问题,表现出一定的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幼儿在真实的探究情景中畅享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体验探究成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物质环境和材料,确保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同时,创设安全宽松的探究氛围,给予幼儿最大的自由,最小的限制,和幼儿一起探究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探究解决问题,让自主探究成为幼儿成长的摇篮,尊重理解幼儿期特有的好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