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缙云之行(下)

时芳

<p class="ql-block">缙云之行,按照旅行社安排,每天上午游玩仙都,下午自由活动。午休后,闲来无事,我们就合伙包车,前往附近景点游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A景区河阳古民居</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以宗族血缘为纽带,聚族而居的千年村落。是吴越国时期一朱姓官员兄弟俩,为避战乱,来到此地。开枝散叶,生生不息,形成了现在的一千多户人家。村里94%都是朱姓,一个祖宗,亲亲相传。因其祖籍是河南信阳,故取名河阳村。</p><p class="ql-block">景区内至今仍保存着十大宗族庄园式古民居建筑群,占地0.4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现存的古民居,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外墙是青砖披灰,脱落处锈迹斑斑,更显历史悠久,历尽沧桑。廊柱是粗大圆木加冬瓜形大粱,精美的雕梁画栋,附着彩绘,由于年代久远,彩色暗淡,影影绰绰,但仍可以看出当年建筑的讲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建筑风格,和我们皖南徽派建筑类似,粉墙黛瓦,马头墙。</p><p class="ql-block">八士门,建于元代,是为纪念宋元时期河阳村出了八位进士,二十四位诗人,形成名噪全国,盛极一时的“义阳诗派”而建。门口的两座石雕是明代古物“石稀罕”,其意显而易见。</p> <p class="ql-block">走进这个院子,入口门上四个字我们都不认识,正在猜测,巧遇一旅行团进来,听其导游解读:牛田组合为耕,心口合用为读,屋顶下男人为家,云动风起,联起来即为“耕读家风”。哦,原来四字是院主人自创!形象又深刻,反映了河阳村民以耕读为家,发家致富的古老传统。</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至今还保存大量的古民居建筑和古祠堂,还住有几百户人家。</p><p class="ql-block">百栋古第厅廊柱嗓皆学问,千年村落街巷门墙尽文章。</p><p class="ql-block">如今河阳古民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声誉,国家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的变迁,民国时期的有些建筑呈现出欧式风格。</p><p class="ql-block">河阳影剧院建于1974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风貌,是不是很熟悉这种风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岩下石头村,深藏闺中待人知。</p><p class="ql-block">这是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浙江最美的五个古村落之一,之所以被称作石头村,皆因为全村房屋,路面,台阶,桥梁等都是清一色石头建成,纯粹一个石头世界,名不虚传。</p><p class="ql-block">霸气十足的山门,村寨, 深藏在崇山峻岭之中,整个村庄还保持着原生态模式,在商业化气息浓浓的今天,实在是难得。</p> <p class="ql-block">依山而建,就地取材,以石堆砌,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古朴原始,幽静秀丽。山泉湍流,竹林耸翠。</p> <p class="ql-block">有着600年历史的岩下石头村,仁山乐水,兼而有之。民风淳朴,家规惩戒。耕读传家,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缙云县,建于公元696年,以境内有缙云山而得名。而“缙云”又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号名。唐《元和郡县志》记载:“缙云山,一名仙都,一曰缙云,黄帝炼丹于此”。</p><p class="ql-block">这里有奇峰异石,黄帝文化,田园风光,原始古村落,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融恰的风土人情,地理风貌,的确值得一游。</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遇山凿洞,遇水搭桥。村村通公路,使原来深藏在崇山峻岭中,宣而不见的自然风光和村落,揭开神秘的面纱,吸引无数观光客前来,花费不多,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处处都有美丽的大好河山,五千年中华文明,处处都留有历史文化的遗迹,等待人们去探索,去发现。发展旅游经济,是一项好的国策,只要管理到位,真心服务于游客,杜绝脏乱差乱收费,由此带动起来的旅游经济,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p>